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齊沙漠
庫布齊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也是一個「年輕的沙漠」在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裡的黃河南岸(有的人稱為河套沙漠),從地圖上看庫布齊沙漠是一條一頭寬,一頭狹長的走廊形沙漠,庫布齊沙漠是距北京較近的沙漠。總面積約1.39萬平方公裡,流動沙丘約佔61%,長400公裡,寬50公裡,沙丘高10~60米,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形態以沙丘鏈和格狀沙丘為主。
成因及年代
在秦漢時期的古文獻中,迄今尚未見到有關庫布齊沙漠的記錄。關於庫布齊沙漠的最早記載 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黃河在通過今天銀川,烏海等地時裹挾了大量泥沙,向北遇到陰山山脈阻礙後折向東,大轉彎期間流速減緩,泥沙沉降形成衝積區,自商代後期至戰國,氣候變得乾冷多風,使河灘沙源裸露,西北風和東風又提供了動力條件。因此,大概率庫布其沙漠應是在戰國時期形成的距今2400多年。鑑於庫布其沙漠的沙丘幾乎全部是覆蓋在第四紀河流淤積物上,因此,沙源來自古代黃河衝積物的可能性比較大。
蒙古馬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奇觀和馬有關係,所以先介紹一下蒙古馬。
蒙古馬原產蒙古高原,處於半野生生存狀態,它們既沒有舒適的馬廄,也沒有精美的飼料,在狐狼出沒的草原上風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蟲,冬季能耐得住-40℃的嚴寒。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頭大頸短,體魄強健,胸寬鬃長,皮厚毛粗,能揚蹄踢碎狐狼的腦袋。耐力好,生命力極強。8小時可走60公裡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可以說沒有蒙古馬也就沒有元朝橫跨歐亞的版圖帝國,成吉思汗的衛隊就是由精良的騎兵隊組成,歷史上稱他是以「弓馬之利取天下」的。根據《元史》記載,當時牧馬地甚廣,北至火裡禿麻(今蒙古國以北)遍及塞外草原及南方。
沙漠巨馬圖
在今天包頭市以南40公裡的庫布齊沙漠深處有一幅巨大的駿馬圖案,周長7.6公裡,佔地面積3平方公裡!幾乎佔了本區域1/5的沙地面積,圖形呈現一匹奔馳的駿馬圖案,姿態優美,比例和諧,這是誰的傑作呢?這時梵君想起了曾經的一個網絡熱詞「沙馬特」寓意沙漠裡的馬特別大。當然這裡的褒義詞。
這個「沙馬特」是由中國能建華東建投江蘇電建一公司承建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庫布其沙漠光伏「駿馬」電站,已經通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圖形電站。「駿馬」圖形電站由19.6萬餘塊光伏板組成,佔地139.84萬平方米。
這裡梵君要雙手點讚這種既有創意,又環保利國利民的好項目。這匹奔馳在沙漠裡的駿馬正源源不斷的為我們提供清潔環保的能源。
光伏發電與聚光發電
相比較水電,沙漠光伏發電優點更多,水電對河流生態和地質還是有一定影響。沙漠光伏項目板上發電,板下可以種草和其他經濟作物,一舉兩得。有人說夜間就沒法發電啦,其實有一種升級版的聚光發電技術可以和光伏發電結合。
聚光太陽能發電基本原理:聚光太陽能發電使用拋物面反射鏡將光線聚集到充有工質(常見的是:合成油或熔鹽)的吸熱管上,再將加熱到約400攝氏度的工質輸送到熱交換器裡,熱量在此加熱循環水,產生水蒸氣,推動渦輪,帶動相連的發電機運轉,或以熱量加熱氣體驅動斯特林發動機以此來發電。
看起來是不是很科幻!像即時戰略遊戲裡的聚光塔
聚光太陽能發電與太陽能光伏發電不同,太陽能電池使用太陽電池板,利用光伏效應,將太陽輻射能直接變成電能,可以在陰天操作,聚光太陽能發電一般只能夠在陽光充足、天氣晴朗的地方進行。不過,即使在沒有太陽的夜晚,採用足夠大的熔融鹽儲罐存儲熱量的方法,也能解決全天候的供電問題了。
除了「駿馬」我們還有「國寶」。
這座熊貓光伏電站被譽為「最萌光伏電站」,位於山西省大同縣杜莊鄉土井村西,於2016年11月20日正式啟動建設。該項目由貓綠能集團建設。
梵觀點:誰說工業不可以和藝術結合,「駿馬」「熊貓」電站就是最好的例子,既環保利國利民,又可以成為一個網紅旅遊點。一舉兩得!希望我們的工程設計者,能懷著一顆藝術家的心,多多出這樣的好「作品」。
——————————————
以上內容為梵觀點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看到這裡都是真愛,喜歡筆者文章請加關注,每日更新精彩內容。
歡迎來評論區互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