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英國是一個相當老牌的國家,在最為鼎盛的時期,他們號稱日不落帝國,那麼何為「日不落」呢?在世界大戰之前,這個國家擁有大量的殖民地,其中包括了北美,南亞等地。比如這一片殖民地到了晚上,另外一片殖民地(不在同一個半球)就遇到了白天太陽升起,所以他們也用「日不落」來象徵自己永遠如日中天,不會衰落。
昔日的英國為什麼會如此強勢呢?這和第1次工業革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那個時候,紡織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業部門,蒸汽機作為核心帶動的工業機械化快速地提高了英國的總體工業生產能力,讓他們成為當時全球排名靠前的工業強國。
擁有了強大能量之後,他們就要把這種能量轉變成為向外擴張的軍事優勢。英國有實力利用強大的軍隊敲開其他弱小國家的大門,這樣控制了當地的貿易之後,軍事優勢要反過來轉變成為了經濟優勢。
比如他們曾經利用鴉片戰爭極大程度扭轉了貿易之上的逆差,使得清朝的很多真金白銀流入了英國。可以說在戰前英國的經濟和軍事屬於相輔相成的態勢。如今英國依然在世界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是這和大戰之前他們的地位相比可謂是一落千丈。
俗話說,一個國家能不能長久的取得發展,一看資源,二看人口。在這一點上,英國和美國蘇聯相比就差了一大截。當時的美蘇英三巨頭中屬英國在「資源」和「人口」方面最沒有優勢。英國最終走向衰敗,可以說是成也工業革命敗也工業革命。
請第1次工業革命他們很好的搶佔了先機,讓自己的國家獲得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機會。但是相對於第1次工業革命來說,第2次的工業革命技術含量更高更為複雜,分工更加的精細,產業鏈也顯得更長。這其中「人口」就佔據了一個關鍵因素了。
德國在第2次工業革命中,就佔得了先機。其次相比於第1次來說,第2次工業革命更依賴於各國之間的交流互通。而對於地理位置屬於島國的英國來說,在這一點上有著天然的劣勢。
我們再來談一談戰爭對於英國發展的重大影響。兩次大戰英國都是參與國,他們的身份第1次為協約國,第2次是盟軍。相對於它的另一個模板美國來說,英國兩次都被迫和強大的德國進行最為直接的宿敵對抗。戰爭對於這個國家的拖累是十分巨大的。在如此慘烈的戰爭洗禮之下,一個國家的經濟很難得到發展,能儘量不被拖累太多就已經很不錯了。
隨著第2次戰爭逐步的深入,西歐淪陷在德國的鐵蹄之下後,英國被迫成為和德國交手的前線陣地。他們經常遭到對手的轟炸機的瘋狂轟炸和潛艇對於海洋線的封鎖。這一點對他們的經濟發展來說打擊尤為重大!
最後要談一談殖民地的問題:二戰之後隨著新意識在全球的覺醒,很多小國不願意再當英國的附屬,紛紛反抗!這也讓英國損失了大面積的經濟利益。綜上所述。英國在戰後的衰落是一個多角度的複雜問題。可以說把昔日如此的一個大好局面最終沒有把握住,英國人應該為他們各方面的失策進行反思。不過在今天,英國依然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國家,往後仍然有重新崛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