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陋室不陋。心為形役形為物役終究是與自我本心背道而馳

2020-12-14 丁玥老師

不為物役得自在

蔣勳,華人美學教父。一次網上看到蔣勳老師的家,覺得特別的簡陋寒酸。

據說,2014年他把臺北的都市生活做了舍離,不看電視,減少滑手機,也不社交,帶著筆、墨、幾本喜歡的書,簡單的行李,搬到臺東的小農村:池上。而蔣勳老師在池上的這個家,其實是個已經荒廢了60年的老宿舍。他除了換床鋪,幾乎一切保留原樣,在最簡單的生活條件下,重新找回自己身體的自然秩序。

現代人多追求成功,而絕大多數人的成功,是期望能過上物質豐富甚至窮奢極欲的生活。成功的路上保持本心的少,成功之後不忘自我的更是少之又少。

吳老師是我的大學博導。他與梁阿姨至今還住在大學的宿舍。一次,我上完晨課,順著櫻花大道去收發室取快件,半路上遇到了吳老師。他還是戴著他的那副銀邊框眼睛,身上穿著一件灰白T恤衫,看得出來很老舊了,因為袖口都磨邊了,一條黑色運動褲,腳上蹬著一雙千層底布鞋,他拎著一個購物布袋,裡面躺著小半塊南瓜兩把青菜。打聲招呼說是剛買完菜順便去取件。我便和他一道。我取了件看到吳老師拿著的是本書,便問,老師又出新書了。吳老師說是,宋史還沒寫完。他笑說。我讓代梁老師好,我們便分手了。

每每看到學院裡的老先生們,就像看到鄉下鄰裡老大爺老大媽一樣。他們不慕繁華,周身素樸,斷舍離過極簡的生活,不為物役得自在。

心為形役形為物役終究是自製牢籠囚禁自己

古代有個陶淵明,因家貧耕田植桑不足以養活自己家人。於是親友勸慰經人舉薦得了彭澤縣令一小官職,但是「性本愛丘山」的詩人,違背本意做了官,進了府衙如同進了牢籠,身心都感覺痛苦。為了吃飽飯而役使自己,終究是不得長久。在職僅80餘日,辭了官職歸園田居。順隨自然本心,反而成就名垂青史的大詩人。

他在《歸去來兮辭》中寫到:「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感嘆心為形役之惆悵悲傷。人生在世心神為形體所役使,形體存世吃穿用度之外物必需,於是不自覺被外界的事物所奴役、牽制,本來簡單的必需變為無止境的欲望,心神被生活、功名利祿所驅使,受到形體的奴役。甚至不恰當利用外界事物,被外界事物所牽制,做一些違心違德悖逆自然規律的事,進而讓自己身心皆不得自由,確實是一件可悲可嘆之事。

2020年春節困居於室,有網友逗樂: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把動物關進籠子。今年春節,動物成功地把十幾億人關進籠子。天道輪迴,值得深思。

無論是蝙蝠的傳說,穿山甲中間宿主的論斷,還是科學家們關于禁食野生動物的勸誡,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如果人類沒有那麼多的欲望,便不會有或者減少災難的發生。

《管子下篇 心術下》:「君子使物,不為物使」。聰明的人懂得利用外界事物,卻不被外界事物所牽制,這樣才能得自在。網紅李子柒的田園生活,讓無數人豔羨。這也是她忠於自我的無心結果。看她的視頻,衣食住行都可以取自於天地之間變換於身手之間,自然的饋贈加上勤勞的雙手,在看似偏遠的鄉間擯棄更多無用的貪慾,一日兩人三餐四季,活得如同神仙。

繁使心亂,簡明心志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於深,有蛟龍潛藏就顯示神靈。這雖然是間簡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滿階石,一片翠綠;草色映入簾櫳,滿室蔥青。往來談笑的都是飽學多識之士,沒有一個淺薄無識之人。可以彈未加彩飾的琴,可以閱讀佛經。沒有嘈雜音樂的喧鬧,沒有批閱案卷的勞苦。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說的:「有什麼簡陋之處呢?」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短文《陋室銘》。作者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高潔的心志。

《論語·雍也篇》孔子贊其弟子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句話的意思是:「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三國政治家諸葛亮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對外在物質的過高欲望,到最後都會變成身心的巨大負累。陋室體現的是對欲望的減持,不囿於物使心煩亂,心不為形役形不為物役,簡其物才能靜觀心、簡其心才能明其志、明其志忠於心才能有所為。

做一個簡單的人,做一個從心而始終於本心的人,享受生活、生命的自由與快樂!

相關焦點

  • 心為形役,為物所累
    心為形役,為物所累開始接觸陽明心學到現在入群學習,總算下來也有三年左右了。這麼久以來,自己經過不斷地跟隨劉老師學習,與同道請教,自以為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境。而這一切,在一場課程說明會上讓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真實狀態大概是什麼樣子。
  • 莫被心為形役、身被名牽
    眉公言: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騖。人心如果成為形體的奴隸,那麼就如同牛馬一般活在世上。倘若身心為聲名所束縛,那麼就如同關在籠中的雞鴨一樣了。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說自己使心為身所驅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悵惘而獨自悲戚呢。過去的讓它過去就是了。過去不可挽回,未來則可把握,出仕已錯,歸隱未晚。
  • 即便心為形役,也要有站著的靈魂
    【劉靜專欄】即便心為形役,也要有站著的靈魂原創作者|劉靜(江蘇省徐州市鄭集高級中學)陶潛《歸去來辭》中有這樣一句話:「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意思是說:自己為了免於形體的饑寒,違背本心,本不願做官而卻做了官。到如今為什麼還要心情鬱悶而悲傷呢?陶公的這種感覺,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心神被形體所役使了,靈魂也是跪著祈生的樣子。當他向現實妥協的時候,他不喜歡自己跪著的靈魂!他追求的是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獨立地站著的靈魂!
  • 心不為形役——從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
    展覽名稱心不為形役——從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展 期2020.7.18 — 2020.11.22展覽地址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五展廳後世取材自《桃花源記》的桃源圖、富有道教色彩的仙境圖亦多為具有隱逸理想的繪畫題材。明中晚期以後,桃源題材的繪畫增多,以文徵明為首的吳門畫派對桃源圖尤有諸多的描寫,故鄉江南漸漸融入畫家筆下的桃源景象,現實生活中的江南水鄉及名勝被畫家視為心中的世外桃源。
  • 蔣勳:我的陋室
    蔣勳把畫室安在院子旁一個照得進陽光的廂房,他畫農田、荷花,畫外牆開著的紫色蒜香藤,> 蔣勳在池上的家,是個已經荒廢了60年的老宿舍我是蔣勳,2014年的10月中下旬,我到了池上,我覺得自己有一點變成了池上的居民。
  • 評論:軍隊黨員領導幹部心態要陽光 心不為物役
    評論:軍隊黨員領導幹部心態要陽光 心不為物役 要絕對忠誠、心無雜念,絕對純潔、德無雜質,絕對可靠、言無雜音,定期掃除思想上的「灰塵」,及時驅散心靈中的「霧霾」,以強大的定力煉就「金剛不壞之身」。  在登高望遠中拓寬視野格局。實踐證明,一個整天以個人為圓心、以利益為半徑的人,是無法看到遠處的風景的。拓寬視野格局,摒棄蝸角虛名,在涉及個人和局部利益等問題上看得透、想得開、放得下,既是一種大境界,也是一種幸福觀。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調素琴、閱金經談笑風生,何陋之有?冬日一到,寒意襲人陽光的溫暖成為一種奢侈你有多久沒好好靜下心來在書房偏安一隅趁著微暖的陽光靜靜的看本書讓思緒隨著墨香看花讓身心跟著字詞延伸眼裡無塵,心淨無瑕閒消半日,暫消俗慮如若讀到會心處可潑墨捧腹開懷大笑也可合卷閒思品其中味
  • 畫家陶一清:畫當形為心役,不當心為形役
    陶一清先生在《技法心得》中曾講:「畫當形為心役,不當心為形役,天和飽暢,偶見端倪,明風過花香,水定目湛,不能自已。起而捉之遮幾筆墨境象獨超,筆墨俱化矣,宗為一體。」又論:「練之法先練心,次練手,筆即手也.熟於心者神也,神熟於心此心練之也。
  • 心無所住,不為物役,不隨境遷
    有人性格樂觀,遇到挫折能化阻力為動力;有人性格悲觀,遇到挫折只會逃避或怨天尤人,甚至於自殺。性格,即是無始劫以來的業力和習氣。雖然如此,仍可透過學習而改變性格。改變性格,必須從改變錯誤的知見開始。知見正確了,自能改變自己的習氣,進而改變命運,甚至創造命運。何為正確的知見?世間的幸與不幸並非平白無故引起,而與人錯誤的知見有關。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一切皆自作自受,是很公平的。
  • 龍美新展「心不為形役」:鐘鼎之間,古人如何悠遊林泉?
    本展遴選龍美術館創始人劉益謙、王薇夫婦私人藏品近30件(套),包括元代趙孟頫,明代吳偉、張路、文嘉、陸治、仇英、祝允明,鄭重、李士達、藍瑛、沈士充,清代龔賢、袁耀、朱瑞寧、顧洛,現當代黃賓虹、溥儒、蘇天賜、黃永玉、車鵬飛等古今名家經典畫作,分為「孤舟草堂」、「桃源仙境」、「江南水鄉」、「當下自我」四部分展出,藉由漁父、草堂、桃源的意象帶領我們走入古人的隱逸世界,再借著明媚的江南水鄉引領觀眾回到當下自我
  • 胡氏物語:為物所役,倒不如無此一物
    人以役物,不可為物所役。這正是胡雪巖看破之後的智慧,也是一種態度。正因為他如此看待外物,才走向巨大的成功的。胡雪巖為解運米的事情往返杭州、上海,送王有齡到湖州赴任,都是租用阿珠家的船。幾度相處,阿珠姑娘的清純樸實吸引了他。為了答謝阿珠家對自己的照顧,討阿珠姑娘高興,胡雪巖送給阿珠一個首飾盒。
  • 心不為形役?2020年必看展覽,我揣包唯潔雅紙巾代大家去看一看
    乘坐地鐵七號線在龍華中路站下車,來到位於龍騰大道3398號的龍美術館(西岸館),花掉60塊錢來看《心不為形役——從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的展覽,這次展覽遴選龍美術館創始人劉益謙、王薇夫婦的私人藏品近30件。
  • 人要役物,不可為物所役,胡雪巖的這種胸懷不得不讓人敬佩!
    錢是人造的,人要役物,不可為物所役。這是胡雪巖的一種胸懷,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良好的心態。胡雪巖為解運漕米的事情往返杭州、上海,送王有齡到湖州赴任,都是租用阿珠家的船。幾度相處,胡雪巖與阿珠一家,特別是與阿珠姑娘慢慢建立了良好的感情。
  • 堅守本心,守住自己最真實的自我(深度美文)
    堅守本心,守住自己最真實的自我聽到《酒幹倘賣無》這首歌,感覺很好聽,了解其大致背景後,最近利用放假又看了《搭錯車》這部電視劇,被裡面的啞巴佟林的一身正氣義氣,大愛精神所深深感染,反觀再聽這首歌,又有不一樣的認識。
  • 【讀史】 心中有天地 不為外物欺
    對許多人來說,蘇東坡給人印象深刻的不僅是他具有出類拔萃的才華和智慧,更讓人神往、值得稱道的是他一切利為天下計、一切福為百姓謀的無私情懷,時刻無拘無束的天性和幽默感,永遠活力四射仿佛永無止境的創造力。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也正是具備這種超邁的認識,這種超邁的情感,蘇東坡的一生活色生香,蘇東坡的一生活出了自我。
  • 原創作者:徐銀秋|斯是陋室
    作者劉禹錫創作之時,託物言志。表達了一種生活與人生的境界。豪華與富貴,簡單與平凡,向來都是不同的人的追求。斯是陋室,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便是很普通的往來,也是歲月靜好。一盤棋,一盞粗茶,甘之如醴。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斯是陋室,卻是充滿了閒情雅致。這倒是符合古人的審美觀。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對陋室的態度,值得每個人參考
    就精神而言,他的這篇代表作與《陋室銘》所表達的內容是相通的,這也是「陋室不陋」的真正原因。陋室不「陋」:隱於亂世,清高自賞在我看來,「陋室」中的「陋」既表達了簡陋的意思,也可以被理解為隱僻、偏遠。在古代典籍當中,以「陋」指代偏遠的用例頗多。如《左傳·成公九年》中寫道:「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指的是人所居住的地方偏遠,因此不願意修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