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平坦的柏油路,
有趣的牆畫,
小涼亭及門前屋後的
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
……
人們傳統中的鄉村印象都已被顛覆
化州市南盛街道蒲山村。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丘立賀 攝
高州市根子鎮橋頭村河岸廣場。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國漢 攝
化州市南盛街道湖豔村溼地公園。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國漢 攝
電白區沙瑯鎮譚儒村牆畫。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國漢 攝
目前「鄉村振興」的號角聲已在我市各個鄉村吹響,如化州南盛的湖豔村、高州根子的橋頭村、分界的新屋村等被打造成綠色生態、鄉風文明、產業興旺的生態宜居宜遊的美麗鄉村。
近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對標對表「三年硬任務」,以產業園區建設為龍頭,圍繞十大特色農業產業,打造「四大產業帶」,推進「三個加工群」,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並取得新進展、新成效。讓每個鄉村承載著走向富裕的夢想。
2019年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592.14億元,同比增長3.7%。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漸入佳境。全市初步形成「1+1+2+6」現代農業新格局(1個荔枝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6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圍繞全市糧食、蔬菜、水果、竹木、畜牧、水產、蠶桑、南藥、油料、糖蔗等十大特色農業產業,成功打造了平原片糧油蔬產業帶、沿海片海洋經濟產業帶、丘陵片林果畜牧養殖產業帶、山區片林果藥龜鱉養殖產業帶「四個產業帶」和沿海水產加工、中部水果加工、北部竹木加工「三個加工集群」。
2019年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592.14億元,同比增長3.7%。
高州橋頭村古色古香的村牌坊。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國漢 攝
「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全年立項建設專業村103個,15個鎮通過省級特色農產品專業鎮認定,入圍數量全省第一。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現有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43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85家(居全省第二)。高州市根子柏橋龍眼荔枝合作社等26個合作社被授予農民專業合作社國家級示範社。
柏橋貢園裡的一棵荔枝古樹。
擦亮「茂字」品牌。廣東省名牌產品(農業類)112個,居全省前列。「茂名羅非魚」「化州橘紅」成為國家區域公用品牌。茂名榮獲「中國月餅名城」稱號。
實施「粵菜師傅」工程助農增收致富。2019年,已開展「粵菜師傅」培訓6757人次,建設茂名市「粵菜師傅」工程一條街。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甘楊松 攝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關鍵
為打造生態宜居的環境,全市動員,全民動手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成立500人工作群,線上線下督戰,幹部群眾合力攻堅。
新寨農家小院。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國漢 攝
電白區沙瑯鎮譚儒村好心公園。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國漢 攝
● 首先,大力開展以「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為主體的「小三園」建設,利用清拆出來的閒置宅基地、荒地,變廢為寶,美化綠化村莊環境。全市建設「小三園」6萬多個。
電白區沙瑯鎮尚塘村民居。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國漢 攝
● 其次,借力拆舊復墾,緩解資金壓力。自開展拆舊復墾工作以來,我市累計立項面積為11820畝,驗收面積為5471畝,交易面積1010.9275畝,交易金額為62049.2258萬元。並梯次推進打造「特色精品村」,已建成信宜毛家村、高州橋頭村、化州湖豔村、電白譚儒村、茂南木頭塘村等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61個。
深入推進脫貧攻堅
構建產業扶貧長效機制
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富民興村產業項目帶貧益貧。在每個有脫貧攻堅任務的鎮和省定貧困村至少建立了1個產業基地,建成特色產業扶貧基地575個,帶動16773戶貧困戶參與經營。
電白區沙瑯鎮譚儒村牆畫。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國漢 攝
創新消費扶貧機制
全市建成「郵樂購」電商服務站點1700多個,農村淘寶服務站144個,惠及180個省定貧困村。創出茂名扶貧的「萬訊模式」,建設「萬訊七子」致富超市近300個,帶動農產品銷售5000多萬元,同時把平臺利潤的75%返還扶貧村,幫助6500戶貧困戶增收。
高州高燈堡村開展「公司+農戶」養殖業,通過分紅收益提高貧困戶收入。 通訊員 黎貴瑩 攝
完成階段性脫貧任務
全市2019年有勞動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814.1元,180個省定貧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7174.69元,全部超過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60%。全市完成退出貧困戶66047戶152912人,人數佔96.98%;完成退出貧困村175個,佔比97.22%。
柳村農家小苑。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國漢 攝
持續提升「三保障」水平
已全面實現市域內、省內和跨省異地就醫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一站式」直接結算服務。教育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和養老保障、基本醫療保障、住房保障、飲水安全保障、殘疾人生活保障落實率均達100%。
通過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對納入低保特困範圍給予政策性保障兜底的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61482人,均100%納入低保和特困範圍兜底保障。
茂南區合水村。
培育文明鄉風
記者在化州、高州、電白多個鄉村採訪時,都可以在牆上或村中宣傳欄上看到村規民約,各地鄉村都大力推進文明村和「民主法治村」創建。
如化州南盛的湖豔村通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解決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工作的「最後一公裡」問題。該村村委會主任陳林興告訴記者,「平時村民有什麼矛盾,我們讓他們來到村裡文明實踐中心的調解室,通過村幹部調解,他們最後都能握手和解」。
化州市南盛街道湖豔村豐收亭。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國漢 攝
據了解,全市86個建制鎮,獲得縣級以上文明鎮有69個,文明村鎮覆蓋率90.14%。已完成「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工作的村(社區)共1894個,覆蓋率99.6%,超過省和市的比例要求。
此外
強化農民主體作用
大力開展「小手拉大手」、創建「美麗庭院」和「星級家庭」、「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庭院」、「巾幗評家園」等活動,引導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振興建設,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同時,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龍頭,帶動廣大農民參與鄉村產業發展,強化農民主體作用。遴選2339個示範帶動能力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農業科技示範主體,輻射帶動農戶30374戶。強化社會參與。
村民在瓜菜種植基地種下豆角。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丘立賀 林夏 攝
持續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全市共發動347家企業以各種方式幫扶了474個鄉村,受幫扶人口達4.7萬人,幫扶資金約2.5億元。
全市有388個企業註冊,成功對接村莊企業數為226個,企業對接村莊數量為476個。
茂小布推薦
文/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月華
茂名發布編輯部
原標題:《【鄉村振興】產業旺山村美!帶你發現茂名生態宜居宜遊的美麗鄉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