文丨曹鏡明
題丨你知道網紅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出處嗎?一段令蘇軾羨慕的愛情
《定風波》:究竟是什麼樣的愛情,居然讓蘇軾寫下這首千古名篇!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詩詞已經逐漸退出了大眾的舞臺,成為少數人的愛好。但是一些由傳統詩詞裡的名句演化而來的網紅語句,慢慢的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存在。這或許就是文化的另一種傳承和發揚吧!
其中的「吾心安處是吾鄉」就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佔領各大朋友圈,乃至心靈雞湯裡的關鍵部位,無疑為整篇文章的立意,拔高許多。那麼問題來了,大家都知道這句「吾心安處是吾鄉」的出處嗎?這裡面可涉及到一段能夠令蘇軾羨慕的愛情故事。
當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任團練副使,相當於如今的民間自衛隊副隊長,位卑而無實權,與之前的任職履歷相比,無疑是天上地下的區別。故而,難免有些心灰意冷。或者說也正是得益於這段時間的心灰意冷,讓蘇軾能夠從仕途中託身,四處遊歷,已達到藝術上的不朽。這或許就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道理!
而「烏臺詩案」中,蘇軾的一位朋友王鞏也曾受到牽連,被貶至賓州去監督鹽酒稅。這樣說吧!「烏臺詩案」中所牽連的人裡,就屬王鞏被貶的地方最遠,生活條件最苛刻。可是,王鞏卻沒有像一般人那樣,就此沉寂下去。反而,還較之從前生活得更加有滋有味兒。
這就令蘇軾很不解!終於在四年之後,王鞏得以赦免,奉旨北歸,在途中遇到了蘇軾。蘇軾就將心中的疑問,問出:「定國坐坡累謫賓州,瘴煙窟裡五年,面如紅玉。」也就是問,你生活的環境這麼的差,怎麼精神狀態反倒是變好了呢?
王鞏笑了笑,將柔奴招呼出來,為蘇軾表演才藝。蘇軾一看柔奴的狀態,也如王鞏一樣,再次問道:「「嶺南應是不好?」柔奴回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如此一句,蘇軾有如醍醐灌頂般,終於明白兩人的狀態為何越來越好了,並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送予對方(柔奴喚作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裡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備註:寓娘口中的「此心安處,便是吾鄉」並非首創,而是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筆下《種桃杏》裡的名句:「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出處」。
且不管這句話的原創是出自哪位詩人的筆下,而一位弱女子能夠有如此覺悟,無疑是難得可貴的。即便是男人,又有幾個能做到的?蘇軾,在剛到黃州時,不也悶悶不樂嗎?那麼柔奴為什麼能夠坦然做到這點呢?難道是別無選擇時的的犬儒心態?
這個柔奴也不是泛泛之輩,即便是在王鞏未被受到「烏臺詩案」牽連的時候,就已經名聲遠播了,完全有理由和能力不隨著王鞏一起遠走他鄉,過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的日子。可恰恰相反的是,在王鞏被貶後,只有柔奴一人願意跟隨,不管是天涯,還是海角,更何況是一個叫做「濱州」的地界。
柔奴本是洛陽城中大家閨秀,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只是由於家道中落,才淪落為歌女。即便如此,她的一身才藝本領,也沒有落下。在跟隨王鞏一起在濱州生活的時候,時常利用自身的醫術,為百姓進行義診,由此廣受美譽,甚至有「神醫」之稱。雖然她的醫術,在有限的文字記載中,並沒有表現得多麼高明,但是她的善良確實純粹而偉大的。
相信也只有如此善良的女子,才會有此心智,說出「此心安處,便是吾鄉」的話術來;也正是這一種純粹的愛情,至真的陪伴,才讓蘇軾羨慕不已,揮筆寫下《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這首流傳千古的佳作!
作者自薦:
1)郭德綱的相聲是因為俗而廣為流傳嗎?可街頭文化,哪來的雅俗之分
2)詩經《碩鼠》:究竟是指什麼品種的老鼠?怎麼翻譯,代表著什麼?
3)為什麼說毀掉孫悟空的是太上老君?再無齊天大聖,只剩鬥戰勝佛!
4)揭秘成吉思汗的真正死因,馬未都告訴你,地攤文學究竟有多扯!
5)為啥李商隱淪為冷門詩人?只因太多高曉松式網友,誰都想當公知!
本文系【曹鏡明】原創,圖片來源網絡!#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