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支撐起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系——「十三五」以來我國教師隊伍...

2020-12-16 天水市人民政府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也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十三五」以來,我國始終將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堅持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的基礎工作,優化教師發展環境,促進教育優先發展,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就,有力支撐起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系,源源不斷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促發展——

  教好書、育好人,教師隊伍素質大幅提升

  2020年金秋,12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事跡,溫暖了許多人、感動了許多人: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中教師張桂梅為山區孩子帶去光和熱,她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四川省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肖敏堅守特殊教育領域24年,用支持、欣賞、包容的態度幫助、成全每一個孩子;貴州省赫章縣城關鎮中心幼兒園教師何梅以慈母之心架起育人之橋,在地震發生時率先衝進教室,和她的同事一起在17秒內幫助32個孩子安全撤離……

  一位位教書育人楷模,用實際行動塑造了當代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他們是全國教師的楷模,也是千千萬萬好老師的縮影。

  師者,人之模範也。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

  「十三五」以來,我國教師教育綜合改革效果顯著,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各地在提高師範專業生均撥款、加強教育學科建設、強化師範質量保障等方面出臺了系列務實舉措。「十三五」以來,6所部屬師範大學累計招收公費師範生3.7萬餘人。目前,有28個省份通過在學免費、到崗退費等多種方式,實行地方師範生公費教育。中央財政加大對師範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師範生和公費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分別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

  同時,教師培訓體系日趨完善,「國培計劃」實施以來,堅持服務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強化分層分類施訓,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師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我參加過3次國培計劃,每一次對我而言都是成長、提升的機會。」從一名普通的小學英語教師成長為負責全市小學英語教研工作的教研員,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的張宏麗是國培計劃的受益者,她感慨地說:「國培計劃助我成長。我願意踏踏實實做一輩子老師,教書育人。」

  「十三五」以來,各地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教師素質能力不斷提升、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化,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正逐漸形成。

  優管理——

  教師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2020年9月,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教師,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老師,您好!」「教師節快樂!」「老師,您辛苦了!」教師節期間,北京王府井、上海外灘、青島五四廣場等地,閃耀的燈光為教師們點亮。學生們手舉燈牌,用一句句暖心的話為教師們送上祝福。

  「十三五」以來,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逐步健全、教師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科學挖潛調劑,廣大教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近年來,從教育部到地方和學校,建立健全了全方位立體式網格化的師德監管體系,各地切實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形成了樹德正風常態化長效化機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布和說。

  幾年來,教師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印發中小學教師、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審有關文件,深入推進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放管服」改革,研製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深入激發廣大教師創新創造活力。

  幾年來,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科學挖潛調劑。研究出臺有關政策文件,指導各地通過加大挖潛創新力度、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調劑等多種方式增加中小學編制,優先滿足教育發展需要。

  促發展、優管理,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推進下,廣大教師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我要繼續堅守教書育人一線陣地,和老師們一起,努力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貢獻!」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說。

  「在黨和國家的培養下,像我這樣的一大批思政課教師正逐步成長和發展起來。只有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學生才能親其師而信其道。」全國最美教師、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王易說。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用愛心、智慧與奉獻,點亮孩子們的未來、託舉民族的復興。

  補短板——

  越來越多的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新學期開學,我們學校又迎來了4名支教教師,都是城裡來的優秀教師!」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小學校長劉斌高興地說,近幾年,來學校支教的教師帶動了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總體提升,家長們更滿意,老師們的幹勁也更足了。

  從石柱縣渝中實驗小學來到中益鄉小學支教的黃敏談到支教初衷時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深知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我要儘自己所能,傳播知識、啟迪希望!」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5年來,各地多管齊下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越來越多的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鄉村教師隊伍結構趨於科學合理,35歲以下教師佔43.4%,本科以上學歷佔51.6%,中級以上職稱佔44.7%。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介紹,鄉村教師整體素質大幅提升,2015—2019年,中央財政投入100億元,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培訓鄉村教師校長950萬餘人次。鄉村教師的待遇明顯改善,近5年來,中央財政安排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獎補資金207.74億元,惠及中西部725個縣8萬多所學校近130萬名教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通過「特崗計劃」、中小學銀齡講學計劃、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等,為貧困地區輸送了大量優質師資力量。其中,針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推出的「特崗計劃」實施15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710億元,累計招聘95萬名特崗教師,覆蓋中西部省份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

  國家下大力氣重點突破、補齊短板,老師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學校的教學環境越來越好了,孩子們的變化也讓我驕傲。和孩子們在一起久了,感覺總有做不完的事,唱不完的歌。」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希望小學音樂教師王楊穎是一名「90後」特崗教師,她說:「我想給孩子們最好的陪伴,未來,我會繼續在教師崗位上砥礪前行!」

  希望的田野上,廣大鄉村教師正用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展現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責任擔當。(本報記者 趙婀娜 張爍 吳月)

相關焦點

  • 有力支撐起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系(「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十三五」以來,我國始終將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堅持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的基礎工作,優化教師發展環境,促進教育優先發展,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就,有力支撐起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系,源源不斷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 教育部:「十三五」我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職教體系
    近日,記者從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我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  回顧「十三五」,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指出,我國在健全辦學體制、完善育人機制、提升內涵質量、增強服務能力、建設「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方面,職業教育發展贏得五大亮點:  一是最大的貢獻是確立了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 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毛入學率不斷提升
    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升至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截至2020年11月,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首次突破10萬人在今天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
  • 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在線學生共計35億人次!
    一起來看↓↓↓我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 教育部:我國現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職教體系
    12月8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 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指出,目前,全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累計培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專科畢業生5452萬人,現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
  • [中國青年報]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 中華人民...
    本報北京12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在今天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吳巖表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具有多樣化、學習化、個性化、現代化四個主要特徵。
  •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認真總結「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科學地編制教育「十四五」規劃,為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開好局、起好步,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我就報告這些,謝謝各位。續梅:謝謝劉昌亞司長,下面請任友群司長介紹教師隊伍建設的有關情況。
  • 第一場: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
    「十三五」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得到了全面加強,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教育事業中國特色更加鮮明,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將如期完成。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跟大家報告一下。
  • 在學人數4002萬,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吳巖表示,「十三五」時期,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升級。2018年發布我國首個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涵蓋全部12個學科門類、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5.6萬餘個專業點。專業認證質量實現國際實質等效。
  • 我國教師隊伍有多大?從「十二五」末期1539萬增至1732萬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12月1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信息化建設情況。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會上介紹,教師隊伍從「十二五」末期的1539萬人增長至現今的1732萬人,增長12.5%,有力支撐起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
  • 「十三五」期間我國確立職業教育類型地位 構建起縱向貫通、橫向...
    央視網消息:教育部今天(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情況。「十三五」期間,我國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於專科層次的「天花板」。
  • 數說「十三五」教育成績單
    對於教育系統而言,2020年不僅具有裡程碑意義,而且是重要的節點。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都將在2020年收官。為此,北京晚報《教育周刊》用一組數字總結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績。
  • 高丙成:我國教育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
    本研究在構建我國教育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使用統計指數方法對《教育規劃綱要》實施以來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區域差異及其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等進行了分析。 我國教育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教育現代化評價體系不僅要體現教育發展的目標要求,也要滿足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實際需要,還要有利於發揮指標的導向功能。
  • 「十三五」我國教材「五大體系」建設...
    職業教育教材建設主動適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求,建立起學校骨幹教師、行業專家、企業一線技術骨幹等共同參與的多元合作教材開發模式,形成了深度對接行業企業標準、體現「書證融通」要求、呈現形式豐富、內容及時更新的教材編修機制。
  • 「十三五」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
    12月3日,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二場發布會,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等情況。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吳巖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提高到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研究生教育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介紹,我國已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規劃指標。
  • 毛入學率達51.6% 我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
    毛入學率達51.6% 我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時間:2020-12-03 13:14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毛入學率達51.6% 我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 今天(3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
  •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
    「十三五」以來,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持續上升,以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萬元至50萬元為標準,2019年年底我國已有超過1.4億家庭、4億人成為典型的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和增速均為世界之最。從外部保障看,實現了人民生活質量提升與經濟轉型升級良性循環。「十三五」以來,「抓民生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全面融入學術話語、政策話語和生活話語之中。
  •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
    2015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73∶1,2019年降至2.64∶1,部分省區市基本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的相對均等化。從結構變遷看,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數量和佔比是衡量改革成果公平配置和共同富裕實現程度的重要指標。
  • [閃電新聞]在學總人數超4千萬 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 記者從今天上午教育部召開的2020「收官」系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時期,我國高等教育開始發生格局意義的變化,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升級,2018年發布的我國首個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涵蓋全部12個學科門類、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5.6萬餘個專業點,專業認證質量實現國際實質等效。
  • 追求更好、更有質量的教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教育領域...
    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截至2019年,我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3.01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82億人,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732.03萬人。我國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分別達102.6%、89.5%、51.6%。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6.01%,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輟學學生清零,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基本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