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海上霸主兩個周邊小弟,挨個被明朝揍,大明沒慫過!

2020-12-17 騰訊網

前一篇講倭寇的時候,提到了明朝的戰力,今天寧衰人就跟大家聊聊明朝的對外戰爭的戰績如何。

其實,明代的發展,按照當時整個工業革命之前的世界,明朝領先了100-150年。鄭和下西洋比歐洲大航海早了一百多年。工商業發展規模、海外貿易,正規軍戰力都是世界一流的。

我一直的觀點是:滿清的入侵雖然有一定影響,但其實不是落後的根本原因。只是突然歐洲的工業革命好像開了掛一樣突然加速,將我們甩開。一個開掛,一個正常打怪升級,所以短短200年,差距就拉開了。

好了,廢話不說了,我們還是回到主題:

大明疆土遼闊,但一直跟蒙古糾纏不清,雖然元朝變成北元後分裂成三個大勢力,但黃金家族的餘威還是讓大明的邊疆不安寧。因此明朝的精銳部隊大部分集中在北方。

後期水師也慢慢發展起來,除去倭寇侵擾的江南衛所兵,總體軍力還是很強的。

今天我們來看看明朝立國以來的對外戰爭結果如何?

第一次:揍越南,朱棣徵越南

朱棣是個街溜子皇帝,其實打越南的理由很簡單,和後世的某個大人物理由很類似:「

南面的小朋友不聽話喲!「 明朝建國之初,越南是明朝的附屬國。朱元璋任命陳氏為越南國王,但後來朱棣手裡,政變弒君篡位,本來也沒啥,但是不給天朝上國通知就不對,朱棣發現自己小弟換人了,而且還沒來拜碼頭,十分惱怒。派兵攻打越南。據史料記載,碾壓完勝。

第二次:揍葡萄牙,屯門之戰

16世紀歐洲大航海時代剛開始,葡萄牙與西班牙迅速崛起算是初期的海上霸主,葡萄牙早在明朝中期就以抵達中國。這時候明王朝的皇帝是那個千年不遇的奇葩皇帝朱厚照。開始的時候葡萄牙與明政府也只是小摩擦,雙方在香港、澳門附近小衝突了幾次。嘉靖初年,葡萄牙人覺得自己實力夠了,大戰爆發。1521年雙方開始正式開戰,1523年明軍勝利。史料記載:明軍參戰人數10000人,葡萄牙700-800人,明軍指揮官為汪鋐。

老實說,雖然勝利,但贏的也不輕鬆,畢竟是十倍軍力,本土作戰。就是這第一次與歐洲人的接觸後,明朝意識到火器的作用。開始大力發展火器事業,增加軍事實力。

第三次:揍葡萄牙,西草灣之戰

西草灣之戰算是屯門之戰的後續。當時明朝贏了屯門之戰以後,明政府下令"不準中國人與葡萄牙人接觸。同時要中國戰船一旦遇葡萄牙旗船隻,無論軍艦商船。就將其擊毀"。然後西草灣之戰第二次湊翻了葡萄牙,但明朝政府也意識到了歐洲軍艦的強大,後來雙方達成協議。葡萄牙可以進行官方貿易。按照明朝法律進行,同時上繳稅款,合法經營。

第四次:揍日本,萬曆朝鮮戰爭

萬曆援朝戰爭是明代版「抗日援朝」戰爭。朝鮮當時是明朝的藩屬國。日本侵略朝鮮優勢碾壓,一個月攻陷朝鮮京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朝鮮向明朝求援。明軍遠赴朝鮮,基本全殲入朝的日軍。

萬曆援朝戰爭其實更深遠的是對日本壓制了300年,對東亞的政治軍事格局有著深遠影響。

順便提一下,前段時間很火的韓國電影《鳴梁海戰》,就是這場戰爭中的一段,當時朝鮮也就李舜臣是算個不錯的將領。按照棒子們的尿性,這電影有多少水分。大家應該清楚。

第五次:揍荷蘭,料羅灣海戰

荷蘭很小,但大航海時代卻有「海上馬車夫」的稱號,也稱霸於一時。料羅灣海戰算是中國古代規模比較大的海戰之一。這場海戰雖然勝利,但也導致了臺灣後來的命運。

明朝末期崇禎年間,其實明朝當時李自成、滿清等威脅更為巨大。但是打荷蘭人,明朝方面先後投入戰艦150餘艘,士兵幾萬餘人,荷蘭有幾十艘帶加農炮的戰列艦,雙方在福建金門東南海岸料羅灣開打。最終荷蘭失敗,這算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的戰役。後來荷蘭方面與明朝方面維持穩定的貿易行為直到明朝滅亡。

第六次:揍英國,明英戰爭

這次戰爭是被挑撥的。明朝跟葡萄牙打過幾次後,雙方安寧的貿易。英國想打開中國市場,葡萄牙卻樂意。給明朝忽悠英國人就是荷蘭人。當時距料羅灣海戰發生不久,明朝對於荷蘭沒什麼好感,拒絕了貿易往來。英國決定武力打開市場。最終明朝與英國戰爭爆發,

嚴格意義上,只算是小規模衝突,雙方投入的戰船不超過10搜,明朝廣東海防當局派出3艘戰船發射火炮和火箭,很快就幹翻了英國人。有趣的是,英國還上過虎門地區,燒了幾艘船,搶了30頭豬跑了。最終結果,狠揍一頓,通過談判,英國賠償白銀2800兩。

其實一直到崇禎年間,明朝那時候已經是內憂外患,一腦門麻煩,但是對外敵還真沒慫過。基本跟當時的歐洲海上霸主都拼過,而且沒吃虧。

【如廁小品,歷史趣聞】

【關注寧衰人,扯淡不傷神】

相關焦點

  • 明朝末年,中國和海上霸主荷蘭三次交鋒,三戰皆勝
    文/寂寞的紅酒荷蘭,位於歐洲西部,是17世紀的海上霸主,世界第一殖民強國。鼎盛時期的荷蘭,勢力遍及全球,擁有世界一半的軍艦和商船。荷蘭依仗國力強盛,軍事力量強大,在世界各地橫行無忌,沒人敢招惹它。但在古老的東方,荷蘭人卻遭遇了滑鐵盧,在和中國的交鋒中屢屢吃癟,大明朝曾和荷蘭爆發了三次戰爭,結果明朝三戰皆勝,「海上馬車夫」的臉都丟光了。1622 年,荷蘭依靠強大的艦隊佔據了澎湖,封鎖漳州海口,威逼明朝通商給予貿易特權。明廷得知荷蘭的囂張行徑後勃然大怒,大明中央政府下令福建巡撫嚴懲荷蘭人。
  • 盤點明朝的對外戰爭,明朝竟然大敗三任世界霸主?
    新中國建立,如今56個民族是一家,沒有對外戰爭的說法,因此明朝與蒙古、滿清的戰爭除去。戚繼光抗倭小編也暫時除去,因為戚繼光抗倭的最大敵人還是汪直、徐海等人的大量殘餘部隊,還有少量的日本海盜。鄭成功小編也暫時除去,畢竟那時明朝已經滅亡。但是即便如此,明朝的對外戰爭依然輝煌。話不多說,正文開始。
  • 對外海戰保持全勝 大明海軍有多強?外國人評價說:比二百年後的清朝...
    但是有一句話說對了,我們真正的敵人確實來自海上,這些敵人不但經常欺負清朝的八國聯軍,他們在明代也沒少鬧事,但是即使是在被李自成和八旗兵折騰得筋疲力竭的大明王朝,隨便抽調一點力量,就能打得他們船毀人亡,只好前籤訂一些「喪權辱國」的條約,承認大明王朝才是真正的海上霸主,並且按時繳納「保護費」。
  • 大明水師:300年戰無不勝的海上霸主 輝煌戰績讓西方列強膽戰心驚
    其總規模相當於10個西班牙無敵艦隊。二、明朝各時期海上力量的建議洪武年間明初洪武年間,政府建立海上力量的基本思路是在沿海各要衝之地,建立起一個「陸聚步兵,水具戰艦」的海上防禦體系,並在攻守兼備的遠洋防禦型海軍戰略指導下建設強大的海軍艦隊和完善的海軍基地。海軍艦隊包括了中央直屬艦隊和海洋警衛艦隊,基地建設包括衛所和水寨。
  • 荷蘭的無敵艦隊曾是歐洲霸主,為何被明朝海軍打得道歉又賠款?
    十六世紀中後期的荷蘭可以說是稱霸歐洲海域,荷蘭的無敵艦隊為荷蘭贏取了短暫的「世界霸主」稱號。荷蘭面積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荷蘭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後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荷蘭對外擴張的勢頭相當猛進,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了全球性殖民統治,荷蘭達到了黃金時期成為世界霸主。
  • 明朝16帝聚在一起,以朱元璋的暴脾氣,哪些皇帝會挨他的揍
    自古以來,我國已經出現了十多個朝代,四百多位皇帝,各朝代中,昏庸、暴君很常見,但是像明朝這樣,出現了很多奇葩皇帝,還是少見的。朱元璋雖然為人殘暴,殺了很多功臣,但他勤政,也算一個好皇帝。他這樣一位脾氣暴躁的皇帝,假如見到他之後的16位明朝皇帝,他會揍誰?
  • 德法聯賽霸主各揍對方小弟3-0!拜仁和大巴黎會師歐冠決賽
    在歐洲五大聯賽當中,德甲和法甲相對的整體戰鬥力處於劣勢,但是在本賽季的歐冠聯賽當中,來自這兩大聯賽的球隊卻包攬了全部四強的名額,其中法甲霸主巴黎聖日耳曼隊迎戰德甲球隊萊比錫,而德甲巨無霸拜仁慕尼黑則遇到了裡昂
  • 德法霸主各揍對方小弟3-0!拜仁和巴黎會師歐冠決賽
    在歐洲五大聯賽當中,德甲和法甲相對的整體戰鬥力處於劣勢,但是在本賽季的歐冠聯賽當中,來自這兩大聯賽的球隊卻包攬了全部四強的名額,其中法甲霸主巴黎聖日耳曼隊迎戰德甲球隊萊比錫,而德甲巨無霸拜仁慕尼黑則遇到了裡昂
  • 西班牙人試圖侵略大明,腓力二世:不能小瞧了明朝,至少要4000人
    那時的中國,正處於明朝中後期,急於將各國變為自己的殖民地的歐洲人也將目標對準了富庶的明朝。 幾年之後,西班牙艦隊的一名船長迭戈直接給當時在位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進言,認為只需要100人的西班牙軍隊就能徵服明朝。
  • 明朝末年,中國和海上霸主荷蘭交鋒,共16艘軍艦攻打大明,最終戰局...
    然而早在300年前,大明朝的時候,就曾出現過極為相似的一幕,在英國盯上中國之前,明末時期荷蘭就已經派出了整整16艘軍艦圍攻我國,不過人數僅1200,這一場僅千人的戰役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
  • 宋明兩朝都有海上貿易,為何宋朝富得流油,明朝卻捉襟見肘?
    說到"海上貿易",宋朝經常被當做範本,人們還會舉出宋朝是最富庶的封建王朝,進行佐證。可是,縱觀中國的歷史,會發現中國歷史上實行"海上貿易"的朝代並不少,而明朝就是其中之一。只是,宋明兩朝同樣實行海上貿易,為何宋朝富得流油,明朝卻捉襟見肘?
  • 《終極鬥羅》鬥2的霸主,鬥3的小弟,鬥4的「弟舔」,帝天怎麼了
    《終極鬥羅》鬥2的霸主,鬥3的小弟,鬥4的「弟舔」,帝天怎麼了 鬥3的小弟 到了《龍王傳說》中,由於出現了銀龍王古月娜之後,帝天的地位被迫退居第二位,魂獸的萬年老二了。
  • 海上霸主鄭芝龍,中國的海賊王,號稱世界最強海盜
    風光時,但凡在中國輻射至日本的整片海域都是鄭芝龍的天下,在海上只有掛著鄭芝龍的旗幟才能進行正常的海上商貿,沒掛的就直接把他們的船打沉,非常的霸氣。這個時候的鄭芝龍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戰力,不論是明朝政府還是海外勢力都非常懼怕鄭芝龍這支海上武裝。
  • 《大明風華》兩個太監差點顛覆大明王朝,壞得很!
    《大明風華》大結局了,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重新登上皇位,于謙被害死,孫若微和徐濱遨遊海上……這個結局,除了孫若微基本符合歷史。今天小編暫且不評論大結局,還是聊聊土木堡之變,土木堡之變可以說是大明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而有兩個太監在土木堡之變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分別是王振和喜寧。
  • 對待明朝鐵桿小弟 朱元璋欽定了朝鮮國號 卻為何不肯封李成桂為王
    朝鮮可謂是大明朝的模範「小弟」,一直通過定期向中國朝貢來維持與中國的宗藩關係,而且在明朝覺得藩屬國朝貢太頻繁空耗錢糧後,原本命朝鮮二三年一朝貢就行,但是朝鮮卻仍堅持一年朝貢一次。後金崛起之後,朝鮮也全力配合明朝與女真人作戰。
  • 中國海軍威武,先打葡萄牙,再揍西班牙,還收了200年「過路費」
    還沒完,還有內陸長江上「南京新江口」的400艘大船以及400艘運糧「漕船」;這近4000船中又劃分出250艘「遠洋寶船」。除了這些軍事用船之外,還有大量不在「大明水師」編制之內的,各種用以護洋巡江的「執法船」和「傳令快船」。
  • 解碼明朝內閣與司禮監,兩個影響大明命運的神秘機構
    大家看有關明朝的小說或影視,有兩個名詞是經常出現的,就是內閣和司禮監,他們似乎都是明朝十分重要的機構,又似乎還彼此衝突和敵對,就好像明朝皇帝的左右兩隻手,同為皇帝服務幹活,有些時候又好像皇帝左右手中各執的矛和盾,互相攻擊也互相防禦。內閣和司禮監在明朝究竟是怎樣的機構呢?
  • 400年前的抗日戰爭,大明帝國是否傷筋動骨
    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先是寫信給當時的朝鮮國王李昖,信中各種威逼利誘,要求李氏王朝協助日本對付大明。朝鮮認為自己是大明朝的小弟,彈丸之地的日本不足為懼,直接無視了豐臣秀吉的信函。承平日久的朝鮮軍隊幾乎節節敗退,緊急向宗主國明朝求救。李昖帶著自己的大臣妃子一路向北逃亡,甚至快到了大明的國土。
  • 明朝北京有個中央機關,南京也有個中央機關,南京的中央機關幹啥
    明朝卻特立獨行,在全國設立南京和北京兩個中心,配置兩套班子。1368 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大明王朝。1402 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從侄子朱允炆手上搶走了大明江山,自立為帝,是為明成祖。
  • 大明王朝為什麼有兩個中心,而且連官僚機構都一樣,有什麼作用?
    大明王朝為什麼有兩個中心,而且連官僚機構都一樣,有什麼作用?通常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組織,僅有一個政治中心。但是奇葩的明朝卻是個例外,因為它設立北京和南京兩個政治中心,有兩套不同的班子。公元1368 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創建了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