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名是日本戰國時代歷史舞臺的主角,而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基本分為四種:一是守護、二是守護代、三是國人豪族、四是下層武士。那麼日本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之一的「守護代」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室町幕府在日本地方上每個令制國中任命一名守護,負責所在令制國的裁判訴訟、領地分配、徵收稅賦、管理兵役等事務。除了幾個設立不長的探題和鎌倉府之外,守護是室町幕府權力最大的地方官職。
不過由於室町幕府本質上是個領主聯盟,地方上的強力守護往往也在幕府中央擔任要職,有些大家族甚至還會兼任多個守護。比如室町幕府的「三管四職」七大家族一共控制了幕府六十六守護中的三十多個。
為了防止家族內鬥和分裂,「三管四職」往往由一門總領(族長)一個人兼任幕府中央官職和地方守護。但這就造成一門總領分身乏術,只能長時間待在更重要的幕府中央任職,而無法行使地方守護的權力。
無奈之下,這些大家族的一門總領只能在兼任守護的令制國裡任命一個「守護代(代理守護)」,代行守護的權力。「守護代」的來源主要是兩種:一是一門總領身邊的親近家臣,二是令制國當地的豪族大名。
與整天待在京都的守護不同,常駐令制國內的守護代對令制國的控制和了解都比守護更強得多,更不要說有些守護代本就是當地豪族。時間一長,那些出任守護代的守護近臣也逐漸與當地豪族融合在一起。
早在應仁之亂前,很多守護就已經無法控制守護代了,最多只能收點錢而已。應仁之亂更是重創了這批待在幕府中央的守護,導致他們的守護代徹底將守護架空並將所在的令制國據為己有,成為戰國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