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束腰家具的演化歷程及詳細解讀明式家具腿足上的花活兒:挖缺做

2021-02-24 藏拙號

「我們說有束腰家具,它是從唐代流行的臺座或壼門床、壼門案演變出來的。開始由每面幾個壼門簡化到每面一個壼門,再由一個壼門簡化到四角只剩四根腿足。腿足位在四角,外形本來就是方的。壼門床、案上下同大,故四足直立,不像屋柱那樣有側腳。壼門從臺座上消失,最後遺留下歧出的角牙,經過蛻變和斂縮,成為足端的馬蹄。」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唐《螺鈿雙陸木棋盤》—— 吐魯番阿斯塔那206號墓出土

通過一些古畫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有束腰馬蹄足家具是如何從壼門臺座或壼門床進化歷程。

北齊校書圖 楊子華

周昉《調嬰圖卷》局部

宋 馬和之 《孝經圖》

從秦漢時期的各種壁畫、畫磚、漆畫、帛畫、等推斷,床榻可供人坐、臥、寢,辦公及待客等,為當時非常重要的家具之一。這些榻,絕大多數有比較粗壯的截面為曲尺形的腿,工匠術語稱之為「挖缺作」。上圖畫中壼門床榻體型寬大,每面有幾個壼門輪廓。

李嵩 聽阮圖

宋代畫家李嵩《聽阮圖》中,床榻的造型與上例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尺寸顯得小了很多,每一面只有一個壼門,腿足位於四角,足下有託泥。明式家具中非常經典的壼門四面平造型便是由此而來。榻旁方香幾為有束腰馬蹄足帶託泥,同為壼門牙板。

槐蔭消夏圖 局部

槐蔭消夏圖 細節

南宋這幅《槐蔭消夏圖》中的榻,壼門輪廓已經逐步簡化成馬蹄足。正面四個,側面兩個。這種設計與臥榻尺寸有關。榻的尺寸不大,僅限於個人享受。桌案及垂足而坐的椅凳讓床榻逐漸淡出待客的功能。床榻與桌椅並用的待客家具,我們從《劉松年十八學士圖》中能窺得一二。

劉松年 《十八學士圖》局部

《十八學士圖》的三屏風羅漢床,尺寸與明式家具中的羅漢床非常相似,三屏風式,床體四面平式,邊抹有線腳裝飾,素牙板馬蹄足。足下無託泥。

劉松年《十八學士圖》局部

《十八學士圖》中,窄窄的牙板及腿足邊緣起了裝飾的線腳:燈草線。這樣使得四面平畫案輪廓更加清晰完整且充分展示出簡潔流暢的線條及剛勁有力的風骨,恰是中國明式家具的簡約而不簡單的內涵。

有束腰家具從臺座、或壼門床、壼門案逐漸演變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壼門臺座或壼門床的痕跡。我們從故宮皇家御用的一件長方桌說起。

填漆戧金五龍捧壽長方桌

故宮 填漆戧金五龍捧壽長方桌

填漆戧金五龍捧壽長方桌尺寸:長160.5釐米;寬84.5釐米;高85.5釐米。清早期宮廷御用器,現藏於故宮。長方桌為四面平式,腿足間施高拱羅鍋棖,棖子與桌面間用捲雲紋卡子花。桌子四腿「挖缺做」,內翻馬蹄。

故宮 填漆戧金五龍捧壽長方桌 桌面

桌面填漆戧金五龍捧壽,四周配海水江崖紋。桌子通體皆以雲紋,龍紋裝飾。長方桌精細華美,龍紋氣勢非凡,彰顯十足皇家霸氣。

我們注意到,這件四面平長方桌與其它明式家具四面平不同的是,腿足使用的為挖缺做。回應前面說的,腿足的挖缺做,保留了壼門臺座或壼門床的痕跡。

挖缺細節

挖缺:方足內向的一角,切去四分之一,斷面作曲尺形,比一般的馬蹄足更多地保留了壼門臺座或壼門床痕跡。

挖缺做:腿足採用挖缺造法的家具稱為「挖缺做」。

挖缺做是某些有束腰方足家具採用的一種較為復古的造法,可歸為腿足裡外有別的一類。

明黃花梨高束腰馬蹄足挖缺做條桌

高束腰馬蹄足挖缺做條桌尺寸:長98.5釐米;寬48.5釐米;高80釐米。高束腰,壼門牙板及挖缺做的腿足,都讓它展現出有復古風格的精緻華美。王世襄先生把它收入《明式家具珍賞》圖99。「挖缺的斷面,連同雙雙向上翹起的馬蹄足尖,可視為壼門床遺留的痕跡」,王老給它罕見的定位:「在明代的桌案中還保留著壼門床腳痕跡的極為罕見,此桌的腿子挖缺做卻是一例」。

挖缺做雖在古典家具中並不常見,有時在工藝上是一種恰當的處理方法。

羅漢床腿足的挖缺做

小知識:羅漢床腿足挖缺做,除風格較為復古外,對床也有結構上的意義。


第一,挖缺做可以省料。腿子料如有小裂或白皮,用挖缺可以去掉這部分,腿子料還能用。同時,如果床的大邊較窄,或需要做軟屜,不能完全壓住腿子上部盡端斷面,斷面容易開裂。挖缺正好可以去掉壓不住的這部分。

第二,挖缺做,可以降低腿足的厚度。曲尺形斷面使得腿足在烘乾處理時容易幹透,以避免溼度對腿足的影響。

第三,挖缺做,可以在不影響床的承重基礎上,適當減輕床的重量,利於搬動。

相關焦點

  • 明式家具,傳統家具巔峰之作!
    ▲晚明  黃花梨有束腰羅鍋棖馬蹄足八仙桌明代家具與明式家具明代家具,是專指在明代製作的家具。明代家具是時間概念。由於製作年代主要在明代,故稱叫「明式」。它是在宋代、元代家具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在工藝、造型、材料、結構上都有重大突破。明式家具一直被譽為我國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是中國家具民族形式的典範和代表。在世界家具史上也獨樹一幟,自成體系,具有顯赫的地位。
  • 明式家具發展史全解
    造型優美,選材考究,製作精細是明式家具的三大特點。▲晚明  黃花梨有束腰羅鍋棖馬蹄足八仙桌明代家具與明式家具明代家具,是專指在明代製作的家具。明代家具是時間概念。而明式家具則是藝術概念,兩者有著本質區別。
  • 程式化,明式家具的末路?
    有束腰和無束腰就是明式家具的西皮和二黃。 有束腰及無束腰涼榻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太單調了,聽來聽去,看來看去,就兩種風格,凳子可以做羅鍋棖束腰馬蹄腿,桌子也可以用羅鍋棖束腰馬蹄腿,就大小變了一下
  • 廳堂玄關陳設雅器,拉錢紋高束腰馬蹄腿條桌,大紅酸枝紅木家具
    拉錢紋高束腰馬蹄腿書桌規格:128*38*81cm畫桌在文人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一般認為深逾60釐米者可曰「畫桌」,未逾者則為條桌或書桌。案硬朗的線條、巧妙的雕飾、豪爽的用料,使之成為明式家具的上乘之作。其形態古樸,結構嚴謹,線條明快,渾厚凝練,是明式家具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件。此桌復刻清乾隆時期馬蹄腿書桌。以大紅酸枝為材,紋理細密緊緻,形制秀麗挺拔,在整體形制上有明顯的明式家具風格。色澤沉穆,工藝考究。攢框裝獨板為之案面,圖案猶如山間小溪般流暢,花紋之美,令人流連忘返。
  • 收藏知識●王世襄評明式家具特點
    關注請點擊左上角藍色「深圳市書法院」字樣…………【宣和畫舘】…………… 收藏知識●王世襄評明式家具特點 嘉德秋拍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其中,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稱的王世襄老先生舊藏屢屢拍出高價故沈穆是一種深沈而幽靜的美。在明式家具中,能入簡練、淳樸、厚拙、凝重諸品的,必然兼具幽靜的美。今舉黑漆炕幾作為此品的實例,因其更饒沈穆的韻趣而已。 此幾用三塊獨板造成,糊布上漆灰髹退光,不施雕刻及描繪。兩側足上開孔,彎如覆瓦,可容手掌。幾面板厚餘寸。幾足板厚二寸,上半鏟剔板的內側,下半鏟剔板的外側,至足底稍稍向外翻轉,呈捲曲之勢。
  • 明式家具持續強勢 | 乾隆紫檀六方桌香港佳士得領銜
    桌面以六段攢拼板心而成,皆施悶榫,外觀不見榫頭,此為紫檀家具常見榫卯方式。桌面冰盤沿簡練,近下方壓素邊線一道,造型醇厚。束腰稍高,鏟地高浮雕花紋,以西番蓮花和苕茛葉紋組成一花四葉圖案,將每段束腰分割為四個開光狀,內浮雕四重瓣花頭。託腮肥厚,浮雕一周仰蓮紋,清宮造辦處檔案將這種仰俯蓮紋記為「八達馬」紋,此名稱歷史可上溯至元代。
  • 【乾貨】明式家具常用的「結構部件」設計,都在這兒了!
    如椅子後腿與搭腦的交角處,圈椅的扶手與後腿,扶手與前腿的交角處,桌案的臺面與四腿的交角處,衣架兩立柱與搭腦的交角處,以及鏡架、屏風、機凳、床榻、橫木與立木的支架交角處,都施以各種紋樣的牙子(包括牙條與牙頭)。 這種牙子,橫向較長的叫牙條,施在角上的短小花牙叫牙頭。
  • 王世襄評明式家具特點,紅木人必須轉發~
    嘉德秋拍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其中,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稱的王世襄老先生舊藏屢屢拍出高價。故沈穆是一種深沈而幽靜的美。在明式家具中,能入簡練、淳樸、厚拙、凝重諸品的,必然兼具幽靜的美。今舉黑漆炕幾作為此品的實例,因其更饒沈穆的韻趣而已。     此幾用三塊獨板造成,糊布上漆灰髹退光,不施雕刻及描繪。兩側足上開孔,彎如覆瓦,可容手掌。幾面板厚餘寸。幾足板厚二寸,上半鏟剔板的內側,下半鏟剔板的外側,至足底稍稍向外翻轉,呈捲曲之勢。
  • 明式家具第一人王世襄:家具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都帶著特殊「親切」,又是體現出文化的「永恆價值和魅力」。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賞》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家具領域的裡程碑式著述。他的這兩部巨作是在同一張紫檀大畫案上完成。
  • 【嘉德秋拍】清雋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方材,直足,內翻馬蹄,足間施羅鍋棖,採用有束腰家具的基本形式。和前例相比,用材考究,尺寸較大,是一件比較正規的二人凳,而不是一般的民用家具。——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賞》明黃花梨有束腰羅鍋棖二人凳102×42×49 cm來源:移情正心齋舊藏。
  • 看了這些紫光檀茶桌、八仙桌、書房組合家具才知道紅木家具的美!
    紫光檀圓凳茶桌由紫光檀嵌緬甸花梨面心製成,桌面攢框嵌板,以粽角榫與腿足相接,方材腿足四腿八挓,足底接方材託泥,底下帶有龜足。大紅酸枝有束腰馬蹄足八仙桌八仙桌器型文質典雅,甚為奇特,有束腰馬蹄足式,但在牙板下的腿足間裝有開光即孔洞的羅鍋棖,屬於羅鍋棖的變體,富有裝飾意趣,八仙桌面板為格角榫攢框裝板,桌面半圓冰盤沿
  • 椅凳類 | 清雋明朗——明清古典家具專場
    47.5×47.5×48.7 cm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椅凳類篇章中列出「其他形式的杌凳」,指出方形和長方形以外的杌凳作為其他形式的杌凳,如圓凳、橢圓凳、六方凳、海棠式凳、扇面式凳等等。這些形式在明及清前期的實物中肯定存在,繪畫中也能看到它們的形象,惟傳世實物中,堪稱明式的極為罕見。此黃花梨癭木面鼓凳,有束腰,四足,插肩榫結構,足下有託泥。
  • 式樣各異的「十大羅漢床」愛好古式家具收藏者,您看哪件能奪冠?
    有種榻名叫「彌勒榻」它的體形比較大,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漢朝以前,中國人就有「席地而坐」待客習俗,在北方冬天氣候比較寒冷,羅漢床上放一張炕幾,兩邊鋪設坐褥、隱枕,放在廳堂待客。擺上茶水和水果、瓜子或者酒菜,邊喝邊聊,形成國人待客之道。自清代至今,在羅漢床接待客人是最高禮遇。猶如近代坐在沙發上接待貴賓一樣的功能。羅漢床是一種坐臥兩用的床,一般在寢室可睡覺稱「床」,在客廳待客則稱「榻」,是廳堂中十分講究的家具。
  • 陳夢家論明式家具藝術
    明黃花梨燈掛椅(陳夢家舊藏)而因為「明式家具」,兩個性格有別的人,終因一個共同志趣而開始切磋琢磨,成為摯友。明鐵力四出頭官帽椅(王世襄舊藏)王世襄曾經在《懷念夢家》一文中寫到二人的收藏趣事:例如那對明紫檀直欞架格,在魯班館南口路東的家具店裡擺了一兩年,我去看過多次,力不能致,終為夢家所得。
  • 尚比亞紫檀,有束腰羅鍋棖馬蹄足條桌
    「尚比亞紫檀有束腰羅鍋棖馬蹄足條桌」尺寸:97×42×86.5cm此桌選用尚比亞血檀製作,整器設計全拆裝。桌體全身無雕飾,是明式桌類家具最標準的造型。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桌面以格角榫攢框鑲面板,邊抹冰盤沿窄束腰,牙,角圓格角相交,沿邊起圓潤的燈草線,構成完整連貫的輪廓線。腿間安一木的羅鍋棖。其四足修長,收以內翻的高馬蹄。整器結構嚴謹,比例協調,高挑挺拔,簡約明朗。
  • 中貿聖佳2015春拍丨古董珍玩之家具
    原因在於一方面當時的工匠技藝高超,做工極為精細。另一方面,包鑲的拼縫往往巧妙地選在線腳的折沿處,拼縫本身就是折沿線,令人難以覺察。此條桌為紫檀包鑲硬木桌面攢框鑲板心,側面冰盤沿。面下帶打窪束腰,加裝上下託腮,牙板上沿雕刻蓮瓣紋,牙板與腿子內側夾角處有透雕拐子紋託角牙。直腿內翻回紋馬蹄足。此桌製作與乾隆時候,其中角牙回紋馬蹄反應出清代家具的特點。
  • 明式家具之簡素空靈
    一句簡素空靈,把明式家具的最高審美指向表達的淋漓盡致。體現簡素空靈之美的家具被推為上乘之品,是有其藝術淵源和文化背景的,它直接受明清以來文人畫的影響,兩者在審美旨趣上一脈相通。從魏晉玄學開始,一直有著一個哲學命題:有和無。王弼在他的《論語釋疑》中提出:「道者,無之稱也,無不通也,無不由也,況之曰道。寂然無體,不可為象。」
  • 當代優雅 明式客廳|區氏
    高束腰嵌入外露腿足上部與桌面下的槽口,直碰在弧面牙條上。牙條作肩以抱肩榫與腿足結合,腿足下展為形狀美好的馬蹄足。牙條下邊沿外反成碗口線,其勢延順至腿足。四根方材霸王棖出榫納入四足,以銷釘固定交於桌面下兩端穿帶。大邊高束腰其中一面設一具抽屜。
  • 區氏家具當代書房:中西人文,泊心之所,古今共賞
    以鐵梨木製成,幾面攢框裝板,四周邊框做攔水線。邊框側面做成冰盤沿,造型簡素,弧線飽滿圓潤。高束腰,牙板微鼓出,沿邊起線,牙板與腿足以柔婉的曲線相合,直腿足,末端內翻為卷足,為半個如意雲頭造型。腿足上設霸王棖,頂在幾面下的穿帶上,以保持結構的穩固。腿足下承有束腰內翻馬蹄足臺座。
  • 山西傳統家具的分類與特點
    炕上的承載型家具有炕幾、炕案及炕桌。一般炕幾、炕案較窄,放在炕的兩側端使用。其中,炕幾或由三塊板直角相交而成,或腿足在幾面四周作桌形結體。而炕案的腿足縮進安裝,是案形結體。炕桌較炕幾和炕案要寬,一般放在炕的中央使用桌形結體和案形結體分別來源於中國傳統建築的大木樑架和壺門、須彌座。因此,桌形結體一般無束腰、腿足多用圓材,帶側角,足端無馬蹄,足下無託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