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禪讓制,堯舜禹不過是舜逼堯,禹逼舜

2020-12-23 觀史手記

「禪讓制」,說的是上古時代,堯和舜兩個帝王,並未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後代,而是傳給有名的賢能之人。堯傳給舜,舜傳給禹。

歷史記載言之鑿鑿。但在歷史上一直有人質疑禪讓制的存在。這麼重要的政治權力,還會白白給別人?權力轉移從不會這麼簡單和輕鬆。

第一個質疑禪讓的是戰國的儒家荀子。他說:「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意思是禪讓是瞎說。戰國著名法家韓非子則說只是「舜逼堯,禹逼舜」而已。為什麼讓,都是被逼的。

最諷刺的是曹操的兒子曹丕。曹丕奪了東漢政權當皇帝,表面上弄了個禪讓典禮。禮成後,魏文帝曹丕忍不住說:「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意思是:這下我知道禪讓是怎麼回事了。

那到底真相如何呢? 需要肯定的是禪讓制不靠譜,原因有兩個:

第一,時間問題。

司馬遷的史記中《五帝本紀》記載,堯46歲上臺,在位98年,至少活了140多歲。舜在堯死前「攝政」28年,堯死後舜親政多年,晚年讓位給禹後又活了17年,差不多活了110年。

這並不符合人類的生理常識。後代皇帝執政最長的是清代的康熙帝在位61年。絕大多數皇帝連一半的執政時間都沒有。而堯舜禹的上古時代,衛生、營養條件都很差,竟然有人可以執政近百年,還連續多個地超過一百歲,這非常不可信。那個時代能活到三四十歲就很不錯了。

第二,出身問題。

還是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舜家裡幾代貧窮,他自己種地、打魚、做陶器,做過各種苦活累活,歷經磨難,最終被堯發現。堯看舜品德高尚,就將王位傳給了舜。

細想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是怎樣的?越回到古代,個人身份就越固化,血緣的出身就越決定他的社會地位

中國也就到唐宋科舉制度成熟後,普通平民才徹底打通上升通道。之前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世襲貴族壟斷官場。再向前,周朝時貴族和平民間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那是一個你爺爺是做什麼的,你父親就是做什麼的,你和你的兒子孫子等等也是做什麼的社會。世界各國的考古都證實,在遠古時代,基本都是神權政權合為一體,最高統治者大都是半神半人的形象存在。

那在我們的遠古時期,怎麼會有個舜僅僅憑道德高尚就能成為統治者?

是寫史記的司馬遷胡說嗎?也不會。司馬遷的《史記》,在細節上有想像的部分,但總體上他是非常嚴謹的人。他把堯舜執政的時間說得這麼有零有整,一定有他的依據。

那怎麼解釋呢?

這裡有一個猜想:堯舜其實都不是具體一個人,而是一個部落的代名詞

在時間上,上古時代不大可能有大範圍統一的國家,大家都是部落聯盟。一個部落強盛一百多年,其他部落認可它的領導地位,等這個部落衰頹了,和平地將領導權讓給其他逐漸強盛起來的部落,這比一個人活了一百多歲要靠譜多了。

這也能解釋舜的出身「低微」。舜所代表的部落,原來實力較弱,在聯盟中的地位較低,後來堯代表的那個領導部落逐漸衰敗,舜代表的部落實力逐漸增強,成了部落聯盟的新領導。這是和平的政權交接。

假設我們這個時代沒有文字,歷史只能靠口語傳播。那也許過了很多年,就會有人說:上古時代,一個叫約翰牛(英國的綽號)的人,他很賢能,將王位傳給叫山姆大叔(美國的綽號)的人。

禪讓制也許並不是事實,更不是瞎編亂造,它是在說,上古時代,中國人的政治智慧就很發達,已經找到了部落之間、群體之間,和平的權力交接方式。禪讓制的真相,也許僅此而已。

相關焦點

  • 堯舜禹禪讓的真實情況:舜逐堯,禹殺舜,真相竟然這麼殘酷
    其實,關於"禪讓"的真實面目,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被荀況、韓非等人看穿,其中韓非論述道:"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見《韓非子·說難》),真可謂一語中的!
  • 《圖制四》堯舜禹:禪讓制仁德之心
    堯舜是中國先秦歷史文獻中記載的著名的君主,他們所處的時代所奉行的政治制度被稱為「禪讓」,被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所推崇,主要內涵是君主年老之後不把君位傳給子孫,而是傳給賢人。對於堯來說,舜就是賢人。到舜禪讓給禹,禹則使兒子啟獲得君主之位,是為世襲制,開啟家天下,進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
  • 歷史上堯真的禪讓給舜了嗎?還是說受到舜的囚禁才禪位的?
    所謂禪讓,就是古代所謂的「賢者居之」,統治者在國家中選擇最有能力的人,他們的地位對那個人。 這個制度的創始人,或者我們知道的第一個實施它的人,就是堯。堯,中國古代著名的帝王,聽說了舜的賢能,在舜經歷重重考驗之後,晚年把他的首領之位傳給舜。 舜成為統治者,繼續領導著中華民族的生活。舜年老之後又自動傳位給禹。
  • 上古時代舜是主動禪讓給禹?還是另有原因?權力更迭竟如此平靜?
    疑點來了,在堯舜禹禪讓過程中,僅是因為,後者為當世之賢?估計沒有那麼簡單吧?小編和大家一起分析一.堯舜禹禪讓制《荀子·正論》中說道:堯舜禹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說疑》中說道:舜逼堯,禹逼舜,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根據這兩本史料記載,堯舜禹禪讓乃是篡位!就拿舜禪讓給禹來說……
  • 歷史書上的2個假故事: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真相沒這麼簡單
    史書上有這樣2個經典故事:上古聖王堯走遍天下,終於找到一位理想的賢士舜,後來又將其首領之位禪讓給舜,舜還娶了堯的兩個女兒;舜老了以後,參照堯的做法,把首領之位禪讓給治水有功的禹。禹破禪的規矩,建立夏朝,傳位給兒子啟。
  • 上古時期堯舜禹「禪讓」的故事不是真的?
    史書記載,堯舜禹時期的禪讓是選取有賢德的來當共主,堯在年老的時候主動把位置傳給了舜,舜之後又把位置傳了治水有功的禹,這種美好的品德一直被儒家所推崇。我們也一直都是這樣認為的,因為史書上就是這麼記載的。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堯與舜的陰暗面,揭開虛偽「禪讓制」的歷史真相
    黃帝姓姬,禪位給了姓嬴的少昊;少昊又禪位給黃帝的孫子顓頊;帝嚳傳位給兒子帝摯;帝摯又禪位給同父異母的弟弟堯;堯後來又禪位給舜;舜又禪位給禹。聽起來有點亂,但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這個時候的帝位傳承方式,在後世看來顯得特別的高尚。你想,竟然有這麼一個時代,選繼承人竟然不是子憑父貴,竟然不靠拼爹拼媽,竟然不靠裙帶關係,簡直不可想像!但事實真是這樣嗎?並不是!
  • 是誰剝開「禪讓制」的謊言,禪位是種美德,堯舜:你以為我捨得?
    古時,統治者在生前將首領之位讓出便是禪讓制,這是一種舉賢選能的美德,與血緣、出身沒有任何關係,只要你符合要求,你就可以登上大位。上古年間便有兩次著名的禪位,堯給舜,舜給禹。幾千年來,這兩段都是一個美談,但也只有這兩段,此後所謂的禪讓制不過是亂臣篡位,表面上大行其事,而實際卻往往截然相反。
  • 《竹書紀年》說:舜囚堯,舜野死,那麼到底堯是不是禪讓給了舜?
    關於堯、舜、禹如何傳承天子位,主要有禪讓、篡奪兩種說法。持禪讓說的主要著作有《尚書·堯典》、《孟子》、《史記》等,其主要觀點是:天子堯因為兒子丹朱「不肖」,讓大臣們推薦德才兼備者代替丹朱,舜對屢次謀殺自己的父親、弟弟仍然孝悌有加,於是成了唯一候選人。
  • 堯和禹是同輩人,舜是他們的四世孫?
    堯、舜、禹是古代的聖王,對於他們的聖名,連金庸筆下沒上過學的韋小寶都耳熟能詳。但是,他們作為黃帝的後人,究竟是什麼樣的輩分關係?這個問題卻讓人難以確定。在下粗讀史記,按書中記述畫了個關係圖,驚奇地發現這三個人的輩分,很具有躍跳性。
  • 堯和舜是虛構人物,是後人炮製出來的聖人楷模?
    黃帝大家都是知道的,黃帝之後算是實現中原地區的統一,之後就算是比較民主的繼承制度,就是能者居之,不過真實性還不一定。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說說堯和舜是否真實存在,是不是後人虛構出來的人物。黃帝以武力實現大統一後,接下來就是所謂"聖人之世"。聖人堯、舜、禹為天子,統治萬民。
  • 堯舜禹三人的關係
    首先,堯舜禹不是什麼時期的人,因為當時屬於上古時期,還沒有明確的朝代的概念,所以只能用一個比較大的部落的名稱,或者部落首領的名稱來指代一個時代
  • 堯舜禹禪讓只是意外的插曲——再讀《五帝本紀》
    在傳統儒家的講述裡,堯舜禹三代的傳承是「禪讓制」,許多文人在講述這一歷史時,使用的「原始文獻」是《史記》中的《五帝本紀》一篇,但如果細細考究,《五帝本紀》中的堯舜禹禪讓絕對是一場意外。2.舜上臺幹了什麼事舜上臺後,幹的最有看頭的事是放逐外部的「四兇」和內部的四個大臣。
  • 堯、舜禪讓制度,是為人民選擇賢明君主,避掉昏君誤事
    堯開始這樣的德政,舜承襲之。舜見大禹治水、行政能力與個人德性都十分賢能,就把禹推薦給上天,讓禹代理天子職務。十七年後舜過世了,三年之喪以後,禹也把天子之位還給舜的兒子;而諸侯都來歸順禹,禹才接受天子之位。舜繼承堯傳賢不傳子,為天下百姓選賢與能的德政,不敢將天下歸為己有。
  • 黃帝及堯舜禹時代
    那麼創造這樣的文化的古代中國人又是些什麼人呢?「中國」這個詞最早出現於西周。「」中國人」顧名思義就是「」中央之國的人」或者「中心之國的人」。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是由古代的華夏民族和其他民族長期雜居,逐漸融合而成的。古代的華夏族,主要由遠古的炎帝族和黃帝族繁衍而成。
  • 品味網紅「懸崖」餐廳,在永濟「堯王臺」探尋堯舜禹「禪讓美譽」
    堯王臺堯王臺,是我國堯、舜、禹三大遠古帝王實行「禪讓制」的見證地,有人說是中華之魂,因為這裡是我國文明發祥地之一,有古老的堯舜禹。不過這個餐廳的位置確實不錯,餐廳也不錯,在較好的位置,品嘗著美食,遠眺著永濟市,瞬間感覺心胸無限的寬闊。尤其是夜間,永濟市的夜景,在這裡遠眺過去,非常的燦爛,加之在堯山,天空的夜幕同樣精彩。
  • 你知道黃帝與顓頊、帝嚳、堯、舜、禹其實是有血緣關係的嗎?
    少典與附寶之子,以姬為姓,有土德之瑞,尊稱黃帝。第四位帝堯堯: 複姓伊祁,名即:堯是帝嚳的兒子,而帝嚳是玄囂的孫子,那麼堯是黃帝的玄孫。玄囂這一支的後代。第五位舜舜:軒轅黃帝八世孫。姚姓,媯氏,名重華,字都君,諸馮(今山東諸城)人。中華民族共同始祖之一,「三皇五帝」之一。
  • 上古禪讓其實是一場笑話,堯舜禹禪讓是真是假?曹丕說出了真相
    有了自己的親身體驗,曹丕就聯想到了上古時期的堯舜禹禪讓的事情,說下了這樣一句話,讓我們對堯舜禹禪讓的真相產生了懷疑。那麼,事實真相是什麼呢?一、上古美談:堯讓舜、舜讓禹堯曰:「嗟!四嶽!經過一系列的事件,堯感覺這個人是不錯的,於是就把自己位置讓給了舜。無獨有偶,舜在位30年後,又把位置讓給了治理水有功的禹。堯舜禹禪讓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故事,並且這三個人也是幾千年來人人稱頌的典範。但是,堯舜禹禪讓的事情,也一直以來遭受質疑。
  • 百家談禪讓,各家都不一,堯舜禪讓究竟是史實還是杜撰
    像這樣直接讚頌堯舜時期的詩句和文章數不勝數,但要算最早讚頌堯舜的話語,還算是春秋時期的孔子,在《論語》中寫到:「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
  • 【國家政治】「禪讓制」是一種什麼樣的制度?
    從黃帝開始,王位基本上不傳於嫡系長子:黃帝姬姓,禪位於嬴姓少昊;少昊禪位於黃帝的孫子顓頊;顓頊先傳位於嫡長子(稱「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顓頊族子嚳繼承,帝嚳是黃帝的曾孫;帝嚳傳位於兒子帝摯;帝摯禪位於異母弟伊祁姓的堯;帝堯禪位於姚姓的舜;帝舜禪位於姒姓的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