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第一女子監獄,來自不同年代的5個人,因為背負著同樣的使命,她們相遇了。
一監區二分監區是第一女子監獄的嚴管隊,承擔著全監違反監管紀律罪犯的集訓教育和禁閉教育。在首批封監執勤中,原有5人值守的嚴管隊只剩下3人,加上2名局機關支援民警後,她們臨時組成了「3+2」組合。
雖然得到了警力支援,但她們瞪眼值班任務依然是全監最重的。她們2人一組,3小時一個班,白天黑夜輪流倒,沒有一天休息過。自1月26日起,「3+2」組合已連續瞪眼值班15天,每人累計值班已達144小時……
雖然很辛苦,但是她們一直保持著戰疫激情,用昂揚的鬥志堅守在疫情阻擊一線。
70後的張霞
作為監區年齡較大的同志,張霞第一時間向監區領導申請執行封監管理任務。她說:我家住得不遠,家裡也沒有負擔,其他人要麼家中有小孩要照顧,要麼人還在縣城老家無法趕回,我作為一名黨員,這時候就應該頂上。就這樣,她成了封監管理的一員。其實,張霞家中也有90多歲的父母需要照顧,她原計劃大年初四把家裡的兄弟姐妹都召集過來,全家人一起吃個團圓飯,然而這次疫情打亂了她的計劃。
監區領導考慮到她是老同志,在安排值班時有意對她進行照顧,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張霞拒絕了。每天,她與監區其他四名年輕民警一起輪流值瞪眼班,從不向年輕人賣「老資格」,監區隨處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背影。
張霞在工作上事事搶著做,處處為他人考慮,在生活中更是悉心照料每一個人。為即將值夜班的同事熱好牛奶,為下夜班剛剛休息起來的同事準備好早餐,都是她經常做的事情。偶爾監外送來什麼好吃的,她都總往別人碗裡送。半夜,為了能讓其他人多休息一會,她總是提前起來接班,看到大家值班枯燥了,她每天都會講笑話來調節氣氛,用爽朗的笑聲鼓舞大家……幾日相處下來,大家都親切地把張霞稱呼為「事務長」。在張霞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老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樣子!
80後的陳橙
「報告,我申請到女一監去參加封監執勤……」。1月26日,局政治部民警陳橙積極響應局黨委號召,主動請纓,來到了第一女子監獄參與第一批的封監執勤。
進入封監值班模式的她,因為沒有警務通,無法與家人取得聯繫,只能每天在休息時間去門崗給家人打一個電話報平安。即使心裡牽掛著家中親人,陳橙依然以自己最好的狀態投入到支援工作中。
到女一監來對陳橙來說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但進監值班卻是第一次,但不到半天時間,她對嚴管隊的一日工作流程便有了充分的了解,快速進入工作角色,主動承擔起罪犯的直接管理工作。
「我去,我去!」這是這段時間在嚴管隊聽到最多的聲音。「我帶她們去……」話音未落,只見陳橙抓起單警裝備風風火火走了出去。每次送餐來,她總是吃得最快的那一個人,乍一看以為是她性格麻利使然,但其實陳橙想的是自己趕緊吃了去守監控,讓其他同事好好吃飯。
元宵節來臨,為了豐富監內罪犯的文化生活,分監區組織罪犯開展了猜燈謎活動。即便是清晨五點就起床接班,陳橙依然沒有選擇休息,一大早便組織罪犯來到院子裡,開始了元宵活動的準備工作。縱使疫情的陰霾還未消散,嚴管隊的罪犯們仍然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元宵節。
封監執勤任務即將結束,但陳橙身上飽滿的工作熱情、十足的幹勁和她敢為人先不怕吃苦的積極狀態感染著周圍的人……
80後的黃錫娟
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黃錫娟沒有猶豫,因為她是共產黨員,她主動報名參加了第一輪封監執勤。
作為分監區指導員,黃錫娟身上承擔著比別人更重的擔子。她要統籌安排好分監區疫情防控、監管改造工作和日常事務,要把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考慮進去,儘量周到。除此之外,她的思想壓力也不小,5個人輪流倒班沒有一個晚上能好好休息,看著戰友們日益憔悴的臉龐,她的內心很不好受。所以,「感謝」兩個字被她時常掛在嘴裡,她特別感謝所有前來嚴管隊支援的戰友,否則,她不知道僅靠剩下的3人該如何堅持完這十多天。
每天,黃錫娟都要操心分監區的大小事務,組織罪犯點名、學習、開展活動,坐在電腦前做各種工作資料……看到大家都很疲憊,許多事情她自己默默做了,儘量少給別人增加任務。不論多忙,她總是不言苦累,就連生理期疼痛難忍她也一聲不吭,吃了一顆止痛藥繼續坐在監控前,把休息的機會讓給了其他人。
除了分監區指導員外,今年31歲的黃錫娟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一名待嫁新娘,下個月便是她的婚期!原本她正在家裡和愛人籌備婚事……看著嚴峻的形勢,她果斷推遲了婚期。
在擔當這份答卷上,黃錫娟書寫了80後黨員民警的堅定答案!
90後的張奕曦
和陳橙一樣,局新聞中心民警張奕曦看到倡議後,也主動報名支援第一女子監獄第一批封監執勤任務。作為「戰地女記者」的張奕曦身兼兩職,一是要支援監獄值班執勤,二是要給局宣傳平臺寫報導,她是這段時間分監區裡最忙碌的一個人。值完班後,她還要提著相機捕捉一線民警的日常點滴,挖掘她們的感人故事。
「我出去拍點照片,等下回來我帶她們去打飯。」即使宣傳任務忙碌繁瑣,張奕曦仍沒忘記自己的職責,力所能及地參與罪犯日常管理工作,為戰友減輕負擔。在嚴管隊的電腦前、監舍內、監控前都能看見她的身影。
晚上值班,白天寫稿,為了完成任務,她犧牲了自己大半休息時間。雖然休息時間少了,但張奕曦沒有叫過一聲苦。拍照、採訪、整理素材……在支援期間,她寫下了一篇篇關於監獄一線民警團結一心、阻擊疫情、攻堅克難的宣傳稿件,鼓舞監外備戰封監執勤民警的士氣。
總是與爸爸擦肩而過,也許是張奕曦在這個春節最大的遺憾。她的父親也是一名監獄民警,除夕夜,她爸爸在單位值班,本想著等爸爸值班結束能夠一起吃頓團圓飯,但還沒等到爸爸回家,她便接到命令匆匆從老家趕回了貴陽。第一輪封監執勤快結束了,她爸爸作為第二輪封監執勤民警即將進監,分別在不同監獄值班的父女倆必將再次擦肩而過。在這場特殊的戰役中,他們父女在不同的地方並肩作戰,共同詮釋著老一輩和新一代監獄民警的責任與擔當!
90後的王露
作為監區年紀較小的「新兵」,王露剛剛轉正不到2個月,此前抽調到監獄辦公室從事宣傳工作。接到命令後,王露便馬不停蹄從老家趕往單位,不知情的分監區領導打電話問她能否來參加第一批封監執勤任務,王露回答道:「我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自12月正式成為一名監獄人民警察後,王露便深知肩上的重任,而這次封監值班,無疑是給她最好的一次「大考」機會。
回來值班的第一天,精心準備的王露就給分監區的罪犯上了一堂《新型冠狀病毒防疫知識普及》課程,向罪犯仔細講解病毒傳播途徑和預防方式,避免罪犯產生恐慌心理。
像張奕曦一樣,忙完手上的工作,王露還要抽時間完成監獄辦公室安排給她的宣傳任務。白天,她總是能多值就多值一會兒班,半夜值班結束後,她也要堅持把稿件任務完成才去休息。天天循環往復,面對這樣密集的值班她從未抱怨過一句,即使是身體不適,大家都勸她休息了,這個小姑娘吃了藥堅定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這次「大考」,王露用實際行動給出了90後民警的答案!
不同的年紀,相同的使命。十多天過去了,老中青結合、機關基層結合的「3+2」組合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繁重的工作讓她們略顯疲憊,但當看到井然有序的改造環境時,她們的臉上出現了滿意的笑容,身上也更有力量了!
來源:第一女子監獄
審核:楊知奇編輯:馮忠 張奕曦 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