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日企:日本給錢讓我們搬離中國?不,謝謝

2020-12-12 環球網

香港《南華早報》5月13日文章,原題:離開中國?「不,謝謝,」 一些日企對東京的現金激勵措施如是說   日本將為企業提供政府補貼,以便後者能幫助使供應鏈實現脫離中國的多元化。但分析人士表示,此舉不大可能導致(在華)日企大規模回國或遷往東南亞。本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的5家日企都表示有意繼續在華製造產品,(因為)中國自身就是至關重要的市場,且將運營遷往別處不但成本高昂,還會造成不必要的破壞,尤其在當下。

「豐田沒有任何因當前狀況而改變我們在中國或亞洲戰略的計劃」,該車企表示,「汽車行業需要大量供應商且運營著龐大供應鏈,不可能說變就變。」日本建材和住宅設備提供商驪住集團也發表類似聲明,稱該公司不打算把生產遷出中國。第三家不願具名的日本製造商也說將繼續在華生產,因為該公司「為中國設計並在中國銷售」,遷往他處沒任何意義。

作為疫情期間公布的旨在保持國家經濟活力創紀錄刺激計劃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已為那些想要把生產轉回本土的日企準備了2200億日元專項資金,並為那些想將製造工廠遷往東南亞的日企預留了另外235億日元。

此前,隨著中國國內大部分生產因遏制病毒而暫停,一些日企曾遭遇零部件短缺問題。這並非在華日企的唯一擔憂,他們還擔心未來會因美中持續貿易戰而需支付更多關稅,並要考慮(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領土爭端引發反日遊行等可能性。

但分析人士表示,日企在中國仍看到繼續上行的空間。「無論是否真想遷往別處,這些企業都會謹言慎行」,日本新潟經營大學教授謝裡奇切夫說,「他們希望與中國政府保持良好關係。」即便日本政府提供資金支持,日企也要為把生產遷往新地方付出極高代價。

「企業不願討論這類敏感話題,因為從理論上來說這可能引發中方報復」,日本明治全球事務研究所分析師奧村純說,「與此同時,中國仍是個大市場,當全球從疫情危機中走出時,中國將擁有增長最快的經濟之一,日企不希望做任何會危及自己在該市場地位的事。」

謝裡奇切夫說,某些行業已啟動多元化進程,但他並不認為日本政府的激勵措施會直接引發(日企)大規模離開中國。奧村純也說:「我不確定日本政府的此類努力能否奏效。全世界都受到疫情影響,這絕非是從中國遷往別處就能搞定的事。」(作者朱利安·萊奧,王會聰譯)

相關焦點

  • 日企搬離中國,對日本有什麼樣的影響?對中國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日本企業搬離中國,對日本有什麼好處?這事兒自然是不言而喻。因為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來看,資本主義不斷追求的就是高額利潤。而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恰恰就淪為了資本主義的掠奪對象,中國憑藉龐大的人口基數成為了廉價勞動力供應地和廣闊的商品傾銷市場,給錢就賣的方式成為了廉價原料產地,外資企業在中國開工辦廠,甚至出個加工費,就能賺的可是盆滿缽滿。
  • 日本政府花錢請在華日企搬離中國,這對我國會有什麼影響?
    實際上從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已經有很多日本企業遷離了中國,僅僅是2019年,就有不少日本知名企業將生產線搬離了中國。從2018年開始發生的中美貿易爭端,導致中國出口產品成本上升,在華的一些日本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市場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所以那些以美國為出口市場的日本企業考慮將中國生產線轉移到其他不受影響的國家,比如墨西哥韓國等,這些舉措都是很正常的。第二、中國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
  • 在華大型日企:不可能撤出中國
    此前,在中國的兩家工廠每個月向日本供應8000萬隻口罩。現在,加上宮城縣角田工廠的生產量,每個月口罩產量可達2.3億隻。 據媒體報導,第一期有90家在華日企申請回歸日本,其中57家獲得補助金;另有50家企業申請到東南亞各國投資,其中30家獲得補助金。
  • 美日助企業免費搬離中國?這家日企表示在加大在華投資3億美元
    日本政府發布了《緊急經濟對策》,期中提到了給日企搬家的具體費用。如果把生產線搬到政府指定的地方,可以報銷一部分的費用。其中大企業報銷一半,中小企業報銷三分之二,如果是急需的醫療物資生產線大企業報銷三分之二。不過這個搬家費用是有上限的,封頂是2345億日元。
  • 87家日企獲日本政府700億資金補貼,要將企業搬離中國!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現如今中國的工業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另一方面,很多發達國家,長期以來又不屑於生產一些低附加值的東西,認為這些東西費時費力,而且不掙錢。因此,他們把這些業務集體打包了出去,而我們中國,就是最大的承包商之一。比如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就在國內擁有多家代工廠。而這些代工廠生產的東西,其實大多都屬於低附加值較低的商品。
  • 中國控制住疫情後 日本政府卻加大支持企業搬離中國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中國控制住疫情後,日本政府卻加大支持企業搬離中國為改變日本企業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日本政府將支持日本企業前往東南亞,並準備提高補助金,幫助日本企業將生產基地擴大至多個國家。據《日本經濟新聞》15日報導,這一舉措將納入年內製訂的經濟計劃之中。報導稱,在今年年初中國國內疫情嚴峻之際,由於大量工廠停工,中國一度停止向海外供應汽車零部件,對日本汽車產業造成衝擊。日企供應鏈在中國過於集中所帶來的風險日益凸顯。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商務部:九成以上日企沒有轉移在華業務計劃
    針對近日「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報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12月1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駁斥稱,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他援引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今年4月對3500家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數據稱,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根據中方的統計,今年1-10月,日本在華新設企業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他強調,一些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
  • 最新數據出爐:超七成美企不願搬離中國,川普夢想或「破滅」
    據海外網9月10日報導,針對幾天前,美國總統川普威脅「逃離」中國或其他國家的美國企業,上海美國商會9日發布了一份報告,稱在接受調查的200多家製造商中,只有將近4%的製造商願意將生產轉移到美國,而有超四分之三的美國企業並不打算轉移。
  • 「芯視野」日企撤離中國邁出第一步的背後
    集微網(文/Kelven)早在今年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情形下,美國和日本都相繼呼籲在華的企業撤離,搬回自己國家,而政府會承擔「搬家費用」。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拋開政治層面來看,產業轉移搬家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當我們細心去看產業之間上下遊千絲萬縷的關係後,心知「並非你想搬就能搬」的道理。
  • 商務部闢謠「日企排隊撤出中國」:日企在外投資多為新增項目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商務部闢謠「日企排隊撤出中國」:日企在外投資多為新增項目12月10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一段時間以來,有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傳聞。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我們注意到有關媒體的調查報導。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2015-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
  • 1757家在華日企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近期,國家發改委重要人士對外表示,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超42%,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正是看重中國潛在的龐大市場,各國企業也紛紛來華布局,然而,今年卻有「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離」的不實消息傳出,對此,剛剛中國也回應了。1757家在華日企排隊撤離?
  • 為薅羊毛搬離中國,東南亞罷工抗議,日本企業:現在後悔了
    賠了夫人又折兵日本企業到達中國之後,技術也隨之進入中國,中國掌握技術之後,很快就對日本的這些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日企的市場壓力越來越大,獲得的成本和利潤相比以往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所以不得不轉移。事與願違對於日本企業來說,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已經達不到自己預期的要求,為了減少勞動力成本的輸出,很多日本企業把工廠轉移到東南亞,為何如今卻淪落到舉步維艱的地步,甚至有些後悔搬離中國地區?
  • 1700多家日企「撤離中國」真相調查:大部分日企並無撤出中國打算
    「除了在中國能掙錢,還有哪裡?」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廣州代表處所長清水顯司談到今年日本企業的發展情況時,略顯無奈地對《環球》雜誌記者這樣說。今年一度甚囂塵上的「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新聞讓他頗感意外,因為不論是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還是根據他對日本供應鏈改革措施推動的成效來看,這種說法都立不住腳。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真相調查
    今年一度甚囂塵上的「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新聞讓他頗感意外,因為不論是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還是根據他對日本供應鏈改革措施推動的成效來看,這種說法都立不住腳。他對《環球》雜誌記者表示,向日本政府提出補貼申請的大部分企業都是以新增項目為主,或者本身就有計劃將生產線轉移到日本國內或東南亞國家,「政府的政策導向並不會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企業還是要跟著市場走,而絕大部分日企到中國投資,目標就是中國市場,並不想移走。」  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京代表處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2015?
  • 外媒渲染在華日企出現回遷潮:中國工人工資上漲
    【環球時報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凌風 記者 邢曉婧】外媒23日報導稱,在中國投資的日企出現「回遷潮」。商業機構最新調查顯示,從中國撤出業務的日企,首次超過向中國遷移業務的日企數。日本經濟學家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國工人工資上漲,使得日企成本顯著上升。但也有分析稱,基於中國民眾財富的增加,日企在華投資高附加值製造業及服務業反而有更高利潤前景。
  • 日本鼓勵日企回遷政策其實未提中國,九成日企稱不會遷供應鏈
    近日,「日本政府出錢讓日企撤出中國」的說法引發討論,中日產業鏈真的面臨脫鉤嗎?澎湃新聞記者發現日本相關政策要點旨在口罩、呼吸機等抗疫產品的國產化。九成華東地區日企表示並無改變供應鏈計劃,松下等大型日企也對記者表示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
  • 日媒:日企為何不肯離開中國
    來源:環球網日本JBpress新聞網12月18日文章,原題為「即便遇上新冠,日企也不從中國撤離的原因」。日本政府4月份推出針對疫情的緊急經濟政策,提供津貼支援那些以海外為生產基地的企業回國發展,並鼓勵企業轉移至東南亞。
  • 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
    儘管明治中國方面表示其牛奶業務未受此影響,但明治乳業盈利乏力卻是不爭事實。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購買力下降及進口高端乳品競爭加劇,業內預計明治乳業在華將迎來新的挑戰。被曝擬退出日本店售的明治牛乳。就「明治牛乳」在日本店面停售的消息,4月15日,明治乳業中國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其在華產品銷售未受影響。至於中國業務是否實現了盈利,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在中國市場,早在1997年,明治奶粉就曾通過貿易代理商入華。
  • 老牌名企史丹利搬離深圳 製造業「逃離」深圳為哪般?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牌名企史丹利搬離深圳 製造業逃離深圳為哪般? 突然有消息稱,美企史丹利搬離深圳,即史丹利百得精密製造(深圳)有限公司,已在深圳經營八年,該企業主要經營電動工具、吸塵器及配件等。是出於戰略需求而解散的。
  • 又一日企突然關門,1500員工面臨失業,日本推進「去中國化」?
    這並不是村田關閉的第一家在華工廠,在2019年12月就關閉了華建電子和華鉅科技兩家子公司,華建電子是村田進入中國的第一家工廠。關閉的原因都是因為訂單減少,經營困難。在今年2月的疫情初期,村田就表示位於無錫等地的4家工廠逐漸恢復,並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