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南竹北移」促進城鄉生態宜居...

2020-12-16 湘湘帶你看社會

11月25日至27日,由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聊城市人民政府、山東省林學會在聊城市聯合舉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南竹北移」促進城鄉生態宜居專家研討會。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馬福義、山東省林學會會長徐金光出席會議並講話,聊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田中俊致辭,會議由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副理事長、南京林大竹類研究所教授丁雨龍主持。

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理事長藍曉光,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賈祥雲,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副理事長、原福建農林大學副校長鄭鬱善,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副理事長、國際竹藤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範少輝,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副秘書長、國家林草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研究員吳良如,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秘書長、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研究員謝錦忠,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曹幫華,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科研處處長、研究員吳統貴等16位竹子領域知名專家參加會議並發言,為聊城市建設「水邑竹海、生態聊城」、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促進城鄉生態宜居謀思定向、把脈導航。

會前,與會專家現場觀摩了聊城百竹園引種栽培情況、水城大道廊道綠化情況、望嶽湖森林公園生態修復規劃情況、陽穀縣景陽岡森林公園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情況、東阿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

研討會上,田中俊介紹了聊城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我市竹子引種歷史和建設情況。他指出,近年來,聊城市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業新聊城」的新定位、新藍圖,著重做好「水、綠、潔」三篇文章,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市綠色化、生態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呈現出「城區、近郊、村鎮綠化交相輝映,水網、路網、林網綠化縱橫交錯,生態林、產業林、景觀林三林共建」的國土綠化新格局,2018年,聊城市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全市林業建設為推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我市栽培竹子歷史悠久,栽植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如臨清公園中的淡竹、早園竹和黃古竹,是我國第一次南竹北移工程引進品種。2000年後,我市陸續引進栽培安吉京竹、望江哺雞竹、箬葉竹、矢竹等散生竹、混生竹70餘個品種,進行栽培試驗,取得明顯成效。下一步,我市結合實際,切實把竹生態、竹產業科學融入全市生態保護,充分發揮竹子在聊城市生態建設、美麗宜居城鄉的作用,逐步實現水邑竹海,扮靚江北水城。

馬福義在講話中指出,山東有栽培竹子的悠久歷史,竹子的引種栽培極大豐富了綠化的景觀和文化價值,目前山東省竹類植物達到4屬20餘種,部分竹種在青島、濟南、泰安、聊城等地廣泛栽培,主要應用於公園和園林綠化,以竹為主景,打造竹林、竹叢、竹徑,構建獨立的竹林景觀,以竹為配景,與建築、庭院、花木調合搭配,營造濃厚的詩情畫意,如肥城的萬畝竹子溼地公園、江北水城聊城的百竹園等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強調,竹子在溼地保護開發、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聊城水資源豐富,引進和推廣栽培竹子,與水相宜建設水城竹海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下一步,聊城市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議要把竹生態、竹產業作為一項戰略性選擇,要充分利用水資源豐富的優勢,把竹生態、竹產業科學融入全市生態保護發展規劃和實踐,發揮好竹子在聊城市生態建設、美麗宜居城鄉的作用,依水竹綠,建設全域聊城,灑滿全域竹景,實現水邑竹海,扮靚江北水城,以新的舉措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與會專家圍繞「竹子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建設北方美麗宜居城鄉的地位和作用」和「聊城市建設「水邑竹海、美麗聊城」可行性和發展路徑」分別作了發言,對聊城市提出「水邑竹海、美麗聊城」建設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聊城市文化底蘊深厚、水資源豐富,建設「水邑竹海、美麗聊城」,大力發展竹生態、竹產業、竹文化,對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鄉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一致認為:一是栽培實踐證明,20餘種竹子品種抗性較強,可以在北方大部分地區推廣栽培。二是建設竹景觀、濃厚竹文化、發展竹產業對改善北方生態環境、豐富生態景觀,推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項可行的戰略選擇。三是作為常綠植物,竹子在北方備受群眾喜愛和青睞,而且竹林有固土護坡、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美化生活等多種用途,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促進城鄉生態宜居建設城鄉宜居能夠發揮重大作用。

與會專家對我市建設「水邑竹海、美麗聊城」,發展竹生態、竹產業、竹文化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一是科學布局竹生態、竹產業,要因地制宜,尊重科學,把竹子品種的適應性與自然條件、水資源條件和竹文化結合起來,系統性考慮,與本地資源相融合,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二是立足以觀賞竹、耐鹽鹼竹類品種為主的發展定位,明確目標竹種,提供政策支持,培植北方竹子群落,再現黃河流域竹子文明,把聊城市建成北方竹子研發中心,建立竹子培育基地,為京津冀提供適應性竹子苗木。三是科學制定竹子發展導則,確定目標竹種、栽培密度、管理規範,為本地竹子基地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四是竹子是最智慧、生長最快的常綠植物,要充分發揮竹子在生態修復、治汙減霾、鳥類棲息、美化環境的作用,引竹栽培做到適地適竹,結合望嶽湖生態修復、黃湖流域生態修復項目,在向陽近水防風地點廣泛栽培,打造竹海景觀。五是發展竹生態與經濟社會、文化旅遊融合起來,打造一個北方最大竹類專業園,園林景觀塑造與文化傳承結合起來,把竹文化融入聊城文化體系,提高城市品味、豐富城市文化。專家還對我市發展竹生態、竹文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給予了提醒和建議。

研討會上,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理事長藍曉光、省自然資源廳馬福義共同為「聊城市禾木竹子發展研究中心」舉行了揭牌儀式,標誌著聊城市竹子研究和推廣工作開啟了新的篇章。

省自然資源廳副處長朱孟營,聊城大學農學院郭尚敬院長、聊城大學呂福堂教授、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丁東明、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馮能斌、聊城江北水城旅遊度假區管委會書記(主任)馬廣朋、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張景臣、聊城市禾木竹子發展研究中心鍾道軍、聊城市旅遊發展集團有關負責人以及省、市林業部門相關人員30餘人參加會議。

此次會議由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聊城江北水城旅遊度假區管委會、聊城市旅遊發展集團、、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竹子協同創新和國際合作中心承辦,陽穀縣人民政府、東阿縣人民政府協辦。

【來源: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暨藍迪國際智庫專家...
    9月18日,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暨藍迪國際智庫專家諮詢會在青海會議中心舉行。本報記者 黃靈燕 祁國彪 攝9月18日,西寧秋高氣爽,碧空萬裡。上午9時,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暨藍迪國際智庫專家諮詢會在青海會議中心舉行。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這是一次智慧的啟迪。
  • 貫徹落實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對「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作出明確部署和要求,為制定和實施相關規劃方案、工作部署、深化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戰略意義。
  • 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座談會暨藍迪國際智庫專家諮詢...
    9月18日,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暨藍迪國際智庫專家諮詢會在西寧召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軍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信長星主持。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聯合主席黃奇帆作了《以國內外雙循環促進青海地區可持續發展》主旨報告,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魯昕作了《現代產業與人力資源開發》主旨報告,與會人員觀看了「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短視頻。
  • 王金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思考
    開展黃河生態治理,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黃河長治久安是中華民族的夙願,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根基。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
  • 馬相忠在永靖縣調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
    中國甘肅網10月9日訊據民族日報報導(記者 趙懷斌)10月8日,州委副書記、州長馬相忠在永靖縣調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他指出,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為指導,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按照中央和省州工作部署,肩負起黃河上遊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責任和使命,紮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以實際行動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落地生根、抓實見效。
  • 做好水土保持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陝北黃土高原是全國水土流失強度最嚴重的地區,陝西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是黃河生態治理的一個關鍵節點。
  • 趙雲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理念遵循與實踐指向
    作者系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所副教授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邁向黃河時代!濟南如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11月9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獲悉,濟南市政協把「搶抓國家戰略機遇,當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龍頭城市」作為重大協商課題,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  同時,濟南市政協商量平臺也首次與議政性常委會的主題融合創新,政協委員共同為濟南市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 閃電評論丨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激蕩高質量發展春潮
    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 渭水襟懷潤秦東——渭南市分行全力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
    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 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農發行渭南市分行的使命所在、職責所系、發展所需。該行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牢記初心使命,秉承家國情懷,按照「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要求,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職能作用,助力渭南市打造「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振興秦東樣板。11月末,該行累計發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貸款6.13億元,居全省農發行系統第三位。
  • 聊城「南竹北移」建設水邑竹海
    本報訊 記者蘇彬報導 山東省聊城市近日就「南竹北移」促進城鄉生態宜居,邀請專家開展研討,對建設「水邑竹海、生態聊城」獻計獻策。
  • 中國夢 黃河情丨閃電漫評:揚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中信環境技術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這是不久之後將與蘭州人民見面的「絲路之花」運動休閒景觀公園,也就是中信環境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環境技術」)承建的集地下汙水處理廠和休閒觀景公園於一體的西北地區最大全地埋式MBR汙水處理廠。圖為中信環境技術承建的蘭州七裡河安寧汙水廠改擴建項目效果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
  • ...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綜述之臨夏篇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臨夏州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指明理念遵循與實踐路徑。  一年來,臨夏州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
  • 寧夏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紀實:春山可望...
    (資料圖片)寧夏日報記者 錢建忠 攝 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堅持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穿始終,提高戰略思維、把握原則方向、系統謀劃推進」被《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確立為先行區建設的基本原則。
  • 「央視快評」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要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治理工程,統籌推進兩岸堤防、河道控導、灘區治理,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 韓正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強調...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9日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
  • 空間信息技術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9月17日上午,由中國遙感應用協會、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層次專家研討會」在西安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國偉、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焰新、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汪同三等16名權威專家,就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秘書處草擬的《空間信息深化應用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報告(討論稿)》進行了充分而深入的研討。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主要負責人主持會議並講話。他表示,黃河治理是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重大難題,「黃河寧,天下平」。
  • 聊城「南竹北移」建設水邑竹海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本報訊  記者蘇彬報導  山東省聊城市近日就「南竹北移」促進城鄉生態宜居,邀請專家開展研討,對建設「水邑竹海、生態聊城」獻計獻策。  聊城市竹子栽植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2000年後,聊城市陸續引進安吉京竹、望江哺雞竹、箬葉竹、矢竹等散生竹、混生竹70餘個品種進行栽培試驗,成效明顯。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安全保障規劃》通過水利部審查
    中國水利網站12月21日訊 (通訊員 楊慧娟)12月17日,水利部審查通過了黃委編制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安全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會議成立由水利部總規劃師汪安南任組長、水規總院原副院長梅錦山任副組長,包括王浩、胡春宏兩位院士在內的10位特邀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司局,水利部規計司、水資源司、全國節水辦、水保司、農水水電司、防禦司、水規總院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黃委副主任牛玉國帶隊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