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聲:破除「SCI至上」成定局,今後發表SCI論文還有用嗎

2021-01-12 中國聚焦

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後,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討論。特別是《通知》明確提出,要破除論文「SCI至上」。對此,不管是在學術界,還是在學術界之外,都引起大家的激烈討論。有人認為,教育部和科技部的這個文件,意味著SCI論文已經不受歡迎、甚至沒有用處了。真的是這樣嗎?現在,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教育部和科技部對高校SCI論文作出規範,並不意味著SCI論文真的沒用了。讀文件,一定要看細節。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文件中,有兩個字,非常關鍵——「規範」。也就是說,教育部和科技部的目標,重在規範SCI論文的指標使用,而不是廢除SCI論文的指標使用。什麼是規範?也就是說,過去,出現了使用上的混亂。因此,現在要重新梳理,規範程序,規範標準,規範結果使用,而不是廢除。

其次,看文件,要特別注意其中的表述。教育部和科技部發文,主要的目標,正如文中表述的那樣——目的是要在科研評價中,形成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而不管是在從定性的角度,還是從定量的角度,論文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價內容。

再次,教育部和科技部發文,即便是在規範SCI論文使用的同時,教育部和科技部的文件仍然指出,對於基礎研究,論文是成果產出的主要表達形式。只是,教育部和科技部重點強調的是:今後,對於科研工作和科研工作者的評價重點是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而非是否屬於SCI論文。也就是說,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但是 ,SCI論文在現實中,依然會有存在價值。

因此,教育部和科技部的文件,重點是在破除論文「SCI至上」,並不意味著SCI論文被「打入另冊」了。在經過規範之後,那些能夠體現學術創新和科學價值的SCI論文,會呈現出更大的價值。相比之下,如果論文本身是「水貨」,不管發表在什麼級別的刊物上,都沒有意義。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之間存在影響因子的差異,根據一定的標準,把每本sci期刊按照影響因子,對號入座相應的分區。不同的分區,對於論文要求高度不同,那發表的難度也不同。那麼,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當然大。知實學術與多本期刊合作,投刊發論文,關注我,發留言~
  • 別了,SCI論文數量英雄的時代,唯SCI的罪魁禍首是環化生材
    以及最近教育部、科技部出臺了關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文件,希望科研工作者重視科研工作質量,而不是關注科研論文數量;多將好的學術成果發表在國內期刊,摒棄SCI期刊至上主義。
  • 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
    sci論文發表有失敗和成功之別,拒稿是失敗,那成功呢?發表sci論文過程中要經過多個步驟,什麼狀態下才算是sci論文發表成功了,我們要學會識別標誌。那麼,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卷號和頁碼。卷號和頁碼,是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
  • sci論文發表多久能查到
    sci論文發表能查到,通常是指在Web of Science資料庫能夠檢索查詢,要建立在在sci論文發表見刊基礎之上,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來完成。那麼,sci論文發表多久能查到?這個難以確定,主要與sci論文質量以及雜誌社送審效率有關。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sci論文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你說你的學術水平在某一領域達到國際水平,卻沒有sci論文來證明,是缺少說服力的,是很難得到學術界圈內人士認可的。足見,sci論文地位之高。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從發表論文代表的學術水平來說,從低到高依次是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國內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其中,國內核心論文,就是常說的北大核心論文、南大核心論文、科技核心論文。
  • 一篇sci論文多少錢
    發表sci論文,要匹配sci期刊。sci期刊,分為了開源期刊和非開源期刊。由於開源期刊是收費的,且佔比較高,意味著不少作者要付費發表sci論文。那麼,一篇sci論文多少錢?一篇sci論文從投稿到見刊多少錢,與實際情況有關,主要涉及到的收費項目,分別是版面費、翻譯潤色費和指導服務費。1、sci論文版面費sci論文版面費由sci期刊收費,期刊不同,收費標準不同。對於非開源期刊來說,是不收任何費用的,對於開源期刊來說,有的幾千元,有的幾萬元,甚至更高。
  • 代表委員建言:破除唯論文導向,破除「SCI至上」
    「破除『唯論文』,並不是說讓大家不要寫論文了,而是要破除『以論文論英雄』的人才評價機制,營造正確嚴謹的學術環境,反之則容易滋生諸如買賣論文的不正之風,讓學術不端人員有機可乘。」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葛均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兩會期間,多名科學界和學界的代表委員都提到了破除「唯論文」的不良導向,建立正確科學評價體系。
  • ...教育部、科技部重磅發文:破除「唯論文」、「SCI至上」不良導向!
    科研評價中存在的論文「SCI至上」的現象,已經對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職稱評審、人才引進、業績獎酬,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人才稱號評定、項目成果評審等工作帶來嚴重影響。近日,科技部、教育部印發文件(教科技[2020]2號),要求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應用,樹立正確的論文評價導向。
  • 解讀科技部、教育部的文件,破除SCI論文至上的含義
    今天看到有人在說,教育部發文取消SCI論文作為評審職稱的依據。為此,寫一篇文章說明一下,這個提法是錯誤的。教育部取消的是SCI指標跟評審職稱的直接掛鈎。一石激起千尺浪。教育部、科技部這兩天投下了兩塊巨石。
  • 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
    向sci期刊投稿論文發表,就必須寫Cover Letter。作為作者不明白Cover Letter代表的含義,就不能準確入手,正確撰寫。那麼,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首先,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Cover Letter, 即投稿信,是論文投遞時,與論文一起發送給編輯的信件,其目的是讓編輯在閱讀你的論文之前,簡單了解你文章的基本情況。
  • CSSCI「始作俑者」怎麼看「破除SCI至上」
    「不管用什麼器皿,還得看裡面盛的是水還是酒」CSSCI「始作俑者」怎麼看「破除SCI至上」作為CSSCI的最初設計者,蘇新寧怎麼看CSSCI被學術界當作評價指標,怎麼看浮躁、功利化的不良風氣,怎麼看破除「SCI至上」等新規對CSSCI
  • 論文發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SCI,SSCI,CSSCI具體是什麼意思?
    論文發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SCI,SSCI,CSSCI是什麼意思,sci,ssci與cssci之間有哪些區別?sci,ssci論文寫作,論文發表首先,我們都已經知道了論文發表的目的就是為了分享自己在某個學科領域的成就與經驗,目前,在國際科學界,如何正確評價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已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度
  • 打倒「SCI論文至上」,那以後大學老師靠什麼比本事?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發文要求破除高校評價體系「SCI論文至上」風氣,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在學科評估、職稱評聘、資源分配等重要領域的使用,措施包括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不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等等。
  • sci退稿後還能再投嗎
    sci退稿後還能再投嗎?當然可以。發表sci論文的作者,難免會遇到退稿,退稿後再投被錄用的不在少數。因而,作者要正確看待退稿,不要認為自己的文章被sci退稿了,就沒有再投發表的可能性了。每本sci期刊都有錄用標準,凡是文章達不到錄用標準的,就免不了被退稿。一篇文章是否被錄用,要通過審核後給予答覆,除了錄用外,就是修改和退稿。當文章不能通過修改達到錄用標準的,退稿就沒跑了。sci期刊地位很高,對文章價值有比較高的要求,退稿率本就比一般的期刊要高,並不會因為某一文章曾被退稿過就直接再次給予退稿。
  • sci作者右上角數字是什麼意思
    sci作者右上角數字是什麼意思?發表sci論文時,可以有多個作者,且不同的作者可能來自不同的單位,為了區分作者排名或者作者單位,往往會用作者右上角數字來表示。不管是作者,還是期刊都會重視sci署名的。署名規則是什麼,也會有相應的條文規定。
  • 教育部提10個不得要求:不得為追求論文國際發表而醜化中國!
    教育部:不得為追求論文國際發表而醜化中國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其中特別提到,不得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作為學位授予唯一標準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以刊評文」「以刊代評」「以人評文」。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
  • SCI論文發表過程中常遇到的7個問題
    在SCI論文發表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以下七個問題 1、如思路或意思表述不充分 長期從事科研與論文寫作的一線醫學工作者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思路或意思表述的不充分多半就是源自文獻閱讀量不夠。
  • 教育部打破「SCI至上」神話,饒毅或迎來機遇?
    教育部發布最新《意見》,打破「SCI至上」風氣,重整學術風氣就在近日,教育部在自己的官網又發布了一條最新意見通知,《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在以往的時候,「SCI」被過度「神話」,無論是博士畢業、職稱評定等等,都會要求SCI論文的數量,這就導致「SCI至上」成為學術界一個很不好的風氣。
  • 一篇sci論文幾個第一作者
    sci論文發布第一作者很重要,sci狀況對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認同度是十分高的,假如各位在職稱評審升職裡能有以第一作者或是通信作者真實身份發布的論文,對升職是十分有協助的,眾所周知作者的排列是依據作者在論文全部寫作全過程中的貢獻度及其影響力來排列的,有時將會倆位作者貢獻度長很少一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