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2020-12-26 米醬讀書

你還記得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嗎?

據報導,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5課不再收錄張衡地動儀的相關內容。

事實上,在2018版課本中,「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課程的「課後活動」欄目仍明確提到了「東漢張衡發明創製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只是刪除了正文介紹。

2018版初中歷史課本

而,2016版歷史課本卻顯示,在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中,課程正文、「課後活動」和「知識拓展」中都沒有提到張衡與地動儀。

2016版初中歷史課本

實際上,2010年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就選擇暫時拿掉了「張衡地動儀」這一知識環節。

原歷史課本內容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

早在2010年11月28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帖,稱:

「我直到昨天才知道,那個國寶級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王振鐸(考古學家)根據古書描寫的196個字,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設計並發明了這個張衡地動儀。由於選進了教材,國人都以為是東漢貨色,事實上,那珠子掉不出來」。

這條微博在網上引發熱議,被轉發數萬次,評論近過萬條。

在大家感覺被騙的時候,其實原來的教科書中有提示到該地動儀乃複製品。只是許多人沒有注意到而已。

《後漢書》中記載的「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候風地動儀,其實早已失傳,沒有留下實物與圖樣,只留下一些簡略的文字記載。

1951年,王振鐸著手設計這臺卵狀體上含有8條飛龍的模型,即是在教科書中看到的地動儀。

不過由於存在原理性錯誤,這個復原模型不能正常工作,一直受到中外科學家的質疑和否定。

舊人教版教材(2010年之前)介紹了張衡和他的地動儀。課文稱:「科學家張衡製造了一種儀器,能測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動儀。這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方舟子就曾對此提出質疑,認為現代復原地動儀並不科學,古代地動儀的故事更是編造的。

而早在宋朝,江少虞一文《宋朝事實類苑》提出質疑:「如嶺表兼海中洲渚頻動,居人以為常也。此儀可驗,則揚州之分,日日時時落丸也。」

意思是,山海一帶地震頻發,那東南揚州方向是不是要天天有銅丸掉下來?這樣說來,地動儀確實有諸多可疑之處。

上世紀60年代,張衡地動儀就被美國、日本等國地震界的權威專家質疑。

日本專家關野雄在1972年就用精密計算方式否定了「直立杆原理」,他這一研究成果被國際地震學的專家所承認。

1984年,美國地震學權威專家博爾特院士更斬釘截鐵地說:「張衡地動儀模型工作原理模糊,模型簡陋粗糙。由於機械摩擦太大,降低了地動儀靈敏度,對地震的反應低於居民的敏感,其作用應予以質疑,而且利用銅丸的掉落方向來確定震中也是不確定的。」

不僅如此,我們的老師也早就質疑張衡發明地動儀。在北京某初級中學教歷史的韓老師說,他們一般不會刻意向學生說明歷史課本圖片上的地動儀是原物還是復原模型。他介紹地動儀時,只會跟學生講「裡面有機關,發生地震就能感受到,珠子就會掉下來」。

除此之外,中國科學家們也質疑聲不斷。中國地震學奠基人、中科院士傅承義曾當著王振鐸的面說:「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正因為學術界對「張衡發明地動儀」一事的真實性爭議較大,所以教育部早於2010年暫時刪除了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有關地動儀的內容。

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

儘管質疑聲不斷,我們仍不可否認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至於它的科學性還有待後人進一步去驗證。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如今張衡地動儀被教材除名
    「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如果筆者要說這句話出自中國地震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義之口,大家相信嗎?傅承義所指的模型就是中小學教材裡的張衡地動儀,如今已經從教科書中刪除,最大的原因是這個模型爭議太大了。
  • 張衡地動儀被移除教科書,中科院士為何說房梁上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而其中最著名的,無疑就是出現在中學歷史課本中的地動儀了,這個發明已經成為了幾代人的記憶。 然而,張衡「地動儀」如今卻被移除教科書,甚至還有中科院士認為,在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地動儀強。要了解事情的經過,先來了解一下地動儀吧。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強
    曾幾何時,張衡的地動儀驚為天人,大家都感慨老祖宗的智慧,而在幾年之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質疑張衡地動儀的帖子。在這個帖子當中,有網友直言不諱的表示:以往大家所了解到的張衡地動儀並不是出自張衡之手,我們所了解的張衡地動儀應該更名為王氏地動儀,因為這個地動儀出自王振鐸之手。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吊塊肉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說到張衡,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我們在上歷史課的時候,一定有聽老師講過這方面的知識。而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不過談起張衡的話,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他發明的地動儀了吧。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 「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張衡地動儀強」,專家的話引來網友吐槽
    長久以來,張衡地動儀一直是古代燦爛文明的代表之一,雖不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但是同樣讓我們驕傲無比,我們在教科書中都能看到這個地動儀的圖片,古老的智慧常常令大家讚嘆不已。即使到了現在,監測地震仍然是需要不斷攻克的科學難題,而我們的先人竟然早就創造出這樣厲害的高科技,實在了不起。
  • 張衡地動儀模型,影響中國三代人,中科院院士:不如房梁下吊塊肉
    原來張衡製作的地動儀,真的能探測出地震方向。張衡,字子平,章帝建初三年,他出生於一個落魄的官僚家庭,他的祖父是當地的一個小官吏,曾經任蜀郡太守和漁陽太守。不過,張衡年幼的時候,家境已經衰敗了。自小生活條件艱苦,有時候還要依靠親友的階級。
  • 我國院士: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地動儀強,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課本
    2017年,在新編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教科書中,一個被國人廣為熟悉的身影消失了,它就是張衡的地動儀,它來自東漢時期,距今已經近2000年。地震發生在今天的甘肅天水一帶,身在洛陽的張衡成功預測了一千多公裡外的地震,震動了國人。張衡是東漢人,不僅是一個科學發明家,他還是一個天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以及文學家,標籤多,能力強,是當時的「五聖之一」,可見張衡絕非凡人。張衡的地動儀是在公元132年發明的。這個地動儀是什麼樣子的呢?
  • 張衡地動儀可預測地震?專家解答:房梁下吊一塊豬肉都比那個強
    ——亨利在我國教科書上曾有不少文章被刪減,其中包括張衡的地動儀那篇也被刪減。這些文章被刪減自然是有理由的,畢竟每一批青少年所生長的社會環境都一樣,一些內容也許不適合新時代的價值需求。那麼張衡地動儀又是什麼原因被刪減呢?它難道不可預測地震了?對此很多人表示疑惑,有些人認為如果張衡地動儀真有那麼靈,就不用投入大價錢建造地震局,購買相關昂貴儀器了。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如取消文天祥、嶽飛的民族英雄身份,刪除霍去病、衛青的戰神形象等,都是這種情緒爆發的導火索和催化劑。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就是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課本。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被移出課本?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此前的仿造模型不具有張衡地動儀的預測功能,而張衡的地動儀又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因此真正的張衡地動儀究竟能否預測地震,就成了疑問,最終課本將其剔除。值得說一句的是,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就公開表示:「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模型強」。
  • 張衡地動儀被移除教科書,中科院專家:你在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意思是有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有一條龍吐出銅丸了,但首都的學者們都沒有感覺到地震,於是覺得地動儀是假的,但數日後驛站傳來了隴西發生了大地震,所有人都對地動儀深感佩服。《後漢書》對張衡地動儀誇讚到「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 張衡地動儀為何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但非常可惜的是,張衡所創造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是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據考證,張衡地動儀早就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經消失了,這也讓人們不禁懷疑,張衡地動儀在歷史上是否是真實存在的,是不是只是一個構想或傳說。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語文課本刪除?老教授:房梁上吊塊肉都比他的強
    張衡不僅僅發明了地動儀,還發明了許多「黑科技」。比如:宇宙模型——渾天儀;自動日曆——瑞輪莢;自動導航車——指南車;自動記錄行程的車子——計裡鼓車;不耗油的飛行器——獨飛木雕。可以說,張衡就是漢朝的一個自動化專家,他的許多發明,現在也無法復原。但是張衡的地動儀卻被移除語文教材,被教授嘲諷:房梁上吊塊肉都比他的強!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教科書除名?專家: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我國最著名的四大發明可以說是對整個世界都有著重大而又深遠的影響,造紙術起源於西漢時期,隨後在東漢時期得到發展進步,出現了蔡倫造紙。 蔡倫改進了當時程序繁雜的造紙術,使造紙所花費的材料、步驟都得到了簡化,而紙的廣泛流傳對促進全球文明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印刷術更是對文明的傳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印刷術使文學著作能過更快的複印產生,推動了文學的進步發展。
  • 教科書刪除了地動儀?外國專家:中國地動儀是假的,根本沒用
    很多人都對上學時,在歷史課本書中出現的地動儀記憶猶新。作為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代表,它似乎和四大發明一樣,都是我們曾經的驕傲。伴隨著地動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 《後漢書·張衡傳》有記載「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以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
  • 張衡地動儀才69歲被方舟子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說不如房梁吊塊肉
    《後漢書·張衡傳》中記載,「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
  • 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移出課本?專家: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近段日子大學教授以「違反交通規則」為由,建議刪除課文《背影》引起熱議。事實上近年來教科書上有不少文章已經被刪除,反而增加了《愛迪生救媽媽》之類的故事,使得不少人感到非常不滿。我國漢朝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出來的傳世傑作——地動儀,其內容就慘遭到了被移除課本的命運,由於有關地動儀的記載並不是很多,今日出現的地動儀其實是後世研究後的復原圖,從而引發了許多的質疑,那麼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嗎?有位專家表示:「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翻開我們五千年的地震歷史,站在C位的那個人,叫「張衡」。他與他發明的「地動儀」,似乎是許多孩子對於地震知識的啟蒙。可是疑問也隨之而來:既然「地動儀」對於監測地震非常靈敏,為何如今沒有被普及?反倒是這段關於地動儀的內容,被悄然從教科書中刪除了。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會被移出教科書?
    從古至今地震都是破壞性極大的天災,古人對於地震也是束手無策,直到張衡發明了地動儀,這預示著古人對於科學和地理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張衡研究的地動儀能夠精準預測地震發生的方位比西方先進了近千年,但是為何如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沒有在現代地震預測中普及,而且教科書中還移除了關於張衡地動儀的介紹。
  •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要從教材中刪除?專家的解釋很扎心
    然而,近日教育部卻宣布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徹底刪除了張衡和地動儀。為何這個曾一度被引以為傲的古人的智慧結晶,會從歷史教材中刪除呢?實際上,對於刪改教材之事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的。古詩、民族英雄、刪革命將士等等,每一次刪除都是褒貶不一,各有說辭的。但刪除地動儀卻是因質疑而刪除的。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材?真相來了!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在《後漢書·張衡列傳》中,流傳下來的雖只有零星的文字記錄,但直到現在,其和製造人張衡一同,仍被視為中國古代偉大科技發明的典範,並且進入教科書之中,成為幾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