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瑞陽(微博 @石柒nature),來自中國藥科大學 藥物化學專業;自然博物愛好者,尤其愛好昆蟲的觀察研究;現擔任本校 冬蟲夏草協會 學術部長
【本文由王瑞陽原創,陸耕宇修改部分文字和植物鑑定】
引:張北壩上草原位於河北張家口市西北,張北縣境內的一片高原草甸,整體位於太行山脈的北部,地形上已經屬於我們國家的第二階梯。此地的草本植物,代表了華北高原區系草本的特點。
就讓我們跟著王瑞陽同學一起走進盛夏的高原草甸,看看他鏡頭下的生靈們
【2018.8.1-2018.8.4//旅行時間】
相比於國內各地知名景點來說,張北草原天路可以說是環境還不錯的了。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多數遊客在路途上只是開車停留遠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此處開發時間還不長。
遠處山坡上錯落的風力發電機,起伏有致的草場,散布的家畜和零星耕作的農戶,可能沒有比這再典型的草原風光了吧。一匹小馬好奇地踱步走近我,水靈靈的大眼睛能把人萌化。
遠眺 ©攝影:石柒
公路沿著高地的邊緣蜿蜒,地面直墜數百米,往下一望如身處雲端。在這懸崖邊上,龍膽科的達烏裡秦艽正開出美麗的花朵。高貴的紫色百看不厭。
達烏裡秦艽Gentiana dahurica(龍膽科,龍膽屬) ©攝影:石柒
同色系的石沙參、華北藍盆花都在競相開放。
石沙參Adenophora polyantha(桔梗科,沙參屬) ©攝影:石柒
華北藍盆花Scabiosa comosa(川續斷科,藍盆花屬) ©攝影:石柒
草甸石縫間,我注意到了一叢小小白白的傢伙,有點眼熟。這不就是歌曲裡詠唱的「雪絨花」嗎!眼前這「雪絨花」(可能與歐洲的雪絨花不是一種),她的中文名是「絹茸火絨草」,火絨草屬是有代表性的高山菊科植物,因可用來做火絨而得名。看看它覆滿白色絨毛的厚厚的葉和小小的花,真是天生與這高原相般配。
絹茸火絨草Leontopodium smithianum(菊科,火絨草屬) ©攝影:石柒
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了瓣蕊唐松草,這些看似潔白的小「花瓣」,其實是它膨大的花絲。
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毛茛科,唐松草屬) ©攝影:石柒
面對這琳琅滿目的植物,驚喜交加的我不由得感嘆這裡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走不了幾步就要蹲下來端詳一番,真是目不暇接。有葉脈淺白色的斑葉堇菜,有微小玲瓏的地薔薇,有花朵素白淡雅與名字不盡搭配的老牛筋,還有見一次驚豔一次的翠雀。
斑葉堇菜Viola variegata(堇菜科,堇菜屬) ©攝影:石柒
地薔薇Chamaerhodos erecta(薔薇科,地薔薇屬) ©攝影:石柒
老牛筋(燈芯草蚤綴)Arenaria juncea(石竹科,無心菜屬)©攝影:石柒
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毛茛科,翠雀屬)©攝影:石柒
面前出現了一個小山頭,臨淵一側陡峭如刀切,呈三角錐狀指向天空。好不容易有個活動身體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一路爬上去,腳下漸漸以石塊為主,這時當然讓我想到大概會有多肉植物?果不其然,沒過一會兒,就搜尋到了成片的景天科植物,各自佔據著石縫間的縫隙。最多的是華北八寶,嫩嫩的肉質葉和團團簇簇的飽滿花苞,盡展生命的風採。還有費菜,又名景天三七,金黃的花朵怒放與豔陽相得益彰。
山色 ©攝影:石柒
華北八寶Hylotelephium tatarinowii(景天科,八寶屬)©攝影:石柒
費菜Phedimus aizoon(景天科,景天屬)©攝影:石柒
這裡的白蓮蒿是真的白,表面覆蓋著厚厚的一層白色絨毛,似一層白雪,實有「白蓮」之姿。還有相比來說更少女系的百裡香屬小花百裡香,兀自開放。
白蓮蒿Artemisia stechmanniana(菊科,蒿屬)©攝影:石柒
百裡香Thymus mongolicus(唇形科,百裡香屬)©攝影:石柒
轉天我又去到了張北縣另一邊的大草原,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附近。這兒與草原天路不同,少了急劇的落差,也沒有崎嶇的山石,只有與天空一般無邊無際的草海。站在半人高的草海中,環顧四周,東南西北,全都是草,平坦茂密、遼闊無垠的草。真正站在這裡時,才感受到天地之博大、自身之渺小。
一望無際 ©攝影:石柒
唦~唦唦~~,暗褐蟈螽在草叢中賣力地摩擦著翅膀。它們與我們通常所見的寵物蟈蟈(優雅蟈螽)相似,翅很長,超過腹部,體色暗綠色與紅褐色夾雜。在這禾本科植物佔絕對優勢的生境中,直翅目昆蟲理所當然地雄踞大半天下。每走一步,都會有成群的蝗蟲跳來跳去,猶如一罐糖豆不時地灑落。
暗褐蟈螽Gampsocleis sedakovii ©攝影:石柒
各種蝗蟲在禾草中來回跳躍 ©攝影:石柒
當然,花自然也不少。有穗狀花序的柳穿魚,花有長長的距,像個甜筒;有花筒像瓶子一樣的蔓莖蠅子草;有淡紫色的乳苣;有寶藍色的小車輪形的藍花矢車菊逸生在路邊;還有洋紅色的角蒿,有凌霄一般的花形和蒿子一般的葉形。面對這些夢幻般的顏色,言語略顯蒼白,還是看圖來得真切。
柳穿魚Linaria vulgaris subsp. chinensis(玄參科,柳穿魚屬) ©攝影:石柒
蔓莖蠅子草Silene repens(石竹科,蠅子草屬) ©攝影:石柒
乳苣Lactuca tatarica(菊科,乳苣屬) ©攝影:石柒
藍花矢車菊Cyanus segetum(菊科,矢車菊屬) ©攝影:石柒
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紫葳科,角蒿屬) ©攝影:石柒
蹲在草叢中,忽然注意到幾個小毛球在身旁的花上飛來飛去。仔細一看,原來是可愛的安蜂虻!之前在網上看到過這種網紅蟲,毛茸茸的身體,細小的口器,纖細的足,真是一種神奇的萌物。口袋妖怪中的「萌虻」即由此而來。今天親眼見到了這個小傢伙,真是幸運。據言它們的習性也很特殊,幼蟲寄生在某種蝗蟲的體內,這些年野外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少了;花叢中還有一種可愛的生物豹弄蝶,也在花間急速飛舞。
安蜂虻Anastoechus nitidulus ©攝影:石柒
豹弄蝶Thymelicus leoninus ©攝影:石柒
最後一天,我來到了一處淺水河床。在一棵灌木上有很多小果,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沙棘。後來我也喝到了沙棘原榨果汁,味道令人難忘。
乾旱的河岸上還生長著銀灰旋花,這種長在乾旱沙土上的旋花科植物,葉子也特化成了線狀。
淺水 ©攝影:石柒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胡頹子科,沙棘屬) ©攝影:石柒
銀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 (旋花科,旋花屬) ©攝影:石柒
在一個小水坳裡,我發現一些在淤泥裡遊動的東西。一開始以為是蝌蚪,走近一看,驚奇地發現這是一種甲殼生物,圓圓的背板,長長的尾巴,身下有很多裙狀物和須狀物,頂頭的眼睛並在一起,儼然像個遠古生物。原來,這種奇特的怪物叫做佳朋鱟蟲(鱟hou,四聲),別名三眼恐龍蝦,也的確是一種從遠古來的活化石。但現今隨著草原生態的破壞,這些長相最奇特的生物種群的生存狀況也令人堪憂。
佳朋鱟蟲(三眼恐龍蝦)Triops longicaudatus ©攝影:石柒
我謹把這些美麗又可敬的生物介紹給大家,希望更多的人去喜愛它們,更重要的是去從實際出發,保護它們在人類面前脆弱的生態環境,讓這些神奇的物種得以長存。
【本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