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始於心,終於心,靈魂導師之《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

2020-12-15 不斷奔跑的孩子

人生的一切都始於心,終於心。

這是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格言,也是本書《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的主旨。

我們身處芸芸眾生,每天渾渾噩噩,忙忙碌碌,有誰能停下來尋找自己的心呢?

稻盛和夫老先生不僅每日精進,而且終身踐行。

稻盛和夫

提到稻盛和夫不少人都不陌生,他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創辦第二電電(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兩大事業皆以驚人的力道成長。2010年2月就任日本航空(JAL,現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僅一年讓破產重建的日航扭虧為盈,並創造日航史上最高利潤紀錄。他還著有《活法》《幹法》《人為什麼活著》《提高心性,拓展經營》等書,用他的經營哲學影響著全世界的人。1984年創設國際獎項「京都獎」。此外,還志願擔任擁有104家分塾(海外48分塾)、聚集14000多位年輕經營者的盛和塾塾長,為培育經營人才傾注心血。

《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

本書是作者對人生對人事不斷追問與思考,也構成了他一心想要寫下的這本書的核心內容。他由此向世人發出鄭重的囑託:只要憑著利他之心、感謝之心、謙虛之心、知足之心、強韌之心,堅持貫徹正道,時刻培養美好心根,積極實踐,沒有人不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這本書對我來說可謂是精神食糧,拿起很難放下,多次被作者發自真心的樸實無華的語言所感動,也對人心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一、修心既是修行

書中語「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所有的災難都是由我們的內心吸引而來的,自己的內心不予呼喚的東西,絕不會來到我們身邊。當我們心態轉變,思維和想法也會變,緊接著行動就會有變化,周圍的一切情況便煥然一新了。

實現人生幸福的秘訣是:不管眼前的狀況多麼嚴酷,既不能怨恨,也不能屈服,而是要一以貫之地積極應對。

感恩之心:用謙虛的態度,對自己行為進行嚴格約束,不可忘記感謝之心。就像書中說的一樣,活著從來不遭遇災難的人不存在,災難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襲來。我們要心懷感謝,將困難成為財富。謙虛之心:肉體、心靈、感情、地位、金錢、 名譽、能力及才能,都不過是借來之物,都是被賜予的附屬品。我們只是渺小世界的一粒塵埃。愛人之心:用利他之心去思考去工作,美好事物會被吸引。淨化心靈、美化心靈的最好方案,就是不摻雜念、保持至純至善的心性,身心合一的去思考與做事,這是磨鍊心靈的修行。

二、以「至善」為做事的第一基準

善意的動機: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運自然好轉。當我們充滿善意面對這個世界,抱著奉獻之心,幫助他人,也會讓自己受益。

1、不與心術不正的人交往

「心不喚物,物不至」如果認真磨鍊靈魂,心靈變得清澈美好,那麼我們周圍人的心靈也同樣會變得美好。

當我們身邊出現心術不正的人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他,不與他發生關係。最忌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為一旦做了就會變得與對方一個水準。

2、善用能力,才能充分發揮

「精力善用」「能力善用」「熱情善用」,所謂的「善用」就是用利他之心使用自己的能力。

3、保持平衡,萬物長存

從古至今,保持平衡與和諧是萬物生存之根本。對企業而言,努力追求員工幸福是平衡之道,再由貢獻對象從客戶到供應商,最終發展到社會。這是全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

4、減少欲望,知足常樂

動物捕食為的是補充生存必須的那部分營養,它們不會過度捕食,不會貪得無厭,不會鋪張浪費,不會奢侈無度。而我們人類也應學習這樣的「節制」這樣的「知足」。不然就像我們人類吃肉,食肉雖然是滿足身體所需,但沒有必要頓頓吃肉,超量,否則我們人類就會生病,比如「三高」「糖尿病」。再反觀森林過度砍伐,我們大片土地流失,造成的是滿眼黃沙。這是來自大自然的報復。

稻盛和夫書中提出「大家各自減少一點欲望就行」。愛己之心,私心,利己這些對於自我的執著才是人類欲望的真實面目。獲取利益或財富需要用正當的方法,同樣使用他們也要有正確的方法。

三、從「心」出發,持「堅定信念」成就未來

稻盛和夫成功的秘訣,自認為只有一個,那就是「永不放棄」。當然,除了強烈的願望,不可動搖的意志之外,他還會不斷思考如何精進達成目標。經常動員全員統一思想,團結一心,不斷鼓舞士氣。真正以「人心」為本去經營企業。

作為領導者有必要利用一切機會,全身全靈,真心實意,將自己的想法及瞄準的目標直接地,反覆地向部下闡述,從正面說服,他老人家認為,改變一個人,從「心」開始。不管遭遇何種逆境,心存善念,心存美好,必定能看到美好的未來。當讀到這裡,對於稻盛和夫由衷敬佩,如果他身在過去想像愚公一樣去移山,有這樣的心力那座大山也能移走。懷抱對未來的希望,以光明之心,堅信夢想必能實現。

四、人正,心正,萬事皆成

對於別人的成功,好多人都稱之為「命」。其實也有人把一手好牌打爛,但是有些人卻可以白手起家,除了所謂的「命」我覺得與人的「心性」有關。

作者從父母身上學到「貫徹正道」的重要性,堅持正道的勇氣,遵循事理的氣節,任何時候,都用正面衝突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種浩然正氣,邪不壓正,必定正義長存,此為人正

不以得失,而以「善惡」來判斷事物,把「善心」作為判斷,決策的標尺。「某個問題發生時,尋找解決辦法,頭腦會立即浮現的想法都是基於自我,基於欲望和感情的,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把最初冒出來的念頭直接作為結論,而是要等一下,用善惡的標尺好好地對照衡量,重新思考」這種緩衝是十分必要的。對於日常生活、說話、做事都應如此,感性思考很容易自我,以我為中心,不是理性思考,也不是以「作為人,何為正確」來判斷的。這是心正。從平時開始,儘可能的磨鍊自己的靈魂,不斷提高自己的心性,讓自己的心靈更加美好。

《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稻盛和夫靠這樣的心性如此才能成就如此偉業,他告訴我們無論何時,都要修心,努力提高人格,驅動人心,反省自己,不斷修正,讓自己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這樣做,就能在不知不覺中磨鍊靈魂,提升心性。

相關焦點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最近幾天很有幸地閱讀了關於傑出企業家的書籍,日本京瓷創始人稻盛和夫最新推出的《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稻盛先生是唯一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的企業家,他對自己一生做了全面復盤,為讀者構建幸福人生劃下了重點。
  • 稻盛和夫:人生的一切都始於心,終於心
    這位年近古稀的行腳僧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創建了兩個世界500強企業,並在78多那些再度出山,成功挽救即將破產的日航!脫去西裝革履,穿上草鞋僧衣,託缽化緣的經歷對於稻盛和夫來說,比打贏商戰還要難忘。稻盛和夫通過行腳逐漸印證、升華了自己的一些人生想法。
  • 稻盛和夫之「稻盛心學」:人生的一切,都始於心,終於心
    稻盛和夫大學畢業的時候,剛好趕上日本經濟蕭條時期,他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經過他的老師介紹,終於進入了一家京都絕緣瓷瓶的公司,但是上班後他才發現,公司經營不善,已經在銀行的託管之下。跟他一起入職的夥伴們都紛紛辭職了,只剩下他一個人留了下來。因為沒有更好的去處,只好下定決心說,既然如此,我就徹底改變心態,努力投入工作吧!
  • 稻盛和夫:人生的一切源始於心,終於心
    繁 雜 世 界,慢 下 來 讀 一 讀 如果這能夠成為精神食糧,幫助大家滿懷希望,積極面對明天,為大家度過美好人生助上一臂之力,我將感到無比的幸福。—— 稻盛和夫我們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稻盛和夫就是這樣一個能夠給我們幫助的智者在他最新出版的《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一書中,他指出「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也就是說,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心塑造的,內心的思想可以影響和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稻盛和夫的《心》《心》是稻盛和夫先生在87歲高齡時寫下的新著,是他一生集大成之作。這本書花了十年時間才出版。
  • 稻盛和夫:所有的奇蹟,始於心,終於心
    稻盛和夫有一條很有名的人生哲學,在他的2020年全新作品《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中,他總結為八個字:「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意思是說,人生的一切,都是由內心發展而來,內心的想法,可以影響環境,並且改變環境。
  • 《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從「心」開始,踏上幸福之路
    一次,在公司質量管理會議上,董事長講到了六項精進,那一次我知道了稻盛和夫。於是,我買了《活法》這本書,因此也成為了稻盛和夫的書粉。最近,他的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上市,我第一時間買來看。對於書中內容,一方面被稻盛和夫的親身經歷和管理聖經所吸引,另一方面這本書中提供更多的金句名言,足夠給我們警示,讓我們找到靈魂深處的「真我」。哲學家黑塞曾說:「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怎樣才能找到真我呢?
  • 始於心,終於心:歷經半世風雨,聽一位睿智長者的殷殷囑託
    2019年,八十七歲高齡的稻盛和夫先生又為我們寫出這本《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一書,用他的親身經歷,向世人指出一條通往幸福的路。稻盛和夫先生八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一,無私的「利他」之心,是構築人生基礎的堅固磐石稻盛和夫先生在他的這本新書中,特別強調了「利他」之心,這也是稻盛和夫先生「心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在本書的前言部分,稻盛和夫先生直接指出「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 心 稻盛和夫的一 生囑託
    《心  稻盛和夫的一 生囑託》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日]稻盛和夫  出版時間:2020年4月  內容簡介:  稻盛和夫不是生來就是經營之聖,他的人生是從日本鄉下一個被炸毀了的小作坊之家開始的。
  • 稻盛和夫:我人生巨大的財富,就一句話: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我們常說「言為心聲」、「相由心生」、「境由心造」,還說「心在哪裡,時間就在哪裡」,可見,「心」有多麼重要。500多年前,中國有「陽明心學」;400多年前,日本有「石門心學」;而稻盛和夫先生雖然是科學家出身的企業家,但他終生追求和研究的問題也是心的問題。記得幾年前讀《活法》這本書的時候,稻盛和夫先生就在書中表達了自己的人生觀——人生的目的就是提高心性,磨鍊靈魂。
  • 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其實只為讓我們修煉好這四顆心,不信你來看
    季羨林先生說:「根據七八十年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生而二任的人簡直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稻盛和夫為何具有如此魅力?他的魅力從何而來?他最近出版的新書——《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可以窺見一二。
  • 稻盛和夫: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成功歸結於利他之心一個完全不懂航空的門外漢,接手一家瀕臨破產的航空公司,竟然在短短一年內,讓公司業績從谷底到頂峰,十分罕見。2010年,78歲的稻盛和夫應邀擔任日本航空公司的會長。對於航空業,稻盛和夫是門外漢,外界普遍不看好,認為日航必定會破產。稻盛和夫在日航著手改革重建,只用了短短一年時間,日航就迅速走出谷底、恢復業績,此後多次突破盈利記錄,且十年來在世界航空業內遙遙領先。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
    著有《活法》《京瓷哲學》《幹法》《心》等多部著作。稻盛先生的「心之多重結構」的理論耐人尋味,具體來說包括坦誠心、上進心、謙虛心、反省心、感謝心、知足心、利他心、樂觀心、勇猛心等等。針對稻盛先生這本書當中的內容,總結出三點個人感悟,跟大家一起分享。
  • 一切始於心終於心,感受心的力量
    其中,稻盛和夫的《心》對我影響最大。人生的修行,就是在成長的路上,磨鍊自己的心性,用心為自己指導方向!心之所向,目之所及!讀完《心》這本書,我覺得以下三點是磨鍊心性的關鍵點:1.利他之心言為心聲,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 稻盛和夫的靈魂修煉:真正左右人生的,是人的心靈與精神
    稻盛和夫說的這句話精確地濃縮人的一生,不論你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能夠帶著比初到人世時有更高層次的靈魂離開,是一生最大的收穫。生而為人,不能白活一遭,人得為價值意義而活,活出生命的酣暢淋漓。修煉靈魂,從管理身心開始,學會關愛自己的身體,洞悉你和世界的關係。
  • 稻盛和夫收官之作《心》引進中國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我們終於深切地感受到,在這個世界,再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危局之下,企業如何逆境求生?每個人如何找回內心的平靜,收穫幸福人生?曾在危機中奇蹟拯救日航的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他的新書《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中給出了答案。《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是稻盛和夫先生在87歲高齡時寫下的新著,是他一生集大成之作。
  • 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不平凡的活法和不平凡的人生,是用心的結果
    在日本鹿兒島有這樣一位實業家,他的名字叫做稻盛和夫,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52歲創辦第二電信,如今這兩家公司都是世界500強,他對於成功有著自己的理解和人生感悟,他磕磕絆絆一路走來,經驗是非常重要的,而現在他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傾注於《心·稻盛和夫的一聲囑託》
  • 稻盛和夫:長遠的成功沒有快捷方式,唯有永不放棄地點滴積累
    我們有義務人是自己的責任,終其一生去努力磨鍊靈魂。從剛出生起,為了使靈魂變得更高尚,一點點一點點地反覆精進。我認為這也是人類為什麼活在世上的最終答案。 努力勤奮地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地反省並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磨鍊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意義。除此之外我以為沒有別的活法。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的秘訣
    於是,他靜下心來思考。苦苦的思索之後,決定將城市劃分幾個區域,今天在這個區域推銷,明天在那個區域推銷,逐個擊破。果然,銷售的袋子越來越多。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壟斷了這座城市紙袋子的銷售。這個他就是稻盛和夫,用堅韌之心開啟做生意的大門。
  • 「把自己的心靈變得純潔美好」《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
    在今年5月底新書《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發布會上,88歲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不能親自來了,帶來了給我國觀眾的視頻囑託。他一生創辦了2家世界500強,76歲出山挽救了日航航空,第3家世界500強,一年時間,日航利潤率從-17%到17%。為什麼他的經營能力這麼強大?其實就在本書中解密,那就是「人有5顆心,必然你人生成功,還可以影響和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
  • 稻盛和夫的靈魂7問,句句讓人醍醐灌頂,勝讀10年書
    1997年9月,稻盛和夫曾經在京都八幡的圓福寺出家,得僧名「大和」,尊該寺的西片擔雪法師為師,過了幾個月頭戴竹笠四處化緣的僧人生活。外人對他的這一行為通常持不解的態度,稻盛自己卻認為,這段生涯對他擯棄利己之心,不斷磨練和淨化心靈至關重要。日航是稻盛哲學的一次成功案例,但並非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