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可太難了,不停的補課不說,還總是因為寫作業的姿勢被家長說「站沒站相,坐沒坐相」,有很多花季少年,年紀輕輕就有些駝背、高低肩、脊柱側彎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超300萬的脊柱側彎病人,半數是青少年,所以說正確的坐姿跟好好學習一樣重要。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坐姿呢?這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不光要耐心的引導,還需要家長投入更多的矯正精力。
關於坐姿,我們要先給孩子營造一個標準的桌椅環境,最好是在幼升小的時候完成,在幼兒園階段我們可以放任孩子趴著地上玩、畫畫,坐著看繪本,但小學就不行了。這個時候就要引入「課桌」的概念,要讓孩子脊背挺直,雙肩放平。
具體來說就是當孩子的身高到達90到100釐米的時候,就有必要準備一個小椅子,這個小椅子要做到讓孩子臀部與腰部保持90度,膝蓋彎曲90度,腳與地面呈90度,這樣的坐姿不光有利於保持孩子挺拔的身姿,還有利於保護眼睛集中注意力。
這個要求對於大人來說都有些困難,所以我們要耐心地引導孩子,有個朋友的經歷或許對家長們矯正孩子坐姿有所幫助。
他在監督孩子坐姿的時候操碎了心,和妻子輪流陪著孩子寫作業,看到孩子有趴下的趨勢就提醒他,一開始的時候還是有效果的,但是後來提醒的頻率就高了,而且多次提醒還容易引發孩子的不滿情緒,比如孩子在學校,在沒人監督的時候,基本上不會坐直了寫字。
後來他開始頻繁地使用「黑科技」,比如在家裡弄一個太陽帽,在後邊用繩子拉緊,這樣孩子就沒法太低頭趴著寫作業了;比如弄一個板子,綁在孩子後背上,孩子就得直挺挺的寫作業。但是這些東西只能在家弄,孩子在學校依舊我行我素,而且總有東西頂著,孩子寫作業也不舒服。
於是他又拿來「正姿筆」,就是那種有感應器的筆,只有坐直了才會出水,坐不直就寫不了字,這種東西更偏向於歐洲等國家,學英語的時候可以用,寫中文的時候,有些角度容易把字遮擋住,孩子為了看清楚字,又得趴著寫了。
經過反反覆覆觀察,他發現為了確保孩子能有正確的坐姿,一定要確保孩子有正確的握筆姿勢,後來孩子學會了正確的握筆方法,低頭寫字的頻率也就低了。
所以說在給孩子正姿的時候,要先糾正孩子的握筆姿勢,同時不要想著去限制、幹涉孩子的坐姿,如果方法不對可能還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另外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讓孩子長時間書寫。
可見教育孩子不論是坐姿還是學習,都不能急於求成,同時家長也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別人家的「黑科技」要參考的用,有時候從家庭成員入手,言傳身教地教孩子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希望家長能和孩子們共同培養出好習慣,雖然前期可能會很辛苦,但最後一定能收穫一個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對於這件事情你怎麼看?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嗎?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聲明:內容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