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之外,吾心自安

2020-12-26 Wiseomodes

我經常喜歡獨坐紅塵岸邊,看時光長河裡的忽隱忽現,歡笑的,哭泣的,幸福的,憂傷的,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總會讓人眼花繚亂。

有那麼可能是最期待的一年,與你相遇的故事,早已在流年裡翻卷,那遙遠舊時光裡,初見的畫面,離別的傷感,溫馨而浪漫,美好而遺憾。

其實,對於我們,不管緣聚緣散,都該感謝那些來過生命中的人,即便是匆匆過客,也豐滿過我們生命,教會我們怎樣前行。指尖下的文字,在這冬日的雪花中亦有了溫度,喜歡這樣的下雪天,喜歡有了這樣的溫暖。

你知道嗎,「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軾《定風波》詞中的句子,但它卻是出自於一歌女之口。

我想,所謂吾鄉,不止是我們的生養之地,也是一種心靈的依託,文化的原鄉。詩人白居易也曾喟嘆: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吾鄉,它應該是指心靈的回歸之地吧?

相關焦點

  • 「宇宙即吾心」本源的心之外,是否有一個屬於個體的心?
    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陸象山全集》中國古代有個「吾心即宇宙」的哲學概念。然而,最早系統的闡述這個哲學理念的卻是南宋哲學家陸九淵(世稱「象山先生」)。但是到了今天,被現代哲學思維扭曲了,成了主觀唯心主義的論調。要搞清這句話本來的意思,要把三樣東西分開:我,心,宇宙。
  • 蘇軾宋詞對人生的感慨真是扎心啊:「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比如《赤壁懷古》當中的「人生如夢」,又比如今天我們聊的這句「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這兩句宋詞之所以在今天很受歡迎,就是因為其太扎心。為什麼扎心呢?因為他說到了我們人世間所遭遇的處境。也都會在某個瞬間,感慨一句「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蘇軾這首詞是寫給他妻子弟弟王緘的,妻子王弗已經去世多年,蘇軾離開故鄉也已經多年。王緘來看蘇軾,蘇軾以這首詞相贈,寫盡了對亡妻的懷念,對故鄉的思念,對仕途的漂泊之感。到底哪裡才是自己的家鄉呢?每個人的心中都是苦澀的。
  •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心學之源:象山先生陸九淵
    如果說在一個天人合一觀念地久天長深入人心的國度,冒出這樣的話來只是新奇不算革命的話,他下面兩句就是石破天驚的新口號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陸九淵晚年之時這樣解釋我心即宇宙:「萬物森然於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人須閒時大綱思量,宇宙之間如此廣闊,吾立身其中,須大作一個人。」
  • 禪詩慧語 | 吾心似秋月
    【賞析】「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吾心」,這裡指的是人人本具的清淨本心、佛性、真如。寒山子以明月來比喻本心:本心猶如秋天高掛天空的那一輪明月,湛然圓滿,光輝朗潔,映照在清澈、寧靜的潭水之中,上下輝映,通體光明。這是禪宗典型的水月相忘境界。
  • 此身飄搖無處尋,此心安處是吾鄉
    心如浮萍,隨波逐流,從來求得就是一份安心,可抵半生顛簸;峻岭上的青松,在風雨裡飄搖,但根緊緊的扎在了峭壁上,俯瞰眾生;千裡隨行,情深意重。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令人豔羨的如玉雕琢的丰神俊朗的男子,就是老天也垂愛,在他被牽連最深的被貶到苦寒之地的時候,贈予他溫柔美麗、不離不棄的佳人。聽過她唱歌的人都說聲色清亮悅耳,甚是好聽,六月天聽了她唱歌的也會讓人覺得涼爽,沁人心脾。
  • 中新時評:東方之珠滌塵 此心安處是吾鄉
    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 題:東方之珠滌塵 此心安處是吾鄉中新社記者 路梅回歸祖國23年,香港終於擁有了「貼身護甲」——回歸紀念日這天,香港國安法與市民共同迎來了朝陽。對於這部法律,在支持與歡迎之外,也有香港民眾擔心會影響其權利和自由。此種疑慮多出自對這部新法律的不了解。
  • 吾寫吾心——嚴亞軍工作室書法作品展
    序吾寫吾心,且吟且行。吾心,或止於情懷,或止於理氣。皆心之所向,日之所思也,既於吾心,而心日易也,吾難控心,當隨心兮。事遂心願,於事順之安然。事違心系,乃與天不和,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主旨在和字,不和事皆難成,皆心之妄然妄語。事無成,業未竟,吾視之,心懼之。
  • 「悟」即「吾心」
    「悟」即「吾心」,內觀吾心,明心方能見性,也才能真正地自知。杯蓋上的「悟」字,還讓人聯想到一個隱喻:揭開杯蓋,提壺(醍醐)灌頂,即是「開悟」!忙碌的生活,紛紛擾擾,這樣一個特別的水杯放置在手邊,如是提醒你,停一停急促的腳步,斟上一杯清茶,悟悟空,亦悟悟心。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學鼻祖——陸象山
    因其山形如象,自號象山翁,世稱象山先生。是宋明兩代「心學」的開山祖。清代著名歷史學家全祖望總結道:心學作為儒學一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陸九淵思想是繼程門謝良佐之後,經由王蘋、張九成、林季仲發展而來。
  • 鬱郁乎文哉,吾從心
    先秦諸子以來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知行必經三種之境界:「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此知易行難第一境界也;「格物致知,不行而知」,此知難行易第二境界也;「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此知行合一第三境界也。 譬如,投資的本質是認知的變現,竅門就是巧方法+笨功夫,有信無證者,不得知行合一。
  • 嵩山,此心深處是吾鄉
    讀有關東坡詩文時,知此心安處即吾鄉。離開嵩山三十年了,卻因友情從未離開半步。家鄉是龍崗,卻因小時跟隨父母碾轉各鄉鎮,對家鄉的概念非常模糊。只是若干年後讀有關東坡文後才重拾故鄉的概念,嵩山,就像一個夢魂牽繞多年的夢境,此心深處是吾鄉。
  • 閱盡千帆皆有吾,吾心安處是從容
    閱盡千帆皆有吾,吾心安處是從容生活中的我們想爬上更高的山,想走出更遠的路,想到達夢想的天堂,都要保持一顆從容的心。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唯有退回內心,平靜修行,在躍進千帆後,方可有悟。
  • 畫點法院丨吾心自有光明月
    畫點法院丨吾心自有光明月 2020-12-17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20特刊】吾心摯愛檢察藍
    【520特刊】吾心摯愛檢察藍 2020-05-20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吾寫吾心 ·學生專欄】敬畏的動力 · 王必棋
    得知這個消息的我興奮不已,以致晚自習的英語考試都沒能靜下心來。我把兩張試卷做完後,連檢查都沒檢查就交了上去。然後我就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家,老師一面批我的卷子。一面不時的抬頭看我,許久,她才說了一句:「你是不是光想著回家了?」        就這麼一句話,我的心猛地一震:完了,一定是沒考好,聽老師的語氣,明天上課要挨「批鬥」了,唉……我邊想著,邊加快了收拾東西的速度。
  • 永明延壽禪師:教理是心之所詮,人行是心之所作
    有為無為,一切諸法相,皆從心出,無不心也。能出自心,尚無體相,云何依心所出諸法,有實體也?即體與相,一味無別,有何所著,是名解脫如來。所說無著法門,如論云:「以一切法,皆從心起。一切分別,皆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三、般若如來:在於無住道場,能說無住法門。經云:入三世間中,自身所住處,隨求之處,永無自性,故不得住相。
  • 安的是什麼心?
    安的是什麼心?二祖這時膀子也砍了,又冷又餓,他的心當然不安。所以達摩祖師答他:你拿心來,我給你安!這時達摩祖師把印度人的大眼睛一瞪,一把粗鬍子,一定把二祖給嚇住了,這一罵,神光的魂都掉了。不是他膽子小,這個疑問太大,答案又太奇,搞得他心都掉了,魂也飛了。然後他說:覓心了不可得,找不出來。達摩祖師說:我已替你安好了,就是如此。
  • 高考模考作文|株洲南雅中學高三考場佳作:吾心可安,無問西東
    樊錦詩女士得知此事後,為該考生送去《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一書,表達對她的祝福和希望,鼓勵她「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全國各大博物館、考古機構紛紛為這位考生點讚,並為她精心準備了「考古豪華大禮包」——考古珍貴資料,希望對她今後的學習有所幫助。讀上述材料,你有什麼樣的感觸和思考?
  • 「心外無物」:是花在自開自落,還是我心與花同開同落
    從其「花不在你的心外」這樣一個精神體驗,我們就能感知其以良知之致知建構和體驗自己的精神世界這一思想主旨。先生(王陽明)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
  • 心語之「心」的含義是什麼
    最早可推溯自孟子,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明朝,陳獻章開啟先河,倡導涵養心性、靜養「端倪」之說開始,明代儒學實現了理學向心學轉變,成為儒學發展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②陳獻章之後,湛若水和王守仁是明代中晚期心學的兩個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