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美產業旺百姓富 鄉村振興繪就新畫卷

2020-12-12 南寧日報
壯觀的千畝沃柑果園。 (武鳴區委宣傳部供圖)    ▲武鳴區葡萄豐收,農民喜上眉梢。    (梁挺攝)    ▼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隆重而熱烈,讓遠道而來的遊    客感受到濃鬱的壯鄉風情。    (蘇如賢攝)    黃澄澄的沃柑堆成了小山,一派豐收景象。(武鳴區鄉村辦供圖)    運用駱越文化元素打造的繡球廣場。(蘇如賢    攝)

  自開展「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以來,武鳴區黨委、政府砥礪奮進,持續發力,突出加快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和宜居鄉村建設,有效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農業穩區」的發展思路,傾力打造沃柑產業,精心打造「中國沃柑看武鳴」品牌,讓一片片沃柑果園成為廣大農民的「綠色銀行」,帶動眾多貧困戶脫貧致富。同時,將民俗文化元素貫穿鄉村風貌提升工作,深入挖掘獨具駱越壯鄉特色的雙頭鳥圖騰等民俗元素,打造傳統民俗特色村落,奮力繪就「生態美產業旺百姓富」的新畫卷,讓廣大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產業為基 大力發展沃柑產業

  近年來,在武鳴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沃柑產業迅速發展壯大,成功打造「中國沃柑看武鳴」品牌,一片片沃柑果園成為廣大農民的「綠色銀行」,一個個品質上乘口感香甜的沃柑成了農民的「致富果」。武鳴因此成為全國領先的優質沃柑產區,成為全國水果經銷商聚集的重要地區。

  武鳴沃柑以細嫩化渣、多汁味甜的優點,一直以來廣受市場歡迎。武鳴位於最適宜栽植沃柑的黃金緯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得天獨厚的地理種植優勢轉化成水果品質優勢,在武鳴種植的沃柑甜度能達到14至18度,屬於偏高水平。特別是武鳴沃柑採收期是每年的1至5月,正好填補水果市場空缺,優勢異常明顯。

  據了解,沃柑是「坦普爾」橘橙與「丹西」紅橘的雜交種,屬於晚熟雜交柑橘品種,由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2004年從韓國引進。2012年,武鳴區從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重慶)引進8萬株沃柑種苗,主要集中種植在雙橋、太平、城廂等鎮,共800多畝。2015年,果樹第一年掛果就賣出了8元/斤的高價,平均每畝可收穫3000斤,產值約2.5萬元;掛果第二年開始進入豐產期,畝產直接躍升至7000—10000斤。果農的種植積極性被大大激發,沃柑的種植面積在武鳴迅速擴大,發展勢頭迅猛。

  武鳴區全力打造優勢特色現代農業,做好柑橘文章。水果種植面積50萬畝以上,其中沃柑種植面積46萬畝,是全國沃柑種植面積最大的縣區。2018年,武鳴沃柑被行業評為中國果業最受關注的優質品牌。2020年,武鳴區沃柑產量超120萬噸,產值達百億元,雙橋鎮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及鄉村特色產業10億元鎮;12月7日,武鳴制定的沃柑果品國家標準通過全國果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審核。  

  政策支持 引導產業規範發展

  柑橘品質是在市場上取勝的關鍵。武鳴沃柑種植形成規模後,武鳴區將沃柑發展重點轉向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融合化。堅持立足沃柑種植面積逐年提升的實際,通過生態化提質、標準化生產、品牌化打造、集群化延伸等措施,發展壯大沃柑產業。

  近年來,武鳴區先後制定了《南寧市武鳴區打造「中國沃柑看武鳴」品牌實施方案》《南寧市武鳴區發展富硒農業實施方案》《武鳴區柑桔黃龍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編印發放《武鳴沃柑生產技術指南》《南寧市武鳴區柑桔黃龍病防控技術手冊》,助力發展壯大沃柑產業。2017年,武鳴區成立南寧市武鳴沃柑產業聯合會,邀請沃柑全產業鏈種植者、農化服務商、採購銷售商及其他服務商全方位參與,凝聚集體力量與智慧,拓展武鳴沃柑產業鏈、價值鏈,提高沃柑綜合效益。

  同時,成立了沃柑產業技術聯盟(組織)。以武鳴區規模較大、效益較好、影響力較強的沃柑標準化種植企業(合作社)為核心,組織周邊種植戶及城區種植大戶成立沃柑產業技術聯盟(組織),對外申請使用統一品牌,通過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等措施提高武鳴沃柑品質及知名度。支持申請註冊「武鳴沃柑」證明商標,鼓勵各種植企業對外統一使用商標,把「武鳴沃柑」打造成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對申請和獲得「南寧市名牌產品」「廣西名牌產品」「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及富硒沃柑產品稱號的企業(合作社)給予獎勵。

  近兩年來,武鳴區紮實推進沃柑標準化生產,大力支持種植基地開展沃柑「三品」認證和品牌創建。目前,全城區沃柑產品有1個獲得綠色食品認證,1個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重點培育了「鳴鳴果園」「富沅」「茂谷源」等沃柑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此外,武鳴區通過發展壯大沃柑流通經紀人隊伍、加強管理等措施,穩定產品銷售市場。為拓寬沃柑市場,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建起了10多家採後商品化處理加工廠,加工能力達到8萬噸以上。每年吸收的勞動力務工薪酬達9億多元。據初步統計,28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沃柑種植,種植面積超過2.1萬畝,產值達2.25億元,有力推進了脫貧攻堅工作。   

 民族特色 打造駱越文化建築風格

  武鳴區將民俗文化元素貫穿於鄉村風貌提升工作,深入挖掘自然稟賦、歷史傳承、風土人情等特色,全景展現駱越文化特色,全域推進鄉村風貌改造工程,一批獨具駱越壯鄉特色的美麗鄉村展現新顏,鄉村風貌改造工作成效顯著,獲得自治區督查激勵通報表揚,2020年自治區在安排年度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時,給予武鳴區500萬元的獎勵。

  2016年,為使全城區鄉村風貌改造工作更具民族特色,打造武鳴壯鄉駱越文化建築風格,武鳴區編制了武鳴壯鄉駱越文化建築風格導則,把從寧武鎮伏唐村出土的文物雙頭鳥造型提取出建築元素,用於屋頂、外牆、大門、廣場、戲臺等裝飾。同時提取銅鼓紋樣,用於點綴裝飾、創意小品等。編印建築風格導則後,把選定的建築元素廣泛運用於羅波鎮百鎮建設項目、兩江鎮棚戶區改造(舊城綜合整治)項目及近年來實施的各項外立面改造方案中,使鄉村風貌改造工作逐漸形成「風貌各具看點,細節有機統一」的駱越建築風格。

  把雙頭鳥、壯錦紋樣、銅鼓、繡球等駱越文化元素廣泛運用於鄉村風貌建築改造提升、城市路燈節能品質改造提升、鎮村出入口景觀騎樓改造提升等。改造後的景觀與壯鄉風貌完美融合,將地域特色文化和時代風貌有機結合,營造出「村村換新、處處皆景、景景如畫」的壯鄉新貌。目前,武鳴雙頭鳥駱越壯民族元素成功運用於城鄉風貌提升中,建成了雙橋鎮、羅波鎮等5個鎮出入口景觀,伏林村德福屯、八橋村那龍屯等44個重點村屯;改造了南武城市大道等民族特色燈杆5802桿和城區多個候車亭,成為武鳴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

  現在,武鳴區南武城市大道沿線的雙橋鎮、羅波鎮、兩江鎮等鎮村屯,青磚黛瓦的民居、造型別致的路燈、古樸厚重的門飾、新穎精巧的屋簷……完美地將地域文化與村屯改造融合,讓鄉村風貌更有內涵。   

 全域布局 促進全域旅遊轉型升級

  武鳴區持續推進「美麗武鳴」鄉村建設工作,推動鄉村環境持續向好,鄉村設施日益完善,一個個改造升級的新村屯成為有特色、有看點的新景點,鄉村休閒遊成為旅遊產業中濃墨重彩的一章,為全域旅遊提供新動能。

  為打造龍頭旅遊項目,武鳴區規劃了「三大核心項目」「兩大特色小鎮」及一批其他旅遊項目。以中國壯鄉文化體驗為主要特色,大力推進「農業+創意+旅遊」等新模式,形成伊嶺壯鄉文化旅遊核心、鄉村休閒度假示範組團、花花世界園藝示範組團、休閒農業示範組團、壯鄉文化體驗示範組團的「一核心四組團」布局的伊嶺壯鄉文化生態旅遊綜合示範區;引導大明山創5A級旅遊景區,加強現有旅遊產品升級,培育生態康養、戶外穿越、休閒體育運動等旅遊延伸產業,打造大明山康養生態旅遊區;深入挖掘武鳴羅波鎮古駱越文化、龍母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羅波駱越文化小鎮。

  今年,在現有的旅遊資源基礎上,武鳴區整合項目,聚集資源,全力打造「環大明山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示範帶,形成合力,示範帶動全城區鄉村建設。以210國道為軸,加強規劃,「一村一策」,加強沿線鎮村建設。在雙橋鎮創建市級生態宜居特色小鎮,在陸斡鎮苞張村張嶺屯創建市級生態宜居(鄉村振興)綜合示範村屯,創建15個市級生態宜居提質升級村屯、50個市級生態宜居基本整治村屯、2個精品示範型村莊。目前,雙橋鎮江宇夢想小鎮四季繁花、芳菲不斷,成為假日休閒和攝影拍照的網紅打卡地。

  武鳴區還將充分發揮「旅遊+」槓桿效應,推進旅遊產業與文化、農業、康體養生、林業、體育等多產業融合,不斷豐富文化旅遊業態。其中,以佳年火龍果科技示範園、卉芫園林基地、富安居農業休閒示範園、伏唐新村、石頭寨等鄉村旅遊點為核心,打造城郊鄉村旅遊精品示範帶。同時打造伊嶺溪谷田園綜合體、岜旺田園綜合體等一批田園綜合體。推動沃柑、香蕉、火龍果等特色農產品旅遊商品化開發。武鳴區綠之都果蔬產業示範區等創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助力農業和旅遊深度融合,提高農業附加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本版撰文:本報記者韋東通訊員黃小娟

相關焦點

  • 美鄉村 旺產業 富百姓 解鎖鄉村振興的「宜昌密碼」
    思想引領「綠」,做好鄉村振興文章走進夷陵區樟村坪鎮「雲上西寨」景區,多彩民宿、翠綠山巒與美麗花海構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畫卷。面對宜昌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擁有亞洲第二大磷礦儲量的樟村坪鎮畫風變了:從賣礦石到「賣」房子,發展避暑康養、鄉村休閒旅遊。樟村坪鎮的「畫風」轉變是宜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例證。
  • 【鄉村振興】「農」墨重彩繪就固安富美鄉村新畫卷
    組團發展 全域推進「農」墨重彩繪就固安富美鄉村新畫卷作為京津地區的「菜籃子」「米袋子」,近年來,固安縣立足豐富的資源稟賦和獨特的區位優勢,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推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引領,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 「紅綠金」三色繪就渭南鄉村振興畫卷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劉天媛)渭水河畔,華山腳下,一幅新時代鄉村振興畫卷在秦東大地上絢麗展開。漫步渭南,賞群山連綿間層林盡染的多姿秀麗,觀特色產業園花果共盛的斑斕瑰麗,探特色山鄉各美其美的韻味魅力,感生態家園潔淨祥和的幸福美麗……農發行渭南市分行用「紅綠金」三色,為渭南鄉村振興畫卷增光添彩,以紅色鑄魂,以綠色賦能,讓金色更足。渭南,鄉村振興圖景正向縱深鋪展。
  • 【關注】寶豐 在希望的田野上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觀音堂林站4萬畝花椒椒香四溢,香飄萬裡;石橋鎮健康食品產業園內產銷兩旺,來往車輛絡繹不絕;李莊鄉2.1萬畝優質花生長勢喜人,豐收在望;張八橋鎮王堂村內遊客如織,歡聲笑語……一幅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 融媒觀察|崑山千燈:「五部曲」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這是千燈鎮在今年5月30日召開的推進鄉村振興暨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大提升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數據。依託天藍、水清、牆白的村美優勢,綠色科創發展的強大動力,黨建帶動引領的治理模式等,千燈鎮深刻踐行「四闖四責」,勇當熱血尖兵,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 奮力繪就鄉村振興的中原新畫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保障糧食安全與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統籌做好「三農」工作,加快建設農業強省。  如何扎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在今年的河南兩會上,代表委員圍繞人才培養、產業興旺等方面建言獻策。
  • 鄉村振興的「許昌畫卷」
    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許昌千裡沃野生機勃勃,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一條條道路乾淨整潔,一排排房屋規劃有序,一處處遊園綠意蔥蘢,一戶戶人家窗明几淨,一張張笑臉洋溢幸福……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 百村調研行|蘇州吳江區黃家溪村:精心描繪鄉村振興大美畫卷
    看到此情此景,黃家溪村黨委書記陳志明深有感觸地說,這些年來,黃家溪以推進強富美高新農村建設為目標,深挖特色資源,堅持規劃引領,凸顯「文化基因」,致力打造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傳統之美與現代之美交相輝映的特色田園鄉村,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 美了村莊 活了產業 富了百姓 淳了鄉風 徐州農房改善有「特點」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一場硬仗,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民福祉和農村社會文明和諧。近年來,徐州以農房改善為契機,把公共空間治理、垃圾治理、汙水治理、「廁所革命」四項重點工作系統推進、全域整治,全市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實現了從「環境美」到「內涵美」的華麗蛻變,農民群眾過上了文明和諧的幸福生活。 粉牆黛瓦,街巷蜿蜒,農舍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紫山村,經過近幾年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繪就了一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 踐行「兩山」理論 繪就醉美畫卷
    踐行「兩山」理論 繪就醉美畫卷 2020-12-03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 四川綿竹推進旅遊發展 繪就鄉村轉型美麗畫卷
    清平鎮負責人介紹,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基。近幾年來,該鎮立足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將鄉村振興與生態治理、產業轉型同步推進,鄉村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避暑經濟、民宿產業迅速興起。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基礎。
  • 會寧甘溝驛鎮:生態美百姓富產業旺鄉村興
    通訊員 王彥霏會寧縣甘溝驛鎮堅持以農林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鄉村旅遊產業與國土綠化提升改造深度融合,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020年,會寧縣共投資2000萬元資金用於穀倉·田家坪村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加強鄉村旅遊規劃、促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開發鄉村旅遊產品,助力鄉村旅遊事業提檔升級的同時,也催生出一大批敢拼敢闖敢幹的致富能人,今年57歲的田家坪村村民田乾更是藉助鄉村旅遊發展平臺,將自家自產自釀的土家味香醋搬上了鄉村文旅「殿堂」。
  • 鄉村振興徐州探索:人居整治兼顧生態美與產業旺
    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徐州取得顯著成績,探索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區域樣板,並先後獲批全國文明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國家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等金字招牌。
  • 鋼城區棋山觀村:黨建引領 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黨建引領聚合力,鄉村振興正當時。近年來,濟南市鋼城區棋山國家森林公園棋山觀村堅持黨建引領,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舊村改造,積極發展集體經濟,重點發展產業致富,著力培育淳樸鄉風,激活鄉村綜合治理,努力在探索實踐中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 何光中:繪就「萬裡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
    請聽,來自荊州市委書記何光中的聲音:繪就「萬裡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荊州市將深入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科學把握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積極融入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高質量抓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荊州落地生根見效。
  • 重慶渝北區探索丘陵山區鄉村振興路子 美了生態 旺了產業 富了百姓
    近年來,渝北區積極探索適合丘陵山區鄉村發展的振興之路,因地制宜實施「三變」改革、土地宜機化改造、人居環境整治等多項舉措,穩步走上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生態增值的小康路。  ●機制轉換:家家有產業,戶戶有錢賺  烏牛村,果園裡,村民段成芳正在摘仙桃李,果籃裝滿後裝上果園的單軌運輸車。「運輸車直接就開進了山下的分選車間,按大小、含糖度自動分選出10多個品級。今年訂單多,大卡車都等著呢。」
  • 水城縣米籮鎮:打造"三變"改革新樣板 繪就鄉村發展新畫卷
    "的發展新路徑,以此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村繁榮,繪就了一幅發展的壯麗畫卷。基層黨建+"三變" 助推鄉村振興2012年以來,水城縣米籮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促進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積極探索把致富帶頭能人發展成黨員,把黨員打造成致富能人的領頭人。
  • 漯河市委副書記賈宏宇到新店鎮堯河廟村調研鄉村振興項目推進情況
    河南經濟報 記者 鄭浩 通訊員 胡洋9月24日,市委副書記賈宏宇到新店鎮堯河廟村調研鄉村振興項目推進情況,郾城區區委書記周新民、新店鎮黨委書記李江峰、鎮長陳雲生等陪同。在堯河廟鄉村振興項目工地,賈宏宇實地察看了項目建設進度,聽取了項目負責人的匯報,對堯河廟村鄉村振興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 雲南華寧縣紅石巖村:黨建引領 興業脫貧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盤溪鎮磨沙塘村委會紅石巖村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第一抓手」和「紅色引擎」,在組織振興、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走出一條「黨建強、產業興、群眾富」的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