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0周年專家談」⑩:以史為鏡,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2021-02-23 央視網

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活動並作重要講話。講話回顧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抗日曆程,指明了未來和平發展的方向道路,具有「以史為鏡」的強烈現實意義。

  哲人說過,不尊重歷史的人,註定要重犯歷史的錯誤。戰爭的硝煙早已逝去,但它留給中國人民的傷痛卻永遠難以平復。今日,我們以閱兵的方式紀念那段血與火的歷史,並非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鏡」,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避免悲劇重演,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然而,時至今日,仍有一些人企圖否認侵略罪行。歷史是鐵的事實,我們深信,任何妄圖抹殺、歪曲、篡改歷史的行為,都是違背世界人民利益的,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歷史給我們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史中,曾湧現出楊靖宇、趙尚志、張自忠、左權等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壯舉不僅在當時激勵了各族人民奮起反抗侵略,更深深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此次閱兵,特殊安排「抗戰老兵」方隊,並首先出場,體現的正是這種全民族抗戰的偉大精神。昔日的革命火焰,永遠不會熄滅,先烈的光榮傳統,定會得到發揚光大,偉大抗戰精神,具有超越時空的恆久價值,「不僅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也是今天和今後繼續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性支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通過閱兵,在銘記歷史中砥礪民族復興的堅強信念,以抗戰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以一往無前的勇氣,把我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歷來就是愛好和平的國家,抗戰勝利後,我們更是從受害國角度出發,從自身災難史出發,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和平發展道路並為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積極貢獻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所以,我們的閱兵紀念,不是秀肌肉,不是炫武力,而是對歷史的一種檢閱,是以共和國之名,向世界所有熱愛和平的人們致敬,是向世界發出人類需要和平的中國聲音,是向世界展示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世界和平的決心與能力。更為可貴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有力回擊了「中國威脅論」的荒謬聲音,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和平崛起的莊嚴承諾,向世界展現了一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只有紀念歷史,才能珍愛現實。中國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要銘記歷史,越不能忘記我們所經歷的那些苦難,越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訓。避免歷史重演,共創和平發展未來,不僅需要有和平發展的意願,更要有保衛和平的實力和能力,自強是最可靠的方式。因此,需要我們繼續發揚抗戰精神,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眾志成城,克服改革發展中的艱難險阻,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中華民族的苦難歷史告訴我們,個人的命運與國家興衰息息相關。唯有秉承先烈遺志,弘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抗戰精神,才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上順利前行,而這也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和紀念。(作者李海健 中央檔案館)

相關焦點

  • 全民抗戰的中流砥柱 民族復興的領導力量——軍事專家談中國人民...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題:全民抗戰的中流砥柱 民族復興的領導力量——軍事專家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啟示  新華社記者王逸濤  「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澱後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作文1000字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作文1000字 2015-08-28 14:12 來源:新東方在線 作者:
  • 瞭望周刊:顏曉峰:抗戰精神激勵民族復興
    ◇民族危機愈是加劇加深,抗戰精神就愈是激情雄壯;民族復興愈是深入人心,抗戰精神就愈是成為全民族精神  ◇始終堅持鬥爭精神、先鋒精神、合作精神,賦予抗戰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歷史激蕩人心、照亮未來。  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大後方——甘肅●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甘肅人民也積極組織人力物力為抗戰提供戰略物資,甘肅人民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立下了不朽的戰功。與此同時,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抗日救亡運動在甘肅蓬勃發展;甘肅人民努力生產、保障供給,省吃儉用、獻糧籌款,踴躍應徵、參軍參戰,為支援抗戰作出了巨大貢獻。
  • 思想|讓偉大的夢想照亮民族復興的未來
    該書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這一主題進行深入研究闡釋,對於全黨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廣大黨員幹部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的主題是:深入闡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國民族謀復興。
  • 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記者會
    歡迎大家出席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的第四場記者會。[ 2015-09-01 10:04 ] [胡凱紅]廣大華僑華人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今年以來,海外僑胞在世界各地舉行了形式多樣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
  • 同心同德自強不息 共謀民族偉大復興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港澳臺各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作為中華兒女,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勠力同心、鍥而不捨,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銘記抗戰精神意義—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有感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證明,中華民族是具有頑強生命力和非凡創造力的民族,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起來,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總書記說的正是我們的抗戰精神。「殷憂啟聖,多難興邦」的典故可見於晉代劉琨的《勸進表》,這句話大意是說,對於個人,凡事多加思慮、時刻保持憂患意識,能使智慧與潛能得到啟發;對國家而言,一些坎坷波折,可以增進民族團結,激發人們自強不息、迎難而上的鬥志,促使國家走向復興強盛。這也正是我們銘記抗戰精神的意義。
  • 臺灣舉行「七·七」抗戰爆發83周年紀念大會,馬英九:臺灣抗日史不...
    7月7日是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3周年紀念日。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在這一天,舉辦紀念大會,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也出席活動。除了細數臺灣抗日歷史,馬英九更再次談及自己曾炮轟李登輝出賣臺灣。
  • 抗戰勝利,不忘「無名英雄」!【長城時評】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長城網系列網評之29  7月27日,「網絡名人追尋抗日足跡·走進巍巍太行」活動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啟動。在為期5天的活動中,20餘位網絡名人將走進巍巍太行,赴涉縣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等地進行實地走訪,回望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感受愛國主義精神。期間,他們將把所見所想分享給更多網友,時刻警醒大家不忘屈辱歷史,銘記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傳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偉大的抗戰精神,凝聚起民族復興的力量。
  • 兩岸佛教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水陸法會在滬啟建
    原標題:兩岸佛教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水陸法會在滬啟建   中新社上海9月19日電 (繆璐)海峽兩岸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普利十方超薦水陸空大法會19日在上海龍華古寺燻壇啟建,這也是海峽兩岸佛教界首度攜手舉辦同一主題的水陸法會。
  • 同心同德自強不息 共謀民族偉大復興——港澳臺同胞熱議習近平總...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港澳臺各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作為中華兒女,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勠力同心、鍥而不捨,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 繼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歷史必將證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是不可阻擋的。」9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兩岸共同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暨清華學子 抗日名將孫立人誕辰...
    兩岸共同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暨清華學子抗日名將孫立人誕辰120周年史跡展 2020年12月21日 10:20:00來源:華廣網 >   華廣網特約記者孫迪: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
  • 民族精神,時代光芒——慶祝建國71周年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抗疫...
    民族精神,時代光芒——慶祝建國71周年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抗疫主題書畫展 2020-09-28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鑑往事、知來者:凝聚民族復興之志 習近平句句鏗鏘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重要意義?鑑往事,知來者,在新時代如何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人民網理論頻道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進行解讀。
  • 權威的抗戰史,應當這樣翻譯
    民族怒吼全民族實行抗戰將侵略者趕出中國生死存亡之際,在中國共產黨倡導下,一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在全體中國人中形成、覺醒,達到空前的程度,這是抗日戰爭給中華民族內心深處帶來的最深刻變化。
  • 國家公祭,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國行公祭,祭抗戰死難之生命;祀我國殤,悼血與火浸染之地。」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就是為了用公祭儀式的「火炬」,照亮歷史。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鐫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構成民族共同的記憶。
  • 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 陳振輝的崢嶸歲月(泉港塗嶺路口村人)
    70年後的今天,他們中仍然健在的群體,以及遺屬在北京接受了習近平總書記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一枚小小的勳章,凝聚了這個民族對於八年抗戰,甚至十四年的抗日鬥爭勇士們最崇高的敬意。在勝利紀念日頒發勳章,其最大的意義是對於老兵們抗戰經歷的最高褒獎。對於老兵們的褒獎,是對於一代抗戰人的敬禮。今天仍然健在的他們,是抗日將士的代表。他們的戰友有些倒在抗日戰場上,有些在過去70年中已然逝去,但他們每一位抗戰戰士,都為這個民族真正的獨立解放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以一人之生命,挽一民族之存亡。他們的每一分犧牲,都被鐫刻在這枚勳章的背後。
  • 【方志四川•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楊天 ‖ 抗戰炮火中的「南渡...
    抗戰炮火中的南渡北歸楊 天 從這些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格的力量和不朽的精神,以及一個民族復興的意志與希望」。——作家嶽南 嶽南《南渡北歸》(圖片來自網絡)「從這些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格的力量和不朽的精神,以及一個民族復興的意志與希望。」嶽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