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水:羅富苟的鹿和路

2021-01-11 央廣網

梅花鹿養殖者——吉水縣阜田鎮羅富苟

央廣網吉水7月15日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郭建華 周英)一樣的髮型,不一樣的眼界;一樣的面容,不一樣的談吐,中等個子裡蘊含著無限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不長的頭髮裡飽含著向上的狀態與進取的精神。7月14日,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引領下,記者採訪了梅花鹿養殖者——吉水縣阜田鎮羅富苟,與時隔三年前採訪相比,他已從起初的60頭梅花鹿發展到現在300多頭的規模。  「鹿的全身都是寶,特別是藥用價值極高,鹿茸、鹿鞭、鹿筋是上等的補品,鹿肉、鹿皮等可以熬成鹿膏,其價值可與鹿茸媲美。」 談起梅花鹿,這位只有小學學歷的羅富苟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很難想像,他僅用3年的時間就成為梅花鹿養殖業上豐富創業者,不僅實現自己脫貧奔小康,還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2000平方米的鹿場上,跳躍著梅花鹿的身影,也跳躍著羅富苟不凡的創新創業之路。

梅花鹿

「把困難放在腳底,就成了墊腳石。」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上個世紀70年代出生於農村的羅富苟,其童年是不幸的,父親疾病纏身,家境非常貧寒。6歲,正是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年齡,然而,為了生計,羅富苟就跟隨做泥瓦工的、有點殘疾的長兄去提瓦筒,只為求得一日三餐的溫飽。說起打小吃過的苦,羅富苟寫滿笑意的臉上仍掛著辛酸。

11歲那年,羅富苟的父親去世,他從此走上漂泊之路,輾轉做過篾匠、木匠、泥水匠,學開農用車等等。稍長大一點,會開農用車的他來到廣東,跑起長途。總之,學遍了各種技術,走過十幾個省市。2010年轉行進位板廠跑起業務。貧寒出身的羅富苟每做一行,都十分認真,都成為行業精英。在制板廠做業務時,被廠長稱為,「文化層次最低,業務能力最強」。

俗話說,苦難是一筆財富。但凡從小歷經苦難的人,從骨子裡透露出生活的磨礪與果敢,血脈裡流淌著生命的不屈與堅毅。「把困難舉在頭頂,就成了包袱;把困難放在腳底,就成了墊腳石。」羅富苟用富有哲理的話總結了一路的跌跌撞撞。

「南方養鹿市場空白,我要去開拓。」

「人生充滿挑戰,沒有一勞永逸的事,只有不斷嘗試挑戰,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成就人生。」 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是羅富苟一路走來的顯著特點,不斷嘗試新生活、新行業,卻是羅富苟不斷前行的原動力。

按部就班是一天,嘗試新生活也是一天,我本來就一無所有,就不怕什麼失敗,我沒什麼理由不用新的方式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新太陽。當問及為何頻頻更換各項工作時,羅富苟用開拓進取作出了生活的回答。羅富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的身上總有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在熟練了泥瓦工後,轉行去做篾匠;在成為篾匠行家裡手時,又轉行擺弄起斧頭鋸子;後來,開農用車,開長途大貨車,進廠務工、承包工地等等,不一而足。不斷挑戰新生活,開拓新行業,練就了羅富苟很好的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成就了敢闖能戰的創業氣質。

「江南鹿市場還處於空白狀態,你想不想養梅花鹿。」一個偶然機緣,當身邊一個養梅花鹿圈的朋友向他介紹時,覺得新奇羅富苟便認定養梅花鹿是人生創業的方向:「因為南方養鹿市場還處於空白狀態,我要去開拓這一個市場。」從此,羅富苟走向挑戰人生高度的又一個新起點。

「養好梅花鹿回報社會,感恩幫助過的好心人。」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去學好技術回來再說。」羅富苟理清主次,將積蓄投入到學養鹿技術上去。 儘管場地、資金還沒著落,2014年羅富苟毅然辭去了年薪50多萬元的工作,隻身來到梅花鹿之鄉——吉林省求師學養鹿技術。北方成熟的市場,讓他養梅花鹿的理想不斷放大。

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2016年,學成回鄉的羅富苟盤下家鄉一廢棄磚瓦廠,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共8個鹿圈的養殖場,於2017年引進第一批梅花鹿共60頭,請來3名貧困殘疾人做事,幫助他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養殖過程中,羅富苟每天都要在鹿場花費16個小時以上,專心專注在鹿場觀察每頭鹿的習性。此外,他每月與東北三省的養鹿師傅電話交流、請教養鹿事宜。有了師傅的技術指導,加上當地政府對特種養殖支持,走上規模化養殖之路的羅富苟越養越有信心,目前,每到收穫鹿茸的時節,來自廣東、福建、湖南等地的客商就會絡繹不絕前來購買。

脫貧奔小康的羅富苟懷揣愛心,積極回饋社會,「我要養好梅花鹿,以此感謝大力幫助過我的諸多好心人,並以此感恩政府和社會。」 僅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羅富苟多渠道購買抗疫物質,並第一時間免費贈送給當地政府,為防疫貢獻鄉賢力量。

「產業扶貧是持久的,我要把梅花鹿養殖規模擴大到500頭,建成南方最大的梅花鹿養殖基地。」說起前景和希望,實現自繁自養的羅富苟信心滿滿,有政府產業支持,積極利用好梅花鹿養殖場,將在鹿場綜合種植鐵皮石斛等名貴中藥材,以帶動家鄉更多的人脫貧致富。

相關焦點

  • 曾姓故裡皆吉水
    為此筆者查閱了一些有關曾姓的歷史資料及曾氏宗譜,關於曾姓的源流《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有這樣的記載「曾姓有魯國、廬陵兩望,魯國即山東武城,廬陵即江西吉陽」。又據曾國藩傳記載「新莽後,山東曾姓於庚午年十一月十一日一舉族遷江西廬陵吉陽鄉」,《一統志》說:「吉陽鄉即吉水縣也」。由此可見山東的曾姓從西漢末年就族遷江西吉水了。當時,山東曾姓為什麼要族遷江西吉水?
  • 楊萬裡誕辰890周年,全國楊氏宗親齊聚江西吉水!活動現場圖文呈現.
    退休之後,居故裡吉水,老屋一所,僅避風雨,長鬚赤腳,才三四人。除靈輝贈詩道:「清得門前水,貧唯帶有金」。居家十五年,仍不忘國事。        開禧二年(1206),因權臣韓*胃開邊釁,起兵端,萬裡憂憤,這年五月八日逝世,年八十三,諡「文節」,葬故裡,今墓尚存,為保護文物。
  • 江西吉水:盤谷「井贛」螃蟹勇「摘」全國河蟹大賽「蟹王」桂冠
    江西吉水:盤谷「井贛」螃蟹勇「摘」全國河蟹大賽「蟹王」桂冠2020-10-28 15:0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吉水縣農業農村局        瀏覽量: 1109 次 我要評論 10月27日,從剛剛結束的上海海洋大學第十四屆蟹文化節暨2020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傳來喜訊,吉水縣盤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選送的一隻體重657.7克(折合1.3154斤)
  • 江西吉安府吉水縣城石牌坊廖曰賢后裔
    江西吉安府吉水縣城石牌坊廖曰賢后裔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廖賢的後裔。廖曰賢生四子:伯經、伯昆、伯幫、伯儒。 嘉靖癸卯歲夏四月上旬,湖廣兵變混亂四載,於己巳歲十月下旬奉旨,江西填湖廣,二十五年初旬。曰賢公留伯經、伯昆家室同住江西,分派伯幫、伯儒家眷共計三十七口,帶銀三百兩到湖廣,於三月十五日以酒踐行。十八日卯時出行,此時,江西家的老者送小,痛苦難言。伯幫、伯儒弟兄領家眷銀兩跋山涉水,披星戴月,非一朝一日來到湖廣省黃州府麻城縣高家垣大溪的百裡村。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在位時,天下大亂,李自成攻打北京,張獻忠打四川,殺得雞犬不留。後來,由清王朝一統天下。
  • 第十九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學術研討會在吉水順利舉辦
    研討會上,各地專家學者圍繞科舉學與中華傳統文化、進士文化研究、江西科舉與進士研究、科舉地理研究和其他科舉專題研究等主題展開了認真討論與深入交流,充分展現出與會代表治學嚴謹、辨思深微的學者風採。這一制度對歷朝歷代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領域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對廬陵文化的發展和繁榮產生了積極影響。
  • 吉水這十大文化名菜,紅曲肉、井岡柚香蝦、解縉豆花,你知道嗎?
    吉水人點上面「印象吉水」關注,知曉吉水大小事吉水是江西十大文化古縣,也是廬陵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曾孕育了解縉
  • 一中縣立白鷺洲吉水共創歷史
    是江西省著名重點中學、江西省中學德育示範學校、「科研興校」先進單位、「實驗室工作」先進學校,連續七屆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是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和「高中課改」先進學校。吉水中學江西省吉水中學坐落于吉水縣城南開發區文山大道東側,前身為創立於明萬曆11年(公元1583年)的"仁文書院",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在其舊址上創建為吉水中學,1981年成為省屬重點中學。
  • 江西吉安籍在京任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領導幹部最新名錄
    一起來看江西吉安籍在京任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現任領導幹部名單,他們都是在活躍在首都北京的吉安籍精英,值得我們每個吉安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 江西吉安市 吉水縣十大名菜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謝謝)                                                                                                                                                             吉水是江西十大文化古縣
  • 江西吉水縣這兩所重點高中,全縣「無敵 」,太優秀了!
    原創文\學長去哪兒吉水縣,下轄18個鄉鎮,249個行政村,面積2509.73平方千米,隸屬於江西省吉安市,是江西十大文化古縣之一,有有名的「狀元之鄉」,曾出現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裡三狀元,十裡九布政,九子十知州
  • 江西吉安:文旅融合發展打特色牌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段樹軍  金秋九月,江西小城吉水縣街頭桂樹飄香,惹人心醉。  「去進士文化園」,在吉水縣城,跟計程車司機報上這個目的地,不用導航、不用多解釋,不一會兒便到了。看來,雖未正式開園,這個文化氣十足的園區已在當地積累起不小的名氣。
  • 地點:吉水體育中心室內籃球館
    更有保障花更少的錢買更好的房子旭升香料一蝰蛇隊簡介:吉水縣蝰蛇籃球俱樂部成立於2013年9月,球員人數在30人左右,球員均為來自吉水各行各業的籃球愛好者組成,是一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充滿激情,健康陽光的團隊,兄弟們在一起打球秉承對籃球的熱愛和執著,追求的是籃球場上互相追逐互相激勵一起拼搏,大家對勝利的渴望和對每分必爭的信念讓所有的兄弟們緊緊團結在一起
  • 熱烈慶祝江西省吉水二中建校40周年!
    靈山偎吉水,俊傑依二中。四十年風雨兼程,四十年披荊斬棘,吉水二中懷廬陵文化之瑰寶,乘時代發展之春潮,江西省吉水二中創辦於1980年,三易校址,今年8月喜遷第四處校址(龍華中大道488號)。尤其是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市縣教體局的正確領導下,吉水二中全體師生在困境中奮起,
  • 吉水三中開展「一班一品」比賽活動
    12月7日下午,吉水三中開展「一班一品」比賽活動。賽場秩序井然,比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比賽現場精彩持續呈現,掌聲喝彩聲頻頻傳來,充分展現出吉水三中學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映射出吉水三中良好的班風、校風。
  • 江西吉安最好的五所高中,吉安一中金榜題名,另外4所你可知曉
    其前身是江西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鷺洲書院,至今已有近800年,是中國連續辦學最長的學校之一,如今的吉安七中是江西省重點中學。 2020年江西高考,白鷺洲中學高考再創新輝煌,一本上線587人,應屆一本上線率61.67%;二本上線905人,應屆二本上線率91.32%。五大學科競賽全面開花,多人獲一等獎。
  • 吉水二中舉行韻律操比賽
    12月7日,吉水二中運動場上紅旗迎風飄揚,動感十足的音樂響徹雲霄,和著歡快的節奏,同學們跳出整齊優美的韻律操,整個運動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這是該校正在舉行的高一初一年級韻律操比賽。羅騰根校長到場觀摩了比賽。
  • 吉水二中舉辦建校40周年慶祝活動
    12月12日,吉水二中隆重舉行建校40周年慶祝大會。社會各界代表、省內外校友代表,與全校師生歡聚一堂,共同回顧40年光輝歷程,慶祝學校40華誕。學校的辦學實力、校園環境、文化氛圍、恢弘場面都給校友及來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給予吉水二中最強烈的「鼓掌」和「點讚」。創辦於1980年的吉水二中,是江西省重點中學,現有教學班65個,學生約3700人。
  • 江西「藏不住了」,建造多個高鐵站,助力江西擺脫「高鐵窪地」!
    吉水西站是昌吉贊高鐵的新網站,位于吉水縣西北部,靈感來自廬陵民居,以黛、青、灰、白為主要色調,強調了書香氣韻盎然、吉水文風盛行的歷史淵源,同時也是「文章可華國」的精華。萬安站是昌吉贊高鐵的新站,位於萬安縣北8公裡梘頭鎮建村村委員會,佔據嶺下村集團的邊界,車場規模2臺4線,設4條發線,基本站臺和中間站臺各設1臺,萬安站的設計日常客運量為每批75人,旅客最高焦點人數為800人,設計了最近的95班日發列車。
  • 吉水二中舉行校友專題講座
    12月12日,吉水二中邀請羅水華和鄒錦良校友為師生舉行專題講座。95屆校友羅水華和99屆校友鄒錦良分別為同學們舉行主題為「充滿迷茫和希望的二中時光」和「廬陵文化的當代擔當」。他們向學弟學妹們提出了殷切勉勵,要充分珍惜高中求學的美好時光,立下堅定志願,穩打穩紮,步步為營;不畏困難,敢於挑戰自我,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善於及時調整心態,快速走出人生低迷狀態;正確處理好學習和運動的關係,學會投入和專注。校友們的精彩講座贏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校友們的奮鬥經歷給予了大家深深觸動,他們都沒有驕人的起點,但通過他們的努力,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 鹿與路——「太陽花」指引下的狩獵民族的小康路
    但鄂溫克族人的性格像鹿一樣,在山林裡向著陽光自由奔跑,卻從沒有放棄過明亮的希望,哪怕在零下30多度的黑暗密林裡,依然記得太陽的方向。執著、倔強、堅強,生活的困頓,從沒澆滅對未來的希望。鹿對於鄂溫克人的意義是什麼?鹿是鄂溫克人的圖騰。野生的鹿是我們民族狩獵的目標,但樸素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讓世代鄂溫克獵人狩獵時只允許打公鹿,不許打母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