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以來,武鳴區黨委、政府砥礪奮進,持續發力,突出加快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和宜居鄉村建設,有效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農業穩區」的發展思路,傾力打造沃柑產業,精心打造「中國沃柑看武鳴」品牌,讓一片片沃柑果園成為廣大農民的「綠色銀行」,帶動眾多貧困戶脫貧致富。同時,將民俗文化元素貫穿鄉村風貌提升工作,深入挖掘獨具駱越壯鄉特色的雙頭鳥圖騰等民俗元素,打造傳統民俗特色村落,奮力繪就「生態美產業旺百姓富」的新畫卷,讓廣大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產業為基 大力發展沃柑產業近年來,在武鳴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沃柑產業迅速發展壯大,成功打造「中國沃柑看武鳴」品牌,一片片沃柑果園成為廣大農民的「綠色銀行」,一個個品質上乘口感香甜的沃柑成了農民的「致富果」。武鳴因此成為全國領先的優質沃柑產區,成為全國水果經銷商聚集的重要地區。
武鳴沃柑以細嫩化渣、多汁味甜的優點,一直以來廣受市場歡迎。武鳴位於最適宜栽植沃柑的黃金緯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得天獨厚的地理種植優勢轉化成水果品質優勢,在武鳴種植的沃柑甜度能達到14至18度,屬於偏高水平。特別是武鳴沃柑採收期是每年的1至5月,正好填補水果市場空缺,優勢異常明顯。
據了解,沃柑是「坦普爾」橘橙與「丹西」紅橘的雜交種,屬於晚熟雜交柑橘品種,由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2004年從韓國引進。2012年,武鳴區從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重慶)引進8萬株沃柑種苗,主要集中種植在雙橋、太平、城廂等鎮,共800多畝。2015年,果樹第一年掛果就賣出了8元/斤的高價,平均每畝可收穫3000斤,產值約2.5萬元;掛果第二年開始進入豐產期,畝產直接躍升至7000—10000斤。果農的種植積極性被大大激發,沃柑的種植面積在武鳴迅速擴大,發展勢頭迅猛。
武鳴區全力打造優勢特色現代農業,做好柑橘文章。水果種植面積50萬畝以上,其中沃柑種植面積46萬畝,是全國沃柑種植面積最大的縣區。2018年,武鳴沃柑被行業評為中國果業最受關注的優質品牌。2020年,武鳴區沃柑產量超120萬噸,產值達百億元,雙橋鎮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及鄉村特色產業10億元鎮;12月7日,武鳴制定的沃柑果品國家標準通過全國果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審核。
政策支持 引導產業規範發展柑橘品質是在市場上取勝的關鍵。武鳴沃柑種植形成規模後,武鳴區將沃柑發展重點轉向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融合化。堅持立足沃柑種植面積逐年提升的實際,通過生態化提質、標準化生產、品牌化打造、集群化延伸等措施,發展壯大沃柑產業。
近年來,武鳴區先後制定了《南寧市武鳴區打造「中國沃柑看武鳴」品牌實施方案》《南寧市武鳴區發展富硒農業實施方案》《武鳴區柑桔黃龍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編印發放《武鳴沃柑生產技術指南》《南寧市武鳴區柑桔黃龍病防控技術手冊》,助力發展壯大沃柑產業。2017年,武鳴區成立南寧市武鳴沃柑產業聯合會,邀請沃柑全產業鏈種植者、農化服務商、採購銷售商及其他服務商全方位參與,凝聚集體力量與智慧,拓展武鳴沃柑產業鏈、價值鏈,提高沃柑綜合效益。
同時,成立了沃柑產業技術聯盟(組織)。以武鳴區規模較大、效益較好、影響力較強的沃柑標準化種植企業(合作社)為核心,組織周邊種植戶及城區種植大戶成立沃柑產業技術聯盟(組織),對外申請使用統一品牌,通過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等措施提高武鳴沃柑品質及知名度。支持申請註冊「武鳴沃柑」證明商標,鼓勵各種植企業對外統一使用商標,把「武鳴沃柑」打造成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對申請和獲得「南寧市名牌產品」「廣西名牌產品」「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及富硒沃柑產品稱號的企業(合作社)給予獎勵。
近兩年來,武鳴區紮實推進沃柑標準化生產,大力支持種植基地開展沃柑「三品」認證和品牌創建。目前,全城區沃柑產品有1個獲得綠色食品認證,1個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重點培育了「鳴鳴果園」「富沅」「茂谷源」等沃柑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此外,武鳴區通過發展壯大沃柑流通經紀人隊伍、加強管理等措施,穩定產品銷售市場。為拓寬沃柑市場,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建起了10多家採後商品化處理加工廠,加工能力達到8萬噸以上。每年吸收的勞動力務工薪酬達9億多元。據初步統計,28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沃柑種植,種植面積超過2.1萬畝,產值達2.25億元,有力推進了脫貧攻堅工作。
民族特色 打造駱越文化建築風格武鳴區將民俗文化元素貫穿於鄉村風貌提升工作,深入挖掘自然稟賦、歷史傳承、風土人情等特色,全景展現駱越文化特色,全域推進鄉村風貌改造工程,一批獨具駱越壯鄉特色的美麗鄉村展現新顏,鄉村風貌改造工作成效顯著,獲得自治區督查激勵通報表揚,2020年自治區在安排年度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時,給予武鳴區500萬元的獎勵。
2016年,為使全城區鄉村風貌改造工作更具民族特色,打造武鳴壯鄉駱越文化建築風格,武鳴區編制了武鳴壯鄉駱越文化建築風格導則,把從寧武鎮伏唐村出土的文物雙頭鳥造型提取出建築元素,用於屋頂、外牆、大門、廣場、戲臺等裝飾。同時提取銅鼓紋樣,用於點綴裝飾、創意小品等。編印建築風格導則後,把選定的建築元素廣泛運用於羅波鎮百鎮建設項目、兩江鎮棚戶區改造(舊城綜合整治)項目及近年來實施的各項外立面改造方案中,使鄉村風貌改造工作逐漸形成「風貌各具看點,細節有機統一」的駱越建築風格。
把雙頭鳥、壯錦紋樣、銅鼓、繡球等駱越文化元素廣泛運用於鄉村風貌建築改造提升、城市路燈節能品質改造提升、鎮村出入口景觀騎樓改造提升等。改造後的景觀與壯鄉風貌完美融合,將地域特色文化和時代風貌有機結合,營造出「村村換新、處處皆景、景景如畫」的壯鄉新貌。目前,武鳴雙頭鳥駱越壯民族元素成功運用於城鄉風貌提升中,建成了雙橋鎮、羅波鎮等5個鎮出入口景觀,伏林村德福屯、八橋村那龍屯等44個重點村屯;改造了南武城市大道等民族特色燈杆5802桿和城區多個候車亭,成為武鳴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
現在,武鳴區南武城市大道沿線的雙橋鎮、羅波鎮、兩江鎮等鎮村屯,青磚黛瓦的民居、造型別致的路燈、古樸厚重的門飾、新穎精巧的屋簷……完美地將地域文化與村屯改造融合,讓鄉村風貌更有內涵。
全域布局 促進全域旅遊轉型升級武鳴區持續推進「美麗武鳴」鄉村建設工作,推動鄉村環境持續向好,鄉村設施日益完善,一個個改造升級的新村屯成為有特色、有看點的新景點,鄉村休閒遊成為旅遊產業中濃墨重彩的一章,為全域旅遊提供新動能。
為打造龍頭旅遊項目,武鳴區規劃了「三大核心項目」「兩大特色小鎮」及一批其他旅遊項目。以中國壯鄉文化體驗為主要特色,大力推進「農業+創意+旅遊」等新模式,形成伊嶺壯鄉文化旅遊核心、鄉村休閒度假示範組團、花花世界園藝示範組團、休閒農業示範組團、壯鄉文化體驗示範組團的「一核心四組團」布局的伊嶺壯鄉文化生態旅遊綜合示範區;引導大明山創5A級旅遊景區,加強現有旅遊產品升級,培育生態康養、戶外穿越、休閒體育運動等旅遊延伸產業,打造大明山康養生態旅遊區;深入挖掘武鳴羅波鎮古駱越文化、龍母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羅波駱越文化小鎮。
今年,在現有的旅遊資源基礎上,武鳴區整合項目,聚集資源,全力打造「環大明山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示範帶,形成合力,示範帶動全城區鄉村建設。以210國道為軸,加強規劃,「一村一策」,加強沿線鎮村建設。在雙橋鎮創建市級生態宜居特色小鎮,在陸斡鎮苞張村張嶺屯創建市級生態宜居(鄉村振興)綜合示範村屯,創建15個市級生態宜居提質升級村屯、50個市級生態宜居基本整治村屯、2個精品示範型村莊。目前,雙橋鎮江宇夢想小鎮四季繁花、芳菲不斷,成為假日休閒和攝影拍照的網紅打卡地。
武鳴區還將充分發揮「旅遊+」槓桿效應,推進旅遊產業與文化、農業、康體養生、林業、體育等多產業融合,不斷豐富文化旅遊業態。其中,以佳年火龍果科技示範園、卉芫園林基地、富安居農業休閒示範園、伏唐新村、石頭寨等鄉村旅遊點為核心,打造城郊鄉村旅遊精品示範帶。同時打造伊嶺溪谷田園綜合體、岜旺田園綜合體等一批田園綜合體。推動沃柑、香蕉、火龍果等特色農產品旅遊商品化開發。武鳴區綠之都果蔬產業示範區等創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助力農業和旅遊深度融合,提高農業附加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本版撰文:本報記者韋東通訊員黃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