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風景」值得看
○ 黃團元
案頭一部散髮油墨清香的新書,名謂《行走的風景》,洋洋36萬字。這是報社同事程麗萍結集的新聞作品,由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今年出版。
也許中國出了一位舞蹈家楊麗萍的緣故,名叫「麗萍」的女子,都被人譽為「美女」,程麗萍也不例外。不過,不能因為她出了書,就推斷美人必定寫美文。正如西施,未必會畫仕女圖。程麗萍寫的書,得看其內容才能品評。
這部書內容寫的是什麼?如何得來的創作靈感?好在作者已經用書名作了說明:內容寫的是「風景」,靈感是「行走」得來。「新聞在紙上,記者在路上」。陌生的讀者可以想到作者為記者。也許有人要說,小小的縣市記者,限於局限性,有多少新聞資源?有什麼動人文字?嘿嘿,有道是「面水藏尺魚」、「海水不可鬥量」,這部書裡,倒還真的有些「活魚」、有些奇特的「風景」哩!
先說「局限性」:不可否認,縣市報紙一般都存在這種情況。然而,程麗萍卻能夠跳出廬山寫世界,抓住機會作採訪。在她的筆下,寫有俄羅斯的世界體操皇后霍爾金娜,寫有聞名於世的奧運冠軍楊威、廖輝,寫有「範長江新聞獎」獲得者範春歌,寫有軍旅書畫家朱墨;還寫有省委書記、大學院長,美籍華人……局限之說,似可冰釋。而且,她筆下的這些人,雖然不能說像施耐庵一樣寫出了108條好漢的鮮活,卻也能夠寫誰像誰:她用「力拔山兮氣蓋世」先聲奪人,絕對是在寫舉重冠軍廖輝,不會是形容體操全能王楊威!
再說新聞資源。這部書,分「歲月留香」、「時代放歌」、「潮頭聽濤」、「天下仙桃人」、「田野清風」、「民生百態」「真愛無言」、「流淌的鄉情」等八輯。八輯共200多篇文章,人寫了形形色色,事寫了林林總總,篇幅長長短短;都能寫得轟轟烈烈,風風雨雨;體現鬱鬱蔥蔥,是是非非,兢兢業業;其表述或原原本本,或嫋嫋婷婷;決無婆婆媽媽,吞吞吐吐;更不渾渾噩噩,模模糊糊。
有人會說我評價同事,溢美過多,假話褒獎。「溢美」可能有,「假話」不可能。這是因為,這本書中的「風景」,都是作者或作者與她的同事們,在十多年的「行走」中所記錄。有的是在驚濤駭浪的「分洪」水裡採錄、有的是在暴風雨中搶記、有的是在龍騰虎躍的運動會現場速寫……絕對真實!
這本書中的「風景」,還隱藏看不見的美好。譬如《用堅強丈量悲情人生》,這篇3000字的文章,寫的是仙桃市楊林尾鎮一對六旬老夫婦,在經歷了名牌大學剛畢業的兒子、女兒和女婿相繼病去的人生悲劇後,強咽巨大悲痛,在人生冰河中苦苦前行。十年來,老倆口靠撿垃圾、運煤渣、打零工勤扒苦做,不僅還清了為兒子、女兒治病欠下的8萬多元債務,還傾力撫養唯一的外孫女。這篇泣血的文字見報後,在全市引起強烈反響。廣大讀者在關愛他們外孫女小芹的同時,還從「子債父還」 中薰陶他們的堅強和誠信。
《行走的風景》當然也有不足。從出書的角度看,居然沒有「前言」、「後記」;從新聞角度說,顯得粗糙;從文學方面講,略輸文採。也許這是作者無意裝扮和新聞求快所致。但瑕不掩瑜,此書仍然是一道可觀的「風景」。感嘆之餘,上網檢索,我發現湖北工業大學圖書館、華北電力大學圖書館、揚州大學圖書館等高等學府居然都藏有此書,不禁為同事有此收穫感到欣慰。●
黃團元,高級編輯(記者)。發表各類作品約400萬字,文章散見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瞭望》和《博覽群書》等報刊。其《「天災不由人」與「抗災不由天」》等文,曾入選中學語文課本、教輔、高考習題及試卷。公開出版《說黑道白》、《民族瑰寶馬寅初》、《胡適的謙和雅量》、《梁啓超之路》、《文人有行》、《諸葛亮用兵》和《劉邦用人》等多部長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