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民航局再發熔斷指令,對俄羅斯烏拉爾航空公司U63763航班(葉卡捷琳堡至西安)採取熔斷措施。根據民航局通報,俄羅斯烏拉爾航空公司11月18日入境的U63763航班(葉卡捷琳堡至西安)核酸檢測陽性旅客10例。
自12月7日起,暫停該航班運行4周,熔斷的航班量不得用於其他航線。該公司12月7日以前的航班可繼續執行,如期間觸發熔斷機制,熔斷時間將予以累加計算。民航局要求,該公司應做好後續航班旅客安撫和機票退改等服務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航空業帶來了重大的衝擊和挑戰,支線航空在疫情恢復階段為保障生產運輸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更多航空公司計劃引進和運營支線飛機。後疫情時代,我國的「雙循環」發展戰略和民航強國建設,將為我國支線航空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疫情修復是航空、機場、酒店板塊回暖的前提
海外疫苗試驗有效性超預期,疫情好轉預期增強
美國輝瑞、Moderna研發的新冠疫苗三期試驗預防有效性高達95%、94.5%,牛津疫苗二期試驗中有99%受試者產生抗體。
歐美有望12月起接種疫苗,21Q2部分地區將完成接種
歐美審批輝瑞、Moderna疫苗在即,最早有望12月限量投放。11月20日,輝瑞宣布已向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歐洲、日本等國監管機構遞交關於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即比完全批准的標準低且為有限投放);
如12月10日審批通過,美國最早將於12月11日或12日開始限量投放疫苗。Moderna亦宣布將於12月申請EUA。
多國宣布最快12月起實施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英國明年4月或成年人全部接種完畢、美國明年5月或能實現群體免疫。
國產疫苗亦有望年底上市
11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布局了全部5條疫苗技術路線,有序開展新冠疫苗研發工作;
目前,中國已有5支滅活、腺病毒載體、重組蛋白疫苗正在巴西、巴基斯坦、秘魯、阿聯、烏茲別克斯坦等多國開展三期臨床試驗。鍾南山院士表示,已有超過40個國家與中國達成疫苗合作。
浙江省嘉興市/義烏市、四川省10月已開始進行科興生物新冠疫苗緊急接種,2劑次400元。
國藥集團研發的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三期臨床試驗已接近尾聲,數據好於預期,有望於今年底上市。
中國大陸逐步放寬入境限制,9月底三類外國人恢復入境
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快速蔓延,自3月28日起,中國暫時停止外國人持目前有效來華籤證、居留許可等有效證件入境,持外交、公務、禮遇、C字籤證入境不受影響。7月21日起,來華航班乘客需要憑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登機。
隨著疫情形勢緩和,中國入境限制逐漸放鬆,國際航線「五個一」政策被打破。
8月中旬,中國放鬆對歐洲36個國家入境限制;8月12日起,對從澳門進入內地人員不再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9月28日起,允許持有效中國工作類、私人事務類和團聚類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相關人員無需重新申辦籤證。
對華入境限制逐漸放鬆,國際往來正常秩序正在恢復中
根據國家移民局,截至2月16日,共有133個國家/地區對中國公民採取入境管制措施。
9月,全國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籤注,恢復澳門自由行,10月日均錄得約1.9萬遊客,較9月日均上升26%。
國際航線緩慢恢復,11月亞太地區執飛航線佔比61%
根據中國網財經報導,中國民航局在10月份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在客運方面,共有105家航空公司(19家國內公司、86家外航)通航55個國家,每周計劃執行290班左右。
在貨運方面,共有75家航空公司(18家國內公司、57家外航)通航44個國家,每周計劃執行2100班左右。
PMI指數穩中有升,與酒店行業景氣度中高度相關
經濟景氣指數PMI保持穩中有升態勢。10月份,製造業PMI為51.4%,自7月份以來始終位於51.0%及以上,已連續8個月處於擴張區間,製造業總體持續回暖;非製造業PMI為56.2%,比上月上升0.3pct,為年內高點,非製造業復甦步伐有所加快。
首旅酒店2017Q1-2020Q3的RevPAR同比走勢與同期製造業PMI、非製造業PMI的相關係數分別為0.64、0.71,即具有中高度相關關係,同時我們發現三者走向趨勢相近,因此,鑑於PMI指數逐步上升的趨勢,我們可預期酒店景氣度將逐步轉暖。
天眼查APP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超過128萬家經營範圍含「住宿」,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住宿相關企業。
從地域分布上看,山東省的住宿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過8.6萬家。四川省和浙江省分別以8.2萬和7.3萬家相關企業數量位居第二三位,此外,江蘇、廣東、河南、雲南、湖南五省均有超過6萬家相關企業。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無不是以秀水靈山、古剎勝景而聞名全國的旅遊大省。
從註冊資本來看,天眼查APP專業版數據顯示,66.79%的住宿相關企業的註冊資本為0-100萬,但也有超過17.54%的相關企業的註冊資本為500萬以上。從企業類型來看,個體工商戶佔比超6成,有限責任公司佔比約3成。
無論是酒店的量價齊升還是民宿的奮力追趕,都可以看出,旅遊市場正在加速回暖。
天眼查APP專業版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住宿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的年度註冊增速始終穩定在10-20%,最高增速不超過14%。其中,2019年新增住宿相關企業近22萬,是歷史增量最多的一年。
截至7月28日,以工商登記為準,天眼查APP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今年上半年共新增近8萬家住宿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
其中4月新增近2萬家,環比增長50.45%。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山東和四川是上半年新增相關企業最多的三個省份。
消費升級趨勢不減,可選消費持續回暖
社零消費增速持續加快,國內已基本恢復正常生活秩序
社零消費同比降幅持續收窄,8月增速回正。1-2月份,疫情正面撞擊使得社零消費觸底,消費總額同比下降20.5%。
限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受損程度高於社零消費總額,但恢復更快,5月已實現1.3%的正增長。
餐飲收入增速10月回正,說明各地防疫措施放鬆,國內已基本恢復正常生活秩序,其他外出消費有望持續邊際改善。
必選消費增速穩定,可選消費增速持續回升
必選消費高基數上增速放緩,消費結構內部由必選向可選轉移。10月,可選消費額佔比84.8%,環比提升1pct。
消費升級長期趨勢不變,可選消費持續上行。在以國內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政策下,政府出臺的多項促消費政策均聚焦在服務、線上等可選消費領域。
8月,可選消費整體增速回正,並超過必選消費增速,我們認為未來可選消費成長空間巨大。
機場、航空、酒店修復確定性增強。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Q3遊客出遊意願達80.22%,同比恢復9成左右。
免稅大幅跑贏市場,酒店下半年強勁反彈,航空機場表現疲弱
2020年初至今,免稅大幅跑贏市場,酒店後期反彈強勁,航空機場行業大幅跑輸。
Q1出行、旅遊板塊均嚴重受創,Q2起免稅一路高走,Q3起酒店顯著反彈,航空機場表現疲弱。
2020年航空機場板塊大幅跑輸市場,處於底部
2020年航空機場板塊處於低位,基金持倉比例降至冰點
目前市場在航空機場板塊持倉處於低位,股價亦基本回到3月歐美疫情爆發時的水平,當前交易勝率高。
後續我們仍然看好機場低位的基本面改善,航空明年低基數下的國內持續向好+國際邊際修復。
對於國內的航空公司來說,來自國內航空市場的收入還是佔較大的比重,這也是上半年南航虧損額在國有三大航中相對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三大航中,國際航線佔比最多的是國航,上半年的虧損額也最多,其次是東航,然後是南航。
評估航空市場是否復甦,主要看三個層面:一是運力是否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二是客座率是否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三是票價和座公裡收入是否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達到第三階段,航司的盈利也就有希望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了。
目前,大多數國內航司還處於第一或第二階段。南航認為,如果國內疫情不出現大規模的復發,可能在年內就可以恢復到第三階段。
東航則認為,隨著各家「隨心飛」產品的推出,以及團隊旅遊政策的開放,對後期的旅遊市場有信心,而商務旅客量也從6月開始逐步提升,暑假結束後商務客環比還在不斷增加,因此對後期商務市場的恢復也比較有信心。
國航的預計更保守些,稱如果疫情不出現重大反覆,疫苗正常研製,大概明年春節後的2月會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國際市場的恢復則要比國內更困難些,目前連第一階段的航班量恢復都沒有達到,不過也是在逐漸向好。
不久前,中美航班量翻番,歐洲不少國家的回國航班也從一周一班增加到了一周兩班,日韓等國家更是開始實施「一國一策」的航班審批,實際上,民航局之前出臺的「五個一」限制航班量政策已經被打破了。
從這方面來看,國內和周邊航線佔比高的航空公司,恢復的速度要比遠程國際航線佔比多的航司快,而低成本航空由於成本優勢,在低票價的市場環境下對業績衝擊也更小些。
註:本文內容主要摘自浙商證券,中外行業研究整理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