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和諧相處,看起來似乎很難,但其實也很簡單。
無論是婆婆,還是兒媳,只要記住「以心換心」這四個字,兩個人就能成為一家人。
那些婆媳不合的家庭,之所以紛爭矛盾不斷,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婆媳兩個人沒能做到相互付出,相互體諒。
做婆婆的,若是能多理解兒媳一點,能為兒媳多付出一點,相信兒媳肯定也會願意與婆婆友好相處。
做兒媳的,如果能多去想想婆婆的難處,做到尊重老人,體諒老人,就算婆婆再怎麼心狠,她也會有軟化的那一天。
只不過,這樣的道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年輕的兒媳婦尚且會講些道理,但有些婆婆天生就不把兒媳婦當成自家人看待。
被摒除在家人之外的兒媳,一開始為了家庭的和諧,願意去討好婆婆。可多年的付出若是沒有結果,她的心最終也會逐漸冷下去,直到最後,婆媳兩人形同陌路。
有句話說得很對: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一切事情的發展,都是有因果可尋的。十年前,你看不上我,那十年後的我,你可能也高攀不起。
王芃和婆婆的關係一直都不是很好。無論王芃如何討好她,婆婆都無法接受她,甚至拼命的詆毀她,說她配不上自己的兒子,能嫁給她兒子,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王芃也知道,自己的丈夫很優秀,對自己也真的很好。所以為了回報丈夫的愛,為了婚姻的幸福,她也極盡所能的去對婆婆好。
可惜的是,婆婆一直都看不上她。當年,王芃還沒和丈夫結婚的時候,她的婆婆心中就已經有了一個兒媳婦的人選。相比於王芃來說,那個女孩不僅長得漂亮,家庭條件也很優越,王芃的老公要是娶了她,就可以少奮鬥二十年了。
不過,王芃的丈夫並不喜歡那個女孩,反而非常喜歡各方麵條件都不是很優秀的王芃,最後還非王芃不娶,硬是逼著自己的父母同意了這門婚事。
或許就是這個原因,王芃的婆婆自兩人結婚起,就看王芃不順眼,事事針對她。
面對婆婆的刁難,王芃能忍的也都忍了,忍不下來的也就只好和婆婆大吵一番。幸運的是,王芃的丈夫有時候會站在王芃這一邊,替她說話。只不過這樣一來,王芃是不覺得委屈了。可婆婆卻因為兒子的「娶了媳婦忘了娘」,對王芃更加沒有好感了。
直到後來,王芃生下了女兒,更是遭到了婆婆的厭棄。
王芃的婆婆重男輕女,在王芃懷孕的時候,就到處和人說自己馬上要抱金孫了。可誰知道,王芃生了個女孩,這讓她大失所望。一氣之下,在照顧王芃坐月子的時候,她也不是很盡心。
整個月子期間,王芃的婆婆雖說都待在家裡,說要伺候兒媳婦和孫女。但實際上,她根本就沒有做什麼,有時候甚至會因為和街坊鄰居聊天,從而忘了給王芃做飯。
有時候王芃迫不得已,只能自己做飯吃。後來因為實在受不了,王芃就和丈夫反應,讓他去和婆婆溝通,不求她把自己當親女兒看待,但最起碼要做些婆婆該做的事情。
誰知道,婆婆聽了兒子的話,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了。她也不做飯了,直接買了兩箱子的泡麵丟在家裡,給王芃吃。
王芃真的太氣了,可沒辦法,她有時候餓的狠了來不及做飯,只能吃婆婆給的泡麵。後來還是王芃的丈夫太心疼自己的妻女,每天抽空給王芃做飯。等到王芃出了月子之後,一家三口更是搬到了外面獨自生活。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這件事已經過去七八年了。但王芃依舊沒有忘記婆婆的狠心,想起來甚至會覺得委屈。而婆婆此時,也因為年紀到了,身上的各種病痛也漸漸的反應出來了。
那一次,王芃的婆婆生病了。雖然心裡記恨婆婆,但王芃為了夫妻感情,還是去醫院照顧了婆婆一個星期。等到婆婆出院後,她還把婆婆接回了自己的家裡。
只不過因為工作太忙,王芃有時候沒辦法及時給婆婆做飯。她就希望婆婆在家能自己動手,解決自己的吃喝問題。
其實王芃心裡有數,婆婆雖然生病了,但不至於連飯也做不了了。可誰知道,婆婆卻借著生病,硬是逼著王芃辭職回家照顧她。
王芃當然不願意,婆媳倆又吵了一架。吵架的過程中,因為婆婆太口無遮攔,王芃氣狠了,直接效仿婆婆當年的行為,給婆婆買回來兩箱子泡麵。
婆婆見到這泡麵,眼睛都瞪圓了,她質問王芃:「兒媳,我生病你就給我吃泡麵?你這個惡婦!我真是瞎了眼,當初怎麼就同意讓你進門!」
可能是這些話聽的多了,王芃也免疫了,對於婆婆的怒罵,她也只是冷漠的回了一句:「當初我坐月子,也是這麼過來的。婆婆,你怎麼對我的,我以後也怎麼對你!」
說完這句話,王芃就摔門進了臥室,不再理會婆婆的無理取鬧。
—END—
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婆媳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就是以心換心。
婆婆若是想要後半生有所依靠,過得幸福無憂,獲得兒媳的尊敬與照料,那在年輕的時候,就該學會對兒媳婦付出,而不是仗著年紀大輩分高就對兒媳頤指氣使。
你要明白,年輕時候你所犯下的惡果,等到老了之後就會一一回報到你的身上。
有些兒媳婦心善,願意不計前嫌,那你更不該得寸進尺。否則等到你老無所依的時候,你只能活在痛苦與懊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