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比賽場上位置分為1,2,3,4,5,6號位,每一次換發球雙方場上隊員都要輪換位次。排球隊員的分工導致他們只有在場上特定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但是排球有輪次,隨著輪次的轉動一個隊員會處在場上的不同位置。為了技戰術的需要,隊員之間需要換位。
換位始終發生在發球隊員觸球之後。己方發球時,隊員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換位,這時的換位發生在同排之間,即前排的主攻到4號位,副攻到3號位,二傳/接應到2號位,而後排的二傳/接應到1號位,主攻到6/5號位,自由人到5/6號位。
發生輪次錯誤往往在在於接發球。前面說過了,一直現代排球隊伍至多只有三人接發球。這時候,必須充分利用規則——只要同排3人保持從左至右的相對順序,任何站位都是允許的。所以我們在比賽中才會看到有許多隊員站成一堆的現象。
如果在發球隊員觸球的一剎那,相對位置有錯誤,這就是所謂的「輪次錯誤」,那麼將失去一分判對手得分。
輪次錯誤是在比賽中最不應該出現的低級錯誤,不僅直接判本方失分,尤其在關鍵分上被判失分,或許會決定一場比賽的結果。
細節決定成敗!因為輪次錯誤這種低級錯誤,直接造成比賽失敗,這球輸得也太冤枉了。輪次錯誤只能證明在平時訓練中,細節上抓的不夠,太隨意了。偶爾發生一次輪次錯誤可以用隊員精力不夠集中,要是在一場比賽中屢屢發生輪次錯誤,那就是平時養成的壞習慣了。好像在國際比賽中,只有中國女排經常發生輪次錯誤,甚至在2018年瑞士大獎賽第二輪對陣義大利隊時,國家女排竟然在這場比賽中有四次輪次錯誤發生,最後一分竟然會因為輪次錯誤被直接判負。尤其是,當裁判判我們輪次錯誤時,不僅是場上隊員一臉懵逼,主教練安家傑還會去和主教練交涉。這就說明輪次錯誤在我們平時訓練中,不僅隊員們沒有這個意識,作為教練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才我們屢屢在國際比賽中發生輪次錯誤這樣低級的錯誤。
這種輪次錯誤的低級錯誤,在我們的聯賽中都很少出現,為何在我們國家隊這種高水平球隊中出現?不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嗎?
而我們的輪次錯誤並不是站位問題,而是提前移動。難道就差那麼一秒鐘時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