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國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的,它來源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的一段論述:「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縱觀世界歷史,能有資格稱為世界帝國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殖民時代的大英帝國。算上領土、自治領、殖民地和託管地,當時大英帝國人口數量4.13億,約佔全球人口總數的25%。大英帝國控制的疆域總面積更是達到了340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兩個俄羅斯。而這些土地並不是集中在一起,而是遍布全球。五大洲、四大洋,隨處都能見到米字旗飄揚,陽光在任意時刻都照耀在大英帝國領土上,因此有「日不落帝國」等稱呼。
所以在19世紀這一詞則被普遍作為大英帝國的別稱,特別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那時候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把大英帝國用粉紅色標出,生動地表現出英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霸權。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不落帝國英國究竟有多強大?
土地
首先就從土地面積上來看,在英國巔峰時他們的土地面積都是世界最為領先的。
在19世紀初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其領土面積領土約336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從英倫三島蔓延到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香港、新加坡、緬甸、印度、烏幹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爾他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指在世界的各大洲都有殖民領地的環球霸權),大英帝國在當時主宰了世界的科技、文化和經濟貿易,傲視全球長達一個多世紀之久。
就是因為英國的殖民地太多,很多國家時差不一樣,所以才有這麼一個說法
人口
大約有4到5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當時,全世界大約4~5億人——也就是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要知道在那個時代,4億人口也是極為龐大的數字了,放在現在那就是多達17億人的水平,而這一水平,也是佔全球1/4,等於控制了整個地球1/4的土地以及人口,創造了歷史也成為了整個歷史上第一大的帝國,更是曾經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強國。
教育
從學校數量上來說:十三世紀,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建立,至今都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典範;1410年到1582年,四所新式蘇格蘭大學的成立,為英國高等教育開闢了新的土壤;1384年到1612年,赫赫有名的九大公學的相繼成立,為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一時間英國大學鼎盛,其學術地位佔據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從教育家角度來說:直到十八世紀,英國知名教育家數量達到了20位,超過整個歐洲合計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從科學成果來說:英國共有科學家36位,包括博物學家、航海家、數學家、化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學者、醫生、哲學家九大類,他們的科研成果佔據了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名師薈萃、師生雲集,吸引著大量留學生來學習;市民、職業階層、教士之子成為高等教育的受益人;文學、藝術等領域快速發展;社會思想風氣大解放;英國皇家學會的出現更是鞏固了高等教育的發展。
可以說無論在大學數量、教育名人數量、學術成就、人才培養還是高等教育輻射力等多項指標上,英國都么么領先於世界。
經濟
維多利亞時代被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頂點時期,也是英國經濟文化的全盛時期,當時英國的經濟佔到了全球的70%。維多利亞時代中期,英國達到強盛的世界之巔,當時,它的工業生產能力比除其之外全世界的總和還要大,它的對外貿易額超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
在強大的工業基礎上,又催生了英國繁盛的貿易,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源源不斷地運往英國,然後往返的船隊再把英國的工業品運往世界其他地區,就這樣英國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以英國本土為中心的貿易和航運體系。當時英國的貿易佔到了世界的將近三分之一。可以說,世界各地的財富都源源不斷地運往英國本土。
工業
1840年,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奠定了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地位。19 世紀50~ 70 年代,是英國自由貿易資本主義發展的鼎盛時期,史稱 「維多利亞時代」。 在這期間,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英國鋼鐵產量佔世界總產量一半以上,進 出口貿易佔世界總額的 1/3 以上。1850 年,英國生產了世界煤產量的 60.2%、 鐵產量的50.9%、加工了世界棉花產量的46.1%。這個漂泊在浩瀚海洋上的小小 島國成了不容小覷、名副其實的 「世界工廠」。英國的工業總產值已經佔到了世界總量的34%,鋼鐵產量佔到了世界的一半,鋼鐵、機械、紡織品等工業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英國有了「世界工廠」的美譽。
軍事
英國在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正式成為世界海軍第一強國。其後英國開始走殖民地經濟路線,即利用殖民地當成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其中印度還成為英國的兵源地。
18世紀的英國因為殖民地遍及世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此時的英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海軍不必說,此時的英國皇家海軍號稱可以單挑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海軍總和。
英國先後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和海上馬車夫荷蘭,確立了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並在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取得勝利,成為了真正的世界霸主,全球警察。
為了維護自己的全球霸權,英國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軍事實力,尤其是海軍實力,海軍是英國維護全球利益的戰略武器,海軍的強大與否是海權時代的強國的標準,1790年英國的海軍總噸位是48.6萬噸,法國為31.43萬噸,第西班牙為24.22萬噸,儘管英國海軍排名世界第一,但仍然沒有確立絕對優勢。而英國的海軍理論認為:想要保住自己的霸主地方,海軍實力要比除英國外的其他六大海軍實力的總和還要多,確保英國能同時接受一個,兩個,甚至是更多國家的海軍共同挑戰,能同時應對兩到三場大規模海戰才是大英帝國需要的海軍。
於是英國開始大肆造艦,到了1815年,英國的海軍總噸位達到了世界第一,法國仍然排名第二,但減少到22.83萬噸,俄國排名老三,為16.73萬噸,西班牙淪落到第四,只有5.5萬噸了。同時,英國的海軍總噸位已經超過了排在它之後三個國家的海軍噸位總和了,而基本相當於當時世界其它各國海軍總噸位數的總和。
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即使經濟上後來居上的美國,在海軍實力上和英國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英國的主力軍艦是日本海軍的五倍,是美國的兩倍,是德國的三倍,大英帝國的實力可見一斑。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美國超過,英國海軍一直是世界第一。
陸軍不能說是世界第一,本土陸軍一直很差,布爾戰爭和鎮壓北美殖民地戰爭(我們叫美國獨立戰爭)就可以看出來。當然裝備不差。歷史上瑞典、俄國、普魯士等都足以讓英國陸軍不敢囂張。英國人口是個短板,英國人從印度招募士兵來彌補人口的不足,但是英國重海輕陸的國策是彌補不了的,英國孩子從小的理想就是參加海軍,應徵是失敗的才會去陸軍。
政治
國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君主立憲制,其主要特點是「議會至上」、以內閣為權力核心、君主虛位、政黨組織嚴密.首先,英國實行議會民主制,體現「議會至上」的原則.議會至上,即立法權在三權中居於核心地位,行政和司法機關。
文化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也進行著巨大變革的,英國的文學也隨著時代發展,下面介紹幾個代表作家。
1、奧斯汀 奧斯汀(1775——1817)生於英國一個牧師家庭的奧斯汀天生就對文學有 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她的小說 主要描寫了鄉紳家庭裡女性的婚姻與生活,以一種輕快活潑又風趣詼諧的方式 體現了女性世界的酸甜苦辣,著重描寫少女從懵懂與盲目走向認識現實、認識 自我的過程。奧斯汀也因此被譽為描寫女性意識的卓越作家。完成《理智與感傷》、《勸導》、《曼 斯菲爾德莊園》、《艾瑪》、《諾桑覺寺》、《傲慢與偏見》等六部小說。
2、薩克雷 薩克雷(1811——1863)薩克雷父親是東印度公司一名官員,自四歲喪父 後,年幼的薩克雷繼承了父親巨額遺產,常常出入於上流社會,過著公子哥生 活。 在他的一生中寫過大量小說,例如《彭登尼斯》、《亨利·埃斯蒙德》、《紐克姆 一家》、《維吉尼亞人》,中篇小說《巴利·林頓的遭遇》 ,短篇小說集《 勢利 眼集》等。最具代表意義的要算是以辛辣諷刺見長的長篇小說《名利場》,它真 實的再現了1810~1820 年攝政王期間英國上流社會之間勾心鬥角與腐敗醜惡。 這部小說篇幅宏大,情節跌宕起伏,是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瑰寶,薩克雷也因 此在文壇上與狄更斯齊名。
3、蓋斯凱爾夫人(1810——1865)蓋斯凱爾夫人自幼受到父親文學修養和宗 12 教信仰的影響,並且進入當地一所女子學校學習。處女作是發表於1848 年的《瑪麗·巴頓》, 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人階級的悲慘的生活與命運,在19 世紀英國文學 上佔有重要地位。蓋斯凱爾夫人夫人一生發表 過六部長篇小說(包括《瑪麗·巴頓》、《北與南》、《露絲》、《克蘭福德》、《西 爾維婭戀人》、《夏洛特·勃朗特轉》)。
4、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1816-1855) 代表作是世界著名女性著作之經典——《簡·愛》。這 部作品雖不能說是巨作,但也稱得上是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從女性要求 獨立平等的角度,展現了英國19 世紀上班也社會現實。揭露了當時的為慈善事 業的殘暴本性,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本質;同時也表達了 婦女要求平等地位同樣待遇的思想,為婦女解放運動奠定了一定思想基礎。
5、喬治·艾略特 喬治·艾略特(1819-1880)原名瑪麗·安·埃文斯,生於沃裡克郡一個農村 家庭。對宗教有著虔誠的信仰的喬治·艾略特曾進入過兩所女子學校學習。她 心地善良,終生熱衷於慈善事業。於1859-1876 年間創作了《亞當·彼得》、《弗 洛斯河上的磨坊》、《織工馬南傳》和《米德爾馬契》《丹尼爾·德薩達》等7 部 13 長篇小說。她的早期作品主要描寫了19 世紀初期單純質樸的鄉村生活,而後期 作品則牽涉到重大歷史事件及政治社會內容。描寫細緻入微,人物刻畫也非常 的生動傳神。
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在1865年曾這樣描述: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地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