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璵川原創,專注讀書評論,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胡適認為「東周以上無信史」,確有誇大其詞之嫌,但中華文明起源、形成顯得撲朔迷離的原委,確實也在於可徵的信史較少,尤其因為與上古史密切相關的文化半是傳說,半是神話。
中國古史的構成是一個極複雜的問題。上古的傳說並不能算一篇完全的荒唐帳。那些傳說的價值,是不能遽然固定的。只有多找新材料,一步一步地分析他們構成的分子,然後再分別去取,積久了,我們自然會有一部較靠得住的中國上古史可寫。
通過研究《山海經》相關的文明起源問題,可以逐漸明了史前中國存在的文明之間的聯繫以及文明的起源問題。百年以來,幾代學人殫精竭慮、承前啟後致力於《山海經》研究,構成了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形成、早期發展的重要經驗。
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天空文明的起源吧,神是怎麼出現和存在的。
01. 第一個天空文明的起源
上古天空文明起源、形成的集體文化記憶肇始於對黃帝的禮讚。推敲「人文初祖」,琢磨「肇始人文」可以見出:「始」與「胎」同源;「祖」從「示」從「且」,象徵著男根;「肇」同「庫」,象徵女陰;「初」從「衣」從「刀」,象徵著刀耕火種,男耕女織。
《山海經》中「帝」是中國最古老的人神綜合體傳統文獻典籍有關黃帝的記載頗多:「權,軒轅。軒轅,黃體龍。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後宮屬。」 「黃帝以雷精起。」 「軒轅,主雷雨之神也。」 「軒轅十七星在星北,如龍之體,主雷雨之神。」 「黃帝,古天神也。」
關於「黃」字,據考證:「原來『姬』姓之姬的臣是龜的側視;黃是龜的正視;帝軒就是帝黿;軒轅就是天黿;天黿氏是女性祖先掌權,所以使女鑄;天黿氏未成為中央大酋長時叫天黿氏,通假為軒轅氏;成為是中央大酋長時叫帝黿,猶言帝龜,或龜帝;立帝龜為竜,也就是皇帝,訛作黃龍。」
神話既不是騙子的謊話,也不是無謂的幻想產物,它們不如說是人類思維的樸素和自發的形式之一。只有當我們猜中了這些神話對於原始人和他們在許多世紀以來喪失掉了的那種意義的時候,我們才能理解人類的童年。
《山海經》印證了黃帝是中國上古時代確實存在過的人物。
黃帝以姬水成,成為研究黃帝的重要線索:「昔少典娶於有嶠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所謂「黃帝以姬水成」,是指黃帝部族於姬水發展、壯大和延伸而取得了成功。
02. 另一個天空文明的起源
另一個存在的天空文明——華胥國;華胥國應該有一個始祖母——華胥氏族團;華胥氏族團應該有一個首領——華胥氏,是母系社會中晚期一個部落族團,活動範圍在爾山、藍田一線。
華胥氏及其子女伏羲、女蝸生存的自然環境,處於汾渭湖盆地南部邊緣。經過第三紀末期,秦嶺和麗山斷塊受構造運動的影響,急劇上升,使這一地區的侵蝕基面降低,結束了長期湖河交替的沉積環境,灞河已具雛形,河床疏導著洪水。到第四紀早更新世,由喜瑪拉雅運動影響,崤華斷塊向西擠壓,秦嶺折而向北延伸,帶動橫嶺原再度隆起,其西與麵山斷塊相連接,構成了一個高峻的防護屏障,封閉了灞河向北的出口,使其改為向西注入渭河,亦使藍田地區與汾渭湖盆分開,形成了一個南、東、北三面環山避水的優良盆地。加之麗山北麓陡峭,有寬廣的多級階地,而同時在秦嶺北麓,也有許多寬廣的坡積裙階地和大約300平方公裡的白鹿原臺地,這種山水相依、高低起伏的地理環境,是華胥氏族最適宜的生息之地。
這樣文明時代,婚配形式是對偶婚。西北地區族團之間,酋邦之中的對偶婚往往是以「履跡」的方式完成的。比如女喜吞薏苡而生大禹,簡狄吞鳥卵而生殷人始祖契,姜源踐巨人跡而生周人始祖后稷,華胥履大跡而生伏羲,女登感神龍而生炎帝,附寶見閃電繞北鬥而生黃帝,女節夢隕星而生少昊等等。
在上古時期,天空文明也同樣面臨著自然的災難、瘟疫和野獸的傷害,就必須以「生」的力量來戰勝災難和死亡。災難越是深重,對繁衍的願望就越是強烈,這是一種遍及世界的歷史文化現象。
《列子黃帝》記載黃帝即位15年,「晝寢而夢,遊於華胥之國」;《太平御覽》卷七八引《詩諱含神霧》云:「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
黃帝遊華胥國、華胥履大跡的記載,至少說明兩點:其一,黃帝、華胥兩個天空文明為生存而反覆遷徙。
將上古史與天空文明的起源、形成問題緊密聯繫,進而重建可信的中國上古史。黃帝是中華上古時期的精神之根、華胥氏是民族繁衍生息之根。
分別代表了兩個上古時期的主神系統。
下面再介紹一下黃帝的一些發展,都是來源於古籍的記載。
黃帝之初,養性愛民,不好戰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稱號,交共謀之,邊城日驚,介胃不釋。黃帝 嘆曰:『夫君危於上,國安於下,主失與國,其臣再嫁,厥病之曲,非養寇耶?今處民萌之上,而四盜 亢衡,遞震於師。』於是遂即營壘以滅四帝。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千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貊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出,黃帝興於渭水,東渡黃河,越中條山,跨太行山,浴血涿鹿,激戰阪泉。黃帝與炎帝、蚩尤之戰,名為爭正統,當霸主,實為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二大族團之間的兼併。黃帝不僅通過酋邦戰爭與酋邦民主而順理了序列等級,而且食崑山玉膏,尋不老之術,遊華胥國……
而最後成為天空文明的最主要記錄來自黃帝的飛升。
「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以上者七十餘人」《史記》用傳說標明至黃帝時代後期,中國酋邦階段結束,國家階段開始。
這個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上古時期神話的根源,天空文明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