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關我啥事?」如果你不是個體育迷,一說北京冬奧會,也許腦袋上會冒出問號。
最近,《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可持續性計劃》發布,這個計劃解釋了——為何冬奧會關乎你我的未來生活。
《可持續性計劃》提出了「可持續·向未來」的冬奧願景,確定了「創造奧運會和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新典範」總體目標,明確了「環境正影響」「區域新發展」「生活更美好」三個重要領域,提出了12項行動、37項任務和119條措施。
有點暈?敲黑板劃重點,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創造更綠色、更現代、更美好的未來。
計劃裡的一條具體措施,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一些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
比如:
1海綿賽區,引來潔淨的水。延慶和張家口賽區的裸露地面,經過土石植被處理,就像一塊塊「吸水海綿」,地表水、雨水、人造雪融水,經過入滲、滯留,實現可持續利用。
2生態修復,留住蔥鬱的山。賽區周邊的人工鳥巢,去年春天已有過半入住率。建設中的冬奧森林公園和賽區遷地保護基地,匯集了遷移下山的30餘種、2.4萬餘株植物,未來將成為當地重要的公共綠地。
3綠電進京,點亮冬奧的燈。張家口地區的清潔能源將助力北京冬奧會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綠色電力全覆蓋,未來每年向北京地區輸送約140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相當於北京年用電量的十分之一。
說起這個綠電進京,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從來沒有一屆奧運會的場館全部使用綠色電力,直到2019年1月30日,北京冬奧組委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舉行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場館綠色電力供應籤約儀式,屆時北京冬奧會場館將全部使用綠電。
這是第一個全綠色的奧運會,不僅僅對於北京、河北,對於整個中國和整個世界,對於我們的後代都非常重要。 ——國際奧委會第一副主席、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
綠電哪裡來?張北壩上來!
在張北柔性直流工程換流站施工現場,掛著一句細品很浪漫的話:用張北的風電亮北京的燈~
張北柔直工程是服務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點建設項目,構建了風能、光伏和抽水蓄能互補的四端柔性直流電網,為北京和冬奧會場館提供清潔能源。
對於張北柔直工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問題:1:冬奧選供綠電的地方,張北為啥被pick了
張北地區被稱為「風的故鄉、光的海洋」,風電、太陽能發電資源十分豐富。距離北京負荷中心僅200千米至350千米,開發條件十分優越,是國家規劃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然而,張北本地消納能力有限,當地豐富的風、光資源亟需外送消納。
問題2:柔性直流又是個啥?怎麼C位出道了
綠電主要以太陽能和風電為主,具有不穩定的特性。
柔性直流輸電作為新一代輸電技術,具有可控性好、運行方式靈活、適用場合多等顯著優勢,在偏遠地區和海上新能源併網、異步電網互聯、城市供電等應用領域具有獨特優勢。柔性直流技術能通過對風、光等新能源發電的全方位控制,使風、光發電間歇性的特點不擾亂電網。
張北柔直工程創下了12項世界第一!
6月25日,張北柔直工程四端帶電組網。
6月29日,工程順利完成168小時試運行,正式投入運行。張家口地區的風能、光能變成了穩定綠電輸送往京津冀地區,為北京冬奧提供100%綠色電力。
鳥瞰張北柔直換流站。鄒明 攝
不過話說,「張北牌」綠電進入比賽場館場館,到底為冬奧會帶來了哪些新變化?
用電跟得上 首鋼滑雪大跳臺上的雪量達到1.15萬立方米,相當於在一個標準籃球場堆出28米高的雪,需要耗費大約2萬千瓦時的電。造雪完成後,每天還需要進行場地維護和補雪,用電量同樣非常巨大。整個冬奧會比賽期間,預計將使用綠電約10萬千瓦時,相當於500個三口之家一個月的用電量。
張北柔直工程每年向北京地區輸送約140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大跳臺10萬千瓦時電量,對於張北柔直工程來說,並不難實現。送來的綠電,完全可以滿足首鋼滑雪大跳臺用電量大的需求。
減排效果好 在首鋼滑雪大跳臺不遠處是原首鋼發電廠的冷卻塔,曾經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及粉塵,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變成了傳統工業綠色轉型升級示範區。沒有了過去燃煤的排放,加上如今綠電的引入,這裡呈現出綠樹成蔭、花兒映襯的景象。
按照所有冬奧會場館年用電量約1億千瓦時估算,使用綠電之後,將減少原煤燃燒4.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4萬噸,減排效果會非常顯著,將助力2022年北京冬奧會實現綠色清潔低碳的目標。
智慧用能多 國家電網將推進智慧路燈、電力制氫等重點建設,在供電保障中探索使用氫動力發電機、UPS、SSTS技術;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創新打造冬奧電力運行保障指揮中心(EOC);匯集各賽區場館運行數據,實現對場館造雪、製冰、空調、燈光、取暖等重要負荷全面感知;接入城市交通、氣象、消防、賽事、能源供給消費等城市運行數據,服務智慧城市建設。
令人更加驚喜的是,張北柔性直流工程的投運竣工投產,還也實現了冀北綠色能源京津冀一體化大範圍消納,增強北京市接受外來電能力,北京市外受電比例將達到70%,也為張北地區發展注入新動能、拉動當地風、光發電投資達600億元,預計惠及1110座光伏扶貧電站和104896戶貧困戶,總容量達1339兆瓦。
環境正影響、區域新發展、生活更美好!
可持續的冬奧,
不僅是讓風輕柔地吹、燈溫暖地亮,
還滿懷著人類對綠色未來的暢想。
懷著「可持續·向未來」冬奧願景的我們,
將成為這幅綠色長卷的執筆者,
也將成為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畫中人。
素材來源|國網冀北電力、央視新聞
鳴謝|方傑(國網冀北電力)
編輯|孟冉冉
審核|王遠
監製|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