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一詞的由來,其真實含義居然是「死後」

2020-12-14 騰訊網

在講「萬歲」之前,我們先講一下「朕」的含義。

朕的意思就是「我」,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帝王專有的自稱。然而在先秦時代,朕這種稱謂就已經出現。我國最早的詞典《爾雅·釋詁》中寫到:「朕,身也。」在先秦時期,朕就是一個第一人稱的稱謂,無論尊卑,不分貴賤,人人都可以使用。屈原在《離騷》中唱到「朕皇考曰伯庸。」這裡屈原就自稱為「朕」。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講到,秦始皇讓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與廷尉李斯討論帝號,王綰、馮劫與李斯提出,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皓,天子自稱曰「朕」(秦既滅六國,議君主稱號,王綰、李斯等議:「天子自稱曰『朕』」)。這並非始皇帝獨創,只是他將這個稱謂單獨賦予了帝王而已。

其實,「萬歲」一詞和「朕」如出一轍,只不過「萬歲」作為帝王專屬是始於漢武帝劉徹。

戰國時期,「萬歲」是一個相當流行的詞語,它的涵義大致有以下三種:一是它的字面意思,即祝福長壽長生的歌頌詞;二是表示致敬讚嘆的歡呼詞;三是表示「死後」的諱稱。

據《漢書·武帝紀》記載,元封元年正月,武帝行幸嵩山,隨行大臣聲稱「御史乘屬,在廟堂吏卒鹹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這件事被當做祥瑞記載「萬歲,山神稱之也。」看看,連大山都稱其萬歲,庶民焉能不呼?這就是所謂的「山呼萬歲」。自此之後,萬歲也就成了帝王的專有稱謂了。

可以這樣說,萬歲這個叫法其實是文官拍漢武帝的馬屁拍出來的。

相關焦點

  • 「萬歲」一詞究竟有何特殊含義,為何中國古代要稱皇帝「萬歲」?
    當然,現在畢竟已經不是封建時代了,所以這個詞的政治含義有些減弱,一般在一些日常時期用也不算什麼問題,舉個例子,比如:學校因為某些意外情況突然放假一天,學生們高呼「萬歲」。這當然不算什麼事情,沒必要追究。
  • 薩提斯談「經濟」一詞的真實含義
    邁向更高的經濟增長做出的一系列選擇並沒有解決我們這個時代迫在眉睫的問題,反而它已經造成了眾多當今人類必需面對的重大挑戰。 我們來想想美國,可以看到經濟增長並沒有幫助它解決諸多問題,如貧困、不平等、無家可歸和疾病。一份最新的報告表明,在過去的幾年中,美國變得更加地暴力。槍枝暴力和大規模槍殺事件一次又一次地震撼整個世界。我們在美國看到如此多的暴力、貧困和蕭條。
  • 古代中國為何要稱皇帝為「萬歲」
    戰國以前,傳世文獻中並未有「萬歲」之記載,但在一些銘文中已多有「萬年無疆」「眉壽無疆」這樣的字眼。然而它並不是專對天子的讚頌,而僅是一種行文款式,鑄鼎者皆可用。與此同時,「萬年」一詞也出現在《詩經》中,如「壽考萬年」「君子萬年」「天子萬年」「萬壽無疆」等,從其語境可知,這大多是人們常用的祝福語。宋人高承就曾指出:「萬歲,考古逮周,未有此禮。」
  • 我國「鈔票」一詞的由來及其含義的演變
    我國最早的紙幣出現於北宋年間,應無疑義,但對於「鈔票」一詞的由來,卻有不同看法。據《宋會要輯稿》《宋史》記載,宋代已有大鈔、小鈔的概念,例如《宋會要輯稿》說:「人戶合鈔之弊,往往有之。蓋緣攬納之家利於快便,不肯分作小鈔。」又據《宋史》記載,淳熙八年陳峴「請從榷貨務自立五十斤至百斤,分為五等,造大、小鈔給買」。
  • 《陰陽師》九頭蛇萬歲出處是哪裡 九頭蛇萬歲出處與含義介紹
    導 讀 陰陽師九頭蛇萬歲是什麼梗?隨著陰陽師新一屆崽戰的臨近,不少玩家在公屏喊起了九頭蛇萬歲的口號。
  • 「衛拉特」一詞及其相關名詞的由來淺析
    比如,「衛拉特」一詞的由來和含義則是其中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為了豐富衛拉特的學科建設內容,下面簡要闡述「衛拉特」一詞及其相關名詞的由來。一、衛拉特一詞的含義  關於衛拉特一詞的含義,國內外有關學者眾說不一,莫衷一是。學術界將新疆、甘肅、青海、內蒙古西部和蒙古國西部以及伏爾加河一帶的卡爾梅克蒙古都稱作衛拉特蒙古。
  • 「やばい」一詞的由來!
    「やばい」是表示「不舒服的樣子」「不湊巧」等含義的形容動詞「やば」形容詞化的詞語,原本是盜賊或江湖攤販的黑話。戦前、囚人が看守を「やば」と呼んだことを語源とする説もあるが、「やば」は江戸後期には既に使われているため、形容詞化の由來としては考慮できるが、「やば」の語源としては誤りで、「彌危ない(いやあぶない)」「あやぶい」と同じ語系と考えられる。
  • 解詞│「萬歲」為何是皇帝的專用稱謂?
    黃衣是皇帝的專服,曹汭不僅穿上黃衣,竟然還讓從人呼喊自己「萬歲」,結果被「杖死」,用刑杖活活打死,曹利用也因此降職。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一書中辨析道:「蓋古人飲酒必上壽稱慶曰萬歲,其始上下通用為慶賀之詞,猶俗所云萬福、萬幸之類耳。因殿陛之間用之,後乃遂為至尊之專稱。而民間口語相沿未改,故唐末猶有以為慶賀者,久之,遂莫敢用也。」
  • 日語知識:「陽炎」一詞的含義與由來
    這些作品對於這個詞的解釋都是比較抽象的,那麼這個詞到底表達了什麼,又是怎麼來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かげろうとは、春や夏の晴れた日に、地面が熱せられて空気密度が不均一になり、通過する光が不規則に屈折して、ゆらゆらと揺れて見える現象。糸遊。「陽炎」指的是春夏晴天的時候,地面由於熱氣導致空氣密度不均一,繼而導致透過的光發生不規則的折射,看起來彎彎曲曲的現象(景色像遊動起來一樣)。
  • 「垮掉」一詞的文化含義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搞清楚「垮掉」一詞的含義(beat)。正如凱魯亞克的傳記作者查特茲(Ann Charters)所說,「垮掉」一詞「就像一把傘那樣展開,幾乎覆蓋一切」。作為「垮掉的一代」的共有特徵,「垮掉」這一關鍵詞,不僅反映了「垮掉的一代」反叛的生活方式和態度,而且還體現了他們精神追求的內涵。
  • 「やばい」一詞的由來你知道嗎?
    「やばい」是表示「不舒服的樣子」「不湊巧」等含義的形容動詞「やば」形容詞化的詞語,原本是盜賊或江湖攤販的黑話。戦前、囚人が看守を「やば」と呼んだことを語源とする説もあるが、「やば」は江戸後期には既に使われているため、形容詞化の由來としては考慮できるが、「やば」の語源としては誤りで、「彌危ない(いやあぶない)」「あやぶい」と同じ語系と考えられる。
  • 衣冠禽獸一詞的由來,你真的不知道的冷歷史,原來是這樣的啊
    現如今,衣冠禽獸這個一詞被人們用來形容偽君子,假好人,品德敗壞,沒良心,無底線,行為如同禽獸一般的人。每次當我們耳邊聽到這個詞時,就會認為肯定是在批判某人。然而在古代,真的不是指這個意思,其含義是在誇人。預祝他人早日升官發財,當時「衣冠禽獸」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
  • 「支那」一詞的由來,「支那」這詞是如何從崇敬演變成侮辱
    我們在看抗戰影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日本鬼子蔑稱我中國為「支那「,中國人為「支那人」,其軍隊則自稱為"支那派遣軍「,那麼日本為何稱中國為「支那」呢?「支那」一詞究竟由何而來?說到「支那」這個詞,現在我們大家都不太願意提起,因為這個詞曾經是日本鬼子用於侮辱中國的人的蔑稱,然而,「支那」這詞在近代以前不僅不是蔑稱,甚至還是帶有尊崇的含義。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和中國發生接觸,文化交流最頻繁、文獻記載保留最多的國家,莫過於古印度。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就是古梵文中的Cīna一詞。
  • 加油一詞究竟是舶來品,還是中國自己創造的?
    「加油」一詞,本意是給機械、車輛、燈具添加燃料油或潤滑油,引申為鼓勵、支持他人,是賽場上常用的詞語,也可用於勉勵、鞭策自己。 關於「加油」一詞的來歷,可謂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認為屬於舶來語,是「賽車之父」——義大利人恩佐·法拉利無意間創造了這個詞。
  • 「滿洲」一詞的由來
    而明代後期頻繁出現的「滿洲(Manju)」一詞,似與此地名並無必然聯繫。天聰九年(1635)十月十三日,太宗皇太極頒詔,用「滿洲」取代「諸申」(女真、肅慎)一詞為族名,滿洲之名始大盛。其實於我國史籍中,此詔頒布之前「滿洲」之名即已多次現身。  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極詔書中「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之語,乃於史有徵。
  • 【國家政治】「社稷」一詞最初的含義是什麼?
    【含義】一、「社稷」最初指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穀神。《韓非子·難一》:「晉陽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史記·呂太后本紀》:「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東周列國志》第二回:「卻說大夫褒珦,自褒城來,聞趙叔帶被逐,急忙入朝進諫:『吾王不畏天變,黜逐賢臣,恐國家空虛,社稷不保。』」
  • 「三軍」一詞的由來
    然而,早在兩千多年前,「三軍」一詞就已經出現在我國的古籍中了。見諸文字記載最早的是《孫子·軍爭篇》: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在古典小說中,還經常看到「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句話。那麼,古代的「三軍」是怎麼來的呢?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爭霸天下,相繼建立了自己的軍隊,當時軍隊以「軍」為最大編制單位,人數多少不等,有的幾千人,有的上萬人。
  • 語文信箱:「暌違」一詞的含義
    語文信箱:「暌違」一詞的含義 2020年05月09日 13:3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弟子一詞有什麼深層的含義
    弟子這個詞是「弟」字和「子」字的組合。弟子的含義我們都知道,與學徒,徒弟,學生差不多,但是也有細微的差別,差別那些方面,需要從弟和子兩個字的具體含義來說明。弟和子組成弟子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讀。第一種解釋。「弟」是次序,次第意思。
  • 端午的含義 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的含義 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時間:2020-06-25 09: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的含義 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就是代表夏季的節日。 端字的本義是正,所以我們常說端正,一個人如果品性不正我們會說他品行不端。端午即正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