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過大會影響大腦,給你的「心累」找一個科學依據

2020-12-23 騰訊網

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感受:

每天一下班,就覺得疲憊不堪,什麼都不想做,就想癱著不動

明明坐在辦公室裡,但就是覺得身心俱疲

經常覺得腦子像生鏽了一樣,轉不動,遇到很多問題都不願意去思考

終於捱到周末,常常睡一覺、看會劇,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說到這,也許很多人都會把上述表現,歸咎為生活、工作壓力大。

但是,「壓力大」只是一個現象,並不是根本原因。

我們要思考的是:這種「疲憊感」是如何造成的?以及,如果沒辦法徹底改變生活方式,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這種情況?

如果你也正在面臨這樣的困擾,那麼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和思考。

01.

「心累」的原因,和大腦有關

為什麼我們每天只是坐在辦公桌前,卻依然會感到疲憊不堪呢?大腦究竟經歷了什麼?

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當你感到「心累」的時候,最常見的表現是什麼?

通常就是以下這幾點:

覺得毫無動力。

明明知道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就是一點動力都沒有,只想癱在沙發上

心情非常差。

一丁點小事,都會感覺十分煩躁、壓抑、鬱悶,總是沒來由地容易發脾氣

實際上,這兩種情況,都與大腦中的神經遞質有密切關聯:多巴胺和血清素。

簡單來說,有了多巴胺,你才會「願意」去做一件事情。

而如果這件事情能刺激你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你就會非常渴望去做它,不做就會非常難受,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上癮」。

但反過來呢?缺乏多巴胺會怎麼樣?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缺乏動力。

明明知道有很多事情很重要、必須做,但就是提不起動力,一點都不想動 —— 這就是缺乏多巴胺的典型表現。

那麼,如果我們時常心情不好呢?這就跟血清素有關了。

血清素,又名 5-羥色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神經遞質。

它最核心的作用是什麼呢?是保持情緒和心情的穩定性。

如果缺乏血清素,就容易導致我們難以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

同樣,對抑鬱症患者的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大腦中血清素的含量很低,

因此,他們也會更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同時也更容易沉溺在負面情緒裡,難以走出來。

也就是說,當我們感到「心累」的時候,大多都是因為缺乏了這兩種神經遞質。

02.

該如何自我調節?

那麼,具體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擺脫疲憊呢?

01

簡化決策

每一天,我們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決策,小到穿什麼衣服出門,吃什麼早餐,大到報告怎麼寫,完成什麼目標……

實際上,無論決策大小,它都是一種權衡的過程。

這就導致了:在一天裡面,你做的決策越多,就越容易讓大腦後臺超負荷,從而陷入疲勞和煩躁之中。

那麼,該如何應對決策疲勞呢?一個思維方式是:簡化自己需要做出的決策。

我會儘可能保護自己寶貴的腦力,對於一些不重要的、細微的決策,儘量讓它們「不過腦子」。

要麼隨便選一個,要麼讓別人決定即可,不要浪費一分一毫的腦力。

你的精力,應該留給那些真正重要的、需要審慎思考和權衡的問題上。

02

化零為整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一個情況:

一整天下來,都在忙著處理各種各樣的瑣碎事務,寫郵件、調數據、改文檔,反反覆覆來回確認需求……

要說什麼都沒做吧,也算不上;但要說做了什麼吧,也實在說不上來。

要牢記一點:我們的產出和成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整塊」的事情所決定的。

很多瑣碎的事情,不是說不重要,但一方面,它們的價值的確不高;

另一方面,它們會造成大量的思維碎片,堆積在大腦裡,加重負擔。

很多時候,這正是使得我們感到精疲力盡的最大因素。

所以,一個管理時間和精力最基本的技巧,就是——

把碎片化的事情,儘可能集中到一個時間段一起做,來騰出整塊的時間,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比如說:

每天專門騰出幾個時間段,用來處理溝通上的事務。

每次溝通前都可以想一想:怎樣才能把信息一次性講清楚,減少確認的次數?

如果一件事情需要5-15分鐘去做,不妨思考一下:它一定要現在做嗎?能不能放到其他時間段,跟別的事情一起做?

當養成了這個習慣後,你會發現:每天的事情還是那麼多,但似乎並沒有那麼令人厭煩了。

03

適度放鬆

最後,我想再簡單聊一聊,如何通過適當的放鬆,提升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讓自己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

多曬太陽。日光可以有效地促進血清素分泌,讓自己的情緒變得舒緩、柔和。

尤其是在這個「季節性情緒失調」的高發期,多到戶外的陽光下散步,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療愈方式。

多運動。研究發現,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提高血清素水平,從而有效地緩解焦慮、壓力,提高幸福感。

飲食規律、健康。少攝入碳水,多攝入一些胺基酸均衡的高蛋白質食物,比如肉蛋奶,可以為身體製造血清素提供原料。

生活確實不容易,也正是因為不容易,我們才更要好好享受它。

相關焦點

  • 鬼壓床到底是封建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正確答案告訴你
    有些人覺得鬼壓床對身體健康很不好,也有些人覺得是自己沾上了什麼髒東西導致的,就會使得人的心理壓力變大,尤其是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的人們,更是會感到很害怕。那麼鬼壓床的現象到底是封建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正確答案告訴你。
  • 孩子大腦可塑性強不強,睡眠反應能看出一二,別不信,有科學依據
    這時,細心的父母就會觀察到,孩子睡覺時總會有一些小動作,其實這些行為除了能夠將父母的心萌化了,還能透露出一些信息,一些是否天生聰慧長大後能否有所作為的信息。李玫瑾教授長期進行兒童心理以及行為的研究,在這些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與權威。
  • 生命在於運動是有科學依據的
    我原本也是不愛運動的人,想想運動也無非就是強身健體而已,我的身體沒毛病,所以暫不需要運動,所以曾經一段時間裡,我就從來沒有做過什麼運動項目,更別說有氧運動了,更是懶得動一動。後來,為了減肥,參加了大媽們的廣場舞運動,每天一個小時。
  • 當你心累的時候,就讀讀
    當你心累的時候,就讀讀 讀書多了,內心才不會決堤 讀書多了,內心才不會決堤 1 如果心累了, 就讓自己安靜的呆一會。
  • 科學新發現:當你「有依據」地猜測時,大腦皮層正發生有趣的一幕
    每天,你會依據往常的累積下來的「經驗」,每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即便事情結果還沒發生,你總是已經把預期的結果浮現在你的腦海裡,甚至提前做好了接受「獎賞」的準備。人類,總會下意識地展開這種「有依據」的猜測,是不是我們獨享的能力,另外,在發生這一切時,你的大腦中會發生著什麼?而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正是通過現代科技,以實驗室的小白鼠為樣本,展開了科學研究。
  • 整天昏昏沉沉,大腦很疲勞?職業精英都用這三種高效大腦休息法
    大腦疲勞,會讓我們感到很心累。尤其是上班族,白天渾渾噩噩,做事效率大受影響。如果你符合以下任意兩條,那麼你的大腦已經有較為明顯的疲勞表現了:總覺得累,睡再多還是覺得疲憊不堪。大腦思緒過多,無法集中注意力。經常感到壓力大,時常出現頸肩酸痛、胃部不適、輕微偏頭疼等軀體症狀。當你的睡眠無法緩解疲勞時,那就說明你累的不是身體,而是大腦。大腦疲勞,無法靠單純的睡眠來得到恢復。
  • 如果你生存壓力很大,每天活得很累,建議看看這篇文章,醍醐灌頂
    如果你生存壓力很大,每天活得很累,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醍醐灌頂對一個人來說,生存壓力有正面激勵作用,但不可忽略地會有負面的消極作用,一旦承受不住,每天就會活得很累。長期的精神和身體壓力,可能使你感到煩躁,難以處理好與家人、與同事、與老闆的關係,而導致人際關係的惡劣甚至行為的偏差。不僅在職場,生存壓力是無處不在的,關鍵在於你能否將壓力變為動力,而不是屈服於壓力,消沉、頹廢乃至毀滅自己。你如果不想辦法尋找解決的辦法,日積月累下來的生存壓力,必然對你產生不良的影響。那麼,如何克服生存壓力呢?下面六個方法建議你試一試。
  • 為什麼養男孩這麼累?大腦發育告訴你,男孩女孩的9個先天差異
    很多有兒子的媽媽非常苦惱,養兒子簡直太累了,兩歲了還不會好好說話,天天精力十足,要是有個女兒該多好啊?等到兒子長大點,可能更苦惱的事還在後面,兒子上課不專心,成績上不去,老師還天天告狀,媽媽簡直操碎了心,為什麼養男孩這麼累?
  • 笑是減除壓力的生理機制!3練習放鬆大腦
    一個沒有幽默感的人,就像是一輛沒有避震的馬車在鵝卵石路顛簸前行。──美國十九世紀中傳教士亨利.瓦得.比徹(Henry Ward Beecher)許多人都認為「笑」是一種情緒或類似情緒的東西,但其實不然。笑是身體和大腦減除壓力的生理機制。笑會釋放兒茶酚胺、多巴胺和腎上腺素,這是神經傳遞質,使大腦的感覺更加敏銳、明亮。
  • 腦機接口專家懟馬斯克:「心靈感應」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原標題:腦機接口專家懟馬斯克:所謂「心靈感應」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 段樹民:腦科學的發展對技術進步和身心健康都有重要影響
    主要的原因是幸福感是一種感覺,是腦的一個活動狀態,並不完全和物質成正比。所以,調控好我們的大腦具有普遍意義,對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響。我們知道大腦是自然界,可以說是最奇妙的產物,也是最複雜的產物,我們曾經認為大腦是很難以理解的。科學家有過共識,曾經在《科學》雜誌成立125周年時做過調查,25個沒有解決的最重要的科學問題,第二個就是意識的神經生物學基礎,第一個是宇宙是怎麼產生的。
  • 腦機接口專家懟馬斯克:所謂「心靈感應」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來源:TechWeb原標題:腦機接口專家懟馬斯克:所謂「心靈感應」沒有任何科學依據【TechWeb】11月8日消息,今年8月,馬斯克召開Neuralink發布會,通過直播的方式展示腦機接口新設備。這次發布的新設備只有一枚硬幣大小,用手術植入頭骨,就像安裝在大腦上的Fitbit,充滿電可用一整天,在你睡覺的時候無線充電。馬斯克表示,腦機接口技術將會在5年內讓人們不必使用語言,直接通過大腦交流,實現真正傳說中的心靈感應。
  • 人累了和心累了的句子,送給疲憊的你!
    5.最後扛不住了,最後說出口了,自我累了,心累了,不敢想以後,不想看過往,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卻又無法自拔的慢慢毀滅!6.當我優秀得足夠讓你不會離我而去時,我已經不再非你莫屬了。時間在變環境在變人在變,以前費勁心力的,現在也許不想要了。7.累累的創傷就是生命給你最好的禮物,因為在每個創傷上面都標誌著前進的一步。8.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 冥想能改變大腦結構?科學提高記憶力,掌握後人人都是最強大腦
    八個星期過去之後,研究人員對每位志願者在接受訓練前後都進行了大腦成像圖,他們驚奇的發現志願者的大腦在接受冥想之後,海馬灰質的密度增加了。並且杏仁核的密度下降,杏仁核主要負責處理我們的焦慮和壓力。除此之外,島葉這塊區域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島葉主要與我們的自我意識有關,不過研究人員推測,如果進行長期的冥想訓練,有可能會影響這塊區域。
  • 先來了解它如何影響你的大腦吧!
    但是在你嘗試之前,你需要知道的不僅僅是間歇性的飲食計劃是如何影響你的身體和大腦的。什麼是間歇性禁食?間歇性禁食介於完全禁食、適度禁食(通常卡路裡含量很低)和『暴飲暴食』(不限制飲食的日子)之間,也被定義為正常卡路裡攝入量之間的卡路裡限制期。
  • 人類只利用了大腦的十分之一?你上當了嗎
    在廣告宣傳和大宗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我們的大腦只利用了10%』這一說法一直深入人心,或許有人不知道愛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學家,但他也可能早已聽說過這個絕頂聰明人的大腦只開發了13%,人們禁不住去想假如愛因斯坦大腦全部開發會怎麼樣呢?會有超能力嗎?會用意念控制物體嗎?
  • 冥想如何影響你的身體?它真的有幫助嗎?讓科學來回答這些問題
    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冥想究竟如何影響你的身體呢?它真的有任何幫助嗎?這一切都始於大腦在冥想時,腦部掃描發現某些區域的活動增加了,這直接消減了焦慮與沮喪,並增加了對痛苦的容忍度。大腦在人的思緒休息時不再專注於外在環境,研究發現這也能改善記憶、自我意識和自我目標。
  • 《怪誕腦科學》你的大腦會騙人!這樣做,才能過有智慧的人生
    你的大腦會騙人!心理學與腦研究專家,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麻省理工大學的博士,師從史蒂芬.平克的美國作者蓋瑞.馬庫斯寫了一本書,叫《怪誕腦科學》,就闡述了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並不是都是百分百完美的,之所以會出現以上種種看起來不可理解的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因為大腦本身存在著許多的認知缺陷。
  • 累了,不一定是要休息!「積極休息法」對大腦更好
    莫法特的工作方法就是,當他翻譯聖經累了,他就到第二張書桌來寫論文,如果累了就到第三章書桌來寫小說。莫法特休息法,是說當我們累的時候,不一定是要停止工作來休息,這時候我們其實大腦還很活躍,只是在一件事情上疲勞了,所以我可以切換不同的工作,尤其可以切換不同的思考主題,其實是對大腦更好的積極休息。
  • 科學解釋:冥想是如何改變大腦結構的
    其重點在於,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點上或去想像某一具體事物。科學研究發現,通過持續的全神貫注於某一事物,並將每次游離的注意力拉回到聚焦的特定點上,大腦將發生重大改變。一個從未嘗試過冥想的人,初次20分鐘冥想大腦中的β波(β波是人的四種基本腦波之一,高級冥想者會產生另外三種腦波)會持續減弱,而β波強度間接指示大腦的信息處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