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文章最低部「喜歡作者」按鈕,謝謝您的支持!
作者:趙同
六十九 家事
齊明離開舅舅家後,就開始收拾起行囊。原來他在前幾個月就已經辭去了化學系教師的工作,準備和他同專業的女朋友一起赴德國繼續深造。這些年來他一直勤於學習,幾年裡幾乎都是處於封閉狀態,和其他同齡的親戚也少了往來。他去德國的事情也是後來親戚們才知道的。程家同長大後,對這個表舅的印象只是從家人口中得知的「去德國之前抱過你」這麼一點點。
因為母親關茉芳無限的支持,齊明的人生在去德國前一直順風順水的。與齊明人生相反的則是關茉芳的另一個孩子齊玲玲。齊玲玲讀完高中到郊區下了鄉,恢復高考時不顧母親的反對參加了考試,還同齊明一同考取了程學鵬供職的那所大學,學習檔案管理專業。在校四年,齊玲玲一刻不敢放鬆,就希望能有個好成績能夠爭取畢業留校。
不負有心人,齊玲玲畢業後順利留校,在學校圖書館裡做起了最基層的管理工作。工作穩定之後,關茉芳開始催促齊玲玲儘快解決個人問題。齊玲玲在下鄉時,認識了一個來自東北的青年張軍,兩個人一起考入了大學,畢業後也留了校。張軍人老實,不愛說話,家庭條件比不上齊玲玲。關茉芳怎麼也看不上這個淳樸又不精明的女婿。不過這次,齊玲玲又讓自己的母親失望了。
她毅然決然地和張軍走到了一起。聽到這個消息的親戚都覺得這是一個必然。旁觀者清,其實這齊玲玲在關茉芳的三個兒女中性格最和母親相像,要強、什麼事都要拔尖。實踐證明,齊玲玲的選擇是正確的。張軍老實敦厚,兩人婚後生活非常美滿。即便在關茉芳這樣的刁鑽嶽母面前,他從來不生氣紅臉,默默地幫關茉芳處理家中瑣事,擦窗修房每一件小事都做得面面俱到。
那一段時間關茉芬和關茉芳姐妹倆的家庭生活算是平靜的,看上去要比大哥關寶鈞家的狀況好上很多。當然關寶鈞是不會為家事操心的,全部的擔子都到了媳婦曹蘭芝的身上。七個孩子中,這在外下鄉的還算好點,在當地成了家,不用家裡費心操持。
留在家中的二女兒關之雲在學徒時遇見一個好師傅,把一生所學的中醫技巧都傳授給了她。她也成為中醫院裡的一名醫生,工作順利,但家庭生活卻一團亂麻。關之雲和丈夫結婚後,一直沒能懷上孩子。兩人商量後領養了一個女孩兒,沒過多久丈夫卻失蹤了。更讓事情複雜的是,發現丈夫失蹤時關之雲已經懷孕了。這個孩子比程家同小一些,出生就沒見過自己的父親。關之雲也要強,一邊工作一邊帶著兩孩子,也沒再找下家。
酷愛文學的老四關之鳳喜歡上一位談吐風雅的詩人,這詩人其他都還好,只是年齡上要比她大上十歲。這在關家可是一個不得了的事情,父母的極力反對,關之鳳沒能逃過,只能選擇分手。關之鳳也是固執的,此後除了工作就是呆在屋子鑽研自己的文學作品。年齡越來越大,無論父母怎麼催婚,她始終沒有再處過對象。
除了這兩個女兒之外,曹蘭芝最喜歡的小兒子也沒讓她省心。從外地大學畢業後,關之傑本來可以穩穩噹噹地做一份公職的工作,哪知工作才剛剛數月,就辭了職與在學校裡供職的表弟齊躍一起創辦了一家小小的科技公司。科技這個東西在八十年代的大雜院裡是個陌生的詞彙,而關之傑大學時學的電子專業。知曉電子專業是什麼的人更是鳳毛麟角,關之傑能從茫茫人海中找到像齊躍這樣的知己也算是俞伯牙遇到鍾子期一般的幸運。不久他們開的這家公司就和關之傑之前供職的單位籤訂了第一份合同。此後生產訂單源源不斷,關之傑申請的創業扶持基金也被批了下來,自然而然成為了那個時代先富裕起來的那部分人。停在家門口的自行車變成了摩託車,接著又變成了小轎車。但是不如自己兒子眼界開闊的關寶鈞仍然認為兒子不該辭掉那份旱澇保收的公職,畢竟錢有萬貫不如日進一文,他常常擔心著有一天兒子開的公司會破產。
程學鵬也按照研究所的安排,在臨近退休前進入了新建的校辦企業工作。適逢那個年代,科學技術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很多地方都和程學鵬所在的大學一樣建起了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公司剛剛掛牌幾個月,高級材料製成的工藝蠟燭的樣品就生產出來了。公司需要人到外地推銷拓展渠道,程學鵬成為了這個任務的不二人選。此後,公司在深圳租下幾間辦公室,註冊了分公司,還給程學鵬用高級紙張印了名片。名片紙本身透著香味兒,名字部分用特殊的印刷方式,大拇指按上去有凹凸感。程學鵬不斷地用手指撫摸著「程學鵬 項目主任」那幾個字,滿足著自己的虛榮心,但又捨不得和小孫子分開。這一年,程家同已經會喊爸爸、媽媽了,為了讓小孫子學會叫爺爺,他時不時地都會在孫子耳邊重複說著這兩個字,好讓小孫子在他出差前學會。
這天下班,程學鵬趁著關茉芬做飯的工夫,用小推車推著程家同到外面遛彎。遛到河邊時,一陣風吹過,程學鵬覺得這地方透氣涼快,便帶著小孫子一起在河邊乘涼。當他回頭時不經意看到河邊的一處已經建起了一座高樓,高樓外表上都是玻璃,從外面也看不出是多少層,但是目測下去絕對比程傳鐵工作的那個大樓要高上兩倍。程學鵬是有一段時間沒有走河邊這條路了,但是這麼快就多出一座大樓來,實在讓他感嘆這世界變化快。
正在程學鵬仰望著大樓的時候,程家同在小車裡用手指指著地面忽然說出一句話:「爺爺,軲轆掉了。」
爺爺忙去給小孫子撿起小車上掉下了一個車輪安上,當安上車輪時才反應過來小孫子會說話了。平日裡沉默寡淡的他竟然興奮得手舞足蹈,「你剛才說的什麼?」
「軲轆掉了。」程家同說。
「前面那句。」程學鵬說。
「爺爺。」程家同又叫了一聲,可把程學鵬樂壞了。
回到家時,程傳鐵和程敏也下班了,飯菜早就被關茉芬擺好。程學鵬哪顧得上吃飯,指著車子上的小車輪,讓小孫子給大家重複剛才的話。
「爺爺!軲轆掉了。」程家同並沒讓爺爺失望,緊接著就重複出這句話,收到了所有人的掌聲。
「聽見了嗎?他什麼都明白!」程學鵬說。
「你覺得傻,他不傻!」程學鵬想告訴大家,小孫子雖然不會說幾句話但是發生的什麼事情都明白,一時語塞便想起了這句話來表達。
你覺得傻,他不傻……便也成為程家同人生中獲得的第一句評價。
而程學鵬則在幾周後離開了自己的小孫子坐上了南下的火車……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著作權)歸作者趙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媒體均不得轉載或改變其形式進行摘錄。
作者:趙同
斜槓青年,朝三暮四,比上不足,筆下有餘,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不怕折騰,才是人生。
電子郵箱:zhaotong226@126.com
有事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