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談正文先說夢。夢與現實總是相反,窮困潦倒便會有黃粱美夢,久居異地便能幽夢還鄉。
那年在坪石,曾得一夢,夢見回到家鄉。有鄉親問我「喂!你是幾時回來的呀?」於是我就想我到底是幾時回來的呢?在哪裡買的票?途徑哪裡?卻原來這夢就是一個虛無的謊言,經不得推敲,這一思一想立刻醒來,方覺一夢。剛才魂返家鄉,千裡之遙轉眼之間即回原地。睜眼看看窗外,正如《西遊記》中所述,已是「竹敲殘月落,雞唱曉雲生」天已微明。此情此景也正合那句「歸去來也,黃粱夢醒」之句。
「歸去來也」出自梁文靖的《一叢花令.一江離愁淚東去》其原文如下:
一叢花令 .(梁文靖)
一江離愁淚東去,
送別有青山。
碧月玲瓏照人寰,
憶當年,幾多悲歡。
雲水深處斜陽影,
草木天際暗;
孤鴻聲斷層雲裡,
何處覓鄉關。
幹戈事隨驚濤萬裡,
月落處風流雲散,
歸去來也,
黃粱夢醒,
枕邊淚闌幹。
此詞其大意是:離愁之淚如長江之水,滾滾東流。唯有兩岸青山,依依送別。那玲瓏的碧月普照人寰,回想當年幾多悲歡。悵望遠方,在雲水深處,似乎有斜陽草樹。隨紅日西沉,那草木之影也漸漸黯淡;在雲層裡,那隻孤雁悽厲的叫聲也漸漸消失,它去哪裡尋找故鄉?回想過去那戰爭的場景已經遠去,再看那日落西山,風流雲散,想人生所經歷的一切也正如日落處,風流雲散。又如一場大夢。一夢歸去,此時黃粱夢醒,枕邊淚闌幹。 這首詞中的「歸去來也」是由李白的「歸去來兮」引用而來。「歸去來兮」中的「來兮」是語氣詞,而「歸去來也」之「來也」則不然,就是回來了。
這首《一叢花令》出自鳳歌的小說《崑崙》之中,據說是小說中人物梁文靖所寫,照這麼說此詞的真正作者應是鳳歌。但在詩詞方面,小說作者最善於抄襲別人的作品。我接觸這首詞最初也就是在另一本小說中看到的。其大至情結是一歌女請韋小寶寫歌詞,小寶取過筆,龍飛鳳舞地就直接寫下:「一江離愁淚東去,送別有青山……」
對於更準確的理解,也只有找到真正作者及當時的歷史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
到底歷史上有沒有真正的梁文靖,這首詞到底出於何人之手,目前還沒有找到更準確的答案。
本文百家號原創首發。若有不足之處,請友們留言共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