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在某旅遊公司任職導遊經理,在疫情對行業的巨大衝擊下,公司無奈裁掉了高薪的中層管理,陳先生也不幸失業。十幾年一直從事旅遊業,這突如其來的人生衝擊,加上疫情影響,讓他整天宅家,不願意走出去,日漸憂鬱,家人很為他擔心。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最怕失業。在尷尬的年齡,教育和年齡的紅利已耗盡,並且職業狀態也處於倦怠期,不再像年輕人一樣對新事物好奇、敏感,做事不再有衝勁。雖然,這是職場人心理和生理發展的必經之路,即使沒有失業,許多人也會遇到同樣的困惑,所以,要先接納目前失業且焦慮的狀態,然後再找解決辦法。我提供以下解決方案供參考。
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先走出去
很多中年人失業後,頹廢喪志,什麼都不想幹。雖然知道這樣不好,但是就是沒辦法振作起來。既然什麼都不想幹,就先什麼也不幹。但人總得生活吧,先走出去感受日常人間煙火,散步、買菜、或是坐在公園裡發呆也可以。在日 光下看看人來人往,重新觀察這個世界,享受工作時缺失的清閒自在。
2. 從多維度思考人生方向。
思考人生對自己重要的是什麼?事業還是健康?兒女教育還是孝敬父母?其實這些都重要,但可以排個序,並對應寫出實現的行動清單。不管能不能實現,先寫下來,任何人都可以擁有想的權利。
寫行動清單並不難,難的在於執行。所以,大膽地寫下來。對於40歲的人,我想很多人會認為健康最重要,因為只要人平安健康,就可以省不少錢。如果你也認同,那麼,選擇一項運動,每天堅持練習,先把自己的身體能量調動起來。
當寫到事業的時候,一定是很迷茫的,因為剛失業。沒關係,想像一下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不管能不能實現,先寫下來。這一項的行動清單也許一時半會寫不出來,也沒關係,先空著。每天堅持運動的時候,閒暇時想一想,不要給自己設限,也不要限制思考時間。想到一點,就馬上記下來。
3. 根據行動清單,每天進行微努力
也許行動很難,但請先允許自己每天微行動,而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也許你需要學習新技能來實現目標,對於中年人而言,學習啟動期比較困難,但是只要每天微行動,堅持一段時間,也能夠把事情推進。慢一點沒關係,能堅持最重要。
比如,王先生覺得自己40歲了,沒有什麼技能優勢,但是上有老下有小,他需要一份工作,他選擇了入行門檻比較低的保險行業。這對於他而言是全新的領域,但他願意學習,保險公司也有非常完善的培訓系統,可以幫助職場新人成長。為了生活,王先生毅然加入了保險大軍。
但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他遠不如年輕人吸收得快。但他知道自己年齡的學習劣勢,不求快,只求穩步前行,每天一點一點地積累,終於也在第三個月籤下了保單。這期間也有洩氣想放棄的時候,但是,一想到沒有其它發展方向,擺正心態後,又開始微行動。不和別人比,只和自己比。
事業的發展對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課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你只有讓自己先走出去,先微行動,才能把憂鬱趕走。人的焦慮不可能完全消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焦慮,但先行動起來,才能讓自己的焦慮變得越來越高級。
我是陳思而,歡迎關注@思而職場,持續分享職場觀點,讓我們一起在職場中思考、精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