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我將開放農場,打造勞動實踐育人基地!」7月12日,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勞動育人實踐基地在四川水時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態園區正式掛牌,公司創始人黃莉嵐深有感觸地表示,她將幫助更多學弟學妹深入了解三農,助力他們成長成才。
黃莉嵐是西南石油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一名在讀研究生,一個清秀、嬌小的「90後」農家姑娘。本科畢業後,她也曾因為就業問題徘徊迷茫,最終懷著「田園夢想」,回鄉當起了農民。經歷一次次地試錯、失敗之後,黃莉嵐用5萬元「本錢」,創造了年營業額逾千萬的新型農業企業,「闖」開了一條「別樣」的創業之路。
心系田園 返鄉創業當起「新農人」
四川省什邡市元石鎮箭臺村是是黃莉嵐的家鄉,這裡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瓜果飄香。田間地頭長大的黃莉嵐,對於農村和農民有一份割捨不斷的感情。
2011年,黃莉嵐考入西南石油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專業的學習讓她心中的那個「田園夢」愈發清晰。本科畢業後,在丈夫的支持下,黃莉嵐決定放棄大城市的工作回鄉創業。
初到鄉村,黃莉嵐準備承包土地搞種植,她走村串戶的去跟鄉親們談合作,卻屢吃閉門羹。鄉親們對她都抱著懷疑、旁觀的態度,「這個眼皮底下長大的小女娃,能搞什麼大項目?」
這盆「冷水」並沒有澆滅黃莉嵐心中的激情,她白天擼起袖子、挽起褲腿跟著村裡的長輩下地學習種植,晚上便看書整理筆記,記錄土壤分析、化肥成分、種子類別等日誌,閒暇之餘,她還通過網課學習創業知識。
一次,村裡有個土地承包商退租了,黃莉嵐的知道機會來了。
「土地沒有規劃性的耕種,沒有穩定的商業推廣,對於農民而言收益甚微。」那些日子,黃莉嵐不停跟鄉親們「磨嘴皮」:集中經營、產業化管理,鄉親們既可以收租金,還可以來打工賺錢,「何樂而不為呢?」。就這樣,黃莉嵐從10多戶村民手中一點點「磨」來了50多畝土地,開啟了第一次種植之路。
然而,人生中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創業,以直接虧損12萬元草草收場。「傳統種植不僅累,而且不掙錢。」黃莉嵐說,看著成片的土地荒廢,她心急如焚卻束手無策。
此路不通,另謀出路。痛定思痛的黃莉嵐開始靜心總結,研究國家政策、廣泛調研種植基地,了解技術前沿,請教相關專家……
「我們雖然生活在鄉村,但思想不能絆在這裡,要學會跳出農業看農業。」本科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楊旭教授的一句話點醒了黃莉嵐,她知道要打一場「翻身仗」,必須要 走科技創業路線,要擁有自己的核心品牌。
另闢蹊徑 智慧農業打開「新天地」
2017年,重整旗鼓的黃莉嵐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邊讀研邊創業。她重新考入西南石油大學環境工程專業,跟著導師楊旭研究土壤與重金屬汙染治理領域。她相信,「讀書可以帶來更大的創造力。」
有了此前失利的教訓,黃莉嵐這次更加穩打穩紮。她聘請四川農業大學的技術專家來指導園區建設,招聘一批技術骨幹加盟團隊,高薪吸納當地種植農戶幫忙,積極與政府開展對接聯繫獲得支持。
「每天只要一醒來,腦子裡全是數字,租地費、工人工資、水電費、研究費……到處都需要錢。」黃莉嵐說,為了節約成本,但凡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她和丈夫都親力親為。
課業壓力重、父母身體不好、兩個兒子嗷嗷待哺……面對創業、讀書和家庭的多重壓力,黃莉嵐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但她卻仍然勁頭十足。
憑藉著一份堅韌和辛勤,團隊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2018年,經過初期建設,集果蔬批發、休閒採摘、觀光旅遊為一體的400餘畝「仟卉園」智慧生態園區正式建成。頻監控農業生產現場、數據採集生產過程,遠程遙控捲簾、灌溉、風機……整個園區全線搭建水肥一體化成套設備,依靠智慧農業系統進行管理。
如今,每逢節假日,園區便會迎來穿梭如織的散客採摘、品茗、觀賞。同時,園區還與四川各大銷售商達成合作,產出的蔬菜行銷全國。通過產業化運作,園區帶動了當地60多名村民就業,年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帶動數十戶農民家庭實現脫貧。今年疫情期間,園區還為武漢捐贈了10萬斤萵筍。
依託專業 知識賦能創造新產品
智慧生態園區建設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的背後,黃莉嵐有自己的「殺手鐧」:團隊自主研發的水溶肥。在園區建設過程中,黃莉嵐團隊發現,普通水溶肥售價高昂,還會帶來同質化、低效率、土地汙染、農藥殘留等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能否突破瓶頸,研發更優質的水溶肥?」敢想敢試的黃莉嵐依託讀研時的研究方向,在學校和導師楊旭的支持下,帶領團隊在園區開闢了試驗田。通過數百次植物營養元素需求量試驗,著力解決作物產量、質量和抗病能力、農藥施用等問題。
「採用高純度食品級原料,經過熱法磷酸工藝製作,就能得到純度較高的磷酸。」經過反覆嘗試,這一發現讓黃莉嵐團隊感到雀躍。「通過該工藝製作的水溶肥不含重金屬殘留,且其吸收率高肥力豐厚,土地無須休耕,即使用於魚塘也不會對魚造成傷害。」
由於工藝製作的精細化和原料的利用率更大,該產品的生產成本也並不高昂。很快,這個被命名為「苒蓓」的水溶肥便在農資市場上一炮而紅。「按照每公斤草莓所需的肥料來計算,水時到水溶肥僅為普通複合肥的64%,換句話說,施用水時到水溶肥可為我們節約成本35%。」 什邡市草莓種植戶黃劉健友說。
黃莉嵐團隊的研發並沒有止步於此。根據不同作物、以及作物不同的生長階段,他們一鼓作氣研發出升級產品:「水時到階段性水溶肥」。目前,該產品正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公司生產的兩種水溶肥在全國擁有34家經銷商,3000餘個固定客戶,年營業額已超1000萬。
「產品不僅在全國實體店、網絡電商銷售,還因為符合相關國際標準,暢銷日本、北歐、愛紗尼亞、以色列等國家。」黃莉嵐高興地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魯磊 通訊員 楊玉鳳 曹正)
作者:魯磊 楊玉鳳 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