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19年裡,不乏諸多可喜的影視劇,但《陳情令》從夏日開播紅到年底,即使從第一集因特效的敗筆,在豆瓣只有4.8的低分,到創下多個紀錄豆瓣評分人數達到69萬,當時在騰訊祭出提前充會員可提前看結局的方案下逾250萬人付費解鎖大結局,《陳情令》為騰訊視頻帶來近8000萬元人民幣的利潤。
不僅在國內火,《陳情令》的熱度又紅到東南亞、日韓等。
可以說,這部劇有多少人罵,就有多少人對它真香,其實它的缺點顯而易見——令人尷尬的特效與群戰。但相對於罵聲,愈陷愈深的人則愈來愈多,這齣劇像個鋪滿了灰塵的璞玉,你要拍開那灰塵,才看得到它故事的核心是人,跟著人走,才窺見一個絕世美玉。
所以說,在如此現象級影視的爆紅背後,我們是否可以說這是一次新的題材突破。
各大電視臺、視頻網站在推的劇多為《親愛的,熱愛的》《都挺好》《鄉村愛情故事》這些,要麼是完全脫離現實的霸道總裁愛上我傻白甜劇,要麼是中年危機養老扶弱的家長裡短一地雞毛。對愛情本質的描繪與詮釋,在這裡面是蒼白無力的。
大家喜歡的男主是哪種?要多金的二代,要霸道總裁,要帥氣,要被萬眾矚目...?
沒有影視劇的女主在考慮與對方是否精神契合,對方是否為自己的Superman,是否願意一起經歷現實的苦難共同成長。
在這樣的背景下,《陳情令》的火爆是必然的。
老實說,我是太久沒有看這種少年情誼的故事了,不是覺得不好看就是感覺太無聊。
但《陳情令》完全打破了我這一看法——並非砸錢最多、最被看好的劇集,但熱潮足以說明一切。
因為它成功還魂了張徹導演曾經帶領的「少年俠士」抵抗濁世的精神,以一種殘酷的成年禮來完成敘述故事。這是一大劇本突破。
劇中兩個少年以超越友情,也挑釁了愛情世俗的樣貌,完成了中國影視感情戲的新形式。魏無羨的意象是如山如林的頑強包容,藍忘機的出現是如水如雪的淨化超脫,兩者精神上的交融,就已經達到了古典文學中真之不容於世,卻因殘缺而達到了完美的意境。
這也是我為什麼想看這部劇的一個原因。
雙男主題材近年來在影視市場上一直是靈丹,雖然投機者把牌打爛者的例子佔多數,但成功者往往成為現象劇,接下來就是那一年勢如破竹的熱度與驚人營收。光是看島國朝日電視臺為何不顧質疑瘋狂加碼《大叔之愛》第二季就知道。
這是一種市場潮流的迎合趨勢。
由此,請允許我暫時稱呼這種雙男情誼為BL(Boy`s love縮寫)。
講到BL的美,令人想到《美國往事》裡的經典臺詞:
當我對世事厭倦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生活著;存在著,如此我就願意忍受一切。因你的存在對我來說,很重要。
主角魏無羨與藍忘機就是這樣的關係,一個才貌無雙的世家子弟因有家僕血統與保護敵方殘存的老弱者而被逐出仙門,一腔孤勇地因相信的正義而被折翼,失去武功的他只能修習世人所唾棄的御鬼術來保護弱勢者,因過度乾淨,他前世的悲劇已經寫定。
他唯一的鏡像;真正了解的他的人是藍忘機,一個前半生遵守戒律,卻為了知己破除了所有原則。為了魏無羨,藍忘機有了破壞性的重生,前者第一集是肉體的死亡,後者是自裁式的為對方的希望而活著。
一個主角成就了另一個主角。
這樣的「一體」,是藍將對方內化,為成就魏無羨的純良,而讓原本出世的藍忘機徹底入世的逢亂必出,甚至在劇版最好的安排是他不惜當上了仙督,想證明濁世中也有一點乾淨,正是魏無羨所相信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不分彼此的活著,活成一個人,是這樣的愛打造了BL的新形式。
魏無羨每次出現的美術意象是如山如林的頑強包容,藍忘機每次出現是如水如雪的淨化超脫,兩者精神上的交融,就已經達到了古典文學中愛情不容於世,卻是最美的境界。
《陳情令》做得其實很對,它打開了女性渴望有劇作描繪下更純粹的愛。
這種愛情,是不需要考慮是否門當戶對,全方面匹配;是不用考慮對方是否有房子戶口;是將情感埋在心底但又難自抑...在魏無羨和藍忘機身上,是所嚮往理想愛情的投射:看他們一起為共同的理想歷經艱辛,最後的最後終在一起互表心意。
在這裡插句嘴,講起BL對於影視劇催化的助攻力,我舉一個看似與《陳情令》八桿子打不著的英劇《神探夏諾克》,這齣收視率和質量皆好的燒腦劇,在第二季最後福爾摩斯墜樓,華生在墓前的黯然,對照福爾摩斯在遠方的悵然,給了全球影迷驚天雷般的懸念。
那懸念不只是懸疑的張力,而是這齣劇這麼像原著又這麼不像原著,它巧妙的讓BL氣氛發酵蔓延,讓全球BL迷有了腦補空間。
腦補的後座力,是從反派莫裡亞蒂的華麗現身就是藉由華生來逼主角就範開始,在意識到華生危險時,鏡頭捕捉的都是福爾摩斯罕見的關心則亂,這對轟動世界的CP直到華生結婚後,熱度仍然未減。
《陳情令》雖不及《神探夏諾克》各方面的水平,但它抓到同樣的重點,一近乎完美的人物與白月光,讓觀眾與他們成為一個三角連動的仰望。
《神探夏諾克》是兩個飽經生活磨練相濡以沫的默契,而《陳情令》則是追求一種在濁世中的乾淨,無論是畫面、服裝與選角所追求都是乾淨相,更是少年所代表的那種乾淨,整出是主題曲寫出的重點「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緊抓與世道相反的一根稻草,祭那個永遠都在遠去的瀟灑少年身影。
在被視為上不了臺面的氣候中,《陳情令》走過偏見,一腳踩在漂亮的數據上。至於為何能延燒成現象,是因它的失誤難以掩蓋掉它故事的核心,太久沒有這種「螳臂擋車」的故事出現了。
原著《魔道祖師》本身就是以BL為糖衣,來升華十幾歲時初識何謂愛情,又何謂手足與知己。
又如何措手不及地被捲入政治般的漩渦中,所謂的淨甚至是打落牙齒和血吞,不惜從上位掉落的寧為玉碎。
這是《陳情令》改編絕妙的地方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陳情令》是怎麼去發揮那份「少年魂」的感染力呢?
是高明地以一群少年互為鏡像的方式,讓觀眾心繫一位就會連動到另一位的處境,如同漫威超級英雄的人物設定,誰的落幕或殞落,都會引發另一個人的鄉愁與破碎。
這是劇中八位少年人物互為鏡像的映射。
讓他們的際遇隨所代表的家族起落浮沉,與身不由己,完整飽滿了這整個架空世界。這也是為何在此劇落幕許久後的彼時,類似的彩蛋中,當成排的年輕演員各自代表著自己戲中的家族向觀眾告辭,如「雲夢江氏魏無羨告辭」、「姑蘇藍氏藍忘機告辭」,觀眾仍會哭成一團,因每個少年角色都曾扛下了自身家族的榮辱,也在最純真時經歷劫難。
如果認真看完五十集,會發現《陳情令》裡面沒有配角是浪費的,正反派彼此都成全了對方的完整性。
劇裡面的兩大反派金光瑤,父親雖是仙門之首,母親則是妓女,因矛盾的出身備受歧視,他以為不歧視他的大哥聶明玦,在一場意外中第一個懷疑的就是他。
這個原來有條件的「一視同仁」,徹底毀了金最後的良善。而他一心所向的藍曦臣出身完美,一心純良,讓他相見恨晚。藍曦臣成為他在溝渠中唯一仰望的星星。
另一反派薛洋,弱勢中的弱勢,恨著出身名門,自以為善的人。無奈遇到落難名士曉星塵,兩人在荒敗的義城相依為命,無惡不作的薛洋雖間接害死了曉星塵,但最後手握著曉星塵給的糖果,以最卑微的願望控訴一切。
這兩個反派前半生被階級壓到喘不過氣,緊抓著最後一根稻草當成救命符,一生泥濘,這裡的貧富與階級是完全掩蓋希望的。
第三個正邪不分的要角,是利用階級與底層人怨恨使力的御棋者,一生裝傻的門主,直到最後他都是藏身於白日的黑夜,是玩弄當權者的真面目。
可以肯定的說,《陳情令》是近年來反派最有層次的作品之一。「鴆美」只是此劇披上的夜行衣。看破者能看破,不識者終究錯過,如這齣劇的每個人物都非表象可窺見。
上一部反派拍的最好的作品,我想給《仙劍奇俠傳一》。
而不得不說的一點,是《陳情令》中獨特構造的時代背景。
作者與編導設立的時代背景是百鬼夜行的古代,如同日本的平安時代。一般老百姓是被宰割的,那邪祟的年代,靠著幾大會驅邪的仙家各自保護當地人不受侵擾,其中不無地方勢力的拉鋸,仙門彼此聯姻鞏固勢力,看似清貴風雅的一群,其實封建且封閉。
老影迷朋友都清楚,這其實是70年代純真武俠世界的回魂。
其實這樣政治化的仙門世界,少年修道地點卻是在有如化外仙境的「雲深不知處」,即為賈島在《尋隱者不遇》裡那樣膾炙人口的隱喻境界,少年們曾在最好的年華問道修行,當時他們都一身白衣,尚不知世事,建立起了最單純的交情,看到最初心的彼此,之後各自天涯,但最後的執念與遺憾都落在那時空的自己。
觀眾怎麼能不為之打動!
這故事從裡到外,都以著兩個主角至情至性,對照著不可抵擋的俗世。
在金庸小說改編翻拍的風潮式微,但人物精神仍在,在張徹導演的武俠世界與金庸文學中長大的香港導演如蔣家駿、鄭偉文、陳家霖等都投入陸劇,也將張徹帶領的風靡70年代的「少年俠客風潮」陸續出現。
主人翁總不遵循世俗標準,不向現實低頭的少年為主角,在血淋淋的混戰中,一襲白衣的少年孤獨的遠去,張徹當年的每出戲幾乎都是一場場壯烈的少年成年禮。
金庸與張徹的少年魂深深影響一整代中年人,《陳情令》則是繼承了這風格。
用以陳訴正義原本就是孤獨的本質,進而促成了江湖的影子既深且長。當初這樣的題材如何捧紅王羽、狄龍、姜大衛,如今就能怎麼捧紅肖戰與王一博。
一個白衣仙骨,一個鮮衣駿馬,無論在愛情的原型,還是在與世道對抗的一邊,他們都實現了理想與妄想,互補成青春最美好的樣子。
這也是觀眾心中最好的樣子。
在這裡說了這麼多,很多人還是不理解近年來BL為何流行?
為何餅看似不大,受眾卻有極大的黏著力?
在韓劇羅曼蒂克風吹了20年,到了《來自星星的你》、《鬼怪》已經是跨次元的戀愛,說明了異性戀的劇很難突破世俗的捆綁,總裁與傻白甜的濫拍讓世俗凌駕於愛情。愛情原本在於找尋自我,是這世上唯一允許的瘋狂的衝擊力變少,它在敘事架構的重複下,變得蒼白而無力,甚至奄奄一息。
所以在這樣的市場需求下,這時BL的興起就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因為BL的威力,已經從同性之愛轉換成一種抵抗世俗的形式。
從漫畫到小說,近年再到戲劇,編得好在哪一個領域都有如核彈級的威力。
它不斷可以用各種題材重生,不只是訴諸於愛與欲,日本朝日視為救星的《大叔之愛》的奇蹟就在它雖以「巨根」為話題,但其實骨子裡再純情不過,偶爾接個吻就讓全亞洲的粉絲震撼性地連動過年。
更有的是將其結合了武俠、推理與靈幻。
如去年朱一龍、白宇演的的《鎮魂》,到今年的逆風飛起的《陳情令》兩男主肖戰,王一博沒有親密臺詞,也無親密動作,但那份像朋友更大於朋友,比起世俗愛情更純粹的羈絆,讓人們回想起「愛情」。
這兩齣陸劇都改編自晉江平臺知名小說,類似這樣的鴆改小說如果不毀原著,小說黨看的過去,觀眾振臂高呼,必將成為戲劇的強大主力。
《陳情令》為何成功?簡單一句話,你認為的情到底為何物,它就是何物。
這齣可以給濫拍BL劇編導,或是寶島一堆同志片總拍得像人權宣導片的人做範本。
一出《陳情令》讓許多人改變對BL的成見,因它拍出拍出愛情不可逆與最初始的樣子。
其中魏無羨在最潦倒的時候,仍想給藍忘機一杯熱茶的心願;又曾經魏無羨在修習詭道後,面對憧憬的人卑微至塵埃裡;也曾經藍忘機一生被教條捆綁,卻不惜背離師門,混泥帶砂的雖千萬人吾往矣,那樣的瘋狂與脫序,不過隨心而已。
人們可以瞧不起耽美小說的改編,或是狹隘到醜化腐女,但卻不能漠視在這樣的商業前提下,有人仍能拍出情為何物之古典美感。
這是中國影視市場的一大突破,也是我國觀眾終於感性了一回。
這是我發自心底的想誇《陳情令》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