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水師有多強,打的荷蘭、葡萄牙屁滾尿流,稱霸東亞海洋300年

2020-12-16 魚羊秘史

《海權論》中說過海上商業對於國家的財富及其實力的深遠影響,也正是這一觀點,西方迎來了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四處探險,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殖民地,開通了各大洲的貿易,同樣藉此誕生了許多強大的帝國。

不得不說,隨著大航海時代到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海權,他們開始建造新式戰艦,隨之而出的新戰術,新的武器與動力同樣賦予了這些新式戰艦新的魅力,而這些魅力也是撬開中國清王朝大門的撬棍。

01

時間拉回西方航海大爆發時代,相應的則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大明王朝。而說到航海,不少朋友肯定第一反應是鄭和下西洋。確實,畢竟教科書上這章是必學內容,而且會有一張圖,就是鄭和的寶船和哥倫布的船模型的大小對比。不得不說,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是真正的巨無霸。同樣,我們可以認為永樂時期的明朝水師是明朝水師最強大的時代。但,羅馬非一日建成,冰凍三尺也非一日之寒,大明的水師也並非是一日而成的。

再一次將時間往前推移,那就是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

這一戰,對朱元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什麼?因為陳友諒的船實在太大了。陳友諒戰艦,最大長十五丈,寬兩丈,高三丈,分三層,可供騎兵巡視。朱元璋同志的戰船呢,是在至正二十年繳獲的陳友諒戰船,還有老多的漁船。

雖然這場戰役朱元璋成功打敗了陳友諒,但這場戰役的影響我打賭老朱怕是一輩子忘不了的。自己的士兵站在小小的漁船上看著陳友諒龐然大物般的戰艦,那心理陰影面積不得而知。可老朱也學到了許多,利用火炮,利用火攻可以對對方實行極大的打擊,而觀看以後的大明水師作戰方式,也是借火器與火攻。

由於在潘陽湖水戰中老朱贏的過於玄學,差點把自己一條老命搭進去,再加上明朝初立,對外外交上發生了事故——洪武十三年,南洋的三佛齊遣使來華,請求洪武皇帝冊封他們的國王,但老朱同志的使節在半道上被爪哇給咔嚓了,再加上路途不順,隔了好幾年才收到消息。朱元璋雖然火冒三丈,但能怎樣,現狀就是「使臣旅商阻絕,諸國王之意遂爾不通。」於是,朱元璋開始重視造船技術,並為大明水師奠定了基礎。

02

隨著北平城的一聲炮響,燕王朱棣將王旗插到了南京上,搖身一變成永樂大帝。

嗯?等等,從北平到南京,中間隔著個長江,燕王部隊不是騎兵嗎?

「六月癸丑,江防都督僉事陳瑄以舟師叛,附於王。」得,投降了。就這樣,長江駐防的水師搖身一變成為了朱棣的部隊。朱允炆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有啥辦法,長江都過了,南京城,也就破了唄。

朱棣當了皇帝後,開始轟轟烈烈發展事業。不得不說,朱棣是一個優秀的君王,他通運河、修大典、徵蒙古、遷國都,還有很重要一點,就是鄭和七下西洋。確切地說,是六下西洋,第七次呢是在朱棣的孫子朱瞻基在位時的宣德年間下西洋。而自宣德年後,大明再無遠洋船隊,正如梁啓超所言「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至於鄭和下西洋的起因,據說,南京城破後朱允炆不知所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當然,正史肯定是朱允炆死了,但我相信朱允炆是跑路了的。好的,返回主題,朱棣以為朱允炆沒死,於是派人去找他,一路是一個叫胡濙的官吏,還有一路就是鄭和的船隊。但根據歷史來看,我倒願意相信,恩澤四分、威服四海、顯大明國威比找建文帝有意義多了。

既然都知道寶船之大,那有多大呢?

「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

這就是鄭和艦隊的主力寶船,那這船有多少,記載多達六十三艘。不僅如此,鄭和艦隊之中還有馬船、戰船、糧船、水船,他們各司其職,維持著這支龐大特混艦隊的運行。那麼有多少人隨同出行,約明軍五個衛,兩萬七千餘人,他們還配備著當時明軍最先進的火器,還有著明確分工的艦艇作戰部隊、兩棲登陸部隊、近衛儀仗部隊。

03

這支穿梭在東南亞,遊走於非洲,跨過南洋與西洋的艦隊,彰顯著大明國力的強大。他們雖然強大,但是他們從不無緣無故大開殺戒,以仁德昭告四方,可一旦讓他們動手,那肯定下場很慘,例如陳祖義。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盜團夥,多達五千人的海盜在和鄭和艦隊的交手中被大明的火炮轟到海裡餵了魚,鄭和艦隊成為了當時世界航線的維和部隊。

按照規模而言,這支艦隊可比過十個無敵艦隊,這也不難猜到各國學者對鄭和艦隊的高度評價,就如英國的李約瑟博士所言「中國明朝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中國明朝海軍匹敵。」

可是,鄭和艦隊只是大明水師全盛時期的冰山一角。永樂時期,大明王朝擁有近四千艘船的龐大規模。

但有盛就有衰,有帝王重視同樣也就有帝王否認。朱高熾認為父親年年的遠洋航行勞民傷財,同樣取消了相應的一批工程,鄭和下西洋也就被擱置,下西洋的官兵被調去駐守南京,鄭和也任南京守備。而此後朱瞻基下令鄭和下西洋,依其航線所至、詔書以及宣德六年所給鄭和的命令,得出一個結論,宣德皇帝死要面子,完。

就這樣,鄭和於歸國途中去世,一代偉大的航海家撒手人寰。

大明的遠航計劃就此僅存在於史書之上,畢竟,軍事是政治的附庸,政治的目的是利益,而朝貢則是虧本買賣,因為大明皇帝得以數倍賞賜以顯天朝上國。所以說,還是死要面子。

04

利益是重點,那麼衍生出來了中國封建時期的海軍思維。為什麼中國稱海軍為水師,因為在中國人傳統思維裡,水師是陸軍的衍生物,它不是一個獨立的軍種,而這思維歸根於中國的農業思維。而水師作為衍生物,它的目標就是維護帝國海岸線的平靜,於是呢,自古很少有大規模的遠航計劃,而且水師常作為防禦性作戰單位使用,可海軍卻是公認的最有攻擊性的軍種。

這種思維於是同樣存在於明朝,大明王朝不可能一直是盛世,而國家的軍備與國家實力息息相關,大明水師也迎來了縮水。大船變小船,出海變紮寨,純粹的防禦性政策。

但同時,西方尚未涉足這龐大的東方帝國,葡萄牙、荷蘭、英吉利三國先後都來到這裡,並企圖試一試他們在荒蠻之地使用的做法——用武力。

看過歷史或者了解的都知道,這幾場仗都是大明王朝獲勝,但是!注意了,明朝真的還是當初壓倒性優勢嗎?並不是,實事求是,明朝利用兵員優勢,加以火攻、偷襲取勝,這一點我們稱之為戰役的勝利,戰術的失敗,因為明朝和敵軍的戰損比過高,為何如此?因為水師的縮水,明朝後期的戰艦多為小船,面對西方人大船時往往只能用火船攻擊。還有一點就是火器的落後,火炮老舊而且數量還少,明軍很是吃虧。可中國人學習的能力卻是很出色的。

當明軍擊敗葡萄牙人後,繳獲了葡萄牙人的火炮,明軍稱之為弗朗機炮,明軍一瞅,欸,挺好一傢伙,拿回去,學習學習,改造改造,就這樣,我們可以看到明軍之後裝備的各種型號的弗朗機炮。不得不說,仿造技術哪家強,就來大明找俺。

05

就在大明財政出現問題時,嘉靖皇帝允許了海禁的弛禁,以海外貿易來彌補稅收。可這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倭患。

再把我們的《海權論》掏出來,書裡面寫了,對一個國家進行商業貿易的襲擊,會給這個國家帶來無窮的災難。

得,那就滅倭吧。

也正是在這場滅倭戰爭中,兩支戰力精悍的部隊隨之而出,其中一個就是陸地霸主,眾人熟知的戚家軍;還有一支就是優秀的水師俞家軍。

緊接著,隨著隆慶一代解除海禁,明軍水師得到了新的發展。到了萬曆一代,出現了有意思的一幕,萬曆要求海外貿易稅收提高,而下面人就開始造大船,於是,萬曆在那邊提稅收,下面船一艘比一艘大,促進了明朝造船業的發展。

在萬曆一朝,作為援朝戰爭收尾的露梁海戰是大明水師和朝鮮水師聯合起來擊敗日本艦隊的經典之戰。在這場戰役中,拿著鳥銃的日軍被明軍火炮無情的碾壓,近戰又近不了朝軍龜船的身。同樣,明軍的武器給了日軍極大的創傷,除了弗朗機炮,還有水雷、火龍出水(最早艦對艦飛彈雛形)、飛天噴筒等等各類型新式火器。每每看這段歷史,不由得感慨,創造真是第一殺傷力。反而,幾百年後面對手持火槍表情麻木的清軍,他們幾百年前的同行卻將火器使用得爐火純青。

就這樣,明朝水師的歷史看上去就這麼結束了,但明鄭時期的水師才是大明水師的收官之作。

鄭成功率兵兩萬餘人收復臺灣,擊敗了荷蘭人,同樣學習荷蘭人的戰艦,明鄭全盛時完全控制著海域的話語權,並把清軍的水師吊著打,成為延平王出奇制勝的奇兵。

隨著清軍降伏施琅,登陸臺灣,至此,大明水師的歷史完結。

但我們可以說,大明水師,三百年,未曾一敗。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演繹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縱橫海洋三百年,懟海盜懟小國懟列強無一敗績的大明水師
    大明水師,曾經是世界第一的中國海軍,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兩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師。從元末朱元璋渡江戰役和鄱陽湖水戰開始,到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朝立國近三百年,明朝水師卻未曾遭遇一敗,可惜中國古代軍事向來重陸戰輕水戰,因此明朝水師的光輝也就因此而淹沒了。
  • 大明水師:300年戰無不勝的海上霸主 輝煌戰績讓西方列強膽戰心驚
    1633年,明朝水師與荷蘭在福建金門東南海岸料羅灣展開激戰,行將崩潰的明政府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國力蒸蒸日上的荷蘭,這次戰役史稱料羅灣海戰。海戰後,為維持東印度公司的海上貿易,荷蘭政府每年向中國繳納1000萬法郎。日薄西山的明朝為何會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這要歸功於當時的明朝水師。
  • 歷史上明朝海軍到底有多強?立國三百年,未曾敗過 !
    1521年,56歲的廣東海道副使汪鋐奉命驅逐,雖然初戰失敗,但是最後打得葡人大敗,只剩三艘大船,逃回已竊據的滿剌加。至此,中國收回被葡萄牙人佔據的「屯門島」以及經常滋擾的「屯門海澳」及「葵湧海澳」。是中國第一次抗擊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戰役。1522年,在廣東西草灣大明水師與葡萄牙海軍發生了一場海戰——西草灣之戰,以大明水師勝利告終,葡萄牙人逐漸放棄用武力迫使明朝開關貿易。
  • 荷蘭的無敵艦隊曾是歐洲霸主,為何被明朝海軍打得道歉又賠款?
    十六世紀中後期的荷蘭可以說是稱霸歐洲海域,荷蘭的無敵艦隊為荷蘭贏取了短暫的「世界霸主」稱號。荷蘭面積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荷蘭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後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荷蘭對外擴張的勢頭相當猛進,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了全球性殖民統治,荷蘭達到了黃金時期成為世界霸主。
  • 海軍簡史:明朝水師最後榮光,英國稱霸世界,美國強勢崛起
    關於陸海空,三個兵種,軍事領域流行這樣的一句話,若要形成戰鬥力,三年陸軍,十年空軍,百年海軍,若要建立一個強大的現代化軍隊,則是30年陸軍,50年空軍,100年海軍,由此可見,海軍的建設遠比空軍和陸軍要複雜的多,這更是一個綜合實力的體現。
  • 中國海軍威武,先打葡萄牙,再揍西班牙,還收了200年「過路費」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前,遇到的最強敵人除了元朝軍隊之外,應該就數鄱陽湖的「陳友諒」了。而陳友諒的強大卻不是「陸軍」,而是強大的「水師」。「鄱陽湖之戰」中,朱元璋見識了陳友諒水師的厲害,之後從中吸取教訓,也建立起了強大的「大明水師」;據1420年的統計,大明水師共擁有三四千艘船,1350艘「巡船」,1350艘「戰船」。
  • 屯門海戰:大明水師靠什麼擊敗首個全球海洋大國?
    但明朝水師在珠江口的那場慘勝,卻讓任何變數都消逝在了萌芽狀態。哪怕對方是首個榮升全球海洋強權的葡萄牙,也無法對這個根深蒂固的農本帝國產生多大觸動。由於葡萄牙人一邊配置多艘裝有遠程火炮的卡拉克大帆船,自然很輕鬆的驅離前者,卻不想對方實際上同稍後要面對的地方官府存在很多聯繫。因為在當時的珠江三角洲水域,存在大批這類私自出海的船隊。他們亦盜亦商,也不忘向官府和巡邏水師奉上孝敬,雙方存在密切的利益共生關係。同時,這些見不得光的涉外活動家們,也是地方官府能獲得海外情況的唯一途徑。
  • 中國古代最強水師,還向外國人收「保護費」,你知道它嗎?
    其實早在宋朝時期,我國就已經擁有了水師軍隊,在元朝時期擁有一支巢湖水師,後來朱元璋攻打元朝的時候,巢湖水師主動歸附朱元璋,這讓明朝一夜之間多了1000多艘戰艦。中國古代的水師也是在明朝時期發展興盛的,擁有了巢湖水師之後,明朝水師實力大漲,在明朝的重視發展下,明朝水師在當時可是稱霸全球200年的最強水師,是當時世界第一的中國海軍。
  • 對外海戰保持全勝 大明海軍有多強?外國人評價說:比二百年後的清朝...
    其實明朝海軍第一次見到的「佛郎機人,就是葡萄牙人,他們在海上已經稱霸很久了,甚至還霸佔了向明朝朝貢的滿剌加(馬六甲),但是那些葡萄牙人賄賂了明武宗正德皇帝的寵臣江彬,還忽悠著教明武宗葡萄牙語。愛玩的明武宗此前已經學會了蒙語、藏語和波斯語,現在一看葡萄牙人挺乖巧,葡萄牙語學著也挺好玩,就允許葡萄牙人登陸做買賣。
  • 3個海上霸主兩個周邊小弟,挨個被明朝揍,大明沒慫過!
    一個開掛,一個正常打怪升級,所以短短200年,差距就拉開了。 好了,廢話不說了,我們還是回到主題: 大明疆土遼闊,但一直跟蒙古糾纏不清,雖然元朝變成北元後分裂成三個大勢力,但黃金家族的餘威還是讓大明的邊疆不安寧。因此明朝的精銳部隊大部分集中在北方。
  • 明朝末年,中國和海上霸主荷蘭交鋒,共16艘軍艦攻打大明,最終戰局...
    1900年5月,以英國為首,八國派出了聯合軍隊,對我國的紫禁城發起進攻,8月的時候慈禧下令正式撤退離京,實行暫避之計,然而其實八國聯軍攻破紫禁城時僅有3000多人,而皇城內的守衛就有兩萬之多,這也是後人最為不解的地方,這樣大的差距,清政府怎麼就敗了。
  • 明朝對外戰鬥到底多厲害?荷蘭、日本都是手下敗將,世界無人能敵
    哪怕是同時期的歐洲海洋霸主國家,都不是明朝水師的對手。當時明朝水師將向明朝挑戰的國家都打到臣服,總共有三十六個國家的使節向明帝國臣服,中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海洋國家。明朝水師的來源是朱元璋時期的巢湖水師,在明成祖時期達到巔峰,總共擁有3800艘船、1350艘戰船等。要知道被大眾所知的鄭和下西洋,只不過是明朝水師當中的一支海上艦隊而已。
  • 明朝葡萄牙海戰中,明朝怎樣做到的反敗為勝?
    人數看似少的多,可都是繞過大半個地球跑來的亡命徒,裝備更是絕對優勢:他們的戰艦正是當時歐洲正宗的排槳帆船。以明朝戰後的記錄看,這種戰船通常有四十米長,裝備三十四門大小火器,比起此時明朝的「戰船」,戰鬥力十足碾壓級。因其細長造型,也被明朝人稱作「蜈蚣船」。放在屯門戰役上,這更是一隻只戰力兇殘的「巨型蜈蚣」。
  • 荷蘭稱霸的利器,大明的手下敗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對抗伊比利亞聯盟的威脅(1580年西班牙吞併葡萄牙,形成伊比利亞聯盟)並打擊其殖民勢力,獲得香料,避免過度的商業競爭(14家主營東印度貿易的公司因香料而惡性競爭
  • 當年葡萄牙為什麼心甘情願歸還澳門....這個因素最重要
    在大航海時代,葡萄牙、荷蘭、西班牙是第一批崛起的西方強國,當時的英國等國家,實力還遠遠不如這幾個國家,任由他們駕駛著堅船利炮,在全世界範圍內橫衝直撞,四處強佔殖民地。在萬曆年間,葡萄牙人來到了亞洲,他們看到大明王朝的繁榮富裕,不由生出了覬覦之心。
  • 中華大地上,曾經有過戰鬥力最強的8支軍隊,他們是誰?
    06大明水師點評:將大明水師列入常勝軍也許無人同意,但是從鄱陽湖水戰開始,到鄭成功光復臺灣,大明朝立國近300年,大明水師卻未曾遭遇一敗,簡直是常勝軍中的常勝軍。可惜中國古代軍事向來:重陸戰、輕水戰,因此大明水師的光輝也就因此而淹沒了。
  • 沒落的明朝完勝強勢的荷蘭,不知道料羅灣海戰,你敢說了解鄭芝龍
    海上馬車夫的崛起荷蘭素來有著「海上馬車夫」的稱謂,它的陸地面積不大,卻擁有廣闊的海洋面積。趕上歐洲開闢新航路的航海時代,荷蘭追隨自己的老大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腳步,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悶聲發大財,眼瞅著兩位前輩一天不一天,荷蘭開始謀劃擺脫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陰影。
  • 幾乎同時期的無敵艦隊和鄭家海軍誰更強?
    在亞歐大陸的最東側,遙遠的太平洋西海岸,強大的大明王朝,也面臨著海盜的襲擾,但是不同的是,東方最強大的海軍卻被海盜控制著,從汪直徐海開始,再到李旦顏思齊,再到鄭芝龍時期,海盜已經擁有了當時東方最強大的一支艦隊,鄭家海軍控制著日本海域到中國沿海,再到南洋這一大片廣袤的海域,這支海軍船堅炮利,還僱傭了葡萄牙人等外國人才,即使是到了末期,海上馬車夫荷蘭海軍都不敢與鄭家海軍正面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