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這口屈身瓦礫場的古井 竟也經歷過一番顛沛流離

2021-01-19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2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鮑亞飛 何晟 文/攝)近日,記者接到讀者爆料:杭州桐廬桐君街道南門社區原公安小區內,有一口古井,歷史或可推至唐代。然而,在去年底的危房拆除中,古井被建築垃圾填埋,井圈、石板也不知去向。

  在調查走訪中,錢報記者發現,在桐廬全縣一百五六十口水井中,僅有一口位列縣級文保單位。「大隱隱於市」?這口身世坎坷的、至少能追溯到明代的古井一直沒有進入有關部門的視野。

  滄桑:清涼的井水,從明朝流淌至今

  古井坐落在一幢2層坡頂老式建築的院落裡。如今,院落已成一片瓦礫,現場也沒有任何與水井有關的物件。經人指點,我們才知道西北角地上一塊爛木門下面的洞就是古井。

  掀開木板,洞口直徑約半米。雖然碎磚爛瓦幾乎與口齊平,但是從井壁上砌得整整齊齊的磚塊,還是能想像它破落前的神韻。

  86歲的陳冬香,在這一帶生活了65年。她說,通自來水前,家家戶戶都是從井裡取水用,井水很清很涼。

  70歲的張生良,在南門社區當了10年志願者,對縣城的文化遺存頗有研究。「拆房公告出來,我惦記著院子裡的古樹和古井,還和幾個人一塊去看過,當時井還好好的。」

  張生良說,史料記載從唐開元年間以來直到上世紀末,古縣衙和縣政府,就一直是在這個位置。「縣衙要用水,而水井的位置不會輕易改變。雖然井壁用磚,是明朝的流行,但我們認為這口井的歷史應該可以追溯到唐,只是在明代修繕過。」

  沒想到,房沒拆,井先沒。

  失落:井圈、石板被拆,構件依然遺失

  古井所在的小區拆除,是在去年12月17日。南門社區書記羅秋英回憶,那天她在社區值班,看著施工機械進場,半天就拆完了。

  羅秋英說,通了自來水後,井水漸漸無人再用。近些年這個院子只有一些外地的務工者租住,房子也成了危房。

  房子拆掉的第二天,羅秋英接到居民打來的電話,反映井圈不見了。「我趕緊聯繫街道,又找到施工隊的負責人,他說是被收廢紙的人拿走了,我讓他必須把井圈找回來。當天下午,他說井圈拉回來了,就放在社區棋牌室裡。」第二天,又找回來一條長約兩米、寬約40釐米的石板。

  據居民向羅書記反映,井圈是被施工人員用8000元賣給了文物販子,石板價格不清楚。對這個說法,當時施工隊的負責人姚先生覺得冤枉。

  那口井,他說根本沒看見,因為被搬家遺棄的舊床墊、舊木板蓋住了。直到社區電話打來,他從挖機師傅、翻鬥車司機一路查下去,才知道當時一鏟鬥下去,和瓦礫一起運走了。「井裡的垃圾也是這樣不小心進去的,當時誰知道那是個井啊?」

  「我派人又追到瓦礫堆場,才知道井圈被撿垃圾的人拉走了,是我們花了200元贖回來的。石板只有一條,是通過查監控,從收木頭的人那裡追回來的。至於石墩,我根本沒見過。」

  姚先生向記者抱怨,如果是這麼有價值的古井,為何沒有任何標誌標示,也沒人事先向他講明?

  追問:百年古井命運如何

  無論是明代還是唐代,一口承載著桐廬老城歷史與記憶的古井淪落至此,都讓人痛惜,中間也有不少疑惑。

  1.古井到底是什麼年代的?

  桐廬縣博物館館長陳淑珍說,桐廬全縣在冊的水井有一百五六十口,50%以上(80個左右)有一定的保護價值,並進入了他們的文物普查信息庫,但只有一口晉代古井被列為縣級文保單位。「南門社區的這口井,我們專家後來也去現場考察過,從井壁的磚型看應該屬於明代。是否有更長久的歷史,就需要發掘井底的堆積物進行分析才能確定了。」

  2.為什麼沒有列入保護?

  陳館長說,桐廬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和2007年,經歷過三次全國文物普查,2001年全省也做過一次文物普查。「普查隊要走遍每個社區、自然村,南門社區肯定也是去過。但可能因為這口井是在院子裡,我們沒接到線索,所以一直不知道有這口井,也一直沒能列入保護。」

  3.對古井的未來有什麼計劃?

  桐廬縣文廣新局謝旭軍副局長表示,古井的遭遇引起了他們的高度重視,接下來就是「三步走」:第一、通過各種方式儘可能找回遺失的石質構件;第二、邀請專家進行修復;第三、將古井的保護和利用結合。「無論如何,古井不能也不會被填埋,已經堆積在井內的垃圾也會在方案制定後被慢慢清空。」

  希望這口承載著桐廬老城歷史與記憶的古井,有個好的晚年。

  我們常常感嘆歲月走得太快,更可惜的是,身邊老祖宗留下來的一些上了年紀的老物件,在漸漸行進的歷史中消失不見。

  你身邊有這麼樣的老物件、古祠堂或者積澱著歲月的寶貝嗎?歡迎致電96068分享它們和歲月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布了500多口「古井」?
    這些古井目前大多數已不存在,仍然存在的古井,有被定為文物的;還有少數古井雖然不用來飲用,仍被用作洗東西或淋花,有的散落在郊外……雖然現存古井的數量不多,但並不代表你沒有辦法了解廣州的「水井」文化,飲水思源,珊珊三丫頭推薦你不妨到「南越國宮署遺址」(即南越王宮博物館)看看,這裡密集分布了500多口「古井」遺址。
  • 湖南有口會「噴火」的古井,考古學家冒死深入,竟發現3萬件國寶
    而在上世紀70年代,蘇聯就曾打過一個「怪井」,其目的是為了探測地殼的深度。傳說蘇聯這口井挖到12262米的時候,地底出現了奇怪的聲音,甚至還有不明生物冒出。最後由於溫度過高,蘇聯最終停止了進一步挖掘,而這口井如今也成了世界上最深的井。其實,我國也有過類似的怪井,其古怪程度一點都不比蘇聯那口低。
  • 安順這座「古井橋」名字有說法,原來旁邊曾經有口「黃古井」!
    可是圍著橋轉了一圈,並沒有發現任何古井的存在,那這個橋名又是從何而來呢?事實上,這座橋名來歷並非空穴來風,居住在以儒林路為中心的安順歷史文化街區四十歲以上的人,應該都知道以前在「古井橋」附近,的確有一口水井,名叫「黃古井」。
  • 杜甫半生悽涼,顛沛流離,「詩聖」經歷過了什麼?
    杜甫的一生憂國憂民,一生顛沛流離,那麼杜甫到底經歷過什麼?我們從以下兩點點來說。,小的時候比較愛學習,七歲的時候就能作詩,加之良好的教育,在未來也是必將有大的作為,年輕的杜甫經歷了自己的第一次科舉,但是落榜了,但是他沒有磨滅其雄心壯志,他用旅遊散心,排解憂愁,從洛陽飄到了長安。
  • 貴州大方縣存99口古井:護欄刻花卉 多為明清遺留
    原標題:貴州大方縣存99口古井:護欄刻花卉 多為明清遺留  推薦人:張耀新 47歲   說起大方縣,那裡的豆製品是不少吃貨熱愛的美食。在昨日的「發現貴州」報名活動中,來自大方的張先生,則向記者說起了大方的一段歷史——古井文化。張先生說,因為有了古井,大方才得以成為大方。
  • 百年古井有什麼秘密?竟一直有水?探秘煙臺海陽盤石店鎮潘家溝村
    前幾天小編給大家介紹過山東煙臺海陽一個小山村,日本鬼子掃蕩都沒有掃過的僻靜小村落,文中提到村子有一口古井,很多夥伴留言感興趣。希望小編拍點照片,就這樣趁著端午假期,小編又開車來到了這裡。和大家一探究竟!再來看看這個小村子。從煙臺海陽市區開車半個小時,開始臨近村子。
  • 請您鑑賞九井峰生態茶園「九口古井」
    據介紹,「九井峰」這個全國知名的茶葉品牌,系因當地留存九口南唐古井而得名。記者逐一探訪發現,分布在九井峰生態茶園內的九口古井,水質佳美,且一井一傳說。當地群眾告訴我們:這九口古井歷時千年,井水甘甜品質未變,而且永不乾涸,非常神奇。有圖有真相。獨家首次公開九井峰生態茶園修葺一新的九口古井之實景圖。敬請各位看官鑑賞。
  • 古井裡發現烏龜,眾以為奇?這其實只是古人的常規操作
    對於井的印象,一般出生在七十年代之前的人,估計,不少人都還能依稀回憶起家鄉村頭的「那口古井」。因為在那個時候,尤其是鄉下農村,不少村子的人們依然靠從井裡打水吃。當然,也會有人可能還存在這麼一段特殊的記憶:在家鄉的井裡見到過烏龜。為何井裡,尤其是古井裡會發現烏龜?烏龜究竟是怎麼爬進去的?對此,有不少人也頗為疑惑。古井裡發現烏龜?真稀奇?這是古人的常規操作!
  • 楊延昭傳奇:古井生木
    但幾天過去,這兩口井挖了幾十丈深也不見一滴水,人們一看紛紛洩氣,難以繼續挖下去。但是楊延昭不願放棄,他讓大夥休息自己獨力一人向下挖。 當天夜裡,楊延昭獨自一人前往寺內參拜,乞求神佛護佑百姓,隔天白天他再繼續挖井。就這樣幾天過後,終於挖通了泉眼,一道清泉從井裡突然湧出。楊延昭爬上井口後,這水就滿了一大半。大夥聞訊,紛紛攜家帶眷的來打水。
  • 湘潭也有一口白沙古井!長年水溫18℃,就在這
    長沙有口白沙井,很有名,殊不知湘潭也有口白沙井,在湘潭縣分水鄉永紅村一處古井邊,新修的花崗石欄杆將井口包圍,一旁還豎起了嶄新的「白沙古井」立碑。
  • ​【我們的古井】鳳凰山下的山泉井 據說和孫權有關
    普通百姓的生活,叫市井生活,人們離開家鄉叫背井離鄉,2020年浙江省古井名錄裡公布的嘉興地區古井有78口,在全省11個地市中算少的,嘉興加強古井水源保護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提高廣大居民的古井保護意識,讓更多居民了解古井的實用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今天開始我們欄目和嘉興市水利局聯合推出《我們的古井》系列報導,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嘉興有哪些歷史悠久的古井?今天看第一篇。
  • 一詩一聯詠古井
    一詩一聯詠古井誰家爐灶鵝香溢,竟叫遊人更醉心。(聯·吳永亮)古井燒鵝,香醉大江南北;老街盛譽,贏來珠履三千。慣看風雲肩上過,只培賢達不窺朝。(聯·吳永亮)高祠奎閣文光燦;讓德仁風族裔賢。尋幽探曲徑,過夏尚芳春。萬樹鶯花笑,一村風俗淳。移家居部落,願作此中人。(聯·吳永亮)引奎輝部落;移菊入詩田。
  • 桐廬直播間-請你評評理,這事究竟歸誰管?
    》是主要欄目之一, 以民間角度、現代視聽技術,為您講好桐廬故事。 5月1日,桐廬東門碼頭起航了「富春未來號」豪華遊輪,昨晚,在遊輪上要舉辦一個「豪華遊輪婚禮秀」,那麼在開船之前,我就登上了遊輪,大大的拍攝一番。
  • 全國百家旅行社齊聚桐廬共「話」宏偉藍圖,桐廬全域旅遊再啟新程!
    ,在桐廬海博大酒店舉行。 即將過去的2020年是極其特殊的一年,全國經歷了新冠病毒的肆虐,也見證了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壯舉;旅遊業經歷了從未有過的寒冬期,也見證了黨和政府為復甦旅遊業作出的不懈努力。
  • 府城古井:潮州老市區的無字書籍,猶如鳳城文脈上的眼睛
    義井為什麼這口古井會被稱為義井呢?相傳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南宋皇室南逃。此後,這口救過皇帝命之井就被封為「義井」,而井對面的巷道也因此被稱為「義井巷」。井水浸泡過的西瓜,冰涼香甜,一口又一口咬著,那得一個「爽快」了得,那是老市區人夏天的美好回憶;而酷暑難耐,輕輕捧上一手井水,往身上「譁啦"淋去,頓時從頭到腳冰爽暢快、令人十分心曠神怡,仿佛所有暑氣都一下子消失殆盡了呢。
  • 到杭州看千年古井,長安十二時辰李泌引的六口水井,現僅存相國井
    到杭州,除了遊覽西湖外,也不可錯過杭州的千年古井。在杭州解放路和浣紗路交叉口的人行道上,就有一口「相國井」。這口古井,就是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天才少年——李必(泌),在杭州任刺史(市長)期間,為了解決杭州城百姓的飲水問題,而特意開鑿的六井之一。還記得劇中的李泌,曾經雄心滿滿地說過:我要做宰相。
  • 大橋古井的傳說之二(揚州江都大橋鎮)
    銅井大橋集鎮菜市街有一口古井,人們一直稱它叫「銅井」。200多年前,菜市街這個地方還沒有這口井,它的來歷要從居住在這裡的一名叫李曉雲的郎中說起。恰巧有一個在鎮江做生意的大橋人知道了這個情況,就對這富家老爺說,我們鎮上有位搭脈診病的李郎中很有名氣,何不請他試試。富家老爺也沒想那麼多,立即派人來到大橋鎮,請李郎中過江看病。孩子經李郎中診斷後,吃了三劑藥,病情就有了好轉,接著又吃了十幾劑藥,病就痊癒了。
  • 鄉民、孩童和古井
    關於井的故事許許多多,今天我講述的是武穴市劉昌垸門口那口古井的故事。這是一口呈東西走向長方形的古井,從東邊往下一級一級的臺階下去,大概有十一二級,每級臺階約二十公分左右,水面與地面大概有兩米高以上,水底離水面也有兩米深左右。井裡除臺階是花崗巖的,四周的井壁都是青磚磊成。底下盛水的地方是一個正方形的水面。且井底冬暖夏涼,井水也一樣冬暖夏涼。
  • @溫州人,江心嶼請你為景區和古井起名,一個名字重獎1000元!
    、浩然樓、澄鮮閣……曾經的記憶隨時光沉澱,比肩佇立過千百年崢嶸,烙刻下最溫州的精神鎔調。溫州古城中有「二十八宿井」,江心嶼則有7口古井,布局狀如星鬥,井水不斷,寒來暑往,數百年來默默滋養千年孤嶼。一方古井,就是雋永的文化符號。
  • 「三通一達」的老總都是桐廬人——揭秘快遞業「桐廬幫」
    2014年中國快件業務量達140億件,其中100億件來自「三通一達」四家快遞企業:申通、圓通、中通、韻達。而「三通一達」的老總,都是浙江桐廬人。為什麼桐廬能成為中國民營快遞的發源地?這個小城蘊藏著怎樣的奧秘?桐廬,這個地處浙西北山區的小城山清水秀,有著中國最美縣城之稱。桐廬不僅因為自然美景出名,人們一進入桐廬縣界就能看見一塊大石碑,寫著「中國民營快遞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