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我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目前,全國職業院校一共有1.15萬所,在校學生有2857萬人;中職招生600萬,佔高中階段教育的41.7%;高職招生483萬人,佔普通本專科的52.9%。累計培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專科畢業生5452萬人,開展社區教育培訓大概有3.2億人次。
回顧「十三五」,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指出,我國在健全辦學體制、完善育人機制、提升內涵質量、增強服務能力、建設「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方面,職業教育發展贏得五大亮點:
一是最大的貢獻是確立了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這正式確定了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是一個單獨種類的教育。
二是最大的突破是構建起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縱向貫通上,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強化高等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穩步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特別是2019年以來,教育部批准了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於專科層次的「天花板」。在橫向融通上,主要是建立普職融通、產教融通、校企融通、學歷教育和培訓融通、師資融通、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精神養成融通等方面。
三是最大的進步是職業教育邁入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制度標準上,建立了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各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協同發展職業教育的合力,啟動實施了「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建設計劃」、高水平實訓基地等重大項目的建設。在教師、教法、教材改革上,教育部連續舉辦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強化教師教學能力建設;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遴選公布232門在線精品開放課程,建設203個職業教育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發布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方案和七門課程標準,遴選4000多種「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四是最大的成就是培養了一大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在服務國家戰略上,全國職業學校開設了1200餘個專業和10餘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於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制定實施了《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加快培養製造業緊缺人才。
五是最大的亮點是實現了更高水平的開放。在向產業開放上,配合國家發改委培育800多家產教融合型企業、試點建設21個產教融合型城市,構建了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產教融合新模式。教育部還成立了1500個職業教育集團,3萬多家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確定150家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培育單位。
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介紹,今年初,教育部和山東省共同建設職業教育創新高地。一年來,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山東落實職業教育的類型屬性,完善學歷教育與培訓並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了12項制度機制,出臺了20個改革文件,啟動實施了495個項目,逐市逐縣制定了實施方案,在全國範圍內形成支持、參與職業教育改革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