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洋女婿「變通隔離」還正面宣傳,網友:讓老外與國人一視同仁

2020-12-14 熱評區

最近,國外疫情爆發,不少華人紛紛入境中國。目前,由於國內疫情基本控制,國外入境輸入性病例反而是各地重點防疫對象,在各地新增基本為0的前提下,輸入性病例確是在增長,尤其是北京,上海這種一線都市。因此,各地也紛紛出臺了針對重點地區國家入境的一視同仁措施,嚴防疫情倒流。

近日,一名上海的英國女婿,由於疫情期間在上海丈母娘家,按照規定應該到指定地點集中隔離,但是由于洋女婿拒絕集中隔離,當地居委會不得不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讓他的妻子和丈母娘一家人搬到其他親戚家住,讓洋女婿自己在家隔離。這本身就不符合規定集中隔離,但是這個故事竟然被當地媒體還做了正面報導,不過反而在網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對此,小編認為,最近由於中國防疫的成功,讓世界都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國人因不屈不撓的的精神戰勝的疫情,更是對祖國的強大有著無比自豪的感覺。中國之前由於一些原因,對待外國人士可能有優越的地方,但是現在疫情期間,特別國外疫情嚴重爆發期間,中國是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你來到中國,應該遵守中國的規定,你是來避難的,不是來顯示高貴的。

其次小編認為,居委會的做法也欠妥,如果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拒絕集中隔離,那麼居委會也會像現在這麼做嗎?明顯,這是不可能的,那麼居委會也是在縱容老外的優越性了?

外防輸入,必須要做到一視同仁。不然,你這是壞了規定,也傷了中國人民的心!

有些網友認為:中外人士需要隔離的必須一視同仁,中國的疫情勝利得之不易,不能因為他是老外就壞了規矩,現在國外是疫情高發期,來中國避難就要遵守中國的規矩,也應該讓居委會強硬點,不要助長這種歪風,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不要再對老外,特別不守規矩的老外縱容。

還有一些網友認為:社區之所以苦口婆心的規勸了這名英國籍貫洋女婿這麼長時間,完全是出於對方的「國籍」身份。同時,也有人指出,不應該對社區處理這一涉及洋女婿隔離處置過分指責,畢竟這件事情發生在一周之前,當時並未出臺統一集中隔離的政策,防疫政策與時俱進,用現在的統一隔離政策去評價之前的處理方式,不妥。

更有一些網友留言,「要喝礦泉水那位女留學生,如果換成這位英國女婿,工作人員不僅給礦泉水,還會送來一杯咖啡,然後問一句:『燙嗎?』」這話雖然是一句玩笑,卻讓人感慨頗多。

相關焦點

  • 洋女婿回上海拒集中隔離 家人被勸走空房供獨居
    原標題:如此變通遭質疑!洋女婿回上海拒集中隔離,家人被勸走空房供獨居來源:南方都市報3月20日有報導稱,上海一位英國籍女婿輾轉多國回滬後拒絕集中隔離,居委會協調嶽母妻兒暫時離家,房子留給該男子獨居隔離。
  • 都2020年了,一視同仁很難嗎?
    3月17日,上海將這份名單擴大到了16個國家,也同樣是可以選擇居家或集中隔離。3月22,上海又強調:社區落實居家隔離措施,對中外人士一視同仁。居家隔離必須符合「一人一戶或一家」的居住條件,居家隔離的重點國家入境人員,必須在各區「臨時集中留驗點」先通過核酸測試,結果必須為「陰性」。
  • 老婆剛生完2個月,為了洋女婿居家隔離,居委會安排全家為他騰房
    據南方都市報3月23日報導,近日,一位英國籍上海女婿在返滬後拒絕集中隔離,經居委會協調,其嶽母和妻子帶著2個月的孩子去到親戚家,英國男子獨自留在家中隔離。對於這一做法,許多人表示質疑,認為不應該給予外籍男子特殊對待,應當採取入境人員一律集中隔離的措施。據悉,3月14日,這名英國男子途徑德國、法國、瑞士、中國臺北,最終回到上海。抵達社區後,因家中還有2個月大的女兒,嶽母和剛生產完的妻子希望他到集中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但被男子拒絕。家人溝通無效後,居委會負責人前來協調。
  • 「洋女婿」拒絕集中隔離:別一見老外就打怵,骨頭都硬一些
    一個到上海之前,去過德國、法國、瑞士的英國人,入鏡之後卻拒絕集中隔離。而當地的居委會相處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將與其居住的人勸離,到親戚家居住,「洋女婿」居家隔離。新聞引起大量的討論,甚至有網友戲稱「租界」。經過調查,這位洋女婿並沒有享受特權。根據規定,可以選擇居家隔離。
  • 上海一洋女婿拒絕集中隔離,泰國歸來女子大鬧機場,還不長記性?
    目前,各地的防疫工作還很嚴峻。李蘭娟院士稱當前要高度重視兩個問題,一個要防止個別案例,高度重視防止疫情「死灰復燃」。第二個是面臨嚴峻的境外輸入病例考驗,需要嚴防死守,不能掉以輕心。但也有個別人員,態度惡劣,甚至還辱罵工作人員。重慶女子大鬧機場近日,在重慶就發生一起「重慶女」事件。這名女子戴著口罩,從泰國回來,落地上海。隨後,從上海轉機,最後到達重慶機場。要知道泰國是屬於疫情輸入嚴重的國家,從泰國回來,要經過嚴格的檢測和接受隔離。
  • 南京日報為「老外」安康貼心服務,優待洋人到底打了誰的臉
    但是這種為外果仁暖心的文章在南京日報並不少見。3月25日,南京日報A05版面也報導過為外籍人士暖心服務的報導,對於居家隔離人員,社區以戶為單位建立「四包一」微信群,還為外籍人士提供專車接出醫院、24小時待機、送生日祝福等服務。「居家隔離觀察期間,每天至少兩次與他們進行視頻聯絡,早晚請他們進行實時體溫檢測並報備。
  • 上海居委會侍候英國女婿隔離,又是「一代傑出的奴才」
    更何況,人家還是洋女婿。但是,那是上海老太太的洋女婿,而不是納稅人供養的幹部心中的洋大人。一個不正派的社會,最大的標誌,就是用制度來羞辱人。英國女婿,必須被一視同仁等待,到集中隔離點,接受封閉14天!這個就是制度規定。「防輸入」來日方長,上海這些基層幹部一開始,就劃開大口子,露出一道光,還以為它釋放的是正能量!社區幹部骨頭軟到見著老外就跪了,是一種極其可悲的現象。
  • 洋人就是洋人,卻被我們搞成了洋大人
    大家想知道的是:為什麼老外插隊撒潑能不受處理?老外不講規矩反而能獲得優待?老王無意排外,無意帶節奏。就這個事來說,插隊的如果不是老外,而是國人,一樣會挨罵,大家一樣會生氣,甚至會當場受到處罰。但是老外居然有豁免權,我們想知道,憑什麼,就憑他們長了一張外國人的臉麼?
  • 英國洋女婿回上海拒絕隔離!社區用「柔和」方式處理引爭議!
    上海《新民晚報》近日發布了一篇名為「孩子才兩個月,輾轉多國回滬的英國籍女婿不願集中隔離怎麼辦?」的報導。一位從歐洲回到上海的英國籍女婿到達小區後,拒絕隔離。於是社區想出一個好辦法,讓難題迎刃而解。這家社區用柔和的方式處理問題受到了官方媒體的表揚。而社區想出的這個所謂的「柔和的好辦法」,卻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質疑。
  • 網友: 你為什麼不是白皮膚?
    文章講的是: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三泉路517弄,一位去過德國、法國、瑞士,最終通過臺北轉機回到上海的英國籍女婿到達小區後,丈母娘和妻子都希望他能去集中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以免影響才2個月大的孩子,但英國籍女婿不太願意。
  • 「為了684個『老外』的安康」?南京日報,咱今後可長點心吧!
    是得,按說前段時間那「上海洋女婿」被「特殊優待」的風波才剛剛過去不久,想著從此國內其他媒體應該在審稿上會再多長點心眼,卻不曾想,世上就有南京日報這種「勇氣可嘉」的傢伙,直撞廣大人民的「火槍口」——洋洋灑灑數千字,無比細緻入微地刻畫了幾個外國友人如何如何被咱國人照顧得「感激涕零」……
  • 即便心為形役,也要有站著的靈魂
    3月20日,有媒體報導稱,在我們嚴防境外輸入病例的時候,上海一位英國籍洋女婿,他曾在疫情期間輾轉多國。最終回到位於上海的家裡。然而他拒絕統一規範的集中隔離。這一做法本就不妥!一個人任性不規範隔離,那麼整個小區,甚至整個城市,都會為他承擔後果。
  • 上海洋女婿拒絕集中隔離:中國人好欺負的日子,真的該翻篇了
    前兩天,一位去過德國、法國、瑞士,最終通過中國臺北轉機回到上海的英籍女婿,回到彭浦三泉路517弄社區。丈母娘和他剛坐完月子的妻子都希望他去集中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以免影響2個月大的孩子。但是男子直接拒絕。家屬溝通無效後,其妻子被迫帶著母親和女兒住到親屬家,房子留給該外籍男子單獨居住,進行居家隔離。事情曝光後引起了網友極大的憤慨。
  • 怕老外?「洋大人」當街打罵防疫人員,圍觀者卻無一人敢制止!
    3月29日上午,在西安雁塔區南飛鴻廣場的商場門前,一名外籍男子與商場防疫人員發生爭執,期間多次辱罵追打防疫人員,見防疫人員沒有還手,這名外籍男子愈發囂張,還把手機用力砸向防疫人員。圍觀者不敢制止老外行兇,無外乎以下這3點原因:1、從眾效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大家心照不宣圍著看看熱鬧就行,誰也不想做出頭鳥。2、奴性思維作祟。許多國人總覺得老外高人一等,民間也有「洋大人」的說法。
  • 上海洋女婿餘波未平,南京「為了老外的安康」又上熱搜!
    一個是南京「為了老外的安康」那叫一個無微不至!另一個是上海江西為了阻止湖北人進入,那叫一個「嚴肅認真」!先說南京「為了684名老外的安康」:報導內文3月26日,《南京日報》刊發報導如下(看截圖),文章充滿深情地寫到「有的老外一次只買4片麵包,確保每天吃新鮮的,我們就每天送上門
  • 「洋女婿」的公益英語角
    每到周六晚上,在武進新天地公園裡,總能看到一群孩子圍著一個高個老外用英語交流著,這是一個純公益的英語角,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 這位老外名叫DavidBecket,32歲,來自英國,他的妻子是常州人,因此,David 也紮根在常州,成為咱們常州的「洋女婿」。
  • 中國父母願意接受「洋女婿」,為何卻不願意接受「黑人洋女婿」?
    眾多外國人湧入中國,給社會觀念、文化傳承等造成一定的衝擊,其中,「洋女婿」這個身份就顯得尤其引人注目。對於中國人來說,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人的觀念其實已經非常開放了,很多人都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也有了新觀念,所以,家裡有個「洋女婿」,也並不十分排斥,有時還感覺不錯。
  • 外國男子暴打防疫人員被攆出中國:洋大人,該消失了!我們不想慣著你!
    但是,在國外疫情爆發的關頭,讓這名不愛戴口罩的老外,坐著有感染病毒風險的飛機,回到自己的國家。先是接受隔離,然後還可能經歷各種物資緊缺的窘境。到底哪種方式更安全,已一目了然。這下,真的應了網友們那句話:從哪裡來的,就滾到哪裡去!
  • 洋小夥抬轎頭一回 美國女婿用中式婚禮迎娶湖南姑娘
    無論是洋媳婦還是洋女婿,最熱鬧的當然是來場中式傳統婚禮。騎大馬、戴紅花、抬花轎、抱新娘,很喜慶,也很中國。最近,來自美國的洋女婿DanielRosenberg,帶著他的老外伴郎團,在衡東迎娶了心上人秦蘭婷。當然,我們不會告訴Rosenberg先生,這場結婚大典在女方家辦,我們會管他叫「倒插門」。2月15日早上8點,衡東縣城街頭。
  • 「恥辱」二字在心中,涅槃重生當自強 不應以「老外」為榮
    「牧羊」風長盛不衰,為哪般?疫情面前,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口號響亮,行動漂亮!眼瞅著「抗疫」勝利在望,某些人、某些事件卻散發出「牧羊犬」的惡臭味道,讓大多數甘願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普通百姓們涼透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