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實現大型變電站高精度無人機全自主巡檢

2021-02-28 天津市無人機應用協會

      12月9日,在寧夏750千伏賀蘭山變電站內,無人機騰空而起,高清拍攝獨立避雷針緊固螺栓等設備關鍵部位,智能規避附近帶電設備,全程沒有依靠人工操作。巡檢工作結束後,無人機自動返航,與站內戶外機器人進行系統互通,生成綜合巡檢報告。曾經需要人工8小時方能完成的巡檢工作,目前已全部實現了機器代人智能化巡檢。

  這是西北地區首次在750千伏變電站生產實際場景實施無人機高精度全自主巡檢。整個過程創新採用8架無人機進行一控多機集群式點雲數據收集,通過圖相工作處理站進行點雲實體模型組建,在國內開創了該技術應用的先河,並基於三維點雲實體模型對電站周邊環境進行立體隱患排查、巡檢點位預設、自主巡檢航跡規劃,填補了變電站無人機高精度全自主巡檢的空白,標誌著寧夏電網智能運檢體系建設已成功邁入「地空一體化多維智能巡檢」新時代。

  為實現電網全工況複雜場景無人機自主巡檢,來自國網寧夏檢修公司和省管產業單位寧夏超高壓電力工程有限公司的智能運檢、變電運維、輸電工程三個專業等20餘人組成無人機巡檢柔性團隊,率先實現了750千伏變電站無人機高精度真實生產場景全自主巡檢工作。

  據悉本次實現首飛的賀蘭山變是寧夏北部的樞紐電站,「整個巡檢過程時相當於刀尖上行走,容不得半點誤差。」無人機巡檢柔性團隊的李波打了個比方。「所以我們突破性採用傾斜攝影三維建模技術,極大提升了航線規劃的精準度,而且成本更低。」

  為了保證無人機飛行航線的絕對精度,無人機巡檢柔性團隊集智攻堅,成功將實飛航線誤差保持在釐米級,並植入安全策略,加入了信號丟失、突行大風天氣就近降落等應急策略,有效降低了撞線墜機等安全風險。通過不斷累積飛行經驗,該團隊進一步研發形成了「一鍵巡檢」技術,無人機自主對電站設備和周邊環境完成全方位地毯式巡檢,是人工巡檢效率的十餘倍。

  本次賀蘭山750千伏變電站無人機高精度全自主巡檢的核心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由寧夏超高壓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提供。這是該公司作為產業公司緊緊依託主網運檢智巡的新生態進行科技轉型和自主創新的一個縮影,也是國網寧夏檢修公司繼變電站多維智能巡檢機器人、輔助設備集中監控系統等智能巡檢新技術開發應用後的又一突破性成果。


本文來源:無人機之家

聲明:天無協尊重行業規範,每篇文章都註明有明確的作者和來源。

相關焦點

  • 中國民用植保無人機和巡檢無人機的發展現況
    無人機的最初的設計和製造主要服務於軍事用途,民用無人機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起步的,與軍用無人機的百年歷史相比,要短得多。民用無人機能夠得以發展,要歸功於軍事技術的民用化。中國民用無人機在近10年裡得到了真正全方面的發展。
  • 宜昌首個220千伏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崗」
    視頻:宜昌首個220千伏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崗」。智能巡檢機器人在變電站內工作。記者李傳平攝智能巡檢機器人帶有紅外熱像儀、雷射傳感器和高清攝像頭等設備。記者李傳平攝設定好巡檢點後,機器人可自行前進,並對巡檢點挨個巡檢。
  • 空中智能巡檢交通、電網!國內領先無人機自駕系統項目在丹灶量產
    5 月 17 日上午,在丹灶鎮聯東U谷中科雲圖公司舉行了院士地理空間無人機自駕系統項目投產暨丹灶鎮 5G 網聯無人機智能化城市網格管理項目啟動儀式,由佛山中科雲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科雲圖」)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自駕系統項目將實現量產。作為佛山首家由院士擔任法人的企業,中科雲圖項目的快速推進,為丹灶智能安全產業發展拼上重要的一塊拼圖。
  • 寧夏鹽池:順豐大型貨運無人機成功實現轉場飛行
    8月21日上午8點,一架大型無人機出現在西北的上空,這架無人機從鹽池縣通用機場起飛,近一個小時後飛機成功在內蒙古目的地機場完成轉場飛行。標誌著順豐大型無人機基於業務場景下,首次載貨飛行取得了圓滿成功,這也是國內首次將大型無人機用於物流場景。
  • 國網上饒市廣豐區供電:配電線路無人機巡檢工作智能化常態化
    國網上饒市廣豐區供電公司技術員們操控著無人機,對西廣路I線、II線進行線路巡檢。利用無人機巡檢配電線路工作,在廣豐區公司已經智能化常態化。 該公司自創新配電線路巡檢模式兩個月以來,已開展無人機巡檢10千伏線路40條,線路總長度340公裡,杆塔6800基;共發現缺陷210處,其中危急缺陷2處,嚴重缺陷6處,一般缺陷202處。
  • 北京電網負荷創冬季歷史新高 用無人機巡檢提升效率
    同時,加大了無人機自主巡檢技術的運用。「以前運維巡視人員都是在地面對輸電線路進行遠距離測溫,現在無人機可貼近線路進行精準測溫,巡視質量更高、更精準。無人機通過精細化巡檢發現風箏線等異物,最大程度降低輸電線路風險隱患。」國網北京電力設備部配網處處長王志勇說。
  • 專注智能巡檢領域,因諾科技打造智能無人機系統體系
    由於無人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飛行性能優秀、可攜帶一定載荷等特點,因此受到了消費、巡檢、輔助勘察、野外定位等民用市場的關注,一時間以大疆為首的無人機廠商不斷發力,幾乎將消費級民用無人機做到了極致。但工業級無人機由於需要在具體行業環境中執行相應的任務,所以就對信息傳輸處理、核心算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這不僅要求工業級無人機企業具有相關算法及控制系統的研發能力,同時也需要其對不同的工業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積累,面對這樣的行業現狀,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因諾科技)抓住機會,利用自研飛控算法,向管線巡檢、光伏運維、森林安防、環境監測等領域提供了豐富的無人機產品及解決方案。
  • 電網請來「5G管家」,懂安全第一還能指揮無人機走鋼絲
    5G+巡檢機器人代替人工巡視,既保證了運行人員的人身安全,又提高了巡視效率;藉助5G高精度授時特性,電網可縮短故障處理時間45分鐘;通過5G通道回傳現場高清視頻,變電運行人員即可遠程操作控制……在南方電網,5G最新應用正在這裡陸續落地。 「電網業務和其他應用場景有區別。」
  • 全國首個井下5G+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成功運轉
    事實卻非如此,近些年來,隨著各類信息化技術在煤炭行業的廣泛應用,煤礦的自動化生產已經大踏步的實現飛越。進入5G時代,隨著物聯網的廣泛應用,無人採礦的煤炭全智能化生產即將成為現實。 近日,從神東煤炭傳來一個好消息:9月26日神東煤炭集團與中國電信陝西公司成功開通上灣煤礦井下5G網絡,同時實現全國首個井下5G+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成功運轉。
  • 北京電網用電負荷創冬季歷史新高,無人機加入電力巡檢隊伍
    近年來,無人機等新科技投入到電力應急保障中,北京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計劃於明年實現無人機自主巡檢全覆蓋。房山供電公司運檢部無人機操作員於蓬勃操控無人機進行巡檢。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攝北京「煤改電」用戶增至130萬戶,無人機等加入供電保障今年冬季,北京地區供暖保障用戶數量大幅增加,「煤改電」用戶增至130萬戶,「煤改氣」、小區壁掛爐居民、供熱站等供暖用戶也納入到重點供電保障範圍。
  • 西北油田無人機「亮劍」大漠塔中單井巡檢
    11月23日至28日,西北油田採油一廠採油管理三區副經理鬍子龍、井控管理員楊衛忠、員工常壽學等一行六人,前往塔中片區,對塔中、兩順、中1、古隆井區進行了為期六天的巡檢,車輛日均行駛450km,人工日均步行15km,沙堵嚴重處人工開挖道路,採取人工+無人機巡檢方式共計巡檢34口單井。
  • 國網金昌供電公司智能巡檢機器人護航電網安全
    「一個330千伏變電站,戶外共有800多個點位,我們人工巡視至少需要四五個小時才能完成。而智能巡檢機器人只需兩個多小時就能準確完成。」近日,國網金昌供電公司110千伏夾河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對變電站首次巡檢後,全程監控巡檢的金昌供電公司運維站副站長石多文對這位團隊「新成員」表現十分滿意。當日,隨著國網金昌供電公司110千伏夾河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投入使用,標誌著該公司所轄東大山變、沙窩變、宗家莊變、永昌變、夾河變等五座110千伏變電站進入智能巡檢時代。
  • 順豐大型無人機首次試載羊肉,最大起飛重量達1.5噸
    在試航儀式上,鄂託克前旗當地的阿爾巴斯羊肉搭載順豐FH-98大型無人機飛往寧夏銀川附近,根據目的地的距離不同,採用冷鏈直發和航空貨運等模式,運輸到全國各地。順豐FH-98大型無人機全程的飛行時長約1小時,比陸運時長縮短了1.5小時,完美解決前端幹線距離運輸問題,大大提高了羊肉運輸整體時效。
  • 順豐FH-98大型無人機寄遞牛羊肉首航成功
    , 內蒙古鄂託克前旗當地的阿爾巴斯羊肉搭載順豐FH-98大型無人機飛往寧夏銀川附近,根據目的地的距離不同,採用冷鏈直發和航空貨運等模式,運輸到全國各地。這是順豐大型無人機繼續今年8月寧夏載貨飛行(順豐FH-98大型無人機首次投入實際貨運場景,成功自寧夏飛抵內蒙機場!)後首次參與牛羊肉運輸;本次試飛的成功,預示著西北地區牛羊肉寄遞時效提速將很快到來。
  • 試航成功 內蒙古牛羊肉將搭載大型無人機「飛」向全國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鄭慧英)12月8日,在內蒙古鄂託克前旗,順豐舉行大型無人機運輸牛羊肉試航儀式, 鄂託克前旗當地的阿爾巴斯羊肉搭載順豐FH-98大型無人機飛往寧夏銀川附近,根據目的地的距離不同,採用冷鏈直發和航空貨運等模式,運輸到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