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6月17日訊(記者 張揚 通訊員 戚俊校 黃全智)開展新時代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待,近年來,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大彭鎮圍繞「謀百姓需、鑄鄉村魂、聚群眾心、固執政基」的主題,按照「一村一亮點,全鎮創品牌」的目標定位,以志願服務為抓手調動各方力量,積極培育向上向善新動能,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與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與人居環境整治「百千萬」工程結合起來,依託整合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道德講堂、文化廣場等基層陣地,開展各具特色的文明實踐活動,真正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學」,政策宣講進萬家,全民素質強起來
銅山區大彭鎮「百姓名嘴」李尊棟在街道開展理論宣講
近兩年,銅山區大彭鎮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平臺,組建「百姓名嘴」理論宣講團。把黨的創新理論編製成小冊子、改編成小劇本,通過說、唱、演的形式,將理論話語轉換成群眾語言,將理論觀點轉換成樸實道理,把黨的創新理論和惠民政策送進社區、送到鄉村百姓家,既豐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又讓黨的創新理論在文明實踐中得到有效傳播。大彭鎮權寨村胡兆春深有感觸地說:「百姓名嘴就是不一樣,簡單通俗、頗具土味的理論宣講更加貼近一線,大眾化的說唱,為高深的理論增添了土味,大家聽了之後對方方面的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該鎮還特別注重以「主題黨日」「微型黨課」等為載體,普及黨的理論政策,廣泛宣講黨史、地方史,喚起鄉愁記憶,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僅2019年就開展各類理論宣講40餘次,受眾人群高達2.3萬人次。
「和」,鎮村兩級上下聯動,德善並行左右互動
大彭鎮衛生院在夾河村開展義務體檢活動
弘揚社會正能量,孝德文化入民心。大彭鎮因地制宜地利用百姓大舞臺、文化禮堂、道德講堂、法治一條街、法治廣場、善行義舉榜等宣教陣地,積極開展德善行動在一線活動,引導村民踐行孝德文化,帶動廣大村民傳承尊老愛幼、勤儉持家、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3年前,該鎮村民張孝華的老伴沙書蘭半身不遂後又摔壞了大胯,而張孝華患糖尿病、腰椎間盤突出根本照顧不了,一時想不開,就尋了短見。幸虧發現及時,張孝華撿回了條命,沙書蘭也被女兒接回家照顧,但好好的一個家,眼見著就要散了。對於張家經歷的劫難,該鎮楚王山文物管理所74歲的「守林人」田世英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堅定地跟張孝華說:「咱們得救她,不然對不起良心。」在田世英的幫襯照顧下,沙書蘭老人的身體漸漸好轉了起來。據悉,該鎮通過常態化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好妯娌」評選以及道德模範、黨員示範戶評選表彰活動,大力弘揚新時代好家風,讓人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道德典型,彰顯榜樣力量,真正起到道德模範作用,影響帶動更多的人傳播好人好事,爭做好人好事,湧現出敬業奉獻的黨員項立永,助人為樂的黨員劉永好,孝老愛親的好媳婦徐桂蘭、蘭芳等一批身邊好人,「好人效應」引領著鄉村德育文明,傳遞著社會向上向善的力量,濃重了文明村莊底色。
「樂」,把文化送到家,讓文化的種子生根發芽
大彭鎮程莊村利用百姓大舞臺開展文化惠民活動
銅山區大彭鎮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惠民」工程,凝聚文化力量,整合全鎮資源,不斷提升文化惠民服務,成立「太極劍」「太極扇」兩支隊伍,組織開展鄉村廣場舞大賽,創建「古韻大彭」微信公眾號。通過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為轄區居民定製「文化套餐」,並以「古韻大彭」公眾號和「彭一網」等多種形式開展文化宣揚,積極引導轄區居民參與社會活動,分享文化帶來的喜悅。「這兩年,我鎮堅持「送」文化和「種」文化相結合,大力推進「菜單式」公共文化服務配送平臺建設,培育挖掘地方文化人才,扶持農村莊戶劇團、青年民間藝人、非遺傳承人開發民間民俗工藝品,支持群眾自辦文化團體,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滿足人們文化生活和人際交往需求,活躍繁榮基層文化生活。」該鎮宣傳委員王備戰介紹,「沒事跳跳廣場舞、打打太極拳,身體好了,精神也好了……。」每當夜幕降臨,大彭鎮夾河村文化廣場上的音樂一響,村民就趕緊去「動一動」。同時,該鎮還利用春節、端午節、青年節、兒童節等節假日組織志願者服務隊開展一系列節慶文化活動。2019年開展文化送村演出活動10餘次,現場受眾觀眾達5000餘人次。
「美」,聚力開展「三三三」整治行動,扮靚美麗鄉村顏值
大彭鎮程莊村開展「三三三」整治行動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整治看變化,村莊美如畫。為了提升村民居住環境,銅山區大彭鎮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功能,調動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者,開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志願活動,清掃村中道路、文化廣場、清理清潔垃圾箱,黨員幹部親自動手,帶頭拆除自家親戚的違建,千家萬戶房前屋後得到有效整治,真正實現了共建共享共治。由於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涉及許多百姓,該鎮專門組織志願者進村入組走訪宣傳,該鎮72支志願服務隊實行劃片包區制度,走訪到每一戶百姓,向百姓宣傳「人居環境整治的意義和目的」「改廁的標準和獎補政策」「垃圾分類的意義和標準」等,充分動員百姓參與進來,共同推進村莊「亮化、淨化、美化、綠化、硬化」工程,共建美麗家園。
「愛」,守望相助共築暖心家園,「一日一善」接力傳遞
大彭鎮青年志願者在彭政路開展志願服務
2018年1月11日,銅山區大彭鎮田巷村治保主任田世雨在該村志願者微信群發起倡議,建立「一日一善」義捐平臺,旨在宣揚善心善行,所得善款優先用於應急幫助本村的貧困學生、困難戶、孤寡老人以及重大疾病人群。幹好一件善事很平凡,但長年累月堅持下來天天幹就不簡單。活動開展至今已經兩年多,從沒間斷過。今年3月6日,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田巷村的志願者代表在田世雨的帶領下,親自把前一天義捐的3085.45元善款交到鎮政府,為支持抗擊疫情貢獻微薄力量,向社會傳遞了愛的力量。如今,全鎮14個行政村的文明實踐站紛紛總結田巷村經驗,自發建立「一日一善」義捐平臺,讓愛的音符接力傳遞。據悉,該鎮還結合「鄰裡守望」、「扶弱助殘」、「金暉助老」、「美在農家」、「牽手關愛」等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志願者上門拜訪、懇談交流、心理疏導、居家整理、公益幫扶等方式,常態化開展面對面、心連心的協調家庭鄰裡關係,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孤殘老人,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情感心理等困難和問題,在全鎮形成了鄰裡互助、守望相助、患難相恤的社會文明新風尚。為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該鎮還專門邀請徐州市牧原書法校長林紅梅圍繞「感恩、愛國、幸福、夢想」開展道德講堂授課,持續培植轄區居民向上向善的家國情懷。
「興」,培育新農民,振興新農村
義安村村民嶽增延在農園裡精心管理夏黑葡萄
「現今國家政策好,經過培訓,提高技術能力,再動動腦筋,在家門口種地不比外出打工掙得少。你看哈,好山好水好風光,一路向前奔小康,俺農民的生活城裡人都羨慕哪!」今年5月27日,大彭鎮義安村「技能型」村民嶽増延的一番話頗有韻味,透著濃濃的鄉愁詩意。如今,該鎮像嶽增延一樣的新型農民不斷湧現,數量逐年增加,成為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和先導力量,有力促進了「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等問題的解決,讓農村「活」起來,讓家鄉「富」起來,讓產業「旺」起來。
近年來,大彭鎮突出以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等重點,向群眾宣傳理論政策、培訓生產生活技能。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育,扶持培育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鄉村工匠,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推動農民整體素質提升,為鄉村振興提供優質人力資源和人才支撐。同時,該鎮堅持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納入政府工作十件實事來抓,積極構建一主多元的培訓體系,創新參與式、互動式、分段式田間學校培育方法,堅持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大膽探索培育和激勵機制,集成「創業引領」模式,從制度、政策等層面引導與扶持新型職業農民自主創業、帶動創業,促進了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推進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加速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進程。通過培養重技術、懂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一大批家庭農場、農業山莊、科技種植園採摘園、休閒觀光農業園區的經營者以及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從中湧現,給新農村新農業發展帶來了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引領農民增收致富,振興農村經濟。
用腳步丈量與群眾的距離,用真心感受群眾的關心,用行動踐行文明實踐的初心。截至目前,銅山區大彭鎮網上註冊志願者246人,共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70餘次,參與活躍志願者達20731人次,在全鎮上下掀起了學習新思想、實踐新思想、共建共享新時代文明實踐成果的新熱潮,一系列文明實踐項目,讓六萬大彭人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