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為電影注入豐富可能

2020-12-14 中國青年報

電影《地道戰》利用AI修復的效果對比。 圖片來自網絡

從無人機拍攝、虛擬實境(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的應用,到不再需要眼鏡的新3D技術,各種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正在改變電影行業。人工智慧(AI)是其中影響極大、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技術。在整個電影生產和管理領域,人工智慧所發揮的作用是全面而深刻的,電影行業的每個關鍵環節都因為人工智慧而掀起了一股變革的浪潮。觀看一部由人工智慧編寫劇本、設計視聽效果、製作特效、自動剪輯、制定發行策略,甚至參與表演的電影,已經不再是一種未來主義的想像,而是活生生的現實。

電影《我的1919》利用AI修復的效果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人工智慧驅動電影業的自動化

目前,人工智慧在電影業最主要的應用是大幅度提升電影創作和管理工作的自動化水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把電影工作者從許多傳統的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使之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具創意性的工作中。比如,視覺效果製作、特效設計、影片剪輯等需要大量重複勞動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日益通過人工智慧程序完成,電影業的許多工作程序正變得越來越自動化和智能化。

剪輯是電影製作中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的一項工作。與傳統消耗大量時間的程式化剪輯相比較,人工智慧剪輯可以根據資料庫內較成熟的剪輯風格和鏡頭語言,對錄像進行自動選擇和組接,從而大大提高剪輯的效率和質量。

在特效製作方面,人工智慧的自動化優勢更加明顯,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對視覺效果的把握水準,使特效更加逼真,而且在後期製作中,可以通過對渲染場景的深度學習,自動生成特定的光照效果或火焰、煙霧等特效,並實時核查最終拍攝效果。

此外,在3D內容製作方面,人工智慧技術也大有可為。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領域,中國影視企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比如,2017年,由聚力維度研發的「崢嶸」「AI立體設計師」系統,成為當時全球唯一的人工智慧3D內容自動製作平臺。通過這一人工智慧系統,電影製作團隊在不需要大規模製作團隊和雙機拍攝的情況下,即可迅速實現將2D內容轉為3D內容。

在數字修複方面,中影集團研發的自動圖像處理系統「中影·神思」對一些電影鏡頭的低清圖像素材添加了增強效果,同樣顯示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威力。而由愛奇藝開發的ZoomAI視頻增強技術,在優化低解析度、噪點、抖動、色彩灰暗等低質視頻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現。

走向更精準智能的製片管理

人工智慧運作的核心原料是數據。在包括電影製作在內的任何行業中,人工智慧技術都可以通過挖掘和分析海量數據,來揭示模式、趨勢和用戶偏好,從而為產品的設計和市場推廣提供精準有效的策略。就電影業的智能化管理來說,對包括導演、編劇、歷史票房收入、製作成本和觀眾人數在內的各種數據的輸入和分析,是人工智慧推動電影業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的前提。

比如,2015年開始運行的人工智慧平臺ScriptBook提供了一個基於雲計算的人工智慧系統,幫助製片公司識別哪些電影腳本更有市場潛力。電影製片人所要做的只是簡單地上傳電影腳本,然後等待軟體的分析和結果報告。

再比如,成立於2011年的Qloo公司的資料庫中,有數百萬部電影的相關資料。該公司的人工智慧平臺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後,能夠幫助識別觀眾的偏好,從而有助於電影製片人了解向誰推銷電影以及製作哪些電影會有更好的市場效應。

除了製作和推廣策略管理外,人工智慧平臺還在財務管理、進度管理、質量把控、在線審片等環節發揮著類似的自動化管理功能。隨著人工智慧的全面應用,電影的製片管理環節也將向更精準、更自動化、更智能的方向發展,電影業的運行模式將發生深刻變革。

機器人寫作與劇本創作

隨著深度學習、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慧正在進入許多極具創造性的領域。例如,海外開發的實驗室項目「敘事科學」已經超出了相對簡單、高度模式化的消息類新聞寫作的水平,可以根據特定要求寫出具有個性化色彩的新聞故事。如今,這種技術應用已經突破了新聞等非虛構寫作的範圍,開始進入電影劇本等虛構寫作的領域。

通過深度學習和海量訓練,智慧機器人已經可以編寫出符合人類觀影要求的劇本。比如,早在2016年,一個叫「班傑明」的人工智慧程序在學習和分析了幾十部經典科幻片劇本後,寫出了全球第一個人工智慧創作的科幻短片劇本。而另一個人工智慧系統「華生」在學習了上百部恐怖電影預告片之後,通過模仿這些電影的劇本結構,最終為20世紀福克斯的科幻電影《摩根》製作了一支預告片。

此外,人工智慧還能自動分解劇本,自動生成人物和場景列表,5萬字劇本的拆解過程不超過5分鐘。這些功能都大大提升了編劇工作的速度和效率。

當然,儘管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技術,寫作機器人可以寫出簡單的、帶有劇情效果的劇本,但在文字、情節的連貫性、邏輯性和情感屬性方面,人工智慧與人類編劇還有不小的差距。

總之,包括中國電影業在內的全球影視界都對人工智慧在電影製作方面的巨大潛力充滿期待,並在系統平臺開發和應用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展。當然,無論人工智慧技術如何發展,一個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電影業的未來,都不是要把人類創作者和管理者排除在行業的邊界之外。恰恰相反,人工智慧支撐的電影業將是一個智能軟體和人更具有互補性、更緊密合作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富有創造力的電影人將與更有效率的智能機器一起工作,以更飽滿的創造力,不斷開拓全球電影業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讓音樂為電影注入靈魂
    義大利作曲家、電影配樂師埃尼奧·莫裡康內,被稱為「電影音樂靈魂詩人」,在60多年職業生涯中,參與創作了500多部電影配樂作品,其中不乏《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等經典電影。這些動人樂曲,不僅為影片錦上添花,更以其獨特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被人們所銘記。
  • 以科幻做外衣,淺析人工智慧在電影中的發展
    電影總是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它不僅包含著對未來的承諾,還對我們可能走向何方有著深遠的影響。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概念也在不斷發展,甚至超出了科幻作家的想像。無論是充滿缺陷的人性,還是被計算邏輯所奴役,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工智慧一直吸引著我們。你可能會說,過去科幻電影中的創意場景,幫助你夢想出了口袋裡的超級計算機。
  • 頭條 人工智慧為網絡開啟無限可能
    ……這一切不再是科幻小說,很可能不久後就會成為現實。在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報告中,人工智慧技術被預測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代表,將在今後5年改變商業模式和勞動力市場。就如同蒸汽機革命、能源革命和信息革命一樣,人工智慧將會掀起第四次工業革命,新的時代即將開啟。 知化網絡——智能社會的基石,通信網絡的終極階段網絡是人工智慧時代不可或缺的存在,是人工智慧時代發展的基石。
  • 10部經典人工智慧電影全都看過的肯定是科幻迷
    《我,機器人》人們對於人工智慧背叛人類的擔憂由來已久,此類題材的電影數量也最多。讓筆者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這部《我,機器人》,又譯作《機械公敵》,根據科幻大師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說改編。故事的背景設定為不遠的未來,2035年,具有高度智能的機器人已經融入到人類社會中,它們無償為人類提供各種服務,且毫無怨言。所有機器人都運行在三大定律之下。
  • 盤點:好萊塢電影對人工智慧的那些錯誤理解
    這是一個哲學範疇的話題,而斯派克·瓊斯、史蒂文·史匹柏、雷德利·斯科特等重量級的導演都把電影作為一個平臺來探索人工智慧的世界,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可能意味著什麼。邪惡的人工智慧在好萊塢作品中也有很長的歷史,也許是因為那些機器敵人讓人類的領導顯得更加英勇,或許是因為科幻小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反烏託邦。
  • 人工智慧出演日本電影
    【人工智慧出演日本電影】人工智慧開始演電影了記者12月18日獲悉,電影《假面騎士零一·REAL×TIME》當日在日本上映。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一個角色是由人工智慧少女小冰扮演的。此外,小冰還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在社交網絡上和粉絲就電影劇情等進行交互。
  • 人工智慧,以及科幻電影中的AI迷思
    也正是這篇文章,為圖靈贏得了一頂桂冠——「人工智慧之父」。在這篇論文裡,圖靈第一次提出「機器思維」的概念。他逐條反駁了機器不能思維的論調,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定律二:只有一個方法能夠弄清什麼是可能的,什麼是不可能的,那就是:稍稍突破兩者的分界線進入不可能的領域。對劉慈欣影響最大的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按照定律一的話,霍金對人工智慧的擔憂極有可能是有道理的。
  • 人工智慧果然比電影裡的更可怕
    >回復"上車"送你一部特別的電影」最近圍棋界突然出現一位神秘高手「Master」他以驚人的59連勝,屠榜世界棋壇。在得知對方可能是阿爾法狗以後一向年少輕狂的柯潔,說出了這樣的話:「與Master的對戰刷新了我的認知,人類一直遵循的圍棋定勢全是錯的!
  • 推薦幾部很有代表性的人工智慧電影,1927年電影裡就已經有機器人
    人工智慧是時下最火熱的話題之一,當社會進入工業化發展之後,隨著機械對人們生活的嵌入,機械智能也逐漸覺醒。這時一種恐慌在人們心中蔓延,那就是如果有天機械智能超過了人類智能,我們自己又該何處安放。今天小酷就用幾部電影,帶大家走進人工智慧的世界,一起看看電影大師們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 哪些人工智慧電影值得一看?
    這部反烏託邦式的人工智慧電影極具視覺震撼力,並被科幻界奉為經典。>《巨人:福賓計劃》(1970年)影片中「巨人」超級電腦誕生的初衷是用來防止戰爭的發生,但後來演變為具有意識的人工智慧,開始制定新規則並殺戮人類。
  • 機器人參演電影,AI將如何扮演自己?人工智慧開闢電影新道路
    看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問:如果真人演員通過化妝和CG,也能把機器人角色演得惟妙惟肖,那使用真正的機器來演電影,意義究竟在哪呢?首先,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拍攝流程的效率會大為提升,智慧機器人參演電影,不僅可以完成一些人類做不到或者危險係數較高的表演。
  • 藝評|人工智慧,疫情之下電影製作解困之道
    幸好,日益精進的人工智慧(AI)為電影製作提供了新的助推器。眾所周知,拍電影耗人、耗時又耗錢,而藉助人工智慧,不僅可以寫劇本,還可以做導演、剪輯、特效和動畫等……真所謂只有想不到,沒有AI做不到的。有專家認為,用一臺性能特強的電腦和一組AI軟體便可生成一部影片。去年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
  • 我們熟知的人工智慧還停留在科幻電影,那人工智慧與智能有分別?
    大部分人對人工智慧的印象,多半還停留在科幻電影裡形象豐滿的「機器人」,實際上現實生活中的「機器人」,還不如動畫片裡的小精靈。1.「人工智慧」和「智能」有什麼區別?目前很多人都在想像人工智慧,希望將人工智慧高效的構建系統,能一鍵解決問題。但目前人工智慧問題遠比想像複雜,涉及到真正的算法、硬體以及軟體,需要目前的許多技術積累,還有待顛覆性創新。「人工智慧」和「人工智慧」不是一個指代方向。人工智慧是一個希望得到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領域,具有重要的推動力。
  • 電影《人工智慧》講的到底是什麼?網友:原來是這樣啊!
    電影《人工智慧》講的到底是什麼?網友:原來是這樣啊!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人工智慧》這部電影,這個影片的內容就和這點電影片名一樣「人工智慧」,說白了就是機器人,它是由史蒂文.史匹柏拍攝的作品,那麼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小編想和大家說說我看完這部電影時的感受。
  • 地表最強人工智慧歌姬:小冰獻聲《假面騎士》大電影
    最能「共情」的AI,「勾引」LINE粉絲暢聊在電影市場越來越成熟、觀眾喜好快速變化的當下,電影營銷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讓電影信息在較短的時間內觸達觀眾,是營銷的巨大挑戰。小冰藉助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以及專屬的一對一互動形式,為用戶帶來有趣的差異化互動體驗。
  • 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3》注入「電影基因」
    原標題:《了不起的匠人3》 注入「電影基因」   《了不起的匠人》以「匠人」為切口,前兩季展現了不少令人驚豔的東方器物與技藝,網絡累計點擊量近2億。據透露,第三季在繼續聚焦東方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將以全新的獨特視角「師徒關係」展開,解密神秘悠久的師門體系,展現東方處世之道的哲學智慧。
  • 電影裡的人工智慧才強大(圖)
    昨天,谷歌人工智慧圍棋軟體AlphaGo與前世界圍棋第一人、韓國九段名將李世石之間備受關注的人機大戰落下帷幕。從3月9日到3月15日,AlphaGo與李世石一共大戰五局,最終以4比1的總比分取勝。這場機器對人類的勝利,讓人工智慧從行業議題變成了公共討論,也讓許多人工智慧題材的電影被人們再度想起。
  • 36部值得一看的人工智慧電影
    人工智慧更多的走入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已經不再是那些讓人嘖嘖稱奇的電影橋段。但那些電影中帶來的感動和震撼,卻是不會隨著時光的消磨而淡化。今天小編整理了一份榜單,帶大家回顧36部經典的人工智慧電影。36. 機器人與弗蘭克  Robot & Frank (2012)
  • 電影《人工智慧》帶給我們的思考:對愛的執著,可以超越一切
    一、作品簡介美國著名電影《人工智慧》是由史蒂芬.史匹柏編劇並執導的一部科幻型的影片。該片自從2001年上映後在社會在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史詩級的科幻片,但其實它更是一部童話劇。
  • AI機器人又拍電影又當職員,人工智慧是否會引發人類恐慌?
    據外媒報導,好萊塢科幻大片《b》,正在緊張籌備中,這部電影首次邀請日本AI機器人Erica擔任影片主演,該劇價值7000萬美元。該片主演AI機器人Erica,由日本科學家創造,於2018年4月首次亮相,迄今為止只有三歲。