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專欄】
即便心為形役,也要有站著的靈魂
原創作者|劉靜(江蘇省徐州市鄭集高級中學)
陶潛《歸去來辭》中有這樣一句話:「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意思是說:自己為了免於形體的饑寒,違背本心,本不願做官而卻做了官。到如今為什麼還要心情鬱悶而悲傷呢?
陶公的這種感覺,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心神被形體所役使了,靈魂也是跪著祈生的樣子。當他向現實妥協的時候,他不喜歡自己跪著的靈魂!
他追求的是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獨立地站著的靈魂!
最終他做出了選擇。
發出了「不為五鬥米折腰」的豪言壯語!
他歸隱田園,成了歷代文人墨客羨慕讚頌的對象!
到了唐代,詩仙李白,也有和陶公如出一轍的話語,就是那一句激勵了無數人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們都是個性鮮明的人,即使心為形役,也都還擁有一個站著的靈魂!
古今一體!
我希望,我和我的同學們也能似陶公如李白!要生存,要好好學習,更要有站著的靈魂!
最近,發生了很多事,讓我覺得,站著的靈魂是如此重要。
3月20日,有媒體報導稱,在我們嚴防境外輸入病例的時候,上海一位英國籍洋女婿,他曾在疫情期間輾轉多國。最終回到位於上海的家裡。然而他拒絕統一規範的集中隔離。
這一做法本就不妥!
一個人任性不規範隔離,那麼整個小區,甚至整個城市,都會為他承擔後果。
與此同時,面對洋女婿的「豪橫」,我們的居委會管理人員,居然以「關懷暖心、靈活處置」的友好工作方式,協調其嶽母妻兒暫時離家,房子留給洋女婿獨居隔離。
那麼,洋女婿為什麼能不遵守統一隔離要求?為何會得到如此優待?
此事,迅速在網上發酵,群眾質疑,如果一名普通中國人拒絕集中隔離可以這樣變通嗎?
當地官方解釋,「洋女婿」居家隔離不違背規定,嶽母妻兒離家只是洋女婿的道德問題,大家對「涉洋」問題敏感了。
更有媒體竟然把此事作為正面典型報導來說明居委會工作做得好,弘揚了我們對國際友人的友好態度!
在這個事件中,你看到了什麼?
第一、社區「雙標」的工作方法
洋女婿,受到了優待,下飛機經檢測無感染,可以回家隔離,不用去隔離點隔離!普通國人,都是自覺自愿在隔離點隔離!
第二、不違規,只涉及道德
那從境外來的「洋」友人,在不違規的情況下,如果只涉及道德,是否都可以如此要求回家隔離?
第三、機場集中隔離點為誰而設
機場隔離點的存在就是防止境外輸入的。所有人員必須統一服從疾控中心的調度,不應該搞特殊化。如果檢測合格就可以回家,那麼14天的潛伏期怎麼說?
第四、這不是一個人的事
這個單元、這個社區、這個城市,所有的人,是否都要因為優待了一個人而被動承擔所有可能的風險?
眾所周知,我們是善良的民族、好客的民族,對國際友人在國內確實有著比較好的待遇。
但是,大是大非面前,也不能失了應有的「公平」!
涉外防控,不敏感,在我國境內,就要入鄉隨俗、服從章程和民間道德,要不卑不亢,一視同仁!
對「外」,要收起那些所謂的「人性化」的溫情,內外要統一標準!
辱莫甚於心奴,我們不需要討好任何人!靈魂要站立著,我們不虧欠任何人!
不要讓靈魂下跪,這是我們對待別人和自己的態度!
希望各地基層政府和居委會的骨頭都硬一些,不要因為缺鈣而讓靈魂跪下了!
不要為了討好誰而壞了疫情防控的質量,也傷了中國老百姓的心。
正如東林書院的對聯所說:
風聲 雨聲 讀書聲 聲聲入耳 ,家事 國事 天下事 事事關心。
我希望我的同學們,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要好好地靜靜地讓自己強大,多看、多聽、多學習!然後,你就能明辨是非,知道你不用討好誰,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然後告訴自己:
你要擁有獨立的精神!
即使以後為了生存,心為形役,也要有站著的靈魂!
(本文為劉靜老師原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