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原產在古波斯及其附近。即現在的伊朗、阿富汗、前蘇聯的高加索等中亞地帶,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國。枝繁葉茂、花盛子多的石榴深受我國各族人民的喜愛與讚美,是象徵繁榮、昌盛、和睦、團圓的吉祥之果,在民間形成了許多與石榴有關的鄉風民俗和獨具特色的民間石榴文化: 「榴孕百子」,人們借石榴多籽、豐產,來祝願子孫繁衍,家族興旺昌盛。「送榴傳誼」、「笑口常開」石榴原產在古波斯及其附近。即現在的伊朗、阿富汗、前蘇聯的高加索等中亞地帶,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國。枝繁葉茂、花盛子多的石榴深受我國各族人民的喜愛與讚美,是象徵繁榮、昌盛、和睦、團圓的吉祥之果,在民間形成了許多與石榴有關的鄉風民俗和獨具特色的民間石榴文化: 「榴孕百子」,人們借石榴多籽、豐產,來祝願子孫繁衍,家族興旺昌盛。「送榴傳誼」、「笑口常開」。
一、花的畫法
石榴花多用點厾法。一般多畫紅花。單瓣石榴花,可參照茶花畫法。外型宜圓些。重瓣花可採用「外拓法」畫,即抓住花形碗與盤的大關係,從內瓣畫起。先畫淺色內層外瓣,再添內層深瓣;也可以先畫內層深瓣,再畫內層淺瓣。畫好之後再向外拓展畫出。花瓣用朱磦蘸胭脂畫。花頭點好後可趁溼以稍重色勾筋,亦可不勾。最後以胭脂合墨點蕊(也可以粉黃點蕊)。花萼肥厚,可先用淡墨勾,再染黃(略加朱磦)。
二、果實的畫法
1.勾染法
先以淡墨勾出形體。線不僅僅是畫出輪廓,更要把體積起伏關係表現出來。勾石榴可從「嘴」畫起,再勾果身。用筆要有輕重頓挫,要藉助體面轉換在輪廓上形成的變化,用線與線相「搭」,來表現果實的體積起伏關係。勾出形體後,可略皴幾筆以增強果實的厚重感。幹後可用淡赭石染。染要見筆,實為點染。
2.點厾法
點厾法常以清水筆蘸赭石,再以筆尖蘸少許重墨稍加調整,先點石榴「嘴」,再點果身,半乾時以重墨點斑;青石榴則以草綠蘸赭石點;紅石榴則用硃砂點,亦可先用重墨點,半乾以硃砂罩點。石榴成熟後,表皮綻裂,露出籽粒。畫籽粒可勾可點,紅籽可用胭脂點,籽粒要有大小變化,用筆要利落。
三、葉子的畫法
畫石榴葉子,要弄清葉子的生長特徵。新枝上的葉成簇,一組一組的;老枝條上的葉為對生。根據果實的畫法不同,及色調需要,可勾可點、可墨可色。
《碩果》的畫法步驟:
步驟一:先以濃墨點寫出畫面左下方的兩個石榴,而後添枝條。畫枝要注意前後、輕重的穿插關係。再用稍淡的墨補畫左側後面及右側的石榴。半乾時在墨上點硃砂。點硃砂要見「筆」,用筆不可太碎。
步驟二:用墨勾葉。勾葉要注意葉的前後、濃淡虛實關係。為求厚重感在葉子外緣用淡墨復勾,復勾要斷斷續續以求鬆動。最後用草綠填葉,填色時不必太拘泥,要見「筆」。
步驟三:用淡墨畫帘子。帘子宜虛,中鋒用筆,宜松活。要注意線的疏密變化。
步驟四:整理畫面。以胭脂點出石榴籽,顏色不宜過重。籽粒與果皮處點以濃黃、枝幹上點苔,鈐印。
山深熟石榴,向日笑開口。
深山少人收,顆顆明珠走。
徐渭的石榴圖表達了他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
蹤巖夫先生畫石榴常題
碩果圖 珠璣滿腹,笑口常開。
春溫秋肅六十年,碧血芳草路漫漫。而今神州盡沃野,誰留碩果在人間?(人生自問)
葉黃子熟正西風,亂點丹砂散粒紅。不是畫家貪巧思,石榴皮裂自相攻。(白石句)
金風吹綻絳紗囊,零落宣和御墨香。猶喜樹頭霜露少,南枝有子殿秋光。(明人句)
留得千粒子,劫後更成林。(汶川地震賑災)
多子未必多福,留名須當留實。(人生感悟)
大滌子題畫云:作書作畫,無論老手後學,先以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出之紙上。意懶則淺薄無神,不能書畫。此議得諸大家心會,非一般小手藝者可以悟得。畫者,神情意趣而已,先有神遇而以跡化,興趣懷抱寓其中。如若精神不濟,軟弱無力,其餘不足論也。
徐渭雜花圖卷中的石榴枝幹用破筆散鋒揮寫
八大山人畫的石榴用筆沉穩,凝練,中側鋒互用,綿裡藏針。
吳昌碩筆墨沉實厚重
潘天壽用筆沉雄,題款注意了畫面布白
李苦禪此圖有八大遺韻
王雪濤的用筆剛健婀娜
陳子莊的筆墨散淡、超逸
崔子範的筆墨稚拙
孫其峰的石榴色彩單純,用筆鬆動,亂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