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前,三雙是個稀罕事兒,只有那些上古傳奇,以及特別全能的大型控位和組織前鋒才能經常做到,有人為了拿到三雙,還曾經故意往籃板上砸球搶籃板來著。我們印象中的三雙高手,除了張大帥那樣的怪物,都是大O、魔術師、基德這類大型控位。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到了如今的聯盟,一些本來以得分而著稱的新一代巨星,居然打成了「三雙型球員」,特別是拉塞爾-威斯布魯克這樣曾經被科比點名稱讚「最像我」的球員,居然打出了賽季場均三雙,這確實是個令人震驚的當代傳奇。
威少的場均30分三雙,哈登本賽季三雙已經超過之前生涯三雙總和,詹姆斯甚至在自己第14個賽季完成了生涯最多的單賽季三雙紀錄,而這個賽季的三雙人次突破了歷史新高。三雙,在過去含金量十足最具有代表性的數據,在如今這個小球時代卻成為了家常便飯……
哈登和詹姆斯的三雙可以理解,這兩人本身就是傳球至上、對團隊戰術理解透徹的高球商球員,哈登善於利用擋拆,詹姆斯善於組織快攻,一個是高效冷靜的雙能衛,一個是堪比當代魔術師的最強組織前鋒,助攻多,籃板多不稀奇。特別是火箭隊在德-安東尼到來之後,全隊提速,比賽節奏加快了許多,陣地戰越來越少,加強了快攻反擊和第一時間的跑位出球,這使得火箭的進攻快如流星,就像當年太陽的7秒V字進攻一樣,再這樣快節奏的比賽中,會和次數也相應增多,哈登經常抓下籃板就一傳推快攻,這和勒布朗-詹姆斯平時的打法有點像。
而威少則是另外一種情況,他是如今雷霆完全的戰術核心,簡直是宇宙的中心,一切進攻都由他持球發起,他幾乎壟斷了雷霆所有的戰術起手式,進攻佔有率高得爆表,他的情況有點類似於當年的手槍皮特,不是雷霆隊在打球,而是威少和他的四個隨從在打球。防守端,所有人為威少的籃板球卡位,以便他能夠迅速發起快攻;進攻端,正常的招式就是威少一打五強突硬打,吸引包夾之後再往外線分球,或者傳給順下的大個子。簡單粗暴,一目了然,然而不管雷霆怎麼打,這麼打也能產生不錯的效果,因為威少的個人衝擊威脅太大,隊友也總能獲得空位得分的機會。
去年的總決賽讓所有球隊嘗到了甜頭,大家都發現,在季後賽,穩紮穩打的團隊籃球和陣地戰,未必比得上超級巨星一個人不講道理的單打獨鬥,萬般計謀千種妙算,未必抵得過身體天賦超群的球隊投了再搶搶了再投。
所以,快節奏,巨星籃球,三雙狂潮也未必是壞事,只看能不能解決問題就行。
快打旋風的借屍還魂 新小球時代由波波維奇引領 如今的NBA聯盟,似乎「小球體系」又有了逆襲的苗頭,你且看如今火箭的進攻,和當年菲尼克斯太陽何其相像,抓下籃板之後直推前場,兩翼V字跑位,哈登單擋之後迅速出球,外線誰有機會誰出手,三分絕不猶豫。
落陣地太慢,個人單打太墨跡,中距離跳投效率低,對抗徒然消耗體力,不如風風火火跑起來,三分球扔起來,空切跑位走起來,輕輕鬆鬆解決一個回合的戰鬥,省時省力效率高,還能多打幾個回合,何樂而不為?這就是老尼爾森-德安東尼一脈相承的進攻哲學。
在他們眼裡,籃球就是個拼進球的運動,你管我防的住防不住,我打得進就行,我進球比你多,那麼我就贏了比賽。
曾經有句老話,叫做:「進攻贏得票房,防守贏得總冠軍」,但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老黃曆了,當年太陽沒有做到的事情,2014年的馬刺、2015年的金州勇士,都做到了。他們憑著快速的空位三分,靠著團隊的空切跑位,行雲流水一樣擊敗了強大的對手,誰說進攻不能贏得總冠軍?既便是2015-2016賽季的克利夫蘭騎士,也是在泰隆-盧教練上任之後果斷加快了球隊進攻的節奏,加強了三分球,還記得去年季後賽嗎?克利夫蘭騎士同樣是三分如雨,一路靠著快節奏和三分球轟進了總決賽,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拿下了總冠軍。
如今小球戰術體系的進化,是當下這個三雙時代的根基,從熱火三巨頭時代到馬刺勇士奪冠,再到火箭提速,開放式的進攻時代為三雙的誕生提供了土壤,最直觀的現象就是,進攻回合更多了,不去慢慢磨陣地,而是借重擋拆和高位策應,把空手跑位和三分發揮到極致,無論波波維奇2014年的「進攻藝術」、還是勇士的「死亡五小」,還是火箭的「魔球理論」,本質上都在發揮快節奏、多跑位、投三分的作用。在這樣的體系下,全能型掌控型的巨星的數據,會得到大幅度的爆炸。
其實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並不是小球拿不到總冠軍,而是當年的小球戰術缺陷太大,當年太陽隊號稱可以放棄進攻籃板,快速回防,號稱可以放棄蓋帽去搶防守籃板,以求多打一次進攻。2005年馬刺和太陽季後賽大戰的時候,波波維奇甚至惡趣味和太陽拼進攻,馬刺場均得分120+,輕鬆擊敗了聯盟進攻第一的太陽。當年的弱點和漏洞太多了,以至於根本限制不住對手的進攻。
而新的小球時代,打快速籃球的幾隻球隊,更加注重多層次的防守,更加注重防守籃板和快攻反擊的質量,從而不全了漏洞,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在這個時代,除了童心大發倒行逆施又去玩「內線強打慢節奏」的波波維奇,除了一萬年不變的灰熊,其他球隊,其實打的都是快節奏的「小球」。
致敬!威少欲破前輩2個三雙紀錄 神龜挑戰不可為
「三雙」是2016-2017賽季的關鍵詞之一,而這其中的領銜主演就是雷霆隊的威少。本賽季,威少已經創造了35次三雙,這其中更是包括了多次神奇的三雙紀錄,一起來回顧一下。
時間:2016年10月28日
太陽隊似乎是威少貢獻三雙的幸運球隊,新賽季的第四天,雷霆賽季的第二場比賽,威少面對太陽時交出了51分、13籃板、10助攻的50+10+10的三雙數據。」威神龜」也成為NBA近41年來,第一位砍下50分,同時還交出了三雙數據的球員。
時間:2016年11月25日-2016年12月9日
從2016年11月底到12月初,威少連續7場比賽貢獻了三雙,追平了喬丹和奧斯卡羅伯特森的連續三雙紀錄,排在歷史第二位,排名歷史第一位的是「霸王」張伯倫的連續9場三雙。
時間:2016年12月17日
主場面對太陽隊,威少砍下了26分、11籃板、22助攻,22助攻不但是威少的生涯助攻紀錄,而且20+10+20的三雙也是NBA近31年的歷史上第三次出現,一個是1998年的羅德-斯特裡克蘭,另一個是1988年的「魔術師」詹森。
時間:2016年12月31日
2016年最後一戰,雷霆主場面對洛杉磯快船,威少出戰29分鐘,他砍下了17分、12籃板、14助攻的三雙數據。但其實威少只花了18分鐘就拿到了11分+10籃板+12助攻,18分鐘就能拿到三雙也是NBA近55年來的最快三雙紀錄。上半場結束,雷霆隊的領先優勢已經達到了29分,第四節威少甚至沒有出戰,如果打滿全場,估計「威神龜」的三雙將會更加恐怖。
時間:2017年2月24日
主場面對洛杉磯湖人,威少出戰35分鐘,儘管他全場18投僅4中,但是「神龜」還是交出了17分、18籃板、17助攻的三雙。表面上看17+18+17的三雙並沒有特別之處,但是NBA近31年的歷史中只出現過兩次17+17+17的數據。一個是2012年的朗多,他交出了18分、17籃板、20助攻;另一個就是「魔術師」詹森,他在1989年砍下了24分、17籃板、17助攻。
威少目前以賽季35次三雙領跑全聯盟,而歷史上也只有奧斯卡-羅伯特森的賽季41次三雙能讓「威神龜」汗顏。除了趕超賽季41次三雙的歷史紀錄之外,威少還要完成賽季場均三雙的神跡。
其實從2016年2月25日起,至2017年2月24日面對湖人時拿到三雙,威少已經在這期間的82場常規賽中完成了場均3雙的數據。這82場常規賽中,威少場均貢獻28.3分、10.5助攻、10籃板。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威少已經具備了與前輩一較高下的資本。
雷霆隊目前還剩下11場常規賽,威少目前的場均數據是場均31.2分,10.5籃板和10.4助攻。如果按照這種模式發展下去,不出現大的傷病情況,威少趕超奧斯卡-羅伯特森的41次賽季三雙和賽季場均三雙,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哈登變三雙狂魔緊追威少 兩次50+三雙震古爍今
2012年,哈登頂著最佳第6人的光環加盟火箭,彼時,對於他成為休斯頓的新領袖,多數人是持懷疑態度的。如果有人說,大鬍子會在未來變身聯盟頂尖的三雙高手,如此言論,更會被視作天方夜譚。
哈登是名頂尖的得分手,他有著一般球員所不具備的節奏調控能力,他的假動作,他的歐洲步,他左手持球的特質,都讓防守者感到頭疼。加盟火箭後的前4年,哈登在整個聯盟的地位逐年提升,但這期間,有關他帶隊能力,他的高失誤,他防守態度的質疑,也從來沒有停息過。
哈登能拿三雙,在火箭的前4季,這樣的情況卻並不多見。2012-13賽季,哈登拿到生涯首次,也是那一季他唯一的一次三雙。接下來三季,他的三雙數分別為1次、3次、4次。多數情況下,哈登仍然把精力投入到個人進攻中,至於助攻、籃板,那只是大鬍子在場上的副項。
然而這一季,隨著火箭放棄霍華德,隨著德安東尼上任,讓哈登改打控衛。大鬍子骨子裡的全能潛質,徹底被激發出來。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哈登成了聯盟中最會傳球的後衛。而在攻防兩端,單核帶隊的大鬍子同樣做出了堅毅的表態,籃板球上雙的場次,也隨之頻繁出現了。
去年11月份,火箭的陣容尚處於磨合期,他們輸掉了一些不該輸的比賽,攻防運轉也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水準。但即便如此,哈登還是奉上三場三雙的華麗演出。
之後的兩個月,火箭進攻提速,戰績愈發出色。而哈登刷三雙的腳步,也隨之加快。2017年的第一天,哈登在對陣尼克斯時,瘋狂轟下50分+三雙的數據。僅僅過了不到一個月,哈登又在打76人的時候,複製了月初的神跡,並成為NBA歷史上首位兩次做到50+三雙的巨星。
當然,這還遠不是哈登神奇賽季的全部,本賽季截止目前,他已經有7次40+三雙的經歷。另外,在去年年底,他還超越奧拉朱旺,成為火箭隊史的三雙王。
不可否認的是,哈登在某些時段防守斷電,在比賽中失誤率超高的問題,依然會時常出現。可如今,拋開場外緋聞困擾,專心打球的哈登,卻已然比過去幾個賽季更像一名真正的領袖了。
如果說一年多之前,把哈登和騎士核心詹姆斯對比,還會發現兩人在技術風格上存在明顯的差異。但如今,哈登的傳球技術已然飛速精進,他對場面的調度,對戰局和隊友走位的觀察,已然與詹姆斯不相上下了。更重要的是,相比詹姆斯,哈登更年輕,球風更加精簡、集約。
賽季打到現在,哈登已送出19次三雙,僅次於威少,排名聯盟第二。但是拋開三雙的次數,哈登的帶隊手法,或許要比威少更加聰明,也更加符合一名領袖,一名常規賽MVP的定義!
全能詹回歸改良小球戰術 皇帝左右逢源迎新時代
小球時代的到來讓很多球員和球隊都收穫頗豐,為了適應時代的潮流,詹姆斯也隨波逐流,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小球戰術,只是詹皇的「小球戰術」是依靠自己的領袖式全能打法作為基礎。
本賽季,我們又見證了詹姆斯領袖式的歸來,「皇帝」重新變成全能詹,賽季三雙創造了個人生涯新高,騎士隊的三分跑轟也為詹皇提供了製造三雙的機會,而這一切都是小球進化帶來的影響。
截至到目前為止,詹姆斯本賽季已經10次砍下三雙,創造了騎士隊的隊史紀錄,同時這也是「皇帝」生涯中賽季三雙最高紀錄。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詹姆斯正逐漸淡化對得分的依賴,而是通過均衡的數據和自己全能的表現,幫助騎士隊實現衛冕。
本賽季,詹姆斯場均送出8.8次助攻,這是他職業生涯場均助攻新高,顯然「皇帝」比以往更加注意全隊的重要性。更何況,詹姆斯的身邊擁有一群三分射手,除了兩位巨頭樂福和歐文之外,還有像香波特、史密斯、科沃爾、弗萊、傑弗森。
客場擊敗活塞隊的比賽中,騎士隊三分球30投19中,命中率為63.3%,這是三分出手次數30+情況下的騎士隊隊史新紀錄。而且擊敗黃蜂隊之後,騎士隊本賽季已經命中了920+個三分球,這創造了球隊隊史單賽季命中三分總數新紀錄。
當小球時代盛行NBA,聯盟中多數球隊都開始趨之若鶩時,詹姆斯也投入其中,不過「皇帝」針對小球戰術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小球戰術。除了兩位巨頭的幫助之外,詹姆斯還在外線儲備了眾多三分投手,常規時間,球隊依靠個人能力和三分球與對手糾纏,而到了關鍵立刻,詹姆斯可以通過自己的超人能力,終結比賽。
與其他球隊的小球戰術完全追求速度不同,詹姆斯的小球戰術儘管也依託於速度,但是這其中還具備了一定的身高優勢。樂福、科沃爾、弗萊,再加上詹姆斯,這一套人員組合完全可以在內外線都同時兼顧。
身高+速度+三分,這就是詹姆斯對於小球戰術的改良,而這一切都是基於「皇帝」的全能技術作為基礎。目前,聯盟中能像詹姆斯如此全能的球員已經鳳毛麟角,而能像他這樣駕馭和改良小球戰術的球員更是微乎其微。
當然,目前詹姆斯版「小球戰術」在常規賽階段還能左右逢源,但能否在季後賽中大展身手還不能確定,一切還需要靜觀其變。
新一代三雙高手噴湧而出 字母哥約基奇乃佼佼者
不得不承認,如今,隨著聯盟攻防節奏的飛速提升,明星球員在比賽中累加數據,變得更加容易。於是,在不經意間,有越來越多的球星,開始加入三雙大隊的行列。
本賽季,在三雙榜上,除了威少、哈登、詹姆斯這些三雙常客,還有不少新鮮的名字。掘金的約基奇,魔術的小佩頓,湖人的蘭德爾,這些年輕人身上,也開始多了一個全能戰士的標籤。
約基奇的在掘金的大爆發,多少讓人感覺有些意外。要知道,從上賽季徹底轉入重建之後,掘金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並沒有明確的建隊方向。年輕少帥麥克-馬龍希望打造的是一個團結,火力十足,能量爆棚的年輕團隊。但卻苦於找不到一名串聯戰術的軸心。恰恰是在此時,約基奇出現了。靠著細膩的手感,強壯的身體和出眾的腳步,約基奇迅速在掘金站穩腳跟,並在這一季,成了球隊核心。
約基奇有低位攻擊力,也有中遠距離的射程。但是將約基奇與其他中鋒真正區別開來的,卻是他控衛一般的運球技巧和傳球意識。本賽季,約基奇已不止一次在場上展現自己的控球才華,他搶下籃板一條龍推進到前場的打法,甚至成了掘金的常規戰術。賽季打到現在,約基奇5次斬獲三雙,這樣的神奇數據,在掘金隊史名宿,上世紀80年代的控衛拉斐特-利弗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在東部,也有一名時不時用三雙撩撥對手神經的年輕人——阿爾弗雷德-佩頓。生涯的第三個賽季,留著掃把頭的佩頓,晉升為魔術的核心成員之一,而他在場上的貢獻也愈發全面。儘管,由於陣容天賦有限,魔術的戰績很糟糕,但小佩頓的三雙演出,卻時常給看官們帶來驚喜。賽季至今,小佩頓已送出4次三雙,更值得一提的是,他還以生涯7次三雙的表現,成為了魔術隊史三雙王。
相比於以上兩位,「字母哥」阿德託昆博這一季只打出2次三雙,略微偏少,然而希臘小怪獸的全能戰力,卻已得到整個聯盟的認可。數據顯示,賽季打到現在,在得分、籃板、助攻、蓋帽和搶斷5項數字上,字母哥都排在雄鹿隊的首位,如此神跡,放眼整個NBA的歷史長河也是絕無僅有的。
也是在字母哥帶領下,這一季,雄鹿重新具備了爭奪季後賽的實力。而字母哥本人,則憑藉巨星級別的發揮,生涯首度入選全明星賽。
早年,熱火總裁帕特-萊利曾作出一個大膽的預測,他說,未來,五個身高兩米的球員一同作戰將會成為NBA的趨勢。萊利的說法縱然有其誇張之處,但是從這兩年,聯盟的發展來看,新一輩的球員中,素質全能的確實越來越多。而另一方面,球場位置定義的愈發模糊,也反過來給球員身兼數職,狂刷三雙,創造了客觀、有利的條件。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