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吾鄉

2021-03-01 天靈巖語

春節前後,正是「萬家燈火團圓時」,但因為疫情防控需要,很多地方出臺政策,鼓勵或獎勵在外工作、經商和學習的人就地過年,於是在報刊、雜誌上看到一篇篇以「此心安處是吾鄉」為題的報導和文章。筆者深深為此觸動,並細究起「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出處來。

「此心安處是吾鄉」,出自宋代大詞人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要說這闕詞的來歷,還得從蘇軾的「烏臺詩案」說起。

元豐二年(1079),御史何正臣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職湖州到任後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蘇軾四大可廢之罪。這案件由監察御史告發,在御史臺受審。因御史臺官署內遍植柏樹,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築巢,乃稱「烏臺」,此案就稱為「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的背景是王安石變法,朝廷上出現革新派和守舊派的對峙,鬥爭激烈。蘇軾站在守舊派的立場上,多次上書神宗皇帝,表明自己的態度,並請求儘快制止變法。支持王安石變法的革新派便排擠蘇軾。蘇軾無奈,藉故外調,先後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通判和知州。在此期間,蘇軾針對新法推行中出現的問題,寫了一些譏諷新法的詩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任湖州知州後不久,烏臺詩案便發生了。

蘇軾七月二十八日被逮捕,八月十八日進御史臺的監獄,二十日,被正式提訊。

十月十五日,御史臺申報蘇軾詩案的審理情況,其中輯集蘇軾數萬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蘇軾譏諷文字的人物有司馬光、範鎮、張方平、王詵、蘇轍、黃庭堅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李定、舒亶、王珪等欲置蘇軾於死地。神宗一時舉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約,除叛逆謀反罪外,一概不殺大臣。

同時,正直人士也仗義相救,宰相吳充直言:「陛下以堯舜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猶能容禰衡,陛下不能容一蘇軾何也?」已罷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連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幹預:「昔仁宗策賢良歸,喜甚,曰:『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蓋軾、轍也,而殺之可乎?」

十二月二十九日,聖諭下發,蘇軾貶往黃州(今湖北黃岡),充團練副使,不準擅離該地區,無權籤署公文。這樣的結果,李定等人大失所望。

元豐三年(1080年)二月,蘇軾貶謫黃州團練副使,職位相當於現在的縣武裝部副部長,精神寂寞,窮愁潦倒,只好自己借東坡之地耕種,「東坡居士」由此得名。第三年四月,蘇軾撰詩並書《寒食帖》,發人生之嘆,寫蒼涼之情,通篇書法起伏跌宕,異彩奔放,被後世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受到牽連的人中,三個人的處罰較重。駙馬王詵因洩露機密給蘇軾,而且時常與他交往,調查時不及時交出蘇軾的詩文,被削除一切官爵。其次是王鞏,被御史附帶處置,發配西南。第三個是蘇轍,他曾奏請朝廷赦免兄長,自己願意納還一切官位為兄長贖罪,因家庭連帶關係,仍遭受降職處分,調高安任筠州酒監。

在20多位「烏臺詩案」案犯中,王鞏(字定國,北宋著名詩人、畫家)被貶嶺南荒僻之地廣西賓州。這使蘇軾很內疚,說:「茲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蘇軾有《次韻和王鞏六首》,其一云:

欲結千年實,先摧二月花。

故教窮到骨,要使壽無涯。

久已逃天網,何而服日華。

賓州在何處?為子上棲霞。

王鞏家中原養有幾個歌女,其中一位複姓宇文、名柔奴(別名寓娘),最是眉清目秀、蕙質蘭心。王鞏定案後,家奴歌女紛紛散去,惟有柔奴一人願意陪伴王鞏共赴賓州。賓州的僻遠、路途的艱辛柔奴並非不知,但忠誠的她毅然與王鞏一同踏上了前往賓州的道路。

從1079年12月到1083年10月,王鞏與柔奴一起在賓州生活了近四年時間。王鞏在賓州潑墨吟詩、訪古問道,柔奴則歌聲相伴,溫柔慰藉。後來,王鞏奉旨北歸,在京城開封與蘇軾重逢。老友相見,把酒言歡,蘇軾發現王鞏雖遭此一貶,不但沒有通常謫官那種倉皇落拓的容貌,還神色煥發更勝當年,性情更為豁達,不由疑惑: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他免於沉淪?王鞏笑了笑,叫出柔奴為蘇軾獻歌。只見窈窕的柔奴輕抱琵琶,慢啟朱唇,輕送歌聲。蘇東坡以前也見識過柔奴的才藝,如今覺得她的歌聲更為甜美,容顏也更紅潤,難道賓州的水土養人嗎?

王鞏告訴蘇軾,這幾年來多虧柔奴陪伴他在賓州度過了寂寞艱苦的歲月。蘇軾便問柔奴:「嶺南應是不好?」柔奴順口回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飽經憂患的蘇軾一聽如點中要穴,沒想到一個柔弱女子竟能脫口說出如此豁達之語,大受感動,更激賞柔奴的人品與操守,特作《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以贊。

想想一個弱女子都能安然自若,何況一個大丈夫乎。這也是後來蘇軾被貶嶺南惠州、儋州都能從容淡定,以及鍾愛隨他一起去惠州的侍妾王朝雲的原因。

在宋代,酒庭公務間與歌女相往來,為她們寫詩相贈,是官場生活的一部分。自從趙匡胤「黃袍加身」成為北宋開國皇帝後,宋太祖有感於五代十國時期重武輕文、軍閥割據、戰亂不止、民不聊生的混亂局面,「杯酒釋兵權」,奉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對權臣鼓勵他們「多積金、市田宅,歌兒舞女以養天年」,宋代士大夫宴遊之風就這樣盛行起來。從朝廷至地方政府都設有入籍的官女接待客人,一律由官府派員監督管理,工作限於助興,「然不得私侍枕席」。若官員與官女有私,即屬違法。蘇軾從政後,也常出入宴飲,置身眾香國裡,樂意欣賞女性的美麗聰慧,不過從來不迷戀濫情。蘇軾第一次到杭州赴任時,一次主政的陳襄公出,他臨時權攝州事,先後有兩位官妓要求出籍。蘇軾根據實情,判年長者從良,年輕者捨不得讓她脫籍。

「此心安處是吾鄉」,雖然是北宋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寫照,出自文人的詞中。但從歷史發展看,與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因為疫情不能回家過年,而在工作、打工、學習的地方就地過年,發出「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感嘆、讚嘆,其中道理都是一樣的。

東南西北中,五湖四海、率土之濱,都是祖國大地。春節,是中華民族所有炎黃子孫共同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大、最喜慶、最隆重的節日。對億萬家庭來說,不管家人在何處工作、打工或學習,一年辛辛苦苦就為過一個團圓、祥和、歡樂的年。但是為了讓大多數人過好一個年,從事交通運輸、安全守衛和醫院、供電、警察等崗位的一些人,就不能回家過年,「此心安處是吾鄉」屬於他們。

去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得很多人不能回家過年,很多人大年夜接到命令離開溫暖的家奔赴抗疫一線。今年,疫情還在一些地方發生,為了防控需要,政府要求就地過年,「此心安處是吾鄉」屬於他們。

還有一些人,他們因為讀書在外地參加工作、因為入伍戌邊、因為事業需要把家安在了外地,他們都不能回老家過年,都把工作的地方當作第二故鄉,「此心安處是吾鄉」也屬於他們。

「此心安處是吾鄉!」遊子們、學子們、保境安民們和各種建設者們,他們都以這樣的胸懷和情感,向在老家的親人們發出祝願:

祖國強大,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祖國安康,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祖國發展,就是我們最大的希望!

相關焦點

  • 大文豪蘇東坡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應如何理解
    一、「此心安處是吾鄉」的來源出處說到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我們不得不引出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其實真正道出此句的是王定國歌妓寓娘,蘇軾感同身受,將其引用詞中。蘇軾問及嶺南風土,寓娘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二、「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共同感受蘇軾一生宦海浮沉,數次被貶,四方奔走,顛沛流離。如此遭際而又奔忙的人生閱歷,讓他從中總結經驗,找出規律。在他眼中,極為平常的生活內容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
  • 給心靈自由,蘇軾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本是受唐代詩人的啟發
    縱覽蘇軾的經典宋詞,帶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一句「一首煙雨任平生」,還有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千百年來每個人所經歷的風雨,都是一樣的,若希望在這個世界當中獲得人生的精彩,就只能回望我們的內心,建立強大的內心世界。
  • 此心安處是吾鄉《蜀道風流》今晚收官
    今晚播出的第十集《此心安處是吾鄉》將展現一個高速發展中的四川「未來」。包括天府綠道在內的各市州綠道讓四川逐漸變成一個大公園。綠道這個巨型開放網絡,讓城市和道路渾然一體。隨著網絡社會的崛起,城市從一個地方,變成「流動的空間」。
  • 此心安處是吾鄉(二):不負韶華 繼續出發
    此心安處是吾鄉(二):不負韶華 繼續出發   今年春節,不少臺胞因為工作原因留在廈門過年,他們在忙碌之中感受廈門年味,為了新一年、新夢想,繼續出發,不負韶華。  您現在聽到的這首歌,就是臺灣著名作曲家陳進興尚未披露的遺作--《廈門你真美。
  • 「此心安處是吾鄉」正是蘇軾一生追求的生命歸宿
    結果柔奴淡淡的回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了感嘆不已,曠達如蘇軾者仍花了好一段時間才從貶謫黃州的逆境中走出來,而柔奴只淡淡一句話,卻充滿了人生的大智慧,對於困苦的生活一點都不以為意。京師繁華也罷,賓州瘴癘也罷,只要一顆心安定坦然了,便能歡歡喜喜過日子,便能感受周遭的溫暖美好,那麼任何地方也就都能成為安居的家。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 蘇軾最有哲理宋詞,「此心安處是吾鄉」,這裡的「心安」是啥意思
    「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軾的一句精彩宋詞,原詞題目是《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此心安處是吾鄉」雖然出自柔奴(王定國侍女,即寓娘)之口,但是卻表達出了蘇軾內心所想的。對於這一句宋詞的翻譯,大多數都認為是「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但是卻並沒有搞清楚蘇軾所說的「心安」究竟是什麼?
  • 深網觀察 第316期|此心安處是吾鄉 , 留深過年新氣象
    留深過年新氣象,此心安處是吾鄉。公元1083年,蘇軾在《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裡寫道:「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軾歷盡坎坷之後的人生答案。這是修身處世的一種境界,似於白居易的「身心安處是吾土,豈限長安與洛陽」,「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體現了善處窮通、隨緣而適的人生觀。
  • 你知道網紅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出處嗎?一段令蘇軾羨慕的愛情
    文丨曹鏡明題丨你知道網紅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出處嗎?一段令蘇軾羨慕的愛情《定風波》:究竟是什麼樣的愛情,居然讓蘇軾寫下這首千古名篇!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詩詞已經逐漸退出了大眾的舞臺,成為少數人的愛好。
  • 「此心安處是吾鄉」:一個豁達、恬淡女子的愛情觀和人生觀
    「此心安處是吾鄉」五年後,王鞏奉旨還京,宴請蘇軾,蘇軾本以為在哪裡南疆偏僻的小地方,王鞏只怕早已是憔悴滄桑的模樣,沒想到王鞏依然丰神俊朗,比五年之前相見時還要神採奕奕,就連一塊跟王鞏奔波去濱州的歌妓柔奴,也是帶著嶺南的梅花香氣,光彩照人。
  • 投資中的節奏:此心安處是吾鄉
    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更多的知識,似乎知識越多,能力就越大,但人都是有極限的,在極限之內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節奏,而超出了這個極限,就會被外物的節奏牽引,最終失去自己的節奏。所以,有了能力圈的概念。所謂的能力圈,就是那個可以感受自我的地方。我們熟悉那裡的一草一木,熟悉那裡的潮漲潮落,熟悉那裡的變與不變。
  • 【來賓金秀作家朱澤瑞新作】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我與金秀的情緣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朱澤瑞我常想,或許我與金秀邂逅是前世種下的情緣,今生的造化,雖歷經波折但終有幸一睹她的芳華!聖堂雲海。比如世界瑤都、中國天然氧吧、中國長壽之鄉、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而這種追溯本源的了解恰如茫茫人海中的知己從相遇、相識、相知的過程。想必這就是緣分,是我與金秀前世種下的情緣,今生的造化,雖歷經波折但終有幸一睹她的芳華!
  • 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熟知你的鄉人中,一言一行都被放大,你可能成為這一簇人關注的焦點,禮節須周全,謙恭少芥蒂,以維持鄉人的認同和接納。當你低頭獨行、目不旁顧,或擠出笑意、點頭示好時,還有歸鄉的溫馨與自適?老家的熟人,鄰裡鄉親,當然是要見,都是熟悉的陌生人;新年的吉語,祈福求安之類的話,當然是要說,都是重複的老套話。
  • 此心安處是吾鄉-《誰有我家鄉風韻》詩詞書法精品欣賞
    全書四個章節,分別是「此心安處是吾鄉」「最是中山故國情」「平山代有英雄出」「文章同道亦同根」,收錄了由張志平先生攜手300多位書法家、篆刻家創作的300多幅詩詞書法、200多方印章。這些書法家們來自全國各地,年齡最大的99歲, 最小的僅10歲,書寫的體例齊全,件件都是精品。這些精美的書法作品不但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也表達了書法家們對平山這片熱土的思想感情。
  • 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的詩蘊含著怎樣的人生智慧?
    黃庭堅也說:「吾聞斯人,深入理窟。」都是突出強調東坡居士的哲學造詣。相信看完下面要說的蘇軾的這些哲理詩,一定也能夠讓你在人生的困頓和沉浮之中豁然開朗。東坡居士的哲理詩,主要是圍繞著人生問題展開,抒寫多舛人生的偶然性、有限性、缺憾性、悲劇性;而不同於其他詩人的,是他在塗抹蒼涼底色、流露感傷意識的同時,提供了心靈解脫、形神超越、清曠閒適、自在悠然的獨特體驗。
  • 異鄉人作客甘肅戈壁灘三十載:「此心安處是吾鄉」
    異鄉人作客甘肅戈壁灘三十載:「此心安處是吾鄉」 2020-11-30 19:16:58
  • 《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對於那荒僻遙遠的流放之地,柔奴說「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讓蘇東坡更受震動。此後的歲月裡,蘇東坡無論身處怎樣的絕境,內心都會從容不迫,不知道在多大程度上是受到柔奴這小女子的影響。蘇東坡《定風波》是這樣寫的:   常羨人間琢玉郎,   天教分付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   風起,   雪飛炎海變清涼。
  • 此心安處是吾鄉,道盡了東坡先生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換個角度論...
    這是蘇軾為悼念亡妻王弗而寫的《江城子》。 一入官場禍端起,遠離,此心安處是吾鄉——艱難官途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 第2047回:古樓千秋德澤萬代,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Jumbo Heritage List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無欺於死者,無負於生者,無愧於來者第2047回:古樓千秋德澤萬代,此心安處便是吾鄉之後沿村道繼續走,看到了幾座殘圍,統一列入《皇氏古建築大全》第16060黃劍博16號圍群;再繼續沿盤山公路行走,左側是山坳,中央是平原,也就是村莊所在的地方,右側是丘陵,山中有一些殘圍,暫名為第16061黃劍博17號圍;再行一會發現道路往另外的野村繞了,無奈左行下了鄉道,開始往村莊徒步,看到稻田中屹立著一座規模尚好的石樓
  • 此身飄搖無處尋,此心安處是吾鄉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令人豔羨的如玉雕琢的丰神俊朗的男子,就是老天也垂愛,在他被牽連最深的被貶到苦寒之地的時候,贈予他溫柔美麗、不離不棄的佳人。聽過她唱歌的人都說聲色清亮悅耳,甚是好聽,六月天聽了她唱歌的也會讓人覺得涼爽,沁人心脾。
  • 此心之外,吾心自安
    你知道嗎,「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軾《定風波》詞中的句子,但它卻是出自於一歌女之口。我想,所謂吾鄉,不止是我們的生養之地,也是一種心靈的依託,文化的原鄉。詩人白居易也曾喟嘆: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吾鄉,它應該是指心靈的回歸之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