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朋友。
如果你目前處於以下的階段,那麼下面的內容非常值得你看。
你已經意識到肌肉鍛鍊的重要性;
你已經認識到在健身的道路上,不能一味的減脂,增肌也非常重要;
你已經鍛鍊了一段時間,訓練效果逐漸變得不明顯,又找不到進步的方法;
你渴望進階。
在我們健身的過程中,經常會收到一些有衝突的建議或信息。
即使我們針對某一個特定的疑惑,去查找答案,也有可能會得到完全相反的意見。
阿李收集了5個已經被科學否定、而仍然有很多人相信的誤解,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大家少走彎路、少踩坑。
很多朋友都會認為力量訓練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事實是,超過90分鐘的訓練,對肌肉增長沒有更多增益,反而可能會造成肌肉分解。
訓練的強度比訓練的時間更重要。
過長時間訓練的另一個弊端是,難以保持專注。
專注力是提高訓練效率的必要因素。
人一旦失去專注,會產生倦怠心理,會對以後的訓練也造成影響。
阿李建議,絕大部分人的力量訓練時間,都可以控制在30-45分鐘。
No pain no gain(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 這句話,近年來在各大健身場流行,仿佛成了很多人的勵志雞湯。
健身不練到肌肉酸痛就沒有效果,是真的嗎?
當然不是!
健身後的肌肉延遲性酸痛,與肌肉增長之間沒有必要聯繫!
感覺到肌肉酸痛,是肌肉炎症的化學結果,只能說明我們努力的程度。
事實上,2012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哪怕沒有經歷過肌肉延遲性酸痛,只要有合理的鍛鍊,都可以使肌肉增長。
此外,人類對痛苦的耐受力不同。
經過同樣強度的訓練,可能一個人只是略微感到不適,另一個人則走路都困難!
所以說,肌肉酸痛也是一個很主觀、個人的感受,不能被統一量化,作為某個標準。
很多人,包括有經驗的健身者,都會常常使用練到力竭的訓練方式,深信這樣才能獲得肌肉增長。
力竭訓練方式,指的是在一組訓練動作中,不計次數,直到沒力氣再繼續做下去了。
然而,《應用生物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經過16周的跟蹤記錄,那些沒有經過力竭力量訓練的男性,與經過此方式鍛鍊的男性,肌肉增長效果方面,沒有區別。
對於「力竭力量訓練」與肌肉增長的關係,目前的科學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證實。
此外,當我們練到力竭時,疲勞會導致我們降低訓練量,導致訓練效果下降。
的確,我們想要獲得肌肉增長,離不開蛋白質。
但,很多人都會攝取比我們實際需要的,更多的蛋白質。
事實是,我們一次性能吸收的蛋白質有限,大約上限是30克,多了也吸收不了,會變成脂肪。
所以,最好是把蛋白質平均分配在一天的幾餐以及零食中吸收。
而且,肌肉增長離不開碳水。
當我們鍛鍊後,補充蛋白質的同時,也需要補充碳水化合物。
阿李建議,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是1:3。
力量訓練可以幫助我們增長肌肉,而有氧訓練則能加強我們的心肺功能。
當然,力量訓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心肺,不過,最好還是力量加有氧同時都做。
《國際運動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穩態的有氧運動(比如騎自行車),不會影響肌肉增長。
關於穩態有氧訓練,可以回顧這裡。
不過,有一些變量需要考慮。
有氧運動,一方面能激活我們的AMPK(一種蛋白激酶,可以改善胰島素敏感),但另一方面,AMPK也會降低我們肌蛋白的合成效率。
所以,若是想增長肌肉,長時間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不要考慮。
阿李建議,出於增肌的目的,每次有氧的時間不要超過40-45分鐘。
此外,有氧時間太長,也會增加我們體內的皮質醇——這是能破壞肌肉組織的激素。
阿李更推薦短時間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希望這些內容能消除大家對力量訓練的一些誤解。
掌握正確的知識、自律與堅持,是獲得美好身材的三大基石。
堅持,堅持,再堅持!
健康是投資,運動是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