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作為「日不落」帝國,英國的霸權體系的為何會瓦解?

2020-12-14 縱橫趣談教育

英國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曾是一個佔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陸地,總面積達到3400萬平方公裡的大帝國,在全世界24個時區都有「大英帝國」的領土,因此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英國稱為「日不落」帝國的條件

英國能夠成為「日不落」帝國,首先是英國擁有當時全世界最為發達的經濟,經濟是一個國家維持強大的根本原因,有了最強大的經濟便能維持一支最為強大的軍隊,而有了最為強大的軍隊,便能獲得霸權。

根據相關的統計,在1870年的時候中國佔世界GDP為17.3%,是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當然這也是源於當時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以及自身領土面積的廣闊,就技術水平來說當時的清朝在全世界是非常落後的。而英國在資本主義國家當中的經濟排名第一,這裡佔世界9.1%比重的經濟僅為英國本土,如果加上其殖民地體系(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其經濟總量與當時的清朝是相當的。

▲英國人瓦特發明的改良蒸汽機標誌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從技術水平來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於英國,英國也出現了一大批科學大家如牛頓,以及經濟學大家如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可以說在科技文化領域英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引領了世界潮流。

當然從制度上來說,英國自光榮革命以來實行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實行了行政、司法和立法的三權分立體系,這個體制非常適合英國的發展,就英國本土來說,自光榮革命以來已經350年沒有出現過大的動亂(到目前為止),就說明了這套體制的先進。

除了經濟、科技文化、政治體制上的優勢,英國也長期是世界上的海上霸主,自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以來,一直到一戰之後,英國一直都維持了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稱霸世界的大海,使得英國的軍隊可以出現在全世界各個地方,能夠維持對各個殖民地的佔領和控制,同時也維護了英國的海上貿易安全,為英國的繁榮提供了武力保障。

英國霸權體系的瓦解

英國霸權體系的瓦解,首先是在經濟上被美國趕超,同時德國等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逐漸崛起,也給英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在20世紀初,美國的GDP成為了全球第一,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擁有了比英國更強的經濟實力,便能夠擁有比英國更強的軍事實力。而德國在普法戰爭擊敗了法國之後也迅速崛起,逐漸成為了英國的敵人,在全世界與英國爭奪殖民地。

▲美國的崛起標誌著英國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地位開始被取代

在科技上來說,第二次工業革命英國的進程顯然是落後於美國、德國、日本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而世界的科技中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集中於德國(有一段時間德國出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二戰之後轉向了美國,英國在科技文化上的領先優勢也開始不復存在。

在制度上來說,美國明顯是更好地繼承了英國的體系,而當時的資本主義列強國家當中,英國從體制上來說彼此也都差不多。

而一戰的爆發,則徹底削弱了英國作為世界霸主的地位。戰爭雖然沒有爆發到英國本土,但一戰中英國也可以說是損失慘重,與德國人的死磕消耗了英國大量的國力,以至於一戰之後英國已經不能維持全球秩序,只能聯合法國才能勉強維持住,而這個維持還是在美國以美洲為勢力範圍的前提下(英法當時也管不了美洲)。

可以說經濟被美國趕超是英國霸權體系瓦解的開始,而一戰則瓦解了英國的霸權體系。一戰後,英國對其殖民體系的掌控已經力不從心,在1926年召開的「英帝國會議」上承認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是大英國協的國家,擁有獨立行使行政、司法和外交的權力,其實也是承認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的獨立了。

「大英帝國」的最終崩潰

導致「大英帝國」最終崩潰的是二戰。二戰之前,英國的海上霸權其實已經不復存在了,美國和日本海軍的實力已經超過了英國,而英國海軍在二戰時期的表現實際上是遠不如美國和日本海軍的。

當經濟、科技文化、體制上的優勢不再,有經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二戰後,英國的殖民體系才最終走向了崩潰。二戰期間,戰火燒到了英國本土,英國在二戰期間死傷總計160萬,損失財產1500億美元,而在二戰之後,美國和蘇聯成為了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美國順利取代英國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盟主,蘇聯則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的盟主,兩個國家在全世界範圍內施加著自己的影響力,自然就沒英國什麼事了(這兩個國家英國一個也幹不過),只能跟在美國屁股後面當跟班。

▲二戰後是美蘇爭霸的格局,英國就沒什麼存在感了

除了戰前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獨立,戰後英國在非洲及南亞等地的殖民體系也開始瓦解。

讓英國最為心疼的,應該是印度的獨立。印度的領土面積雖然不是其殖民體系中最大的一塊,但人口卻是其殖民體系中最多的一部分。

英國在南亞的殖民體系,包括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尼泊爾、錫金、不丹和緬甸等國家,總面積有440萬平方公裡,在印度獨立的當年,整個印度的GDP就佔了英國的40%左右,可以說印度的獨立,使英國的GDP立馬下降了40%。

▲隨著最後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的離去,英國昔日的榮光已不復存在

20世紀初擔任過英印總督的寇松說:「只要我們統治印度,我們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們失去印度,我們將降成三流國家。」對於這樣一塊寶地,英國女王皇冠上的明珠,英國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絕對不會失去的。但是戰後的英國已經無力維持在印度的統治,再加上印度「聖雄」甘地發起的不合作運動已經深入到了印度的每一個角落,英國人在印度也已經沒有了能夠繼續統治的可能,無奈地接受了這一現實,徹底淡出了世界一流國家行列,成為了一個二流國家。

直至今日,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國,GDP2.85萬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五,超過了英國,可見失去了印度這塊殖民地,對於英國來說是多麼地痛心。

相關焦點

  • 為何稱英國為「日不落帝國」?
    夕陽下的英國,好似夢幻仙境,令人痴醉。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完美黃昏的國家,卻有一個「日不落帝國」的稱號。「日不落帝國」(英文為「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這一稱謂,並不是指這個帝國沒有黑夜,而是指在這個帝國疆域範圍裡不論何時都有領土處於白晝中,類似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
  • 日不落帝國英國巔峰時期究竟有多少強?
    日不落帝國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的,它來源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的一段論述:「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縱觀世界歷史,能有資格稱為世界帝國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殖民時代的大英帝國。
  • 老師不會告訴你,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不是英國而是它
    其實在大航海時代之前,所謂的霸權都有很大的地域限制,稱霸世界是不可能的。在大航海時代到來後,英國並非第一個能夠徵服世界的歐洲國家。當時影響最大的兩個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特別是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它不僅是歐洲當之無愧的霸主,而且還是世界上殖民地最多的國家,鼎盛時期國土面積達到3150萬平方公裡。
  • 英國如何開啟崛起之路,榮膺「日不落帝國」百年之久
    英國是西歐的一個聯邦制的島國,也是歐洲的一個重要國家。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英國經歷了無數次的輝煌,但同樣也無數次跌入低谷。在英國的崛起之路上,雖然歷經坎坷,但它最終卻踏上強國之列,取代了西班牙成為第二個「日不落帝國」,並且保持這種輝煌長達兩百餘年。
  • 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本土面積只有24.41萬平方公裡的英國在歷史上曾經創造了一個殖民面積達3550萬平方公裡的日不落帝國,在這個帝國最為輝煌的時代,它不僅是海洋和陸地上的霸主,在1800年以後主導國際事務更是長達近一個世紀,所以人們把這段時期稱之為「不列顛治世」,而英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又被稱之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足見那時候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何其堅挺。
  • 英國曾經是日不落帝國,那麼是什麼,推動了這個帝國的最後崛起呢
    再加上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和海洋貿易,給英國帶來了巨額的財政收入。這也反過來繼續推動了英國的工業化和軍事力量的發展,這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英國會在這個循環中不斷地變強。所以在革命以後,英國資本主義得到了快速提升,而且英國的立憲制度也被徹底確立下來。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的絕大部分權力,所以他們完全有力量去推動自己的資本發展,去海外擴充市場和殖民地來維護好自己的利益。很明顯,制度優勢會帶來國力上的巨大提升,也會在各種事情上展現出更大的活力。
  • 如果張伯倫不採取「綏靖政策」,日不落帝國的二戰走向會如何?
    關於德國人為何選擇了深入到了茫茫凍土,和蘇聯人展開一場曠古未有的大戰,而不是直接佔領近在咫尺的英國其實背後的道理非常簡單,那就是英國在當時的德國人眼裡能夠帶來的收益太過於有限,因為英國的絕大多數物資和給養全部來自於日不落體系下統治著的殖民地,就算是佔領了倫敦,進入到了英帝國的皇宮,可是那廣闊的殖民地也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
  • 二戰英國之綏靖政策背後的真相
    談起綏靖,最著名的莫過於二戰時期英法為避免德國人對其發動戰爭而採取的綏靖政策,而慕尼黑協議則標誌著這一政策達到頂峰。1938年的德國再強,能強過巔峰時期的拿破崙帝國嗎? 英國顯然是不這麼認為的,經過一戰的戰敗,德國的軍事實力收到嚴重的約束,德國在此之前的軍事活動,不管是收復萊茵蘭地區還是德奧合併都是軍事冒險,一旦英法有任何的軍事行動,德國的計劃都會胎死腹中。法國是想採取行動的,但是獨木難支,最後都沒有成行。
  • 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後來是怎麼衰落的
    19世紀,英國憑藉著工業革命和海上霸主地位,成為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到了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英國已經在各大洲都擁有了殖民地。並且世界上諸如法蘭西帝國、沙俄帝國、大清帝國等強國都被英國擊敗。所以,說英國是當時世界的霸主也並不為過。
  • 從「日不落帝國」到現在只是英國的英國!為什麼衰敗的如此之快?
    英國是老牌的歐洲資本主義強國,曾幾何時更是歐洲強大的代名詞,發展到頂峰時,包括它自身的國土面積和它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土地計算,達到了地球大陸面積的四分之一!而且還不算它可以實際控制的海洋面積,所以又稱「日不落帝國」意為太陽照射下的土地都有英國的地盤兒!
  • 從英鎊到美元,美國如何讓日不落帝國退居二線?
    英鎊曾代替黃金在全球範圍內暢通無阻, 不過最終英鎊沒能佔據全球霸主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美元,從英鎊到美元,美國是如何讓這個日不落帝國退居二線呢?歷史的風雲際會難以捉摸,時時刻刻都充滿了不確定性。荷蘭作為17世紀的海上霸主可謂是風頭正盛,但是代表荷蘭國家主權的貨幣——荷蘭盾,卻沒有憑藉東風成為世界貨幣。
  • 二戰英國幾乎侵略了整個世界,為何沒有多少國家仇視英國?
    英國是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國家。早期的世界科技幾乎全部都來源於英國,這也讓英國從一個個小小的彈丸之地,瞬間變成了一個超級強國。隨後英國還是在全世界瘋狂掠奪,發展自己的殖民地。
  • 英荷之戰中,海上霸權之爭,見證「日不落帝國」的崛起之路
    前言歷來海上的貿易之戰就是各國角逐的戰場,海上的霸權不僅宣示著霸主的領導地位,也意味著源源不斷的財富湧來。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在欲望的驅使下,廣闊的海面上曾經上演著無數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西班牙和英國都曾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曾經在世界舞臺上宣誓過它們的霸權地位。最先取得代表著霸主地位之稱的「日不落帝國」之名的就是西班牙。而1588年,隨著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於英國,加之荷蘭的日益強大下對其的打擊,西班牙逐漸走向衰弱,也喪失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第二個「日不落帝國」的崛起。
  •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有一塊很大的歸屬地,卻不被承認,為何?
    引言宋代的朱淑真寫過一句詩「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充分說明了國家繁榮的樣子,但是這是中國人眼中的國家繁榮,外國人可能有另外一種想法,比如曾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其實,"日不落"的意思就是太陽永遠不會落下,在世界上就有一個叫做"日不落帝國"的國家。他們當年的發展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快的且最好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在工業革命時期,他們獲得了領先世界百年的科技優勢,成為世界上最厲害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英國。這時候的英國完全出於輝煌時期,他們之所以叫做日不落帝國就是因為有很多殖民地。
  • 英國是如何從日不落帝國,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我們知道英國是一個相當老牌的國家,在最為鼎盛的時期,他們號稱日不落帝國,那麼何為「日不落」呢?在世界大戰之前,這個國家擁有大量的殖民地,其中包括了北美,南亞等地。比如這一片殖民地到了晚上,另外一片殖民地(不在同一個半球)就遇到了白天太陽升起,所以他們也用「日不落」來象徵自己永遠如日中天,不會衰落。昔日的英國為什麼會如此強勢呢?這和第1次工業革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那個時候,紡織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業部門,蒸汽機作為核心帶動的工業機械化快速地提高了英國的總體工業生產能力,讓他們成為當時全球排名靠前的工業強國。
  • 從綏靖政策到北非獵狐:英國在二戰中為何會有著差異巨大的表現?
    關於這一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德意志第三帝國確實如同風捲殘雲,金戈鐵馬,鐵蹄踐踏之處可以說沒有人不投降臣服,可是隨著戰爭的不斷進行,攻守易形,戰場局勢發生了轉換,進攻和防守的方面很快發生了變化,如果說在戰爭初期的主角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話,那麼在戰爭進行到這個時候,戰場上的主角自然也就變成了歐洲其他國家,尤其是英國。
  • 日不落帝國戰後急速衰敗,如今英國還會機會奪回「霸主」地位嗎
    曾經的英國自稱自己為日不落帝國,但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國際社會上最先承認的日不落帝國是西班牙,只是後來西班牙逐漸衰退了之後,英國漸漸崛起並「搶走」了這個稱號。
  • 荷蘭帝國的崛起與衰落
    (1581年西班牙殖民帝國版圖)這個當時面積比北京市大不了多少的國家和當時的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西班牙殖民帝國打了80年,在戰爭中越戰越強,最終打成了17世紀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帝國。1581年,明神宗萬曆九年;1581年4月4日——英國航海家法蘭西斯·德瑞克完成全球航海;1581年9月10日,俄羅斯人葉爾馬克率840人,向西伯利亞汗國進軍,俄羅斯開始徵服西伯利亞。二,1643年的荷蘭帝國(天藍色)和當時的世界。
  • 「日不落帝國」的沒落並不可惜,因為英國從此成為現代國家
    原創 葉克飛 歐洲價值 收錄於話題#書評40#人文歷史42在二戰後,英國告別了殖民帝國的歷史,開始真正轉型為現代國家。正如安德魯·瑪爾所寫的那樣:「(二戰)激發了英國人的巨大變化。
  • 美國是如何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的,美國的做法,有什麼不同
    早在美國沒有崛起之前,英國曾經有一個綽號,叫做「日不落帝國」。它的意思就是,每天無論什麼時候,都會有太陽照耀在英國的領土上。有人說,美國超越英國,始於二戰之後。其實,早在1894年,美國的GDP就已經超越英國,一戰和二戰讓美國嘗到了稱霸世界的甜頭,開始從發展經濟為主的孤立主義,走上了掠奪世界的霸權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