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健康組織WHO調查顯示,全球約85%以上的人群深受亞健康困擾,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財富第五波》中將健康產業稱為繼IT產業之後的全球「財富第五波」,有望成為世界各國新的國家戰略和經濟增長點。
圖1 2014-2020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統計及預測(億元)
數據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大健康產業多年來一直快速增長,這是國民堅定看好醫療健康行業未來發展的基礎,金融作為大健康產業的服務支持,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大健康+金融」或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詞。大健康金融是大健康產融結合的金融創新融合模式,是在大健康領域開展金融技術、工具、服務、市場創新的新模式,即金融機構(銀行、券商、基金、保險等)以大健康產業鏈上的企業為客戶,提供與健康產業深入融合的金融服務。
圖2 大健康金融產業鏈示意圖
圖片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繪製
從產業鏈上中下遊來看,金融賦能有助於優化產業鏈各環節資源配置,盤活各環節資產,加速大健康產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也強調「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近些年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為大健康金融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政策、宏觀和微觀層面看,大健康金融產業呈現出以下三大趨勢。
一、政策利好,金融與大健康融合持續滲透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近年來,大健康產業發展中金融的支撐作用越發突顯,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中央和地方財政要健全穩定可持續的衛生與健康投入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債券等融資支持,努力把健康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2013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支持大健康產業發展,涵蓋養老產業、健康服務、醫療衛生三個方面,包括《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關於開發性金融支持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幾十項相關政策,多涉及到金融服務大健康產業的內容,提出資本要積極進入健康領域,以金融手段促進健康產業良好快速發展,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形成多元籌資格局,鼓勵金融等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完善扶持措施」。
表1 國家近五年出臺大健康產業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從地方來看,各地出臺大健康產業政策中多涉及到金融條款,以宏觀金融扶持政策、扶持企業的金融政策、扶持投資機構的金融政策三類為主。地方政策在扶持大健康企業方面,更有當地特色和針對性,切實通過金融支持來幫助當地大健康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如廣州市出臺《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試行)》提出「設立首期規模100億元的廣州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基金」、南京市出臺《南京江北新區自貿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促進政策》提出「強化政府引導基金支持、鼓勵企業市場化引進社會資本」等措施。
表2 地方近三年出臺大健康產業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來看,大健康產業正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引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我國健康服務業市場規模2030年達到16萬億的戰略目標,充分反映我國健康服務需求方興未艾。
二、場景前瞻,金融創新融入大健康產業領域
大健康產業涵蓋了醫療、醫藥、健康養老、健康管理服務等新興業態,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收入和購買力提高、政策和投資持續加碼等因素影響力加大,金融聚焦大健康產業,應用場景逐步拓展,充分挖掘金融與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基礎和資源優勢,推動金融與大健康融合創新。
表3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涉及金融應用場景
數據來源:「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任國徵《健康金融的內涵和創新路徑》
● 金融產品。根據需求端和供給端現狀及發展趨勢,金融產品的發展急需創新,更符合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將更容易佔領市場。一是特色保險產品,如專門針對某一種疾病的醫療保險(口腔保險、防癌醫療保險等),針對特定醫療機構的保險(專屬醫療保險)。二是信貸產品,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醫藥流通等環節開發和創新融資產品,如存貨質押融資、貨權質押融資、保理融資等供應鏈金融服務。
● 康養服務。老齡化問題正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發展涉及整個社會發展的康養產業勢在必行,金融+康養產業是培養和發展康養產業的最優解,未來康養產業發展的金融體系將不斷完善,金融機構也將有針對性地開拓適合康養產業的產品和服務、拓展康養服務業的融資渠道等,以此來發展康養金融,讓金融服務康養。
● 健康管理。以健康風險識別、健康風險控制為主線,與金融機構、數據公司、醫療機構、網際網路公司和信息化公司合作,推進健康管理方式的轉變。一是健康監測,結合科技應用,形成一種閉環式健康監測體系以及健康識別和評估機制;二是健康檢測,以基因檢測技術為主要檢測方式的發展趨勢。
三、模式創新,金融提升大健康產業發展能級
● 「定製化」服務模式。大健康產業涉及到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藥流通、健康服務等領域,各領域企業由於發展階段、業務模式、資產結構等不同,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存在著類型和規模上的多樣化,大健康金融的發展必須根植於大健康產業鏈,了解產業鏈各環節的金融參與方式,並通過線上、線下等渠道充分明確處於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的金融需求,精準有效提供「債券+股權+選擇權」的金融資本供給。未來,大健康金融服務供需匹配性更強,大健康金融服務個性化、定製化是必然趨勢。
以泰州醫藥高新區大健康金融模式為例,其發展經驗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將金融與大健康產業發展進行高效的捆綁建設,形成「醫藥科技人才集聚+金融資本有效供給+高效政策精準服務」框架下的「平臺+服務」的金融創新模式。除了根據處於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金融需求,精準有效提供「債券+股權+選擇權」的金融資本供給,還通過設立大健康基金集聚區與圍繞股權投資鏈搭建股權融資三大撮合平臺,促進區內企業與金融資本的高效低成本融合。
● 「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第三方支付、眾籌融資、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和網際網路金融門戶等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將是未來產業金融模式,也是大健康產業重點關注的金融創新模式之一。一是大數據金融與健康產業的融合應用,國內各大保險公司與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合作,通過從產品和服務端獲得的大數據及從用戶行業端獲得的連續性行為數據進行保險成本控制和產品服務優化,突顯大數據金融在風控融資方面的優勢。二是信息化金融機構布局大健康領域,主要體現在泰康在線、平安等聯合成立的專業性健康險公司,以及騰訊、阿里等布局的網際網路壽險公司,著重網際網路健康險領域。
小結:大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熱點,「健康中國」戰略進一步提升了大健康產業在我國的地位。隨著我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的建成,以及資本對大健康產業的青睞,金融賦能大健康產業將成為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未來前景光明。
參考資料:
[1]艾瑞諮詢《2019中國大健康+產業金融白皮書》
[2]《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
[3]姚瑤,崔宇傑,袁素維,付航,朱建徵.上海市健康金融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資源,2019,22(02):94-98.
[4]任國徵.健康金融的內涵和創新路徑[J].中國國情國力,2019(07):53-55.
[5]鄧利方.金融服務大健康產業的實踐思考[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18(05):56-62.
作者 |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